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發展速度是否越快越好
當然不是了,我覺得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快就好,要給結構調整這樣一種外在的壓專力,再加上我們的屬一些行政手段,來把中國經濟逐漸調整過來,這是當務之急,要處理好這兩難。「發展越快越好」這樣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否則我們的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數年以後仍然是如此。
㈡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出現了不可避免的( )。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出現了不可避免的(換擋)。
㈢ 為何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快,而還是很多人買不起房
經濟發展的比較的快,但是物價也在不斷的上漲,所以存下來的錢不多。再加上房子漲價的速度非常的快,你賺錢的速度可能比不上人家漲價的速度。買不起房子的,基本上是農村的中低等收入群體,城市的低等收入群體和來自農村的白領群體。
在中國,買房子還是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就算買的起房子,也基本只夠首付,都是貸款的。很多人一邊還著貸款,一邊要養育孩子和贍養老人,所以 ,對於這批人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我覺得每一個人還是要量力而行。如果連首付都要去問別人借的話,還是沒必要買房子。現如今很多的農村也勝過城市生活,農村的空氣比較的新鮮,買菜買東西也比較的方便。沒必要一窩蜂的全部往城裡裡面去。
㈣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
1949-1951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是年均14.5%;1952年至1978年年均國民生產總回值增長率是6.1%,工農答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5%;1979年至2012年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是9.9%。1949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33美元,人均國民收入是27美元。1978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224美元,人均國民收入192美元。200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956美元,人均國民收入838美元。201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6250美元(按照今年年底的最終修訂數字估算),人均國民收入5675美元。
㈤ 世界各國各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速度.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業平均年增長率為 10.9%,同期聯邦德國為5.7%,法國為4.2%,美 國為4%,英國為2.5%。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為13.3%,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從第7位躍升到第 2位,僅次於美國。西 方有些學者把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稱為20世紀的「奇跡」。 即使到了今天,日本的經濟總產值依然是中國的四倍.
而同時期,中國3.4%(53-79).
韓國 五十年代——打基礎。1948年韓國建國以後,不久即頒布了所謂的「民主憲法」,在此基礎上一是進行了土地改革,二是實施了義務教育,規定孩子滿6歲就必須接受教育。政府對教育十分重視,認為韓國是一個資源缺乏的國家,只有通過教育,開發人力資源,才能發展國家。經過10年努力,韓國的教育有了迅速發展。小學得到普及,還有了初中、高中,光大學就40所,大批青少年受到良好教育。這就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六十年代政府提出「首先發展經濟」。1961年韓國曾發生過全國性的騷亂,許多人上街遊行,搞得國家不得安寧,經濟受到極大破壞。是年5月16日,朴正熙發動軍人政變,奪取政權,平息了騷亂,在當時國家經濟處於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了「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了。為此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加強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務實效。規定各級政府及其各部門直到村長都要在年初提出一年的目標。年終總結檢查,並制定了獎罰政策,做到獎罰分明。完不成任務的就地兔職。朴正熙本人每年都要親自督查,叫做「年頭巡視」一——年初聽取制訂計劃情況,下年初再查看完成情況,獎罰極嚴格這樣一來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三四年努力,韓國的經濟又得到恢復和發展。二除加強政府管理能力外,政府還大力加強了對工人及其他人員的訓練,提高人們的知技術水平。其三是實行開放政策,從日本等國家引進資本和技術,走加工生產——外銷路子。在韓國學界都認為,朴正熙上台是軍人獨裁政權,但他抓經濟是對的,他把韓國經濟搞上去了。
七十年代是全面發展階段。有了前20年、特別是近10年的基礎,進入七十年代韓國濟發展是突飛猛進的,韓國人稱是「推土機式的發展」,這期間鋼鐵業、汽車業等重工業到發展,交通災;電等各項基礎設施和建設事業也得到很快發展。漢城到釜山的高速公(450公里)一年半即開通建成。
這一時期在農村則開展了「新村運動」。就是大力普及農村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這當中還在全國33000多個村落中選舉出有知識、有技術的「能人」,作為一個村落的帶人,稱為「新村運動的指導者」,政府給予一定的資助,讓他們帶動農村的發展。當時搞相當普及,許多政府的官員、大學的教授都下去學習和受教育,並指導這個運動。這一策措施,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經過前後十年功夫,農民年平均收人即超過城市居的平均收入。這使韓國人受到很大鼓舞,使他佰:懂得了:依*自己的努力是能夠發展起的。到七十年代中期韓國人均收入即達到1000美元。
八十年代韓國經濟進入一個新階段。韓國人稱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一階段的最大特徵是政府給企業「斷奶」。
㈥ 中國的發展速度,近年來中國在什麼領域,什麼技術,什麼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
基礎科學方面不太懂,我所知道都是跟經濟相關的一些。
1、中國的光伏產業十幾年來發版展很快,國家扶持力度很權大,所以歐盟等很多國家都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實行反傾銷。
2、鐵路橋梁等跟高鐵相關技術很打法,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凍土上修鐵路的技術是中國獨有的,穿山打洞,長距離架橋中國都是世界領先。
3、上天下海的技術也是非常牛的,深潛,水下勘探技術國家投入很大,發展也很快,應該是目前世界領先的,具體沒有權威數據。還有中國的航天和衛星技術,眾所周知不說了。
4、農業技術,中國7%耕地養活22%人口。當然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歸功於雜交水稻,其實雜交水稻就是轉基因,轉基因方面中國也有很大的成績了,只是受困於輿論沒辦法推廣,中國這些農業老學究們只知道埋頭做研究,不懂怎麼作秀怎麼推廣,被一些人佔了先機牽著鼻子玩,很多科研成果白白浪費在那裡等著被超越。目前中國的農業很危險,ABCD四大糧商已進駐中國開始全面接管農業的上下游,很多作物的種植已經被控制。
經濟方面,發展最快的無疑是互聯網,現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概念鋪天蓋地。。。。 不想打字了 好睏。
㈦ 為什麼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在7%左右有必然性
發改委:有能力實現7%左右增長目標
國家發改委網站昨日刊登《我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文章指出,下半年我國經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整體平穩的態勢不會改變,全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市場供需狀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就業崗位將持續增加,物價總水平溫和上漲,全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
文章稱,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極為錯綜復雜,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正在經歷深刻調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方面對我國經濟形勢及下一步走勢都十分關注。我們認為,分析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既要縱向比較,也要橫向對比;既要看增速變化,又要看結構變動和動力轉換;既要觀察運行狀況,更要把握發展走勢。
