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宿州的經濟發展如何有何特色之處
關於宿州市經濟發展 :宿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秦漢時,已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沖要」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秦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均發生於此。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淮河戰役的主戰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粟裕都曾在此戰斗過。滄桑歷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積淀。宿州市南有陳勝、吳廣盟誓誅暴所築的涉故台;北有劉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皇藏峪;東有垓下古戰場、虞姬墓;西有李白飲酒賦詩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東林草堂。孔子弟子閔子騫,「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和後梁皇帝朱溫等均是宿州人。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飽學之士都曾游歷或流寓於此,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文和遺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離吟成。當代宿州英才輩出,聲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師劉開渠、書畫家王子雲、蕭龍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純一,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表演藝術家李炳淑、楊在葆、劉世龍等。蕭縣是著名「國畫之鄉」,墉橋區被譽為「書法之鄉」、「雜技之鄉」。宿州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眾多。比較著名的有涉故台、皇藏峪、虞姬墓、九女墳、林探花府、閔子騫祠及墓等。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就發生在宿州境內,至今仍留有盟誓誅暴的涉故台。國家森林公園——皇藏峪,曾是劉邦避秦兵之地。以盛產玉石得名的靈璧縣,是楚漢相爭時垓下戰場,留下了「霸王別姬」的百世美傳。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的墨客騷人緬懷憑吊,吟詠酬唱。 服裝店利潤很大的。而且宿州的服裝市場還是很大的!可以去試一下,希望你能成功!
㈡ 安徽淮北市和宿州市和安慶市的經濟哪個發展的好淮北綜合起來怎麼樣
肯定宿州 宿州的交通便利 發展前景遠遠高於淮北 而且看看宿州有多少淮北人就知道了 淮北要是好的話 會都忘宿州跑嗎
㈢ 宿州經濟情況
我就是宿州人說實話宿州的經濟狀況總體很差在安徽估計是墊底的生活水平和合肥沒辦法比但是這里的消費低普通人過日子還是勉強可以的
㈣ 宿州經濟發達嗎
在安徽一般
改革開放以後,宿州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4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1.6%。全市財政總收入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2元,比上年增長1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7113元,增長14.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102元,增長2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57元,增長32.1%。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百億元,完成投資額126.9億元,比上年增長42.1%。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結構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種子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紡織、建材、能源、醫葯等五大支柱產業;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08.7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8.8億元, 比上年增長33.7%,均居全省前列。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上市公司科苑集團與鴻鵬集團、百通集團、皖北葯業公司、安特酒廠等骨幹企業成為帶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航空母艦」。安橋牌車橋、百通牌塑膠管材、皖北牌潔黴素、安特牌伏特加酒、雙喜牌葡萄酒、冠隆牌梨汁等數十種產品成為全國、全省名牌產品。科教文衛體等多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蕭縣、碭山縣和埇橋區是全國科教先進縣,碭山縣為首批國家生態示範縣,全市高考上線人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為早日把宿州市建成新興工業城、現代農業市、皖東北商貿中心,致力於營造一流的投資發展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正在吸引國內外廣大客商投資興業。
㈤ 安徽宿州的經濟狀況怎樣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宿州概況>>經濟發展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511.1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3.40億元,增長5.2%,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1%;第二產業增加值169.16億元,增長26.3%,拉動GDP增長7.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151.76億元,增長29%,拉動GDP增長7.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9%;第三產業增加值188.54億元,增長12.4%,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7%。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看,三次產業共同拉動經濟增長,二產的增長對全市經濟起到了決定性的拉動作用。在工業經濟拉動下,產業結構得到重大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32.6:30.0:37.4調整到30.0:33.1:36.9,二產比重超過一產。人均生產總值8982元,比上年增加1552元。全社會勞動生產率15006元/人,比上年增加2376元。
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1999年撤地建市,轄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埇橋區和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總人口626萬人。
宿州歷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里就燃起了人類文明的篝火。周莊王時代的「宿國」,到了秦漢時,已經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宿城前身埇橋,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沖要」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的宿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宿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在這塊土地上,相繼走出了閔子騫、嵇康、劉伶、劉裕、朱溫、馬皇後等歷史名人,現當代涌現了劉開渠、朱德群、王子雲、蕭龍士、梅雪峰、李百忍、孫叔平、鄧偉志、楊在葆、劉世龍、李炳淑等名人志士;這里還留下了劉邦、項羽、李白、白居易、蘇軾、賽珍珠等人的歷史遺跡。
宿州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隴海鐵路,連霍、合徐高速公路縱橫貫穿,與國內各大城市均可實現高速公路互聯互通,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75公里。正在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宿淮鐵路和泗許高速公路也從境內穿過。
宿州境內平原廣袤,資源豐富,名產眾多。這里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被稱為「中原糧倉」。現已探明煤儲量約60億噸,石油達20億噸,煤氣層3000多億立方米,大理石4000萬立方米。碭山酥梨被譽為果中精品,符離集燒雞堪稱一品佳餚,夾溝香稻米「一家煮飯十家香」,靈璧石位居中國「四大奇石」之首,樂石硯躋身於全國名硯行列。
宿州,是著名的「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書法藝術之鄉」、「中國馬戲之鄉」、「中國民間藝術(鍾馗畫)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泗州戲之鄉」。2006年,獲得「全國綠化先進市」,1994—2007年,連續五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㈥ 安徽宿州經濟水平怎麼樣
經濟處於全國中下等水平,不過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這與它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系。中國發展東部時候,安徽不在其中,發展西部的時候安徽再次錯過,安徽總的經濟水平在那放著,宿州一沒什麼突出景點,二沒什麼大型國家工程,三沒特色產品,它的經濟只能與安徽總經濟水平差不多。不過宿州人民以他們的雙手正在讓宿州變的更好!
