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俄國經濟發展

俄國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6 15:07:19

A. 俄羅斯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俄羅斯是中國的鄰國,從國土面積來說,俄羅斯可是數一數二的。可是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始終在世界排不上名號,它的經濟發展與國土面積不匹配。阻礙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很多,與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相匹配的經濟發展嚴重阻礙了俄羅斯的全面發展。

所以,在小編看來,俄羅斯想要快速的發展經濟,必須要在提高自身實力的同時,也注重自己國家的人口質量。經濟發展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

B.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的怎麼樣了

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直發展乏力:社會混亂,經濟低迷,人民生活水平遲遲得不到提高。
15年來,在經過諸多挫折後,特別是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以來,俄羅斯已經改變了蘇聯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權力優先」的觀念,市場經濟意識已經開始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生根發芽。俄羅斯經濟已經連續5年增長,而且是一年一個新台階。據俄羅斯經濟發展與貿易部保守估計,今年俄羅斯經濟實際增長將在7%左右。據專家計算,今年俄羅斯人均GDP也將首次超過4000美元。
2007年以來,在俄羅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9%,高出2006年同期近3個百分點,也大大超出年初的預測值,以此速度發展俄羅斯有望成為繼中國之後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已越來越不容小覷,可以預見俄羅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綜合國力還會有大幅度提高,也許冷戰時期那個叱吒風雲,傲視群雄的北極熊又回來了

C. 俄羅斯經濟發展狀況

基本情況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但產業結構不均衡,對能源和高能耗工業依賴度高,加工業和機械製造業發展投入不足,發展緩慢。自然資源豐富,許多礦產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蘇聯解體後俄經濟持續下滑,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年均增幅約6.7%),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資源石油探明儲量佔世界第七(6%)、天然氣占第一(33%)、煤占第二(11%),森林占第一(25%),鐵礦占第一(44%)。銅、鉛、鉀、鎳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化工等;輕紡、食品、木材加工業較落後;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2006年工業增長率為3.9%。

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和豆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亞麻、向日葵、棉花、甜菜。近年來糧食產量逐年增加,開始對外出口。農業增長率為1.7%。

財政金融總體趨好。黃金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三位;外債余額從1999年的1080億美元減至501億美元;盧布升值7.6%;國際信用評級提高。

對外貿易出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為主,其中石油及其製品占出口總額50%以上,是俄近年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進口以機電產品、食品、農產品、輕工產品等為主。對外貿易保持高額順差。

吸引外資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吸引外資逐年增加。累計吸引外國投資1429億美元,外資主要投向油氣和礦產資源開發、冶金、零售、不動產、租賃及服務等部門。

經濟形勢經濟保持快速增長GDP增長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增幅達6.7%,接近完成GDP十年內翻番所需年約7%的增長率。經濟總量首次超過蘇聯解體前水平,位列世界第十,人均GDP達7010美元。

財政狀況良好,抗風險能力增強,俄外匯儲備已達3030億美元。政府利用出口能源產品換取的收益設立穩定基金,為保證俄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俄還提前償還前蘇聯所欠巴黎俱樂部、倫敦俱樂部巨額外債,俄外債已降至520億美元。通脹率由2000年的36.5%回落至9%左右,政府力爭未來幾年將其控制在4-5%。俄實行盧布完全可自由兌換,目前匯率穩定。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吸引外資增加俄外貿額4395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出口3020億美元,進口1375億美元。截至2006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達1429億美元,吸引外資551億美元,同比增長2.7%。

居民收入提高,內需和投資大幅增加2006年俄平均工資上漲13.3%,居民收入增加10%,退休金增加5.4%,職工工資收入增長超過GDP和消費品物價增長。俄零售貿易總額達32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13.2%,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

D. 俄羅斯現在經濟發展趨勢

樓主您好!以下是俄羅斯現在經濟發展趨勢:

