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2-06 12:51:35

⑴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扶持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新材料、新醫葯、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發展,鼓勵保稅物流、出口加工型企業落戶南通出口加工區。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產業光電子產業光通信及其延伸產業 顯示器件及其配套產業 集成電路及測試封裝配套產業 半導體照明及其應用產業 消費電子整機及其配套產業機械製造產業數控機械設備及其關聯零部件 海洋、能源、冶金、交通、環保等重大成套技術裝備及其配套零部件 先進的液壓、氣動、軸承、密封、模具、刀具、儀表、自控等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產業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 高技術復合材料 節能環保材料 新型有色金屬合金材料生物醫葯產業醫葯器械生物醫學材料及製品、診斷試劑、醫療設備等 農業生物技術基因修飾、微生態產品、作物保護、動物醫葯等 環境生物技術廢處理、節能、環保等 醫葯生物技術新葯開發、生物制劑、疫苗開發、保健食品、天然葯物、臨床研究等 (鼓勵發展)生物製品、葯物新制劑、現代中葯、醫療器械、新型原料葯、醫葯服務外包等產業新能源產業太陽能光伏電池與一體化應用 大功率風電設備及關鍵零部件 動力電池及關鍵組件現代服務業
能達商務區處於開發區新成CBD的核心區,是集創意研發、商務辦公、金融商貿、商業服務、休閑娛樂、高檔住宅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示範區,新投入使用的攜程信息技術大樓擁有1.2萬個席位,是亞洲最大的呼叫中心。 【中國南通出口加工區】
南通出口加工區位於國家級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規劃面積2.98平方公里,起步區為0.75平方公里。西、北以通啟運河為界,東至東方大道,南至復興路,距建設中的蘇通長江大橋8公里,處於中國沿海南北交通動脈和長江入海的樞紐位置。
【電子工業園暨數字健康科技園】
規劃用地面積320公頃,重點發展計算機上中下游產業、光電產業、IT產業及電子周邊製造產業、軟體研發中心和生命科學、醫療設備、生物醫葯等產業。為提升園區產業競爭力和集聚力,我們與Intel公司精心合作,由其制定了電子產業發展規劃,聘請台灣中興公司編制了園區規劃。
【能達商務區】
能達商務區是規劃建設的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商務區。因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英文縮寫NETDA的音譯為「能達」,便將商務區命名為能達商務區。
功能定位:能達商務區是集行政辦公、商務辦公、金融貿易、商業服務、休閑娛樂、高檔住宅為一體的大型功能性項目,為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行政辦公區、金融商貿區、商務活動區、商業娛樂區、配套服務區、高尚居住區。
運作模式:由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按照「統一規劃、整體開發、分期立項、分步實施」的原則加以推進。在具體操作上,以開發區總公司作為土地綜合開發和行政中心大樓建設的主體,通過土地前期開發及行政中心、高檔酒店的率先啟動,凸顯土地價值,帶動土地穩步增值,增強海內外客商對其他區域、其他項目的投資吸引力,最終實現以地生財、滾動開發、良性循環的目標預期。
規劃設計:能達商務區規劃總佔地2000畝,總建築面積163萬平方米,其中,啟動區規劃佔地550畝左右,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5年通過國際招標方式,委託多家知名公司開展了規劃設計。經專家評審,現已初步確定採取德國SBA公司設計的能達商務區修建性詳規。
【海洋工程船舶裝備工業園】
海洋工程船舶裝備工業園是南通開發區眾多特色工業園之一。位於正在建設中的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東側,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依託良好的長江岸線 ,發展海洋工程和船用裝備製造業。
園區鼓勵發展以下產業:1. 船舶機電設備生產和組裝。2. 船舶鋼結構加工。3. 船舶舾裝配套生產。4.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5. 港口機械設備製造。6. 船舶、海洋及港口裝卸系統生產。

