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在哪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在哪

發布時間:2020-12-08 01:53:08

① 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未來

十九大報告對未來發展作了整體部署,十九大報告提到: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我國在2010年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之後,經濟增速開始出現放緩,經濟增速已經從前三十年年均10%以上放緩至2016年的6.7%。未來經濟增速繼續放緩是必然,但增速放緩的幅度和程度就取決於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和鼓勵創新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帶來的經濟潛力釋放的情況。分基準、積極及消極三種情景來模擬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基準情況下,我國經濟改革穩步推進,全要素生產率逐漸釋放,使增速穩中趨緩,經濟增速達到亞洲發達經濟體在同樣人均收入水平時的平均水平。只要我國經濟改革到位,增長潛力得以順利釋放,經濟將完全具備保持平穩增長的能力,經濟增速下降過程較為平緩,有望實現目前全球先進國家進入中上等收入之後的增長狀況。這種情景出現的概率很高,大約為50%左右。在基準情況下,預計2016-2020年均經濟增速為6.5%;2021-2035年均經濟增速為5%。

在積極情況下,意味著我國經濟改革取得全面成功,使全要素生產率達到改革開放之初的較高水平,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經濟增長狀況將好於基準情況,繼續書寫全球經濟增長奇跡。積極情況出現的前期條件是期間在傳統動能保持高增長的同時,全要素生產率也要恢復到改革開放之初的高水平,而且不能發生任何內外部的風險沖擊。預計這種情景出現的概率大約在40%左右。這種情景下,預計2016-2020年均經濟增速為6.7%;2021-2035年均經濟增速為5.5%。

在消極情況下,如果各項改革措施難以推進,社會問題逐漸爆發,外部或內部爆發金融風險等沖擊,則會帶來經濟失速的風險,此時經濟增速可能出現持續較快下滑,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預計這種情景發生的概率極低,大約只有10%左右。在這種情景下,預計2016-2020年均經濟增速跌至6.3%;2021-2035年均經濟增速為3.5%;2035-2050年經濟增長可能停滯不前,中間可能會出現階段性負增長。

