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沂南經濟開發區

沂南經濟開發區

發布時間:2020-12-07 18:42:16

1. 沂南縣城多少人口

沂南縣總面積1774平方公里,平原、山區、丘陵各佔1/3,轄17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00個行政村,92萬人。

2. 臨沂經濟開發區的臨沂旅遊

臨沂蒙山
蒙山亦稱「東蒙」、「東山」,為泰沂山脈系的一個分支,位於東徑117°35′-118°20′和北緯35°10′-38°之間,跨臨沂市平邑、蒙陰、費縣和沂南四縣,西北東南走向,綿亘75公里,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主峰龜蒙頂(因狀如巨龜而名)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與之遙相呼應,堪稱伯仲,素有「岱宗之亞」的美譽;另有較大山峰300餘座,深谷陡澗300餘條,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說。1994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1995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蒙山自然風光秀麗,兼有泰山之雄壯、黃山之秀美、華山之險峻、雁盪山之奇絕。春天層巒疊翠,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雲霧飄渺,秋時漫山碧透,紅葉映照,冬日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蒙山亦是歷史文化名山。2,000餘年來,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孔子曾多次登臨蒙山,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之說。楚國老萊子、戰國縱橫家鬼穀子、漢朝史學家蔡邕等曾隱居此山。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曾結伴遊蒙山,杜甫寫下「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臨蒙山;北宋文學家蘇軾登蒙山寫有「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陰曉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詩篇,都對蒙山頌揚備至。
蒙山亦是養生長壽勝地,空氣極佳,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220萬個單位,具全國之最,被專家譽為「天然氧吧」、「世界養生長壽聖地」。蒙山旅遊區分為龜蒙、雲蒙、天蒙和彩蒙四個景區,龜蒙是養生旅遊區(平邑),雲蒙是生態旅遊區(蒙陰),天蒙是天險觀光區(費縣),彩蒙是山林休閑區(沂南)。主要旅遊景點有:萬壽宮、承天宮、朝天宮、慈寧宮、觀音殿、玉皇廟、南天門、桃花峪、龜蒙頂、大窪、孔子小魯處、明廣寺、海螺寺、鬼穀子講堂、蒙山疊翠、林海花潮、雨王廟、水簾洞、望海樓、雲霞洞、百花峪、觀峰台、雲蒙峰、雲蒙湖等。馬鬐山紅襖軍起義舊址
馬鬐山又名磨旗山,位於莒南縣東北方與莒縣交界處。馬鬐山海拔600多米,綿亘數十里,因狀如奔馬而得名。是南宋嘉定年間(公元1211年)反金起義軍楊安兒之妹楊妙真駐軍之地;起義軍在馬鬐山安營紮寨、構築城池,建立抗金根據地,並成為金人進攻南宋的障礙之一。該山雄偉壯麗,名勝古跡頗多。「斬將台」位於山西坡,潯河東岸,城子村前。《重修莒志·文獻志》載:「馬鬐山有巨石,俗稱斬將台,迤南摩崖上,刻有『斬大將王仙處』,字經五寸,每逢陰雨,石色殷赤似血,歷久不減。」山的東南端,略為隆起,有一巨石,呈馬口形,稱馬口石,名稱由來於神話傳說:王仙被殺後,其馬脫韁狂奔此巔,西眺主人死處,悲嘶不止,死而化石,形如烈馬昂首,故名。馬鬐山岩洞頗多,著名者有八仙洞、老母洞和壽星洞三處。仙人洞位於南坡,洞門面南,洞底面積30平方米。相傳是紅襖軍軍師王敏居處,他因料事如神,有活神仙之稱,故其洞稱為仙人洞。山南半山腰有一平地,立一巨石,上刻「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