⑵ 陽邏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的遠景目標是建成輻射華中、面向全國的區域型港口經濟版產業區和現代工業新城。
武漢權東部地區的綜合新城---構築武漢新的綜合發展區域。
現代港口和物流樞紐---建設華中地區集裝箱主樞紐港和物流基地。
重要製造業基地---打造武漢最具潛力的重工業產業基地。
宜居的生活城---成為武漢東部適宜居住的新城。
根據武漢市新一輪總體規劃,陽邏地區是東部新城的核心組團,遠期總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60萬。未來發展主要以「一帶、一心、雙軸、十片」的總體功能結構拓展:
「一帶」,以深水港區為依託,以武鋼、武船、亞東水泥等大型產業項目為基礎,發展長達12公里的沿江產業帶。
「一心」,以柴泊湖為中心,完善行政、商業、教育培訓、居住等綜合服務功能,構成陽邏新城的核心區。
「雙軸」,陽邏新城構成「十」字型發展軸。沿外環公路、平江路沿長線形成產業拓展軸,是未來重型工業產業主要發展方向。同時依託漢施公路現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向東適度推進,建設輕工(塑化)、輕紡產業園區。

⑶ 湖南邵東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湖南邵東經濟開發抄區襲大力實施縣委、縣政府「興工旺商、富民強縣」戰略,突出項目立園、工業興區,大力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初步形成了傢具、小五金、農產品深加工、打火機、印刷包裝、皮具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年產值突破50億元,並於2010年4月被確定為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目前,區內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家,年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10億元、稅金達1.5億元、出口創匯達6000萬美元。
「十二五」期間,湖南邵東經濟開發區將立足「高標准、高速度、高效益」,充分發揮縣域經濟龍頭作用,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依託邵東市場流通優勢,大力實施「北上西進東拓」開發建設戰略,著力打造城市形象展示區、工業經濟活力區、科技創新源動區、城鄉一體先行區。

⑷ 吳江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吳江經濟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80平方公里。 吳江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注重各期開發建設逐步實現的相互銜接與過渡,形成相互聯動的過程,並與已建成部分有機協調。開發區內各用地組團在布局上實現合理分區,便於分片逐步開發建設。

⑸ 臨沂河東經濟開發區未來的具體發展規劃

河東開發區主要是工業項目、

⑹ 海寧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開發區分為東區、西區和北區三個產業區塊。 東區是海寧經濟開發區建設起步的搖籃,是海寧皮革產業的發祥地,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製革技術和規模最大的製革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壯大,已成為以製革企業為主,兼有襪業、紡織染整、機械製造、生物化工等企業的集聚地。
東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優化提升製革行業,穩固發展傳統紡織業,完善現有的綜合性輕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區塊產業層次。加強中小企業間的配套協作,大力提倡企業技術改造,強化節能減排,提升傳統企業綜合發展實力。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堅持環境優先的原則,完善生活服務設施,加快房地產開發建設,實現產業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東區中心主要以商業街形式展開,重點開發以長山河為起點,沿硤川路由西向東至丹楓路的商業街地塊。
東區將加快現有企業搬遷,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居住片區。
在東區杭平申航道西側,長山河北側,將規劃一處規模適宜的倉儲區,以滿足開發區乃至整個海寧市日益增長的倉儲需求。
在東區城東路東側,將合理預留以汽摩配等輕工機械產業為主的發展空間,加快建設輕工機械產業基地。
到2020年,東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8.1平方公里。 西區位於滬杭鐵路、長山河和嘉海公路構成的三角地塊之間,主要由皮革工業園區、襪業園區及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品牌園區等組成。此外,開發區標准廠房也集中在西區,主要供皮具箱包及其他無污染輕紡類企業入駐。
西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在現有基礎上改進提高皮革製品生產工藝,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強化開發區皮革製品產業在國內的龍頭地位,打造世界皮革之都。加快以襪業為主的紡織企業的集聚發展,發揮集群優勢,提高產品檔次,強化行業品牌建設。完善開發區的配套服務設施,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積極發展生活居住、商貿金融等服務業,完善開發區配套功能。
西區中心主要位於金三角地塊內,通過對原有商貿用地改造提升,強化其商貿服務功能,同時將西區中心的服務功能向西延伸至嘉海公路兩側。
加快西區洛隆路兩側的綜合化開發,逐步擴大商貿服務經濟規模,積極發展休閑購物、公共服務等城市服務業。並做好與周邊農居用地、工業用地的有效銜接,形成整體和諧發展的綜合區塊。
到2020年,西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9.2平方公里。 北區是距海寧城市最遠的、相對獨立、開發較少的一個區塊,毗鄰滬杭高速公路、滬杭鐵路和長山河,交通便捷,以未開發土地為主。
北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充分利用對外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物流產業。著力發展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新材料及出口加工等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成長型產業。大力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高標准建設精品小區,提高居住文化品位。
北區中心主要由文苑路和港口大道交叉口四周用地構成。需具備較強的生活服務功能,以滿足相對獨立發展的功能需求。
北區的西北角將規劃建設一片規模相對較大、功能較全、服務半徑較廣的綜合性物流基地,推進海寧全市物流產業發展。
北區將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產業,著力建設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集聚區。
到2020年,北區建設用地控制在4.6平方公里。

