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是怎樣發展的
一、重商主義階段(15世紀-17世紀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背景:是西方資本主義解決關系萌芽、形成和走向確立的階段。代表商業資本的利益與要求。
古典經濟學階段(17世紀中-19世紀70年代中)
階段劃分:是西方經濟學的形成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確立,並依靠自身力量得以發展。
新古典經濟學階段(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
階段劃分:西方經濟學成形的階段
背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論它在意識形態上成為反對社會主義的武器。
當代西方經濟學階段
1、凱恩斯革命(20世紀30年代中-50年代末)
背景: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一場經濟大危機。一方面使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自我調節的機器,不會出現失業的神話被打破;另一方面為避免資本主義社會崩潰,各國政府出手干預經濟。
2、新古典綜合派(後凱恩斯主義)(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
背景:二戰後,各國政府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國有與私人所有制並存,使理論上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互結合。
3、新自由主義(20世紀70年代中——80年代末)
背景:70年代資本主義各國出現滯脹。經濟停滯失業與通貨膨脹並存。使凱恩斯主義陷入困境。形成由現代貨幣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供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各種新自由主義紛紛亮相。
4、新凱恩斯主義(20世紀80年代-目前)
主張混合經濟體制,國家干預不完全取消(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成為其經濟基礎),同時減少過多干預。
② 中國經濟正在向什麼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現在的中國經濟啊,正在高速的發展,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我們中國從來就沒有停下過腳步,不管是哪一方面。
③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備哪些特點說明進入向成熟推進階段
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美國經濟史學家、發展經濟學先驅之一。羅斯托在學術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經濟成長階段的理論。他試圖用經濟理論解釋經濟歷史的進程,他用六個階段的理論代替馬克思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劃分。他確信他的理論解釋了西方各國已經歷過的工業化過程,提示了一個國家在經濟成長過程中所要遇到的一系列戰略決擇問題。
(一)傳統社會階段。此階段沒有現代科學技術;資源過多配置在農業,而非工業;在社會組織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家族和氏族;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均實際收入僅夠維持生存。牛頓學說以前屬於這個階段。
(二)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這是從傳統社會階段向起飛階段轉變的過渡階段。此階段,近代科學知識開始在工業生產和農業革命中發揮作用;金融業開始發展,並為新的投資提供資金;商業也隨著交通運輸業的改進而正在擴大。農業的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既要提供更多的糧食來養活迅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又要為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積累和銷售市場。所以,農業產量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它決定著此過渡時期持續時間的長短。
(三)起飛階段。此階段阻礙經濟增長的問題得到解決,增長成為各部門的正常現象。此階段農業勞動力逐漸從農業中解脫出來,進入城市勞動,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羅斯托認為,一個區域一旦實現起飛,經濟就可以「自動持續成長」了,因為較大的積累比例和較強的主導部門,會使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本、技術不會感到不足,所需要的原料生產與供給、交通運輸、勞動力供給等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起飛階段大致為30年。
(四)向成熟推進階段。這是起飛後經過較長期的經濟持續發展所達到的一個新的階段。此階段,經濟中已經有效地吸收了當時技術的先進成果,並有能力生產自己想要生產的產品。新的主導部門逐步建立,代替舊的主導部門,國民收入中有10%~20%穩定地用於投資。一般來說,鐵路建築、鋼鐵工業以及大量使用鋼鐵的通用機械、采礦設備、化工設備、電力工業和造船工業等部門的發展,是一國經濟「成熟」的標志。在向成熟階段推進的過程中,成長所依靠的是對供給方面的投資,也就是靠對工業設備部門的投資,並由此帶動了經濟成長。
(五)高額群眾消費階段。此階段工業高度發達,經濟的主導部門轉向耐用消費品的生產,社會對高額耐用消費品的使用普遍化。越來越多的資源用來生產耐用消費品;技術工人和城市人口的比重都比前階段有一定提高;用來供社會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資源逐漸增大;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
(六)追求生活質量階段。此階段以服務業為代表的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有關部門成為主導部門。這些部門的特點是提供勞務,而非生產物質產品。居民追求時尚與個性,消費呈現出多樣性和多變性,人類社會將不再只以物質產量的多少來衡量社會的成就,而還包括以勞務形式、環境狀況、自我實現的程度所反映的「生活質量」的高低程度。
羅斯托認為,六個階段中,起飛階段最重要,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突破。起飛階段的開始通常源於一種特別銳利的刺激力量。刺激力量可能表現為政治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術革新所引起的,或表現為新的有利的國際環境,或表現為國際環境不利變化所提出的挑戰。從非經濟方面來講,起飛階段則表明要使經濟現代化的人在社會、政治和文化方面取得確定的勝利。羅斯托的現代化理論指出了「起飛」的條件最重要的有三個:1.資本積累率要佔國民收入10%以上;2.建立起能夠帶動整個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3.通過變革,形成與起飛相適應的經濟制度、社會結構、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
這第三項在中國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絕對的權力必然產生絕對的腐敗,在腐敗嚴重的地區,司法也被腐敗污染了,如此權力不受制約的政治法律制度將會使起飛過程夭折。私有制和法治是完成全部現代化六階段的先決條件,而蘇聯式的計劃經濟加極權制度則必然中途夭折。蘇聯由於當權者不受制於人民也不能反映人民的意願,一味忙於擴軍備戰,使人民遲遲無法進入大眾高消費階段。中國先經歷了大飢荒、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解體和經濟改革,近年來剛開始進入起飛階段,但已經由於缺少民主制度而問題成堆:環境污染,生態失衡,人民健康受損,社會公正缺位。