經濟總量
俄羅斯2010年按匯率計算,GDP總量為1.4769萬億美元,人均GDP1萬美元左右。俄的經濟結構非常不合理,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資源行業,包括石油、天然氣、礦石和木材等,受這類商品價格的波動影響非常大。俄經濟在2009年遭到重創,自200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下滑幅度超過了二十國集團及金磚四國。2009年1月至10月,GDP同比下降9.6%,2009年按照美元匯率計算的GDP,下降了25%左右;梅德韋傑夫估計,2009年降幅為7.5%;世界銀行認為降幅可達8. 7%。
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蘇聯時期它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蘇聯解體後其經濟一度嚴重衰退。2000年之後俄羅斯的經濟在大量出售資源的情況下得以迅速發展。2006年俄羅斯的經濟總量超過1990年解體前。2007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35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

出口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農業
2004 年農業產值為13663億盧布 ,同比增長1.6%。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服務業
2004 年服務業產值 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2004 年服務業從業人口400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59.6%。

交通運輸
俄羅斯的交通部門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管道運輸均發達。
以鐵路、管道為主。鐵路在歐洲部分比較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

鐵路
至2010 年底鐵路總里程為87,157 km,客運量157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016 億噸公里(2004 年)。

公路
至2010 年底公路總里程982,000 km,客運量168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21 億噸公里(2004 年)。

水運
2010年總水程:102,000 km。2003 年海運商船3900 艘,總噸位 830 萬噸。2004 年,海運貨運量 589 億噸公里,內河貨運量878 億噸公里。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

空運
全國總機場數量:1,213 (2010)。直升機場:50 (2010)。[3]2001 年民用飛機有7 萬多架,國際航線總長約8 萬公里。2003 年客運量52 億人公里,貨運量 30 億噸公里(2004)。主要機場有莫斯科謝列梅傑沃2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 1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1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葉卡捷琳堡克爾索沃國際機場、 新西伯利亞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

管道運輸
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 21.3萬公里,2004 年輸油氣總量 24133 億噸公里。

金融
主要銀行有:
1.俄羅斯儲蓄銀行,1991年成立,注冊資本 241 億盧布。
2.俄羅斯外貿銀行,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 65.5 億盧布。
3.工商銀行,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2.9 億盧布。
4.首都儲蓄銀行-農工銀行,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1.6 億盧布。
5.國際工業銀行,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18.5 億盧布。
6.天然氣工業銀行,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此外俄大銀行還包括最大的私人銀行阿爾法銀行、古打銀行、羅斯銀行、外經銀行等。

對外貿易
據俄海關委員會統計,2009年貨物貿易進出口3891.4億美元,較上年(下同)減少37.6%。其中,出口2339.4億美元,減少36.4%;進口1552.1億美元,減少39.3%;順差787.3億美元,減少29.7%。

2009年俄羅斯對荷蘭、義大利、中國、德國和土耳其的出口額分別佔俄出口總額的15.1%、8.5%、6.9%、4.9%和4.6%,為353.2億美元、198.0億美元、161.8億美元、114.9億美元和107.8億美元;自中國、德國、美國、烏克蘭和法國的進口額分別佔俄進口總額的14.2%、12.3%、5.7%、5.5%和5.1%,為219.6億美元、190.5億美元、89.0億美元、85.9億美元和79.4億美元。俄前五大順差來源地依次是荷蘭、義大利、土耳其、波蘭和哈薩克,順差分別為323.3億美元、127.2億美元、77.0億美元、60.3億美元和53.0億美元,減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來自德國、中國和法國等,其中對德國和中國逆差減少40.7%和59.5%,但對法國逆差增長12.9%。

對外投資
截止2004 年底,俄累計對外投資 69 .73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佔60%,協議投資佔6.2%,其他投資佔33.8%。主要投資對象國有:英國(18.6%)、塞普勒斯(10.9%)、荷蘭(8.8%)。 截止2003年底,俄對華投資項目1542個,實際投資額3.38億美元。

外國資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820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其中直接投資佔44.1%,協議投資佔1.9%,其他投資佔54%。

