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濟影響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06 23:43:00

A.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標准如下: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

  1.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 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 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

  1. 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市)。

  2. 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

  1. 發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5例,流行范圍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以內。

  2. 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縣(市)。

  3. 霍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 1周內發病10—29例或波及2個以上縣(市),或市(地)級以上城市的市區首次發生。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Ⅳ級):

  1. 腺鼠疫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10例。

  2. 霍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9例以下。

  3.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

B. 不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這里來先說一下發生發展規律,1突然自發生,2及時上報有關部門,3立即採取切實可行措施進行防控,4逐漸趨於平穩,5經過努力事態逐漸平息得以控制,6恢復正常秩序。既然是公共它涉及的人要較多,後果要較嚴重,,社會影響較大。突發了,即刻結束了。

C.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概念

一、基本概念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該定義不僅僅指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也屬於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范疇。重大傳染病的概念也不專指甲類傳染病,乙類與丙類傳染病暴發或多例死亡、罕見的或已消滅的傳染病、臨床及病原學特點與原有疾病特徵明顯異常的疾病、新出現傳染病的疑似病例等均包含其中。
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分類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分類方法有多種,從發生原因上來分,通常可分為:
(一)生物病原體所致疾病:主要指傳染病(包括幾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區域性流行、暴發流行或出現死亡;預防接種或預防服葯後出現群體性異常反應;群體性醫院感染等。傳染病肆虐人類歷史數千年,曾造成世界性巨大災難,盡管科技進步發明了抗生素及疫苗等葯物和生物制劑,使傳染病有所控制,但是目前傳染病的發病率仍佔全世界每年總發病率的第一位,其原因:1、一些被控制的傳染病如結核、瘧疾等又死灰復燃,卷土重來;2、一系列新傳染病相繼發現如艾滋病、埃波拉病等人類構成嚴重威脅;3、特別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某些帝國主義國家,人為研製烈性傳染病並用於軍事戰爭,即生物戰(或細菌戰),給人類帶來危害和恐慌。
(二)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是指人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後或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物攝人後所出現的非傳染性的急性或亞急性疾病,屬於食源性疾病的范疇。
(三)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體中毒、出現中毒死亡或危害:這類公共衛生事件由於是污染所致,如水體污染、大氣污染、放射污染等,波及范圍極廣。據統計,全世界每分鍾有28人死於環境污染,每年有1472萬人因此喪命。並且由於是有毒有害物質所致的污染.常常會對下一代造成極大的危害。
(四)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台風、洪澇等的突然襲擊,會在傾刻間造成大批生命財產的損失、生產停頓、物質短缺,災民無家可歸,眼見幾代人為之奮斗創造的和諧生存條件毀於一旦,幾十年辛勤勞動成果付之東流,由此而加劇產生種種社會問題,並且還會帶來嚴重的、包括社會心理因素在內的諸多公共衛生問題,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五)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煤礦瓦斯爆炸、飛機墜毀、空襲等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讓我們感到震驚,一些生活意外事故也在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安全。這類事件由於沒有事前的准備和預兆。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六)不明原因引起的群體發病或死亡:這類事件由於系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危害較前幾類要嚴重的多。一來該類事件的原因不明,公眾缺乏相應的防護和治療知識。同時,日常也沒有針對該事件的特定的監測預警系統,使得該類事件常常造成嚴重的後果。此外,由於原因不明,在控制上也有很大的難度。

D.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二級響應差別何在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一級響應和二級響應在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都有所區別,具體如下:

一、事件性質

1、一級響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是針對特別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採取的緊急應對措施,一級響應是最高級別的應對措施。比如: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2、二級響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是針對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採取的緊急應對措施,二級響應是僅次於最高級別的應對措施,比如: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市)以外的地區。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預防接種或群體性預防性服葯出現人員死亡。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二、危害程度

1、一級響應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2、二級響應

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市(地)。
霍亂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流行, 1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市(地),有擴散趨勢。乙類、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縣(市),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三、涉及范圍

1、一級響應

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二級響應

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E.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哪些危害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危害和間接危害兩類。直接危害一般專為事件直接導屬致的即時性損害,就是說直接對公眾的身體造成損害。間接危害一般為事件的繼發性損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發公眾恐懼、焦慮情緒等對社會、政治、經濟產生影響。

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部門做好防護工作以及完善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