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是基於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歷史的抽象和概括,從它出發可以演生出許多重要推論。這一理論及由此生發的推論,對發展中國家有很強的啟發和借鑒作用。比如:羅斯托提出,不同發展階段中存在不同的經濟主導部門。主導部門是各個階段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形成主導部門的條件,是這個部門必須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有技術創新和迅速應用新技術的能力;有能夠快速增長並帶動其它部門增長的能力。羅斯托指出:傳統社會的主導部門是農業;起飛前階段的主導部門是食品、飲料、煙草、水泥等工業部門;起飛階段是非耐用消費品的生產部門和鐵路運輸業;成熟階段是重化工和製造業;高額群眾消費階段是耐用消費品工業;追求生活質量階段是服務業部門。
此外,根據羅斯托的主張,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政府,其經濟職能也有所不同。如: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政府部門為經濟發展提供社會基礎設施,如道路、運輸、環境衛生。法律與秩序、健康與教育及用於人力資本的投資等。在此階段政府投資在總投資中佔有較高的比重。這時政府主要傾向配置作用,政府的這些投人對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的國家進入「起飛」、進人發展的中期階段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經濟發展的中期,政府投資只是對私人投資的補充。一旦經濟達到成熟階段,政府支出將從基礎設施投入轉向不斷增加的教育、保健與福利服務的支出。而在「大眾消費」階段,政府突出再分配的作用,維持公平的政策性支出會大大超過其他支出的增長幅度,同時也會快於GDP的增長幅度。政府職能著力點的轉變,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它與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未來幾年的中國,處於走向成熟階段的初期,我們可以預見先進技術將被廣泛運用。伴隨出現的,則是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生產技術和企業的逐漸消失。由於中國社會存在很大的城鄉差異,雖然整個中國社會在未來幾年將處於走向成熟階段的初期,但個別區域可能提前進入大眾消費階段,尤其是在技術密集和服務業發達的區域,耐用消費品和奢侈品消費增長會成為一個常見的社會圖景。 雖然羅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著作中把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僅僅定義為大眾消費階段,但十多年後,他馬上補充了第六階段——超越大眾消費的階段。可見,羅斯托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羅斯托把人類社會各個階段進一步細化,這顯然便於我們更好地審視目前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尋找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事實上,一些國家按照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理論,確實較好地完成了經濟發展各階段的過渡。面臨更廣闊世界市場的中國,重讀羅斯托,有助於我們根據社會發展階段的特徵,更准確地進行戰略決策。
④ 中國的經濟目前處於什麼階段
中國的經濟正處在從高速發展,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過渡階段。在過度期內,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許會有所下降,但是度過這一段艱難的時間之後,中國的經濟會真正的騰飛起來。
都說別人的經驗,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但是,現在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在歷史上根本沒有哪個國家經歷過。所以我們現階段,只能自力更生摸著石頭過河。
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改革重新階段。在這樣的階段,就需要所有的人開始重視技術、重視重新。畢竟,我們只有走在世界的前列,才能使我們的經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在發展的同時,別人也在發展。中國經濟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康莊大道,才能更快的度過現在的艱難階段。
各位網友,對於我的上述觀點看法,您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您的寶貴看法。
⑤ 人類經濟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哪3個階段
人類經濟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農業、工業和知識經濟時代。在第內一個階容段,經濟發展的關鍵是生產力;在第二個階段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先進生產力;在第三個階段,推動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杠桿是科學社會生產力。
⑥ 歷史的經濟發展階段是怎樣的
羅雪爾從生物發展的進化觀點,提出國民經濟的發展,像動植物一樣,可以看做一種有機體,有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他要經歷幼年、青年、成年和衰老四個時期。這是一種循環往復的運動。羅雪爾認為,這就是可以從歷史描述中發現的自然規律。他還認為,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主要受自然、勞動和資本這三種主要經濟因素的支配。可以分為自然支配階段、勞動支配階段和資本支配階段。
⑦ 人類經濟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哪三個階段
人類
經濟
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
階段
,即
農業
、
工業
和
知識經濟時代
。在第一個階段,
經濟發展
的關鍵是生產力;在第二個階段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先進生產力;在第三個階段,推動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
杠桿
是科學
社會
生產力。
⑧ 建國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社會主義改造)
2、1956-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
3、1966-1976年:「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劫難)
4、1976-1978年:兩年徘徊時期
5、1978年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⑨ 簡述新中國發展四個階段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4,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9)經濟發展的階段擴展閱讀:
中國發展的最新階段:
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依法加強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
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健全商品市場,發展要素市場,加快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