2004年吸引外資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6.4%,其中直接投資佔23.3%,協議投資佔0.8%,其他投資佔75.9%。外國對俄投資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業及日用品修理業130.37億美元,加工業102.36億美元,采礦業99.34億美元,不動產25.72億美元,交通、通訊業20.33億美元,國家管理和軍事安全、社會保障10.59億美元,金融業10.01億美元,建築業2.34億美元,農業、林業1.21億美元,公用事業1.07億美元。 2004年主要對俄投資國:德國(佔11.4%)、英國(10.6%)、美國(8.1%)、法國(4.7%)、維京群島(2.3%)、瑞士(2.1%)、奧地利(1.7%)。

2011年12月16日加入世貿組織。

人民生活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盧布(約218美元),同比實際增長7.8%。2004年俄職工人均月工資6828盧布(約237美元),同比實際增長10.8%。2004年12月消費品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1.7%。

希望對您有幫助!

E.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如何,發不發達

俄羅斯曾是世界超級大國,二戰期間一度與美國「並駕齊驅」,那時候的俄羅斯還不叫俄羅斯,當時叫做蘇 聯,經濟實力強大,軍事強大這些都是他的代名詞,是聯合國的成員,而且土地面積廣,有很豐富的資源。

特別是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更是為俄羅斯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根據有關安排,俄羅斯計劃於2024年前將中俄兩國雙邊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同時將中國對俄羅斯投資額提升至150億美元。

F. 俄羅斯現在經濟實力排名不高,其經濟為何發展不起來

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的外部環境相當糟糕,因為俄羅斯的外部環境受到了北約國家的擠壓,再加上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經濟制裁,使得現在俄羅斯的經濟始終得不到一個充分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地理環境十分的糟糕,使得很多國際投資者對於俄羅斯望而卻步。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並沒有太多充足的廉價勞動力,這也使得很多國際投資者失去了對俄羅斯投資的興趣。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去俄羅斯進行投資,因為在俄羅斯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一個很大的保障。甚至有可能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很大的威脅。

G. 如何看待俄羅斯經濟前景

俄羅斯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盧布持續貶值。分析人士認為,盧布貶值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只要國際油價維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下,俄羅斯盧布匯率就會繼續下跌。

首先,地緣政治是盧布貶值的一個重要因素。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的支持是造成烏克蘭危機的主要原因,因此,自今年3月以來對俄羅斯進行了多輪經濟制裁。這些經濟制裁涉及能源、金融、軍工等俄羅斯經濟的主要領域,而且西方國家並不打算取消這些制裁。

其次,盧布貶值緊跟國際油價下跌的步伐。俄羅斯經濟學家黑斯坦洛夫指出,俄羅斯經濟能夠實現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能通過能源出口獲得大量收入,而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建立在原有油價基礎上的俄羅斯財政預算無法實現,這自然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經濟前景的擔憂。

內外形勢嚴峻

俄羅斯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俄資本凈流出額達852億美元,規模是去年同期的1.9倍。長期以來,外資對彌補俄羅斯國內建設資金不足和促進投資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很多西方投資者因擔心俄經濟前景不妙而大量撤資,對俄經濟運行產生了一定影響。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10月相繼調低俄主權信用評級以及俄七家主要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穆迪指出,隨著大量資本從俄羅斯外流、俄羅斯許多借款人在西方獲得貸款的能力受限以及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正在不斷減少,這無疑增加了俄經濟運行的風險。

此外,俄羅斯前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從俄羅斯國內來看,壟斷行業多、對外資投資領域有限制、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等也對俄大規模吸引外資構成阻力。

世界銀行俄羅斯經濟首席分析師漢茲爾指出,在地緣政治風險降低和俄羅斯面臨的外部環境得到改善的條件下,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在2016年才會實現增長。

發展也有機遇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盡管西方制裁和油價下跌造成俄羅斯經濟運行困難,但這兩個因素也為俄經濟發展帶來一些機遇。

一方面,西方制裁有利於激發俄羅斯人民的愛國熱情,有利於俄政府凝聚人心,加強國內團結和穩定。11月4日俄羅斯全國隆重慶祝民族團結日,在首都莫斯科舉行的一場遊行活動吸引了7.5萬人參加,四大議會政黨代表均現身。