㈦ 浙江的溫州和安徽的宿州哪個經濟好啊,哪個發展潛力大啊
當然是浙江的溫州了 一個是沿海地區一個是平原您想想,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
城之美譽
1.中國雙擁模範城 2.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3.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4.中國品牌城市 5.中國寓言大市
「都」之美譽
1.中國鎖都 2.中國鞋都 3.中國皮都 4.中國塑編之都 5.中國紐扣之都 6.中國制筆之都 7.中國汽摩配之都 8.中國教玩具之都 9.中國合成革之都 10.中國五金潔具之都 11.中國低壓電器之都 12.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之都
「鄉」之美譽
1.中國武術之鄉 2.中國游泳之鄉 3.中國楊梅之鄉 4.中國特產之鄉 5.中國茶葉之鄉 6.中國拉鏈之鄉 7.中國席草之鄉 8.中國泵閥之鄉 9.中國甌柑之鄉 10.中國蘑菇之鄉 溫州甌江
11.中國紫菜之鄉 12.中國牡蠣之鄉 13.中國泥蚶之鄉 14.中國文蛤之鄉 15.中國花蚶之鄉 16.中國象棋之鄉 17.中國烏牛早之鄉 18.中國羊棲菜之鄉 19.中國馬蹄筍之鄉 20.中國四季柚之鄉 21.中國數學家之鄉 22.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3.中國田魚之鄉 24.中國廊橋之鄉 25.中國梭子蟹之鄉 26.中國小水電之鄉 27.中國肉兔之鄉
「城」之美譽
1.中國印刷城 2.中國電器城 3.中國禮品城 4. 國際象棋城 5.中國男裝名城 6.中國膠鞋名城 7.中國休閑服裝名城 8.中國閥門城 9.中國服裝名城 10.中國包裝機械城
「基地」之美譽
1.中國女鞋基地 2.中國鯊魚加工基地 3.中國眼鏡生產基地 4.中國鑽頭產業基地 5.中國剃須刀生產基地 6.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 7.中國塑料薄膜生產基地 8.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 9.中國防爆電器生產基地 10.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 11.中國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 12.中國不銹鋼無縫管生產基地 13.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14.中國食品制葯機械產業基地 15.國家火炬計劃智能電器產業基地 16.中國斷路器產業基地 17.中國台掛歷禮品生產基地 18.中國箱包市場產業基地 19.中國鍛造產業基地 20.印刷包裝及醫葯機械全國產銷基地 21.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中心」之美譽
1.中國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集散中心 2.中國印刷材料交易中心
溫州的「第一」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民營經濟創造了眾多的全國第一,畫出了一道充滿活力的發展軌跡。 ▲ 1980年 頒發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1980年 蒼南縣金鄉鎮信用社率先實行利率改革 ▲ 1983年 創建「東方第一紐扣市場」的永嘉橋頭紐扣市場 ▲ 1984年 由26個農民自願入股創辦全國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甌海登山鞋廠 ▲ 1984年 集資興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溫州龍港鎮 ▲ 1986年 全國最早創辦由集體、個人集資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和東風城市信用社 ▲ 1987年 頒布第一個民營企業的地方性規章《溫州私人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 1987年 頒布第一個關於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規章《溫州市關於農村股份合作企業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 1988年 起草中國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業章程《橋墩門啤酒廠章程》 ▲ 1991年 蒼南縣農民合股創辦以經營專線航班為主的全國首家航運包機公司 ▲ 1991年 創辦第一個私人跨國農業公司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康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1992年 建設全國第一條股份制鐵路金溫鐵路 ▲ 2003年 溫州煙具協會贏得中國加入WTO以後的第一個技術貿易壁壘案 ▲ 2004年 聯合8家民企組建中國第一家無區域限制的民營財團——中瑞財團控股有限公司 ▲ 2004年 正泰集團作為民營企業第一個獲中國企業經營管理領域最高獎「全國質量管理獎」 ▲ 2008年 溫州市首個大型藝術論壇——《集雅藝術論壇》正式開通並獲得國內書畫界的一致好評 ▲ 2009年 《溫州人論壇談論溫州人》正式開通
