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中-天水經濟開發區
關中—天水經濟區范圍包括陝西的西安、咸陽、渭南、銅川、寶雞、楊凌、商洛6市1區和甘肅省天水市,總面積6.96萬平方公里。規劃編制時間表近期到2020年,遠期規劃為2040年。2009年4月底前,將完成規劃初稿;今年6月底前,徵求有關方面的意見,組織專家評審,修改完善規劃;今年9月底前,報國務院或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審核批復;今年10月,規劃經批准後正式實施。
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總體目標定位是:建設成為西部及北方內陸地區的「開放開發龍頭地區」,「以高科技為先導的先進製造業集中地,以旅遊、物流、金融、文化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集中地,以現代科教為支撐的創新型地區,領先的城鎮化和城鄉協調發展地區,綜合型經濟核心區,全國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 農業方面,要建成全國重要的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果業、畜牧業基地,建成全國農業示範基地和航天育種基地。經濟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500元。 關中編輯本段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陝北黃土 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是陝西的工農業發達和人口密集地區,號稱「八百里秦川」。關中地區總面積5.55萬平方公里,行政范圍包括西安、銅川、渭南、寶雞、咸陽、商洛等6個城市,集聚了全省約60%的人口。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6個重點建設地區之一。 天水編輯本段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東南部,東臨陝西省寶雞市,西、北、南分別與定西、平涼和隴南相接,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總面積14392平方公里,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天水經濟開發較早。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較快,特別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一批企業相繼搬遷天水,天水逐步發展成為西北地區的重要工業城市,是國家老工業基地之一。目前有工業企業749家,形成了以加工製造業為主體,電子電器、機械製造、輕工紡織三大行業為主導,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煙草、塑料等行業競相發展,門類較多、技術裝備較好、具有一定實力和特色的區域工業體系。
關中—天水經濟區范圍包括陝西的西安、咸陽、渭南、銅川、寶雞、楊凌、商洛6市1區和甘肅省天水市,分別介紹如下: 西安編輯本段西安是陝西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大約建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在這里建都,13朝古都。我國歷史上最鼎盛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以西安為都。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區位優勢,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寶雞編輯本段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陝西關中西部,地處陝、甘、寧、川四省(區)結合部,東連西安、咸陽,南接漢中,西近天水,北臨平涼,處於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城市的中心位置;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會,其中的寶天高速,寶雞--平涼,寶雞--漢中高速正在建設,是中國境內亞歐大陸橋上第三個大十字樞紐;面積1.82萬平方公里,人口376萬。 咸陽編輯本段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我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沖。咸陽風景秀麗,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銅川編輯本段銅川市位於陝西中部,北距黃陵90公里、延安250公里,南到西安和咸陽國際航空港均為70公里。現轄印台區、王益區、耀州區、新區和宜君縣,全市國土總面積3882平方公里,人口84萬。 渭南編輯本段渭南市位於渭河平原東部,因臨近渭河而得名。1994年撤銷渭南地區,設立地級渭南市。轄臨渭區1區,韓城、華陰2市,富平、白水、蒲城、合陽、大荔、華縣、潼關、澄城8縣。 天水編輯本段天水市位於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全市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稱。 楊凌編輯本段楊凌位於陝西關中平原中部,東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寶雞86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下轄縣級楊陵區,總人口16萬,城市人口8萬人。1997年7月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納入國家高新區管理,規劃面積22.12平方公里。 商洛編輯本段國務院日前正式批准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商洛市的商州、洛南、丹鳳、柞水一區三縣被列入經濟區規劃范圍。
商洛,因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鄂豫兩省交界 。轄商州、洛南、丹鳳、山陽、商南、鎮安、柞水7縣(區)。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區,距省會西安80公里,是西北通往華中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 六大目標編輯本段 1、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
到2020年,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2、創新能力有新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 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3、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
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提高。
4、城鎮化水平有新提高。
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鄉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到60%。
5、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
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6、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
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幹流達到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5大優勢編輯本段 1、戰略區位重要:
經濟區處於我國內陸中心,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管線在此交匯,是全國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和西部地區連通東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
2、科教實力雄厚:
擁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科研院所、100多萬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
3、工業基礎良好:
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21個、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5個和大學科技園區3個,是國家國防軍工基地、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重要裝備製造業聚集地。
4、文化積淀深厚:
該區域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著名的絲綢之路源頭和羲皇故里,也是13個王朝古都所在地,擁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