普京總統多次表示,俄羅斯不怕西方制裁,制裁只會使俄羅斯更加強大。普京說,制裁為俄羅斯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這會促使俄羅斯加快「進口替代」進程,俄羅斯企業開始自己生產之前從國外進口的商品,這有利於刺激俄羅斯國內消費和擴大就業。

為遏制西方制裁導致的資本外流,普京日前為吸引俄離岸資本迴流開出優惠條件。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此次「大赦」俄離岸資本有望增加俄羅斯的經濟總量,促進俄羅斯國內投資。

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使俄政府認識到,經濟發展單單依靠能源產業是靠不住的,這有利於促進俄政府盡快改革經濟發展模式。

盡管改變經濟發展模式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俄羅斯有關改革的討論由來已久,改革的一些嘗試也已進行。俄專家還就此提出了對策。

首先,大力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國內各種資源,提高政府管理機制的透明性和管理效率。

其次,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當然,這需要俄政府向教育和科技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事實證明,投資科教領域對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可以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另外,由於大部分油氣資源由國家掌握,為降低國家財政對能源出口的依賴,俄政府應大力鼓勵能源領域中小企業的發展,這不僅可以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對推動俄羅斯經濟整體發展都有好處。

H. 俄國歷史上關於經濟發展的典故

1868年改革;新經濟政策;工業化;五年計劃等等。這些都是俄國歷史上為了發展經濟做出的努力。不算典故,算是史實。

I. 俄羅斯現如今的經濟發展怎麼樣

俄羅斯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科技比較發達,但前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國力衰退,俄羅斯對中國人的影響特別是對年輕人的影響越來越弱。
近些年來,由於國際油價持續走高,以石油出口拉動的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再加上普京上台後俄羅斯政治趨於穩定,民眾的自信心逐步增強。
為此我們還采訪了兩位曾經去過俄羅斯的專家學者,向我們講述他們看到的新俄羅斯。

采訪對象之一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金重遠

上個世紀50年代,金教授曾在前蘇聯學習多年。
對於俄羅斯國家年,金教授認為它和此前的法國文化年有些不同,不僅規格不同,而且「國家年」展示的是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並不局限於文化展示。
如果從文化的角度講,俄羅斯文化如今對中國民眾的吸引力不會高過法國文化。
因此,金教授覺得俄羅斯國家年更重要的是提升雙方在經濟以及其它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采訪對象之二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俄羅斯中亞室主任陸鋼

2005年,陸鋼走訪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和波羅的海沿岸城市聖彼得堡。雖然在大多數國人的印象里,俄羅斯還依稀帶著很多前蘇聯的影子,但是陸鋼見到的當代俄羅斯確實是另外一副模樣了。

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多了

近些年來,俄羅斯經濟穩步增長,國家政治穩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金教授回憶,在以前,很多人手中有錢卻買不到東西,比如小汽車。以前莫斯科的小汽車保有量就已超過百萬,很多普通人家裡都有小汽車,但當時的小汽車質量不高,供選擇的種類也少,現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大為改觀。與葉利欽時代相比,那時候由於國家政治動盪,經濟停滯,不僅物質生活不豐富,食品短缺也是常有的事情。普京上台後,特別是近些年來,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大量外國商品進來,生活豐富多了,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

領導人:普京高於葉利欽

金教授經常會和一些俄羅斯人聊天,在談到現任總統普京時,很多俄羅斯人都認為普京的治國水平明顯要高於葉利欽,葉利欽可以說是個「粗人」,經常酗酒,因此誤事不少。
而相比之下,普京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為克格勃工作的時候就長駐前東德,因此對西方和俄羅斯都比較了解,思維比較開放。領導人素質本身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相當重要,現在的俄羅斯能夠發展起來與普京個人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

文化生活:曾想回歸西方文明

現在的俄羅斯在文化方面受西方國家的影響著實不小,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喜歡西方的文化。其實在前蘇聯時期,年輕人就喜歡西方的東西,收聽西方電台的搖滾音樂。尤其是在葉利欽時代,他就曾經提出過要讓俄羅斯回到西方文明的懷抱這樣的口號,認為西方文明一切都好。然而現實是嚴酷的,葉利欽逐漸發現西方國家對俄羅斯並不是那麼友善,到處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因此不能過分親近西方,不過這只是在政治層面上,普通年輕人對西方文化還是相當熱衷的,而在俄羅斯的知識界就一直有一派是親西方的。