㈧ 安徽宿州以後的城市發展趨勢怎樣
11月2日,來自省港航勘測設計院等有關方面的專家和我市交通、水利、環保等部門的代表對《宿州港總體規劃》進行了評審,並一致通過了該規劃。市委常委、副市長陳衛東參加了評審並作了講話。
據了解,我市現有航道9條,總里程約220公里,其中,通航河流有新汴河、澮河、沱河等6條河流,通航里程143公里,已定級尚未通航的新濉河長24公里;已通航河流中,新汴河、澮河、沱河已經被批準定為五級航道,沱河引河、濉河引河、肖濉新河定為六級航道。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市港航事業有了很大發展,港口(碼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截至目前,我市有碼頭32座,碼頭總延長2000多米;生產用碼頭泊位48個,堆場約7萬平方米,裝卸機械12台(套),去年完成貨物吞吐量達130萬噸。澮河航道還被列入全省「五條區域性重要航道」。
陳衛東首先對與會的專家表示了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我市的市情。他說,宿州文化底蘊豐厚,區位優勢明顯,資源優勢日益凸顯,是全國聞名的煤炭基地、糧食生產基地、水果生產區、畜牧業發達地區,同時也是華東地區的菜籃子。宿州交通便捷暢達,京滬、隴海鐵路和連霍、合徐高速公路縱橫貫穿,4條國道和9條省道四通八達,隨著京滬高速鐵路、宿淮鐵路和泗許、徐明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我市中部地區重要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將更加突出。但在水上運輸方面,我市的港口總體規劃、定位滯後,港口建設、管理混亂。要搞好港口的建設管理,必須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使港口岸線資源得到合理使用,港口建設規范有序,港口經營市場規范,從而推動港口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當天,在聽取了《宿州港總體規劃》的介紹,經過熱烈討論後,與會專家認為,宿州港是宿州煤炭和糧食等資源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宿州市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該規劃是十分必要的。該規劃內容全面,資料翔實,分析論證充分,在綜合分析近年港口吞吐量完成情況、腹地礦產資源開發與外運情況、國民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的規劃基本合理,並一致鼓掌通過了該規劃。同時,與會專家還就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補充和完善的意見建議。
㈨ 安徽省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淮北,亳州,宿州,你最看好誰
我覺得無論是從文化底蘊還是從省內的影響力來看,宿州還是要比其他幾個市更好一些,更有發展潛力。
安徽的發展重點向皖北傾斜
我想宿州之所以擁有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卻沒能夠趕上發展的快車 是由於它總是沒能夠趕上發展的好時期。但好在宿州當地的通信產業較為發達,第一產業為種植業,從經濟發展上與其他的望北城市相比向來是比較穩定的,去年在安徽的GDP排行榜中排第8位,皖北城市的第3位。
所以我覺得宿州雖然目前並不是那麼發達,但是從它的發展潛力以及經濟實力上來看,還是會比其他的城市要優越一些,皖北城市的發展相對於皖南來說可能的確會慢一些,但好在近些年來安徽的發展側重點開始放在皖北,未來皖北城市將迎來一波不錯的發展機會,勢必也會變得更加繁榮。
㈩ 宿州經濟這么樣,和阜陽之類 的比怎麼樣。在安徽處於什麼地位
只要你們宿州人努力,建設好自己的家園,搞好經濟鏈就行;因為我們版阜陽人勤勞,掙權得錢都拿去改變家鄉的命運;(你看我們阜陽有那麼多的留守兒童,而父母就是想讓我們過更好的日子)促進流動經濟鏈...所以,我認為我們阜陽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