A.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對市場地位的認識逐漸發生變化。 我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
(12分)(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推動我國對市場地位認識的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深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取得的成績說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性,同時對市場經濟地位認識的深化,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2)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國對市場經濟地位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3)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認識真理,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真理。
B. 如何認識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
改革開放是一場革命,中國經濟的崛起與這場革命密不可分。進入21世紀,中國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新興大國,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了一個新的、不同以往的階段。當前這個時間點對深化改革開放非常關鍵,對實現兩個百年目標非常關鍵。 C. 如何認識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的成就與存在的問題 任何一種政治制度都必然存在著固有的缺陷和弊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缺陷和弊端的影響日益明顯。但是這些缺陷和弊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的變革來消除。同樣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從開始建立之日,其某些具體制度和具體環節上也存在著若幹缺陷和弊端。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以便使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為此,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程、主要成就、基本經驗等若乾重要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可以使我們詳細了解改革進程,深刻把握改革實質,以及預測未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向,將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展開 任何一種政治制度都必然存在著固有的缺陷和弊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缺陷和弊端的影響日益明顯。但是這些缺陷和弊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的變革來消除。同樣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從開始建立之日,其某些具體制度和具體環節上也存在著若幹缺陷和弊端。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以便使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為此,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程、主要成就、基本經驗等若乾重要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可以使我們詳細了解改革進程,深刻把握改革實質,以及預測未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向,將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特別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深入,政治領域的許多問題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形成嚴重製約。 D. 改革開放的經濟常識意義
1.對外開放有利於我們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讓我們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回短,互通有無 E. 如何認識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枚不勝舉。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兩條主線上,一條主線是制度創新方面的成就,另一條主線則是經濟實力方面的成就。 F. 談談你對改革開放的認識 改革開放的性質+現實意義:綜合國力 根本目的 社會(三個方面) G. 如何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改革開放凡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是對中國再有成見的人,也都承認是鐵的事實。從世界經濟史看,中國這樣長時期的、持續的、快速的經濟發展,都是罕見的。據筆者看來,主要的原因是: 一、中國的經濟稟賦和發展階段的原因。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的稟賦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人口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資金、資源相對非常短缺。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處於農業社會和工業化的初始階段。這從當時的靜態來看確實是一個讓人失望的判斷,但對動態的經濟發展是個非常好的情況。因為巨大的人口基礎可以提供潛力巨大的社會需求,無限供給的低成本勞動力可以有效吸引外來資金、資源的組合,工業化的起步和發展可以迅速地、有效地迅速提高社會供給。從國際經驗看,幾乎所有經濟體的工業化起步到基本完成階段的經濟發展速度都是最快的。 釋義: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經濟就象是個七、八歲的孩子,雖然個子很小,但是能吃飯,精神頭足,只要營養跟得上,不要折騰他,長個子的速度比成年人會快得多。 二、中國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原因。簡單地說,中國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是動員式的,高度中央集權,地方服從中央。毋庸置疑,這樣的體制機制會有很多的、嚴重的問題,但在工業化起步到基本完成階段是非常有效的。中央制定基本合理的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到地方能夠得到基本切實、有效的執行,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偏差、困難和問題也能夠基本及時地得到應對和處理。從這三十多年的歷史看,雖然個別時候出現反復、錯誤,但推動經濟發展的總體路子還是大致對頭的。 釋義:企業發展處於起飛階段時,其實集權的管理是最有效的。就象當前的福特,大小決策出於老福特一人,似乎不太符合管理學的原理,但是在很長階段內福特發展得非常快、非常好。正如當前許多家族式的中國民營企業。 主要的原因是,這樣有利於快速制定正確的戰略,並擺脫各類掣肘和約束,有效地付諸實施。 三、中國的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原因。中國自唐宋以來,一個基本的國情就是人多飯少,生活不易。從民族文化和性格的角度,除了中國獨特的「士」這個階層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較為超脫的精神追求之外,多數普通中國人形成了務實、勤奮、節儉的特點。這個特點,非常有利於通過以追求和實現利益為導向,把多數中國人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釋義:文化其實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遠超多數人想像。筆者認為,美國與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在發展初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人口狀況、資源稟賦也差不多,可以說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後來之所以分化很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教文化主導和天主教文化主導的綜合影響。中國人的文化特徵,其實非常適合發展市場經濟。 四、國際經濟發展階段和格局的原因。或許是對數百年來多災多難中國人的眷顧,改革開放以來這三十多年國際環境也非常適合中國作為後起國家加快發展。首先,沒有對中國和平構成實質性阻礙和影響的戰爭或威脅。其次,主要發達國家當時都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向後工業化和發展現代服務業轉變,具有進行國際產業轉移的動機和條件,而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低資源環境成本和迅速壯大的市場在承接轉移中具有強大優勢,並且中國的體制機制又成功地把這種優勢發揮了出來,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收益者,有力加快了工業化進程。 五、中國經濟的微觀主體結構的原因。宏觀再有利,經濟的發展仍需要具體的微觀主體去推動。中國有兩個有利因素。一是地方政府。從經濟學的眼光看,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化的特徵非常明顯,發展經濟、增加稅收的沖動很強,這雖然會造成很多問題,但客觀上有利於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完善市場化的環境,促進資本形成。二是國有企業。建國初期,中國建立的眾多的大小國企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同時也造就了具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工人隊伍。