蒙山雲蒙景區【蒙山之陰】「蒙陰」因位於蒙山之陰而得名。蒙山之陰(即北坡)風景秀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名勝古跡頗多。蒙山北坡森林面積達30餘萬畝,素有百里林海之稱。1993年1月被辟為省森林公園,1994年被辟為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有林海花潮、水簾洞、後花園、觀峰台、百丈崖、蒙山石林、神蟻台和雲蒙湖等;人文景觀有二郎帽子山、鐵拐李葫蘆谷、雨王廟、戲仙台等。登觀峰台可觀日出,蒙山群峰盡收眼底;穿蒙山石林如入仙境,石林排空、崢嶸而立;臨百丈崖心曠神怡,有一種返歸大自然的感覺。登二郎帽子山,如見楊二郎擔山造乾坤;入鐵拐李葫蘆谷,可見鐵拐李的寶葫蘆;臨戲仙台,彷彿聽見八仙飲酒嬉戲。雨王廟一帶碑碣隨處可見,記載了歷代修廟建祠的經過和古人游蒙山的景況。雲蒙湖位於蒙山北坡腳下,湖面5萬畝,畜水量7.8億立方米。現有俄羅斯遊艇6艘,可供遊人乘船游湖;有水上跳傘塔一座,可供遊人跳傘。
【蒙山疊翠】為蒙山旅遊區內蒙陰縣古八景之一。因蒙山東西綿延百里,奇峰聳立險峻,山勢逶迤起伏,錯落有致,植物資源豐富,林木蔥郁,灌叢繁茂,花香遍地,層林盡染,蒼翠欲滴,氣候奇特,常有藍色薄霧籠罩整個蒙山,藍霧清蔥明麗,透映著群山峭岩,幽谷深邃,故謂「蒙山疊翠」。這一奇異神秘的景觀,透射出了蒙山披錦吐秀、流碧溢翠的綺麗。古人贊美「蒙山疊翠」的佳句甚多,如「遙看崖樹攢青靄,逆溯泉流上翠微」,「山雨滿崖谷,四周如籠煙」,「雨過煙光明翠黛,秀出東蒙翠不磨」等。可謂人居翠霧中,景色讓人陶醉。
【水簾洞】位於蒙山之陰。傳說為隱於懸崖中的神仙洞府,因洞口為飛流水簾所掩蓋,故名。懸崖東北西南而立,面向西南。萬仞瀑布飛流直下,上有令人目眩之峭壁,下有激流迴旋之深淵。澗水不時為懸崖切斷,形成數級瀑布,飛流涌瀉,咆哮似萬馬奔騰,訇然若千均雷霆,山嶽轟鳴,大地震顫。晴日里霰雨紛飛,彩虹映照,蔚蔚壯觀。瀑布兩側,巍然聳立著兩座絕崖,人稱升仙台。傳說人由此跳下,可脫離凡體,羽化成仙。懸崖上拱形洞門清晰可見,傳說此洞為戰國時縱橫家鬼穀子教授孫臏、龐涓等習武之地,五百年開門一次。在瀑布正前方的山頂上,建有「觀瀑亭」,立於此亭,瀑布勝景盡收眼底。
【雨王廟】位於蒙山旅遊區內道教名山——蒙山之上,始建於金明昌年間。傳說鍾離子、羨門子在此祭神祈雨,故名。清光緒二年,道人尹仁遂來蒙山結茅屋而居,光緒十四年,募化鄉民集資,在舊址上建「翠雲觀」祠一處,並立昭應王神壇一所,光緒二十五年,建成嘉惠昭應王廟(即雨王廟),祈雨輒靈,香火頗盛。如此流傳下來,轉化為每年三月三日為雨神祭奠日。傳說每年有七十二場澆花雨降於蒙山。後雨王廟荒廢。現已由香港恆基兆業有限公司捐資180萬元人民幣重建。廟內塑有雨王、鬼穀子、觀音三神像。廟四周碑碣遍地,記載了歷代建寺經過。【百花峪】原名布袋峪,位於蒙山旅遊區。1996年被蒙陰縣列為旅遊度假區,是蒙山森林公園內自然風景最秀麗的四大旅遊景點之一。百花峪內有5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如天蒙峰、大雲峰、小雲峰、東大樓峰和西大樓峰。山高林密,風景宜人。百花峪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喬木131種,草木400餘種,動物15種,鳥類20餘種,是一座天然動植物園。百花峪內有大小自然村10餘個,民風純朴,展現了沂蒙山區人民的民居和民俗特色。每年春夏時節,百花峪內百花盛開,百鳥爭鳴,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杏山溶洞】位於蒙陰縣城南部10公里處的桃墟鎮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採石時發現的。洞門是從溶洞中間炸開的,兩頭深不見底,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建設。現已開發360多米,並已於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遊人開放。天然雕飾的杏山溶洞,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十分壯觀。寶石花,如此之多,如此漂亮,是其他溶洞中所罕見的,有很高的觀賞和旅遊價值。洞內洞套洞,洞連洞,洞中有湖,湖中有島,怪石林立,奇景疊出。「卧牛」等造型惟妙惟肖,「龍宮」等場景把人帶入世外仙境,童話世界。目前,杏山溶洞已具備接待遊客的條件,並與5公里外的蒙山國家森林公園、20公里外的雲蒙湖及孟良崮形成了旅遊圈,僅杏山溶洞接待遊客在高峰期就達日數千人。