大國信心:談不上雄心勃勃

隨著俄羅斯經濟發展加快,國力恢復,很多分析家覺得俄羅斯有朝一日仍能再現昨日雄風,與美國一決高下。對於這樣的說法,金教授認為俄羅斯資源豐富,人口又相對較少,一有機會這樣的國家容易翻身。再加上這些年油價上揚,俄羅斯的國庫自然就殷實不少,普京曾經開玩笑地說過上帝對俄羅斯不薄,賜給了他們那麼多資源。不過對於國家的復興,一些俄羅斯的精英和知識分子心態比較平和,雖然對普京的執政比較滿意,但還談不上雄心勃勃,相對還是比較冷靜的,畢竟俄羅斯的人均GDP也才5000美元左右。但相比於以前,很多俄羅斯人那種失衡、迷茫的心態來講還是自信了不少。當時俄羅斯自己都不知道前蘇聯怎麼會頃刻間解體,對現實非常憤怒,如今情況有所改善。

莫斯科像北京,聖彼得堡像歐洲

陸鋼在莫斯科主要忙於學術訪問,只是感覺莫斯科就像我國的北京。
作為一國之都,來自國內四面八方的人很多,莫斯科人氣確實非常興旺。由於俄羅斯經濟的迅速發展,莫斯科街頭也能見到很多塵土飛揚的工地。
去過莫斯科的人都說那是一個物價高昂的城市。陸鋼也說,他在莫斯科住的一家涉外賓館,因為是旅遊旺季,一晚的費用是120美元。和他去過的中亞國家相比較,如此高價並不讓人舒服多少。
而聖彼得堡就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城市。那裡人口不多,城市綠樹如茵,環境相當漂亮。聖彼得堡人的生活也過得休閑舒適,個人修養令人贊嘆。

並非「兩頭尖,中間大」

俄羅斯社會經歷上世紀末的大轉型之後,到現在已經15年。可是陸鋼還沒有發覺俄羅斯有一個穩定的類似於西方國家的中產階級。或者說,俄羅斯並不存在一個「兩頭尖、中間大」的社會結構。收入兩極分化在俄羅斯依舊嚴重。富豪的一擲千金,難以想像。對窮人而言,幸虧俄羅斯的社會保障還沿襲過去,倒還不至於活不下去。
然而,陸鋼接觸到的俄羅斯知識精英,如大學教授,他們的收入水平有些出人意料。如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教師月收入1000美元左右。在莫斯科,這點錢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真是捉襟見肘。所以那些教師不得不積極從事兼職打工。

街頭很少見中國廣告

陸鋼在俄羅斯的時候專門留心過城市街頭的廣告。有日本的、韓國的、歐美的,可是卻很少見到中國廣告。他推測說,也許中國公司在俄羅斯生意做得並不好。
談到中國人在俄羅斯,陸鋼還說,俄羅斯人剛見到中國人的時候,以為他們是有錢的日本人,結果中國人常被當成冤大頭;後來俄羅斯人見的中國人多了,又認為中國人在他們國家打黑工的不少。由於國內福建、溫州等地去俄羅斯打工賺錢的人確實很多,所以經常被俄羅斯警察刁難。尤其在俄遠東地區,中國人被黑社會敲詐、勒索保護費的消息時有耳聞。