5、城鎮帶初步形成:
西安特大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區域內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2007年底,經濟區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西隴海沿線城鎮帶已具雛形。 四大機遇編輯本段1、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機遇。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的軟硬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產業投資的集聚效應逐步凸顯,為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必將為經濟區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2、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擴大內需成為保持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經濟區人口密集、市場廣闊、需求旺盛、潛力巨大,有利於吸引海內外投資等各類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組。
3、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機遇。東部沿海地區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需求極為迫切,產業轉移動力日趨增強。經濟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具備了承接產業轉移的有利條件。
4、加快構建創新型社會機遇。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為經濟區加強科技資源整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帶來機遇。經濟區科教、人才資源富集,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重要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具有成為創新型發展區域的有利條件。 戰略定位:編輯本段 ——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
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
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
以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依託,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
——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
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人才合作聯盟編輯本段2009年8月25日西安、寶雞、銅川、咸陽、渭南、楊凌、商洛、天水8個城市共同簽約成立「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人才合作聯盟」。8個城市將在人才派遣、人才網站、高級人才尋訪等領域開展合作,實現人才開放式共享。
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人才合作聯盟「坐擁」80多所高校和100多萬科技人才,形成互利共贏的人才合作交流機制。
Ⅱ 黃土高原2009年建立了什麼經濟重點開發區
關來中-天水經濟區自簡稱「關天經濟區」
2009年經國務院批復通過,其范圍包括陝西省的關中平原地區及甘肅省天水地區,共六市一區。經濟區以大西安(含咸陽)為中心城市,寶雞為副中心城市,天水、銅川、渭南、商洛、楊凌、慶陽、平涼、隴南等為次核心城市。依託隴海鐵路(歐亞大陸橋)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國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與關中城市群相呼應。該區域為中華文明發源地,十三朝古都西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羲皇故里天水等文明發祥地。
Ⅲ 國家特別重視西部建設,西部大開發十年,三大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關中-天水
(1)①隴海(2分) ②處於我國內陸中心,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西安高等版院校、科研院權所集中,科教實力強;工、農業經濟基礎較好;文化積淀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城鎮帶初步形成,輻射范圍廣(或經濟腹地廣)(每答1點2分,滿分6分。) (2)四級(2分)城市等級越高,數量越少,相互距離越遠;城市等級越低,數量越多,相互距離越近(4分) (3)各功能區分工明確;繼承和發展了原有城市主要功能區;各功能區相對獨立,通過主幹道路連接,聯系便利又避免相互干擾;外緣各區有比較大的拓展空間(每答1點2分,滿分6分) (4)東北風(2分)差異:天水平均氣溫比西安低,降水量少。(2分)原因:天水比西安地勢高,距海更遠(或受夏季風影響小)。(4分) Ⅳ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天水市是甘肅省省轄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六盤山、隴中黃土高原和秦嶺山地交接處,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介於東經104°34′至106°43′,北緯34°05′至35°10′之間。東接關中,西通蘭州,南控巴蜀,北倚隴東,是陝、甘、川交通要道。東西長197公里,南北寬122公里,面積14325平方公里。天水屬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最高氣溫18℃至23℃,最低氣溫-5℃至-2℃。年平均降雨量450至600毫米,無霜期185天,光照充足,適宜於多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長,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天水市為甘肅省第二大城市,現轄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二區五縣,總人口363萬人(2011年),居甘肅省之最,其中非農業人口56.68萬人(2006年)。天水以西秦嶺為分水嶺。中北部渭河水系屬黃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屬長江流域。渭河東西橫貫全境,流經150公里,有藉河、牛頭河、穎川河、東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條,年流量3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特別是溫泉資源比較豐富,適宜釀造、食品、印染、療養等行業的發展。現已開發利用的溫泉有武山、清水兩個療養院和街子溫泉度假村。 Ⅳ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區概況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2年,199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2010年4月25日,國務院(國辦函[2010]78號)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目前,實際開發建設和規劃的面積為1346.7公頃,其中橋南商貿旅遊區44.4公頃、東十里工業園125.3公頃 、廿鋪工業園93.3公頃、下曲工業園29.7公頃、社棠工業園1054公頃。主要產業為機械加工、電子電器、 醫葯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旅遊等,發展方向為多功能綜合性產業開發區。 Ⅵ 天水-關中新型經濟開發區所轄范圍,陝西都有幾個縣被圈入 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范圍包括陝西省西安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寶雞專市、商洛部分縣、楊屬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甘肅省天水市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98萬平方公里,人口2842萬。其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陝西省陝南的漢中、安康,陝北的延安、榆林,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 Ⅶ 天水市麥積區社棠經濟開發區3號路郵編
郵編查詢 與天水經濟開發區網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