由於經濟增速是剔除物價波

② 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在哪裡

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發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據統計,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長率高達13.3%,由124億元猛增至6700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序由原來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4位,人均GDP則由全國第16位升至第4位。尤為可喜的是,1997年後,我國經濟增長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經濟雖也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1998年較上年增長10.1%,1999年較上年增長10.0%),出口增長更高(1999年全年增長18.5%,今年1季度的增長率高達55%)。2001年浙江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00億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預計可達2000美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如今,浙江經濟表現出的旺盛活力,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有人稱之"浙江現象"。以經濟學的觀點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領先於其他地區,必然是其較好地發揮了比較優勢的結果。本文即試圖從比較優勢分析的角度來探討"浙江現象"產生的原因。
經過大量的實證分析後,筆者認為,浙江與鄰近沿海發達省份及全國相比,在勞動力、環境、市場擴大、特色產業和企業經營機制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具體分析如下:
一、浙江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
勞動力資源也稱人力資源,是國民經濟的根本要素,是構成社會經濟運動的基本前提。在現代社會,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成為各地區比較優勢的一項重要指標。誠然,浙江的勞動力資源充沛,但在我國勞動力資源普遍充足的大環境中顯不出比較優勢。浙江在人力資源上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人口綜合素質較高。198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9‰,僅稍高於滬、京2個直轄市,是省區中最低的。1999年則為4.29‰,高於滬(已出現負增長)、京、津、遼、蘇,列全國倒數第6位,在省區中列倒數第3位。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減輕了人口負擔和就業壓力,對經濟發展有利。雖然浙江人均受教育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浙江開發歷史早,文化積淀深厚,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在全國居較高水平。相對於外省人而言,浙江人更具有崇學、敢闖、聰慧、勤奮、互助、務實等優秀素質。其優勢突出表現在浙江人對現實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並勇於創新。江浙滬歷來為我國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地區。國內40%以上的科學家均出於此。根據《中國科學家傳略辭典》按籍貫統計,每百萬人所涌現的著名科學家,上海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22倍,浙江為4.15倍,江蘇為3.49倍。特別是寧波,不僅以出商界巨子聞名於世,還是名冠全國的"院士故鄉"。目前,寧波籍院士佔全國1/16,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僅一所效實中學就出了13位院士,在全國未聞其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肯動腦筋肯吃苦又富冒險精神的浙江人,邊干邊學,素質提高更多地倚仗於"來自課堂外的學習"。在改革的實踐中,涌現出滕增壽、馮根生、顏阿龍、魯冠球、宗慶後、南存輝、陳金義等一大批勇於創新,精明且善於把握機會的知名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存在是浙江經濟騰飛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浙江環境的比較優勢
環境資源直接影響人們選擇定居點,企業選擇區位,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一般認為,區位、資源、經濟和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硬環境,社會、政|治、政策和法律環境為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以下僅對浙江的硬環境作簡要分析。(一)區位環境,浙江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濱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於對外交往,又利於向內擴展。而且,緊鄰上海這一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商品、資金、技術、信息、人才"五流"及產業擴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加上北南兩邊鄰省江蘇和福建均為全國經濟增長領先省份,可充分發揮集聚效應,互相支持,共同發展。(二)資源環境<BR> 盡管就礦產資源和耕地資源而言,浙江是典型的"資源小省",但浙江在港口、海洋和氣候資源等方面卻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 浙江地處祖國東南沿海的中部,港口眾多,腹地寬廣。改革開放後,港口建設速度加快,至199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已達58個,泊位600多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9個,深水泊位數佔全國8 %。寧波已躍升為全國第二大港。今年截止11月8日,寧波港的吞吐量已達1億噸,成為國內僅次於上海的,吞吐量逾億噸的世界級大港。而且舟山、溫州、乍浦、海門等港規模日益擴大,且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BR>浙江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能源資源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浙江海域歷來是我國最大的漁場。1999年,浙江的海水產品產量為389.4萬噸,居全國第3位;浙江海洋捕撈漁獲量高達331.2萬噸,僅次於山東的332.5萬噸,居全國第2 位(表1)。緊靠浙江的東海陸架盆地是一個有著良好開發前景的油氣資源區,目前正在勘探開發之中。 表1:我國重點省份海水產品和海洋捕撈產量 單位:萬噸 地區 浙江福建 山東 廣東 遼寧 其他地區 <BR>海水產品產量 389.4 448.5 602.3 355.4 296.9 275.0 <BR>海洋捕撈產量 331.2 206.7 332.5 194.5 157.7 275.0 捕撈量佔全國% 22.1 13.8 22.2 13.0 10.5 18.4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BR> 浙江雖然耕地面積少,農業卻一直領先於全國。除了浙江農民吃苦耐勞,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外,與這里農業氣候條件優越也是分不開的。浙江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為農業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 (三)經濟環境<BR> 浙江開發歷史悠久。隋唐時期即已成為全國居優勢的經濟區域,至今依然。特別高的經濟活動效率,使浙江發展的經濟基礎在全國處於高水平。由於浙江是全國市場經濟發育較早的省份,多年前經濟實力即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民間的投資意識很強,在市場競爭中已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BR> 1999年,浙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8元,僅次於滬、京、津3個直轄市,居全國第4位;浙江農村人均收入3948元,僅次於滬、京2個直轄市,高居全國第3位。浙江1997年即已成為全國第一個消滅貧困縣的省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積居全國第一。<BR> 雖然由於資源和戰備方面的原因,解放後國家對浙江的投資極少,然而,浙江民間的投資意識很強。自1982年以來,非國有投資年均增長28.6%。1999年,全省民間投資額達1214億元,超過建國前40年浙江全社會投資的總和,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62.0%,高居全國第一(表2)。</P><P><BR>表2:部分沿海省份及全國民間投資情況表 地區 浙江 江蘇 山東 廣東 全國 <BR>民間投資額(億元) 1214.06 1389.10 1167.96 1710.45 13906.95 <BR>佔全社會投資比重(%) 62.0 56.9 52.6 58.2 46.6 <BR>資料來源:2000.11.29.《中國信息報》<BR> (四)生態環境<BR> 生態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浙江山青水秀,歷史上即享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美名,杭州則被譽為"人間天堂"。解放後,由於幾次政策失誤,山林破壞嚴重,80年代以後工業污染又給浙江的生態環境蒙上陰影。但是90年代以來,政府下大力氣,增加投入,控制污染,加上具備環境再生能力較強的先天優勢,形勢明顯好轉。最新的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浙江現有森林面積8309萬畝,比10年前增長26.6%,森林覆蓋率高達59.4%,比10年前增加了16.8個百分點,名列全國前茅。如今,浙江已是全國著名的竹業大省、花木大省、旅遊大省。1999年,浙江的綠化觀賞苗木輸出量佔全國出省量的32%。在昆明世博會上,有一半的花木出自蕭山。至今,全省共建有1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0個省級森林公園。旅遊收入領先於全國。浙江在城市生態建設方面也不乏大手筆,如杭州市決定投資60億,建設"藍天碧水"工程。<BR> 由於浙江的生態環境好,氣候條件優越,因而宜居宜游,發展旅遊業在全國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BR> <BR> 三、浙江市場擴大的比較優勢<BR> 貿易(包括國際貿易和地區間貿易)是地區經濟增長的基礎。貿易增長,也就是經濟增長在地區之間的擴散。有經濟學家認為,地區增長的必要條件是創造出口基礎