【雲霞洞】位於蒙山旅遊區內睡虎山前,是一天然溶洞,因洞內供奉雲霞娘娘,故名。相傳,雲霞娘娘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之妹。碧霞元君巡行天下,看中此洞,便留其妹雲霞在此居留,建立泰山行宮。由於洞府寬廣,位置優越,是修仙的佳境,故隋唐時代被辟為道觀,並在正對洞口的位置供奉道教的三清教主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一洞供奉四位尊神,而且是男女神仙同處,實為罕見。雲霞洞曾多次重建、擴建,歷經千年而香火旺盛,百里聞名。過去每年都舉行萬人廟會,為當地一大盛事,並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洞南面上方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南天門,日光能由此射入,故洞內光線充足。北側另有一個黑洞,過去曾是道士的居室,深不可測,尚待探明。洞外有許多景點,著名的有火神廟、玉皇廟、青龍洞、白虎洞、玉液泉、十八拐等。另有一處十八羅漢磨崖造像,現為佛教文物,可見道佛兩教都對睡虎山情有獨鍾。
蒙山龜蒙景區
【龜蒙頂】位於平邑縣境內,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與泰山遙遙相望,被稱為「岱宗之亞」,因酷似一神龜伏卧於雲端天際而得名。登上極頂,眼前豁然開朗,但覺雲生袖間,霞籠眉際,峰巔於足下,昂首於天外。奇峰羅列,皆匍匐而北拱,眾壑逶迤,俱幽冥而含翠,魯國故土盡收眼底。它雄踞東天,氣勢磅礴,風光壯美,主要景點有東魯在望、瞻魯台、玉皇殿、小魯亭、孔子小魯碑、觀雲亭、蒙山度假村、蒙山轉播台、觀日峰、玉柱峰、群龜探海、海誓山盟石等。度假村集吃、住、游樂、購物於一體,兼有度假、接待、會議、療養等多種功能,並建有蒙山郵電分局一處,中、小型客車可直達,備有高、中、低檔客房、舞廳等,可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要。
【蒙山壽星巨雕】位於平邑縣境內蒙山主峰龜蒙頂西北側的裸岩石。該雕刻利用山體造型,依山就勢,雕刻中國傳統文化代表長壽的象徵——老壽星。老壽星採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形象,突出頭部造型,大腦門,白須飄逸長過腰際,一手拄杖,一手托仙桃。項目於2000年10月18日開工,2002年竣工,將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
【萬壽宮】位於蒙山南麓,原名古蒙祠,宋代改為道觀,名玉虛觀,顓臾王廟,後易名萬壽宮。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趙佶曾封古顓臾王為英烈昭濟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濟惠民王廟。宋代盛行道教,萬壽宮道眾達310人,道觀建築最具規模。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均在此舉行盛大的廟會,遊客雲集,香火旺盛。
萬壽宮古建築群由於年久失修,部分損壞,後經平邑縣政府修復。新建築群座北朝南,迎面兀立著一座象徵著「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結構的三洞山門。山門前有一建築,稱「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間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錄》中記載的「玉華峰」奇石一處,碑刻數通。過山門即進入正門,第一進院落正面是前殿和兩廂配房。前殿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單檐歇山勢。穿堂入第二進院落,為萬壽宮主體建築,北有「三清殿」,建築面積560米,重檐廡殿式,殿堂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顏,金碧輝煌,頗具氣勢。
萬壽宮依山傍水,有喬松古檜700餘株,參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種果樹,滿山遍野。溪水長流,松竹常青。春華秋實,景色宜人。置身其間,如臨仙境。
【步游中路】步游中路,位於平邑境內,沿途松濤泉韻,怪崖嶙峋,景色秀麗,風光迷人。森林覆蓋率達80%,樹木茂盛,鬱郁蔥蔥,空氣清新,溪流汩汩,讓人美不勝收。沿途著名景點有:勝境門、試刀石、壽桃石、枕流泉、忘憂谷、龍虎門、白雲岩、鷹窩峰、東天門、老虎石、快活林等。現在,平邑縣又投巨資,加大中路開發力度,鋪築登山台階4,000餘米,建起了山門牌坊兩處,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此旅遊觀光,大大提高了蒙山風景區的知名度。