J. 俄羅斯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有哪些

眾所周知,前蘇聯曾一度是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但自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其主體——俄羅斯經濟卻由於不能適應新的體制而發生嚴重倒退,國內生產總值連續6年呈負增長。1999年,俄羅斯經濟開始重新復甦。隨後,其國民生產總值連續7年保持了超過6%的高增長率。2007年的前9個月,其經濟增長率又為罕見的7.7%。俄羅斯大有重回經濟大國的姿態。那麼,就目前來說,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在哪裡?該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我國經濟發展又有哪些啟示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優勢
(一)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給俄羅斯對外貿易帶來好的局面
俄羅斯幅員遼闊,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現已探明的資源儲量約佔世界資源總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尤其是俄羅斯境內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其開采時間可長達30年以上。
近幾年來,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從2002年到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指數上漲了256%,而且還有不斷上調的趨勢。這種變化對以能源產業為主要支柱產業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個強勁的支持和推動。據統計,能源產業的產值約佔俄羅斯工業產值的30%,僅此一項,就為政府創造了大約54%的年預算收入和45%的外匯收入。隨著國際油價的繼續高位運行,俄羅斯能源產業的國際形勢還將越來越好。
(二)強大的科技力量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俄羅斯是一個教育、科研大國。前蘇聯對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視使俄羅斯的科技力量有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優勢突出表現在高科技的航天和太空領域,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向太空出訪了第一位宇航使者。可以說,前蘇聯在科技領域的成就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作為前蘇聯重要組成部分的俄羅斯因此繼承了相當巨大的科研力量。
據統計,目前,俄羅斯有85.8萬科研人員。其中,63.6萬在國家科研機構工作,科學院有11萬人。俄羅斯的科技實力很強,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軍事工業和一些重化工業領域。其中的武器產業更是俄羅斯知名的產品品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此巨大的科研力量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三)與周邊國家良好的互利合作為俄羅斯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對外經濟形勢
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為了盡快實現向自由主義和市場經濟的過渡,對外政策曾出現向西方發達國家一邊倒的趨勢。這一政策非但沒有幫助俄羅斯擺脫因國家解體帶來的混亂和貧困,反倒使俄羅斯出現了連續多年的經濟負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自普京總統上任之後,政府調整了矯枉過正的作法,對外政策更加務實。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對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政策的調整。俄羅斯是中國最大的鄰邦,兩國的經濟發展都對雙方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兩國在經貿、能源等各方面都保持著重要的合作夥伴關系,中俄「國家年」的活動更進一步加強了兩國的文化和經貿往來。同時,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極強,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相信通過雙方充滿誠意的合作,在此領域將會出現質的飛躍。可以說,俄羅斯與中國和其它周邊國家良好的經濟往來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良好的發展和機遇。
二、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劣勢
(一)對能源產業過分依賴使俄羅斯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毫無疑問,俄羅斯經濟的迅速好轉與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有緊密關系,尤其近幾年來全球性能源價格的暴漲大大幫助了這個昔日大國,但是僅依靠單一的資源優勢是成就不了俄羅斯的復興強國夢的。國家若要強盛發展,要依靠本國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尤其是靠本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而僅依靠現有的自然資源是無法坐享其成的。
放眼世界上發達國家,如英國、瑞士、日本等國,雖然其自然資源十分貧瘠,但憑借其高精尖的具有本國特色的產業成為經濟強盛之國。目前,世界資源性產品價格指數在迅速上漲,但不能保證這類大眾性商品的價格會永遠上漲。一旦出現價格迅速下降,俄羅斯經濟對資源性產品過多依賴的缺陷就會暴露無遺,也會導致因經濟內部缺乏替代性結構,過早結束黃金發展期。此外,新的科技革命也會帶來新的替代性資源,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依賴性將隨著科技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小,這是千百年來印證的真理。
(二)俄羅斯嚴重的債務危機和預算赤字將大大制約經濟的快速發展
經過近8年的經濟復甦,俄羅斯經濟如今已經走出低谷。但隨著國民經濟美元化和資本外流現象的進一步加深,國家的債務危機和預算赤字仍十分嚴重。現在,俄羅斯每年還需償還100億以上的外債,如何緩解沉重的外債壓力對政府來說是不小的考驗。另一方面,由於車臣、第比利斯等地區仍不穩定,俄羅斯軍費開支也在不斷增加。在社會開支方面,居民的工資及退休金等隨著經濟發展也在逐年上漲。因此,俄政府還面臨著要解決巨大的財政預算赤字的問題。
(三)人口數量的銳減使俄羅斯經濟面臨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尷尬