這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發展自身的現代企業群體提供了難得的、良好的產業基礎。現在許多著名的國有或民營大企業,都有當前國企歷史傳承的影子。 H. 概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現的新變化,並簡要分析其歷史意義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五周年之際,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對中國的表現給出了「+」的評價。 加入WTO的五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就已經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外匯儲備突破10000億美元。入世五年,我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經佔到13%的比重,躍升為第三大貿易國,第四大經濟體。2007年三季度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指出,200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度有可能超過美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動機」。 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蜜月期還沒有結束,與多個貿易成員國的貿易摩擦就已經接踵而來。根據WTO秘書處對2007年上半年各成員國的貿易糾紛調查報告:各成員國在此期間內共發起49起反傾銷調查,其中有16起針對中國出口產品。雖然這一數字比2006年同期的31起下降了近一半,但中國仍然是反傾銷調查的熱點國家,是美國和歐盟反傾銷的主要目標《2007年中國五大反傾銷案件盤點》,中國紡織網,2007年11月16日。。在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與現象,要求我國的發展模式和總體開放水平再跨上一個新台階。 (二)全球經濟一體化內涵的深化與擴展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已經超出傳統產品貿易,對國際政治、安全、社會和文化發展包括全球氣候變化等重要領域產生了日益廣泛、深刻的影響。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速度以及內涵不斷深化與擴展,對各國發展的影響日益加深。因此,一個國家中的區域發展不僅需要深刻認識國情,同時也需要以新的理論體系構建分析框架,支持對全球化的認知,以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1 新興國家崛起,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是近年來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變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7年10月發表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有一半來自中國、印度及俄羅斯三個國家。新興經濟體正在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關鍵的支撐,全球經濟的擴張變得更加均衡,較為貧窮的國家,尤其是一些亞洲國家,走在了發展的前列。 2007年,世界經濟出現下行趨勢,權威人士預計2008年世界經濟將呈現「半冷半熱」格局。美國次貸危機「冷潮」影響的重頭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等新興市場雖受牽連,但預計仍將繼續呈現較「熱」的經濟增長勢頭。多極發展已經在世界經濟進程的總體走勢上產生重要影響。 2 資本市場進入全球化新階段,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將逐步在世界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發表的報告認為,全球資本市場正進入全球化的新階段。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2007世界投資報告》指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量連續三年增長,2006年達1306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8%,為2000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盡管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是外國直接投資最主要的來源,其直接投資佔全球外資流出量的84%,然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對外投資正在悄然而起。中國2006年的對外直接投資達到212億美元,在全球位列第18位。但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卻更為令人矚目。僅僅兩年時間,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從原來的全球新興市場第四位,躍居全球新興資本市場首位。針對2006~2007年兩年中國股市的發展狀況,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評價:一個資本大國正在崛起。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成長,其融資功能、價格發現功能、資源配置功能的有效發揮,強力支撐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預計在未來若干年後,中國資本市場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將在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金融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配置金融資源、化解和分散金融風險的中樞。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是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在全世界進行資源配置的一著重棋。必須看到,我國的資本市場還處在培育期,還很不完善,目前仍然具有單一層次、依靠簡單規模擴張的基本特徵。我國還構不成一個資本大國,我國在世界資本市場中抵禦風險的能力需要加強。我國幾大區域加快金融體系全面建設的步伐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積極響應。 3 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使得主要國家經濟波動的傳導速度以及對世界經濟影響深度遠遠超過以往 2007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不僅放緩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而且也引起了世界其他經濟體的波動。從2007年的情況來看,中國在兩個方面受到影響:一是影響到中國的外貿出口,特別是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外貿企業訂單不斷縮水;二是對金融業的沖擊程度超過人們原先的預期,中國率先「出海」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QDII基金以及大型上市銀行的次級債投資,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風險和損失。2008年美國經濟放緩已成顯勢,次貸危機無論對全球經濟有怎樣的負面影響,中國都不可能是局外人,而且開放程度較高區域的敏感度也會強一些。 I. 改革開放對促進經濟發展的意義 解放和抄發展社會生產力,提襲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 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9)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情況的認識擴展閱讀: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近30個年頭。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回顧30年來的歷程,總結經濟體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討改革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能夠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進一步指導實踐。 改革開放指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J. 如何認識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抉擇,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紀元。 40年來,中國共產黨無懼風高浪急,無畏艱難險阻,聚精會神搞建設,卯足干勁謀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10)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情況的認識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是結構調整貫穿於經濟發展的40年,是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的40年,也是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的40年。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實現了由單一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工業結構不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12.7和32.7%,分別比2005年提高0.9和4個百分點。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2017年,服務業比重提升至51.6%,比1978年上升2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提高30.4個百分點。 與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情況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