【步游西路】又稱「東蒙古道」為古代登山必經之路,山重水復,景觀壯美,沿途主要景點名勝有:迎仙橋、朝天宮、桃花峪、泰山行宮、回馬嶺、黑風口、小風門、大風門、快活嶺、南天門、九龍宮觀音殿、聖憩石等,沿途道路險峻,或明或暗,峻崖森羅,鳥獸出沒,情趣無窮。
【大窪】位於蒙山主峰東側,大部分為平邑縣大窪林場所屬。地勢深凹於龜蒙、雲蒙、東蒙三大主峰之間,身處該地如壺中窺天,深奧莫測。這里秀峰如削,樹木蔥蘢,澗溪縱橫,洞府相連,環境優美。縱橫家之祖鬼穀子曾在此傳道授徒,留有眾多遺跡和傳說。
玉皇閣——始建唐代天寶年間,清雍正年間重修。現彩畫塗壁、神像重塑、院落重修。閣樓分上下兩層,磚木結構,朱牆灰瓦,古樸典雅。門樓書有楹聯「萬道霞光歸紫府,千條瑞氣貫黃庭」,行筆流暢,字跡金黃。閣樓掩映在綠樹古木之中,風光秀麗迷人。
老壽山——位於大窪景區南部,山勢奇特獨立,於山腰處有一居石如老壽星頭像,故而得名。山上怪石林立,形態各異,在老壽星頭像上方不遠處,有一居石如龜,二者相映成趣。現於壽星居石前用水泥雕塑一尊老壽星像,手持龍頭拐杖,身邊配有童子、梅花鹿、靈芝仙草、寶葫蘆、壽桃等,在塑像後面的石壁上刻有一大型「壽」字,有詩曰:「者固老兒非等閑,斑衣鶴發駐童顏,任他世上風波起,只在山中不出山。」此處蒼松翠柏鬱郁蔥蔥,石鋪山間小路曲折回還,環境幽境,芳草清新,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鬼穀子講堂——為智聖鬼穀子王禪教徒授藝之處。「鬼穀子」是指戰國時期楚國人王禪的稱號,曾隱居蒙山之鬼穀子洞,修身養性,長於縱橫捭闔之術,著有《鬼穀子》一卷,教授弟子百餘人,著名的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著名軍事家。「鬼穀子講堂」即為當年講學遺址,今已重修,紅牆青瓦,竹籬相圍,院內有一古槐,三人合抱方攏,遮地近半畝,講堂內王禪塑像立於正堂,其五弟子端坐兩側,凝目恭聽。「鬼穀子講堂」隱於深山老林之中,地勢險要,人跡罕至,仙草靈氣充滿幽谷,雲霧飄忽,景色深奧奇絕。
智慧府——在老壽山西北方向,有兩山洞相連,世傳為孫臏、龐涓洞,二人曾在此跟隨鬼穀子學藝,觀洞前塑有鬼穀子像及孫臏、龐涓等弟子像,並築造仿古建築群一套。
長眉洞——該洞位於垛石山西南崖下,洞寬闊而朝陽,奧秘幽深,相傳此洞曾是穆桂英師長長眉仙翁所居,現有穆柯寨遺址
平邑縣景區
景點經過駐軍部隊和林場多年來的開發建設,樓堂館所林立,交通、通訊便利,服務設施齊全。每逢秋季來臨,滿山紅葉碩果,省內外藝術寫生者絡繹不絕,遊客倍增。大窪地勢平坦,山清水秀,實為避暑、度假旅遊勝地。
【明廣寺】位於平邑縣明光寺林場內,原系明代所建上元庵,又稱鹿野苑,這里山石奇兀,樹木陰森,水聲潺潺,風景極佳,是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公路直達景區,食宿等旅遊服務設施比較完善。
【五龍湖水上游樂區】位於臨沂市平邑縣城南10公里處,有柏油路可直達景區。五龍湖原為唐村水庫,屬縣內唯一大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63平方公里,總庫容1.49億立方米。集蓄水、灌溉、發電、養魚、旅遊於一體。
景區內山清水秀,水面廣闊,青山、碧水、陽光、沙灘,別具風格,是遊人盛夏納涼避暑的理想去處。現在景區配備了水上汽艇、摩托艇、遊船,建設了沙灘浴場、水上酒家等服務項目,建起了眾多的商場、賓館飯店。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等,各項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旅遊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正蓬勃快速發展。
【萬畝梨花園】位於臨沂市平邑縣城東南30公里的天寶鄉,該鄉因盛產黃梨,亦稱「黃梨之鄉」。天寶黃梨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特點是豐產、耐貯、抗性強,石細胞較少,肉質細嫩,汁多味甜,有濃郁的香氣,素為人們喜愛。境內山重水復,梨樹成群,自然環境質朴清新,具有恬靜淡雅的田園風光。每年陽春三月,梨花盛開,漫山遍野,鋪雪堆玉,銀妝素裹。間以桃紅柳綠,風光更加迷人。前來觀看梨花的遊人絡繹不絕。目前,景區內已鋪築了柏油公路,賓館、飯店、購物、游樂、通訊等旅遊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3. 沂南縣開發區屬於城鎮戶口嗎