人口危機一直是困擾俄政府的棘手問題。根據近20年來俄羅斯的人口變化趨勢,可以算出,俄羅斯是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自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下降了近300萬。極低的出生率、外來移民人口的減少,持續的高自殺率等都使得俄羅斯人口銳減。除此之外,俄羅斯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問題也日益嚴重,青壯年勞動力愈發緊缺。俄羅斯本來擁有令人羨慕的廣闊疆域,但卻因缺少足夠的勞動力而無法進行開發和居住。更為嚴重的是,如果人口數量下滑的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1世紀還沒有過完,俄羅斯可能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來保衛偌大的國土了。資料顯示,依據俄羅斯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國家至少還需要500萬左右的勞動力。可以說,俄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使得俄羅斯經濟缺乏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
從俄羅斯經濟發展回歸到中國的經濟建設,我們發現,作為世界上兩個正在高速發展的毗鄰大國,俄羅斯與我國在經濟發展進程中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對比當中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因此,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於我國的經濟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啟示作用。
三、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幾點啟示
(一)俄羅斯經濟對單一產業的強烈依賴性也同樣出現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主要表現為我國經濟對外資的過分依賴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而在整個進程中,外資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早已超過5000億美元,佔中國GDP的比重也已超過40%,這些數字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這樣的比例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和亞洲其他地區國家。外匯儲備過高,將會產生潛在的通貨膨脹。外資增長速度過快,又會加劇經濟過熱的風險。而外資企業憑借其強大的資源、資金優勢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也會逐漸形成市場壟斷,從而使得我國本土企業因得不到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有效發展而導致萎縮。鑒於國際資本的有限性和流動性,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演變,國際投資商是可能出現戰略方向性的集體轉移的。因此,我國經濟應逐漸改變對外資企業嚴重依賴的現狀,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力更生」。
(二)同樣是幅員遼闊且資源豐富的國家,俄羅斯可以成為能源出口大國,而我國卻無法實現能源自給。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目前極低的能源利用率
眾所周知,當前世界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近幾年來俄羅斯經濟的迅猛發展同世界范圍的能源短缺有直接關系。因此各國政府都在採取各種措施不斷地開發新型能源並在降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但我國卻是一個公認的單位產品高能耗的國家,其工業領域的單位產品能耗和工藝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顯著。如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主要高耗能行業的產品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其中,水泥綜合能耗高45.3%,造紙綜合能耗高120%。目前,我國現有的資源開采還不能滿足工業發展需要,仍需進口一部分能源。在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的今天,這大大增加了單位產品的成本。因此,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大事。
(三)人口問題是中俄兩國在經濟發展中都不可避免的嚴重問題,能否合理解決關繫到國計民生
同俄羅斯人口數量銳減的危機相反,我國最突出的人口問題恰恰是人口數量過大。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佔世界總人口的21%。為控制人口增長,30多年前,我國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一政策的實行使我國到2007年少生了至少4億多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增長過快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因此也有人提出,中國人口數量過多的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但事實並不樂觀。人口數量的低增長只限於上海等一些經濟發達城市,而廣大農村卻並非如此,超生多生現象也都普遍存在。據科學估算,我國與經濟發展、資源分布相匹配的合理人口應是9億人。但目前,我國人口數量早已超出13億,這個龐大的數字無疑是拉緩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沉重包袱。此外,我國人口素質偏低也是困擾政府多年的「頑疾」。
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的人口素質明顯低於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農村人口,更是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的「貧困區」。極端落後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影響極深的封建思想意識,使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口以「高速度、低素質」的特點逐年增長著。而與此同時,人口素質相對較高的一些發達城市卻出現了人口增長緩慢和老齡化日益嚴重的趨勢。另外,遍布城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又使得目前中國人口性別比例出現嚴重失調:男生數量大大多於女生是目前中小學的普遍現象。這一性別比例上的嚴重失衡也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著力改善人口環境,合理解決人口危機是關繫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點說明】:該文章發布日期為2008年,但目前依然有效。後半部分,也就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特點對於中國經濟建設的啟示部分,僅僅作為參考性閱讀。

閱讀全文

與俄國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