⑺ 廣東惠州惠陽經濟開發區的布局規劃

總面積8平方公里,按照「一中兩翼三區」的發展布局,實施「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 「一中」指一個行政商貿中心;「兩翼」指東翼碧桂園,西翼振業;「三區」指拾圍、蓮塘面、象嶺三大工業片區。
近年來,開發區廣大幹部群眾堅持解放思想,轉變機關作風,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調整發展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優化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提出了「一中兩翼三區」的發展布局,堅持以工業經濟為主,以現代服務業相配套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有序發展。其中,「一中」指一個行政商貿中心,打造成開發區行政、教育、商貿、物流、飲食、文化、休閑的聚集地,提升開發區第三產業檔次;「兩翼」指東翼碧桂園,西翼振業,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三區」指拾圍、蓮塘面、象嶺三大工業片區。目前,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商住、旅遊、教育、商貿、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格局。 堅持一個中心,突出兩大主題,實現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從而進一步掀起經濟開發區新一輪發展潮。
堅持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突出兩大主題——即全力抓好發展和穩定。其中發展的主題就是抓好開發區的總體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加快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步伐;穩定的主題就是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中心,以解決農民征地歷史遺留問題為重點,全面推進開發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第一步,先用三年左右時間把開發區第一期規劃的10平方公里土地基本填滿工業、教育、商宅等項目;第二步,再用三年時間將第二期規劃的35平方公里區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拉通道路、供水、供電網路,基本形成以工業為主的發展雛形;第三步,再用第三個三年時間大力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和工業項目,把35平方公里區域基本填滿。屆時,整個開發區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60億元左右,工業產值達到200億元左右,稅收達到2億元左右。

⑻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發展規劃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依託連雲港港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南北兩翼港口群,將重點發展石化、造船、冶金等臨港重型產業項目;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將優先發展以化學合成葯、現代中成葯、生物及海洋醫葯、新型醫療器械和醫療包裝材料等為特色的新醫葯產業,同時大力發展以硅(信息)材料、封裝材料等為特色的新材料產業,以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等為特色的新能源產業;還將進一步壯大和提升食品、紡織、化工、機械、電子等優勢產業;繼續發展出口加工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現代物流業,快速凸起沿隴海線新的經濟增長極,打造蘇北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示範區,使連雲港開發區成為全國一流開發區。 →中雲產業區
→台北東產業區
→台北西產業區
→宋跳-大浦產業區
→朝陽產業區 一,沿臨洪河形成南北向的生態綠化帶,依託現有的濕地條件建設開發區的外部生態廊道;
二,沿新墟運河保留約800米左右的綠化廊道,是連接山、海等自然要素的主要生態通廊;
三,沿排淡河規劃沿河綠化景觀帶,是貫穿開發區、聯系新浦城區和開發區的城市景觀生態走廊。

⑼ 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規劃

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牢牢抓住中央蘇區振興和吉泰走廊發展戰略機遇,按照省、市提出的「奮戰兩三年,躋身全省十強」、「昂起發展龍頭、決戰千億園區」目標要求,堅持加快發展、負責任發展、統籌發展、集約發展和綠色發展,開放創新,拼搏奮進,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抓手,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優勢產業聚集區上作表率;以東區開發為主引擎,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產城融合示範區上作表率;以創新驅動為主推力,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創新發展優強區上作表率;以惠民利民為落腳點,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全面小康先行區上作表率;以生態建養為引領,努力在打造吉泰走廊生態踐行區上作表率。努力打造產業集聚、功能現代、多業並興、生態宜居的新型工業城區。
「十二五」期間,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按照吉安市委、市政府「昂起發展龍頭,決戰千億園區」的要求,堅定不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做大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總量;加強企業服務,做大企業;加速產業集聚,做大產業,繼續發揮好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土地集約程度較高、現代製造業集中、產業集聚效應突出的一流經濟技術開發區。預計到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稅收25億元,外貿出口10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經濟開發區的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