開發區現在屬於是城鎮戶口。

4. 沂南縣經濟開發區內有哪些公司招會計

沂南縣經濟開發區招聘會計信息這里問不到的,建議你直接去沂南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問問,順路看下管委會那邊的招聘公告欄,有招聘信息都會張貼在招聘公告欄里的。

5. 沂南的行政區劃

截至抄2015年8月8日,轄1街道13鎮1鄉、襲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72個行政村。 分別為: 界湖街道 依汶 馬牧池鄉 岸堤 孫祖 雙堠 青駝 張庄 磚埠 大庄 辛集 蘇村 蒲汪 湖頭 銅井 開發區

6. 沂南經濟開發區在哪裡

山東沂南經濟開發區於2001年由市政府批准設立,2002年開始建設,2005年全國開發區清理整頓被確專定為保留屬開發區,現已正式...為加快開發區的發展,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開發區管委會,同時,國土資源局、建設局、公安局、界湖鎮、大庄鎮在開發區

7. 臨沂市有幾個縣和區

山東省臨沂市現在是六區9縣 臨沂15縣區(6區9縣)分別是: 6區: 蘭山區 羅庄區 河東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臨港經濟開發區 9縣: 郯城縣 沂水縣 平邑縣 蒼山縣 沂南縣 費縣 蒙陰縣 臨沭縣 莒南縣

8. 臨沂經濟開發區的城市介紹

臨沂市建政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商、周、春秋、戰國時期,在這片土地上先後存在過諸侯國,並建有大的城邑,當時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先進地區。秦朝統一,實行郡縣制,全國劃分36郡,臨沂屬琅琊郡,漢代設琅琊郡(國)臨沂縣,其治所皆在臨沂。宋朝設沂州,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州為府。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25年於臨沂置琅琊道。1936年劃為山東省第三行政區,1938年分屬第三行政區和第十五行政區。
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濱海和沂蒙山的抗日根據地。全國第一個省級人民政權-----山東省人民政府誕生在這里。在抗日戰爭期間,這里相繼成立過30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人民政權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50年撤銷魯中南行政區,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日照、莒縣等13個縣市。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12月2日,國務院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1992年1月,莒縣劃歸日照市。2014年1月,下轄縣蒼山縣改名為蘭陵縣。
山脈
境內山脈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較大山頭800餘座,一般海拔200米至500米。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0餘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蒙山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古為宗教文化名山。沂山海拔1032米,古稱東鎮,位居五鎮之首,山巒清秀,風景幽奇。馬鬐山、羽山、天寶山、文峰山、甲子山、銀雀山、馬陵山、蒙陰山、蒼山、艾山等都以各自的雄奇、勝跡、史事、人物、傳說、物產等特點聞名遐邇。境內有不少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當地稱為「崮」,素稱沂蒙七十二崮,著名的有孟良崮、抱犢崮、南北岱崮、龍須崮、了陽崮、摩雲崮、蘇家崮、石崇崮、紀王崮、柱子崮等。 改革開放以來,臨沂市經濟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平均每年以13%的速度迅速膨脹。2002年全市實現GDP80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9.6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值增加335.34億元,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247.14億元,增長15.9%;三類產業比例為17:47.8:35.2。
農業方面,種植機構進一步優化。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522萬畝,其中糧食1051萬畝,經濟作物471萬畝,茶桑果園面積328萬畝,糧經比為565:43.5。
畜牧業
畜牧業生產,全年豬出欄478.7萬頭,牛出欄29.5萬頭,羊出欄244.3萬頭,家禽出欄8609.3萬只。工業經濟呈加速增長趨勢,目前已形成了輕工、紡織、食品、機械、電子、化工、建材、煤炭、醫葯、黃金、陶瓷、新材料為主,具有一定規模、技術水平、市場優勢,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其中,花崗岩石板材、水泥、建築陶瓷、石膏制口、工程機械、植保機械、摩托車、針服製品、棉紡、食品飲料、旅遊鞋、日用陶瓷、復合肥、精細化工等產品,已成為暢銷全國內外的名優產品。工程機械在國內市場佔有一定份額,植保機械主要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復合肥年生產能力300萬噸,已成為全國的復合肥生產基地。200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6家,總資產500多億元;全部工業總產值1008.2億元,工業增加值285.5億元,增長14.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1.27%,同比提高9.98個百分點。全市骨幹企業群體壯大,有77家工業企業實現利稅過千萬元,有7家企業實現利稅過億元。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商貿流通業務發達是臨沂經濟最大的亮點,素稱江北第一商城。規模效益位居全國第三位的臨沂批發城(年成交額400億元)是山東及全國的經濟亮點。通過市場帶動,全市發展各類專業村1500多個,專業鎮80多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近800家,直接受益的農民達300多萬。目前全市共有民營企業1.27萬家,以臨沂批發城為龍頭形成各類市場999處,個體工商戶24.12萬戶,從業人員62.56萬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民營企業599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76.08億元,實現利稅23.81億元;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2%。