③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在哪

人類誕生以來沒有任何一種經濟形式能夠保持幾十年以上持續快速的發展,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已經步入了衰落期,逐漸出現隱性滯漲。所以不得不轉型,但是轉型的過程必將是長期而又痛苦的,表面的浮華難以掩蓋腐朽的身軀,今後幾十年將進入一個很讓人痛苦的時代,通貨膨脹伴隨著經濟發展找不到增長點。。。可以想像一下

④ 大學生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在哪裡

發展潛力,1,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帶動雙邊貿易的發展。2,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目前來說,也算中國一個潛力點。優勢,就是沒有優勢,現在很多問題倒逼經濟改革。估計很長時間還會很艱難。

⑤ 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是什麼

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如下:

1、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

經濟發展韌性好,是指經濟發展的調整適應能力強,並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遇到困難和風險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較快地恢復正常狀態。

2、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有平穩增長的廣闊空間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是因為支撐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各項條件是充分有力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一是市場資源空間廣闊。經過了新中國70年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洗禮,我國形成了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龐大市場空間: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8億網民、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1億多個市場主體,這些動輒數以億計的市場資源和空間,就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重要競爭優勢。

二是內需潛力持續旺盛。消費方面,按世界銀行劃分標准,我國有4億多人處於中等收入階段,隨著消費環境的改善和優質供給的跟進,消費需求增長的潛力,特別是居民消費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推進,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創新活力。

3、中國經濟發展迴旋餘地大,具有戰略縱深

中國經濟迴旋餘地大,主要表現是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明顯,經濟發展的進退空間巨大。

一是發展空間大,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地區發展梯度明顯。隨著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入推進,將不斷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加快培育新的區域增長極。

二是產業門類齊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工業領域的持續努力,為改革開放後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攻堅克難,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大國、製造業大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且產業鏈條非常完備。

三是宏觀調控餘地大,市場經濟需要適時適度逆周期調節和相機抉擇,我國政府宏觀調控「工具箱」里尚有較多政策儲備,可供選擇的工具較多。既能夠打「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5)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在哪擴展閱讀:

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

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和適應經濟發展面臨的新環境,中國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造性地規劃了未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增長方式。

新的發展理念為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塑造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內外環境與因素的新變化,新形勢下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還需重點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准確把握經濟發展階段

經過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後,從大的歷史階段看,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從當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看,中國已經進入中等偏上的發展階段。相比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經濟發展方式正從注重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長向注重質量和效率的集約型增長轉型,經濟結構正從以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化解過剩存量、提質增量並重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依託能源資源和勞動的傳統增長點向以創新為支撐的新的增長點轉變;

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經濟崛起的防範力度不斷加大,在出口、技術轉讓、規則等方面對中國嚴加限制。因此,要准確分析判斷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提前布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盡早規避「中等收入陷阱」。

二、培育技術競爭新優勢

在傳統技術領域,先進技術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新興技術領域,發達國家同樣擁有技術開發與創新的優勢。要為經濟崛起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必須打破這種技術分配格局,跨越「技術鴻溝」,並在部分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為此,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加快技術的研發與運用進程:

