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用50萬億投資新基建,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下,我國技術是越來越成熟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基建等方面的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技術也是越來越成熟的,如今在中國可以看到很多了不起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也拿下了多個世界之最,就連外國人看到後都對我國稱贊不已,西方媒體還因此稱呼我國為“基建狂魔”,而我國的基建技術在世界上也是遙遙領先的。
我國的發展依然在不斷向前進步,但是由於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打破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人們的生活不得不按下暫停鍵,疫情期間人們都待在家裡,不外出,很多行業都處於停工狀態,國家的經濟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為了加速經濟的發展,我國決定加快新基建的進展步伐,新基建的建設一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其實在2018年我國就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與先前我們理解的基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新基建的內容有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在2020年我國對新基建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另外在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除了5G基站建設、人工智慧以外,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這五大領域也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國家的經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被極大地提高,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都會提高人們生活的效率,相信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定會越來越繁榮。
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
B. 中國用50萬億投資新基建,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意義
在我國的快速發展下,我國技術是越來越成熟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基建等方面的技術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技術也是越來越成熟的,如今在中國可以看到很多了不起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也拿下了多個世界之最,就連外國人看到後都對我國稱贊不已,西方媒體還因此稱呼我國為“基建狂魔”,而我國的基建技術在世界上也是遙遙領先的。
除了5G基站建設、人工智慧以外,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這五大領域也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國家的經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被極大地提高,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都會提高人們生活的效率,相信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一定會越來越繁榮。
C. 我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驅動因素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驅動因素變得更強大
D. 新基建來了,可能會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或提升
首先帶來5G手機換機潮。直播,長短視頻更加普及。其次信號增強,數據傳輸速度大專增還會帶來萬屬物互聯時代,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等科幻片中才有的場景,也許未來幾年都會變成現實。
城市建設如充電樁的普及,會徹底解決新能源車充電難的痛點,新能源車會大爆發。當前新能源車只在一線城市,小規模人群中存在,未來解決充電問題後,更加經濟環保的電動車會在各線城市馳騁。
國內工廠大部分只是工業2.0的時代,不只是加幾個機械臂就能實現工業互聯網。沒有數據和網路的支持,都是空中樓閣。不過隨著5G商用,一切問題都找到了解決答案。未來工廠生產效率會更高,當然,普通技術工人也會面臨被替代的現實。
(4)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
一、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E. 一帶一路戰略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建設,國際貿易發展有何作用和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投資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F.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新基建」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一、作用: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經過連續多年大規模投資,我國傳統基建領域的存量基數已經很高。以數字型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卻處在起步階段,擁有廣闊發展空間。
二、意義:
無論是在線辦公助力復工復產、雲商業雲服務便利社會生活,還是智能製造加速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有機構測算,到2025年,我國5G網路建設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2020年至2025年,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將達10.6萬億元。
一端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可以預見,「新基建」將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新動能,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而且是企業應對挑戰、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能很好地助力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6)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基礎保障:
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新基建」對國民經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能在短期內助力穩投資、擴內需和增就業,從長遠發展來看,更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推動作用:
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中國實現多種戰略目標的關鍵之舉。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G. 研究新經濟特點堅持進行引導快速超前原則加快建設一批新型基礎設施是否正確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要快速。
也要符合相關的市場規律,而不能拔苗助長。
H. 新基建是什麼浙江新基建會給哪些行業市場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其具體的領域包括:信息通信、5G等基礎網路建設;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先進製造產業建設;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推動的數字經濟建設;生態綠化、水和大氣污染治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文體等民生保障項目;智慧城市、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管理平台數字化等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路、水利、文衛等農業農村設施建設……目前國家政策支持,浙江省內很多涉及以上行業的企業都會迎來加速發展的機遇,以物聯網行業利爾達集團為例,深耕物聯網多年,在人工智慧、5G、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充電樁等領域的技術標准化方面做了諸多努力。這也就是說,未來利爾達較比同行企業而言,」速度「是占絕對優勢的,因為有了技術標准化平台之後,對技術的利用的效率會很高。
I. 現在新基建的熱捧下,會對IDC有什麼影響
Zkeys系統可以幫助傳統IDC廠商在不依靠大量資金和技術權的情況下,獨立完成雲化轉型,而且耗費的專時屬間更短,產品更穩定,在新基建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議IDC廠商可以多了解看看,選擇合適自己的雲化平台。
J. 高中政治 新基建為什麼能釋放國內經濟發展潛力
「新基建」既是實現經濟平穩有序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應對挑戰、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論術如下:
「新基建」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網路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除此之外,5G網路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新基建」有助於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大力發展「新基建」,中國將不再處於全球供應鏈的中下端,制度優勢將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大逆轉,不僅領跑數字經濟、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產業,還將促使中國製造業、中國的實體經濟在新一輪世界競賽中處於更強的地位。
「新基建」兼具穩增長和創新的雙重效應。新產業新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完善,對與未來科技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也是新經濟茁壯成長的必要前提。「新基建」投資和運營模式比較靈活,外資、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多的參與機會,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活力。
(10)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新基建」的鼓勵措施
1、積極將「新基建」列為優先發展領域。
2020年要推進實現縣城以上城區5G全覆蓋,啟動全省5G規模化商用;甘肅省提出,2020年要基本實現地級市城區5G全覆蓋。要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2020年新建5G基站3萬個;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
2、加大對相關領域研發投資的支持和補貼力度。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28個省區市合作建設數字防疫系統,健康碼在200多個城市上線,數字技術極大提升了防疫效率。網上課堂、在家辦公,保障了社會經濟正常運轉。 「一網通辦」小程序「隨申辦」等在支付寶、微信日漸普及。
3、努力改善營商環境。
推動「新基建」領域國際合作。今年是《外商投資法》頒布一周年,中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於發展「新基建」,各級政府應充分保障外商外資、民營企業和央企國企的平等競爭,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以法治為主的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