9. 臨沂有哪幾個區縣

截至2019年10月,臨沂市下轄3個區9個縣。分別是:蘭山區、羅庄區、河東區、郯城縣、蘭陵縣、沂水縣、沂南縣、平邑縣、費縣、蒙陰縣、莒南縣、臨沭縣。

1、蘭山區

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境中部,周圍與5個縣、區相鄰。東隔沂河與河東區相望,西鄰費縣,南接臨沂高新產業開發區、羅庄區,北連沂南縣。總面積83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蘭山區下轄4個街道、7個鎮 。蘭山區人民政府駐金雀山街道。

2、羅庄區

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跨東經118°05′~118°25′,北緯34°45′~35°03′。北靠蘭山區,東與河東區隔沂河相望,西與蒼山縣接壤,南與郯城縣為鄰。南北最大縱距31.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29.5公里。行政區域土地面積568.55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10月,羅庄區轄羅庄街道、傅庄街道、盛庄街道、冊山街道、高都街道(5個街道),沂堂鎮、褚墩鎮、黃山鎮(3個鎮),區政府駐地羅庄街道。

3、莒南縣

位於臨沂市東部,地理坐標東經118°33′29″—119°06′06″,北緯35°00′15″—35°23′49″之間。東鄰臨沂市臨港產業區,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市,西與臨沂市河東區毗鄰,北與日照市莒縣相接。東西57公里,南北42公里,總面積1388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10月,莒南縣轄1街道辦事處、15個鎮:十字路街道、大店鎮、文疃鎮、坊前鎮、板泉鎮、洙邊鎮、石蓮子鎮、嶺泉鎮、筵賓鎮、澇坡鎮、坪上鎮、壯崗鎮、團林鎮、朱蘆鎮、道口鎮、相溝鎮。縣人民政府駐十字路街道。

4、費縣

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6′—118°18′、北緯35°—35°33′,北依蒙山,與蒙陰縣、沂南縣相連;南靠抱犢崮,與蘭陵縣毗鄰;東與蘭山區接壤;西和平邑縣搭界。截至2019年10月,費縣轄1個街道,10個鎮,1個鄉。

5、臨沭縣

位於山東省最東南部的蘇魯交界處,因瀕臨沭河而得名。總面積1010平方公里(2013年),東、南分別與江蘇省贛榆、東海兩縣交界,西、西南與河東區、郯城縣相連,北與莒南縣接壤,距臨沂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不足10公里。

截至2019年10月,臨沭縣轄2個街道:臨沭街道、鄭山街道。7個鎮:蛟龍鎮、大興鎮、石門鎮、曹庄鎮、青雲鎮、玉山鎮、店頭鎮,及縣經濟開發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蒼馬山風景旅遊區、白旄現代農業開發區。共有行政村(居、社區)236個。

閱讀全文

與沂南經濟開發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