一是加大對基礎性研究的支持,鼓勵普遍性的技術改進,為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夯實牢固基礎;

二是為科研項目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在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三是高度重視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保護機制,激發科技人才的持久創新動力;

四是推動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合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五是推動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技術開發,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創造相對於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此外,還要創造機遇和條件繼續加強同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的高新技術合作。

三、系統推進深化結構改革

在結構性因素持續壓制需求的情況下,僅靠短期政策刺激不僅難以持續維持較高經濟增速,而且還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經濟問題。因此,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深化結構改革。

在人口結構上,不斷提高高素質人口的比例,加快人力資本積累。這包括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促進更多人口更高質量的就業;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在提高勞動力市場彈性和加強社會保障之間尋找更好的平衡;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下促進知識擴散和技術轉移,將創新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動力。

在需求結構上,一方面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另一方面逐步實現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在產業結構上,一方面逐步實現更多依靠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

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

為了破除不合時宜的舊體制機制的束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具體來說,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反對壟斷,促進競爭。逐步打破部門分工的傳統格局,反對行業壟斷,促進各行業的自由競爭。

二是放鬆管制。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放鬆管制,不斷完善現有宏觀經濟治理規則的設計,促進全社會要素的自由流動。

三是擴大開放。在加強宏觀審慎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開放不斷向廣度拓展和深度延伸。

五、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為了給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必須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在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國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顯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

在行動上,中國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託,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根據需要促進產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流動;

二是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政策協調,推動建立反映新興經濟體發展利益的國際規則;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應對發達經濟體追求自身利益優先的政策調整,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符合時代潮流的方向繼續前行。

⑥ 未來中國最有潛力的經濟發展區域會在哪

中國未來經濟最強的發展應該是在北京,天津,河北這一塊兒。就拿現在的雄安新區來說,之前那一片地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重視起來,然而現在國家的發展政策確實將這個地方改造成為一個高新產業園。那個地方將是未來的中國第二深圳,可以說現在的高科技人才都是從北京往外走,然後給他們找到一個優越的辦公環境。因為北京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它的交通四通八達,所以說河北經濟跟他相鄰。

所以說我認為在未來的幾年當中,京津冀這個地方的經濟肯定會高於其他省,或者說直接要超過別的省份的。因為每個省份都是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發展,但是我認為京津冀是最好的一個。

⑦ 你覺得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潛力最大的是哪幾座城市

如今我們國家掀起了一波發展的浪潮,幾乎是所有的城市都在爭先恐後的發展,當然也是有很多的城市做出了相當完美的成績,就比如說北上廣深這四座一線城市,這幾座城市的發展我們都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在我國可不止有這四座城市發展的比較出色,在我們國家還有不少城市發展的也是相當的出色,而且他們的發展也越來越趨向國際化。在我國國際化的都市並不是很多,香港算是其中的一座,但是除了香港之外,上海也算是其中的一座,但是還有三座城市也是國際范十足,他們看成是我國最具黑馬相,潛力最大的三座城市,未來他們有望趕超香港,不妨看看這三座城市有你的家鄉嗎?


最後我們要說的這座城市可能很多人都有些意想不到,這座城市是近幾年非常火爆以及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一座網紅城市,它就是重慶,重慶如今的發展相當的出色,它也是帶給了我們不少的驚喜與意外,並且這座城市還有著“小香港”之稱,但是很多人都認為重慶未來能夠超越香港,徹徹底底的甩掉這個稱呼,畢竟重慶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覷的。大家更看好哪座城市呢?你認為誰以後會發展成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⑧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因為中國人多而且很多地方比較落後,並且中國人有能力追趕上來,自然就有很大潛力,如果你啥都是第一名,自然就沒啥潛力,正所謂盛極而衰,但中國除了基建世界第一,其他尖端科技以及軟實力介落後於歐美,那自然就潛力巨大了,真正的潛力就是來源於差距以及追趕並且超越的能力。

⑨ 你認為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優勢有哪些

減排空間大。中國目前的能耗強調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徑,實現節能減排的餘地較大。減排成本也比較低。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在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