F.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和二級影響有什麼區別

一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內和統一指揮,容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二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G. 如何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直接關繫到公眾的健康、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全,並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綜合性醫院除了完成轄區人民身體保健預防及疾病的醫療工作外。同時還需要參加突發的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的衛生救援等緊急救護保障任務。如參與抗洪、地震及傳染病疫情救援等,並在其中得到鍛煉。要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平時必須制訂應急策略、建立應急機制、制訂和完善緊急控制措施。確保及時、迅速、高效及有序地應對,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維護國家的安全穩定。 1 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 無論是重大傳染病疫情、各類中毒事件、生活意外事故、自然災害以及各類恐怖事件,還是其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通常都會出現大批量傷病員。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往往會超出醫院搶救承受能力,如果醫院事先沒有準備或准備不充分,必然會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因此,綜合性醫院應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制訂綜合性、針對性的各項應急預案,對提高應急搶救能力極為重要。 1.1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 醫院要成立應急指揮部(組),統一協調各部門參予應急處理,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做到分工明確,職責落實,明確各自責任。只有在高度統一指揮下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各方面力量,調集所有資源對事件及時予以控制。 1.2 預案要科學合理 醫院要查閱收集掌握本區域各種衛生信息(如傳染病、自然疫源疫病)、地質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澇等)及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故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工作管理辦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本地區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訂各種緊急措施及搶救預案。預案必須系統地反映在不同情況下的指揮程序和內容,主要包括向各執行任務單位發出號令的順序,准備行動的要求、人員、裝備數量及編組方式,指揮員分工及指揮位置等,各種保障活動必須在上級統一指揮下協調進行。 1.3 預案要全面、突出重點,要方便實用便於操作 醫院要制訂重大傳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災害及重大意外傷害控制預案。傳染病的診斷標准、預防及治療措施要簡單明了,不僅醫務人員容易掌握,而且非醫務人員也易於知道掌握。要讓全社會人人都參與這樣看似很簡單的措施,即可有效地預防傳染病流行,這就是最好的預防策略。醫院要制訂大批傷病員分類及轉送標准。對因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台風、洪澇等)、意外事故(如車禍)及恐怖襲擊等造成大批傷員出現時,要對病人進行分類。對多發傷患者按照胸、腹、頭、四肢順序進行處置,確定手術適應症,作必要術前准備,積極進行救命性急診手術(如氣管切開、開胸心臟按壓、胸腔閉式引流、開胸剖腹止血手術等)。同時對自然災害還需把搶救傷員、搜救倖存者,控制疾病流行等也寫入預案內。 2 加強應急教育培訓,提高應急能力 在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醫務人員常常是最先了解並是一線參與搶救的人員。無論是傳染性疾病還是不明原因疾病或中毒事件,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應急思想,對控制災害蔓延,減少災害損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突發事件早期處置的好壞,常常關繫到整個事件的最後結果。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職培訓制度,並納入繼續醫學教育計劃,定期進行應急處置相關知識及能力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應急能力。 2.1 應急培訓的內容 培訓的內容包括:臨床醫護人員流行病學方法和思想,處理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傳染病和常見中毒知識,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狀態下救治,心理素質培訓等。要組織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災害事故醫療救援工作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 2.2 加強演練 建立的各種預案雖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但只有在反復演練中才能確保預案在啟動時順利實施,也只有通過模擬訓練來提高應急隊伍的水平。演練形式包括緊急集結拉動、市內重大車禍等意外事故現場搶救、圖上作業等各個方面。通過演練不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預案,還可以檢驗預案是否合理、科學、全面,以便及時進一步修改完善。醫院要進行應急能力演習,提高醫務人員綜合應急處理能力。 2.3 加強應急機制的研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意外性、較難預測,有的甚至不可預測。要開展預警研究,監測預警。要總結院內搶救車輛、中毒等意外事故的經驗,同時要研究國內外已發生的重大意外事故的搶救成功經驗,如對美國「9 11」事件、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衛勤保障經驗,今年的SARS疫情控制經驗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借鑒國內外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進一步修正和完善各種預案、預警指標。提高處理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在應急事件處置中發揮重要作用。

H.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一種很難預料的災難,它對人民生命、公眾健康、社會安全以至政治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突發公抄共衛生事件是突襲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公眾健康的事件。
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國家相關制度的完善,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控制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減輕避免和消除事件危害,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社會,經濟,生活正常秩序的影響,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閱讀全文

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