文章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繼續處於合理區間。與前些年相比,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平台確實有所下移,這是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和我國經濟自身運行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上半年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與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增長預期目標。這個7%,是在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實現的,所形成的增量遠超過去兩位數增長時期。再結合就業、收入、物價等主要指標看,說當前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全球貿易明顯下滑,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加劇。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增速繼續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外部環境復雜性明顯增加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就業和物價形勢穩定,成績實屬來之不易。
結構調整優化步伐加快,增長動力轉換穩步推進。今年以來,按照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要求,著眼於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迸發。二是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三是產業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趨勢明顯。四是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一批新的增長極、增長帶逐步形成。五是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生態環境繼續改善。
文章還指出,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仍然較多,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能夠實現。總的來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比較平穩,增速換擋比較平順,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穩步推進,發展水平逐步向中高端邁進,符合宏觀調控與發展預期。
從下一步走勢看,經濟發展環境更趨復雜,國內外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國政府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在政策上也有較大空間和較多手段,企業適應市場競爭和創新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隨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經濟有望保持平穩運行態勢。
從需求方面看,內需將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用。消費基本面穩中向好。隨著「金九銀十」及「雙十一」電商促銷高峰的到來,吃穿用等商品消費以及旅遊、信息、文化等服務消費需求將持續較旺。投資增長有望緩中趨穩。下一步,促投資政策持續加力有助於投資回穩,將促進在建項目建設和新項目開工,房地產銷售回暖也將向開發投資傳導,整體投資有望逐步企穩。
從供給方面看,三次產業發展將總體保持平穩。農業生產形勢穩定;服務業整體發展勢頭較好;工業增速可能大致維持在目前水平。
綜合分析研判,下半年我國經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整體平穩的態勢不會改變,全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市場供需狀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就業崗位將持續增加,物價總水平溫和上漲,全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
㈧ 中國經濟發展速度
中國的問題總的來說都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國力增強得很快,前景還是專很樂觀的屬。
我預計國家未來幾年會這么干:
1
循序漸進的政治體制改革
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引導群眾有序的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加強都官員的監督,改變公共權力過分集中於政府。
2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進行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的各種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在全世界排名幾乎都是數一數二的,但量上去了,質還沒有飛躍,國家會不斷出台政策引導產業升級。
3
更加註重社會公平
目前我國貧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再不下大力氣處理,社會將走向分裂。我想國家現在也算比較重視這個問題了,也在加大投入,相信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會被遏制住。
4
控制通貨膨脹,主要會有以下各方面措施,利率恐怕還會加一些,同時加速人民幣將升值,調制外貿政策把順差降下來。
編輯於 2011-06-09
查看全部3個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倍市得_專業的市場調研公司
倍市得提供專業的客戶體驗管理系統服務,AI洞悉體驗反饋,BI實時反饋數據,全渠道全場景收集客戶體驗數據,及時修復不良體驗,增加用戶粘性。
㈨ 發展速度主要是指什麼
發展速度是反應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相對指標,它是現象的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之商,說明報告期水平已經發展到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幾或若干倍。發展速度和增長速度都是人們在日常社會經濟工作中經常用來表示某一時期內某動態指標發展變化狀況的動態相對數。把對比的兩個時期的發展水平抽象成為一個比例數,來表示某一事物在這段對比時期內發展變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發展變化規律。以某一時期(報告期)水平同以前時期(基期)水平對比而得,用百分率或倍數表示。
發展速度分為環比發展速度和定基發展速度。環比發展速度,所謂環比發展速度也稱逐期發展速度,是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期水平之比,說明報告期水平相對於前一期水平的發展程度;定基發展速度則是報告期水平與某一固定時期水平(通常為最初水平或者特定時期水平)之比。說明報告期水平相對於該固定時期水平的發展程度,表明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總的發展速度,也稱為總速度。計算公式為:
環比發展速度=A1/A0,A2/A1,.....,An/An-1
定基發展速度=A1/A0,A2/A0,.....,An/A0
以上公式中,A0表示基期發展水平,An表示報告期發展水平,n表示項數。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等於相應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
相鄰時期的定基發展速度之商等於相應時期的環比發展速度。
㈩ 一五時期經濟發展速度
一五時期指的是1953-1957年。一五時期一般指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基本簡介:
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的,是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而制定的,也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它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1.時間:1953~1957年
2.背景:新中國建立以後,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那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同時也落後於許多發展中國家。
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4.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5.一化三改造: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建立結合起來的社會主義改造。
6.性質:這是一條把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造結合起來的總路線。
7.目的:為了貫穿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8.內容:以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項目為中心,以694個大中型項目為重點,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9.說明:我國的工業起點很低。
10.影響: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11.意義:改變了工業落後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