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發揮好經濟引擎的作用,實現經濟強國夢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民間投資較快發展。要深入落實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政策和42項實施細則,進一步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積極實施促進民間投資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重大項目投資發展。一是拓寬民間投資進入渠道。鼓勵民間投資以獨資、控股、參股、合作或參與國企改制等方式,進入基礎建設、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等行業。通過產業發展基金等方式吸引民間投資進入交通、能源、電信等國有資本占優勢的領域,減少民間投資可能遇到的隱性阻力。二是引導民間資本投向新的領域。如在頁岩氣、地熱能開發等領域,民間資本進入阻力相對較小。政府應營造有利於民間資本參與發展的平等競爭環境,並從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科技研發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繼續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項目,降低出入境檢驗檢疫費標准,嚴格控制設立新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加大金融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四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利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繼續擴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規模,並向小型微利企業傾斜。鼓勵引導股權投資企業、擔保公司等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投資發展。拓展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加大政府采購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
(二)保持政府投資合理規模,發揮好結構導向作用。一是加大中央重大項目投資力度。推進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建設,加快「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進度。著力拓寬鐵路等重大項目的投融資渠道,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資金配套關系,引導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有效配置。二是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加大政府投資對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社會事業、節能減排、生態環保、自主創新、欠發達地區等領域和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為適應我國老齡化趨勢,政府要加快規劃和建設一批公益性養老設施,帶動相關社會投資和經營發展。三是優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要合理發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積極作用,探索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並根據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明確投資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加快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鄉結合部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道路、供水、供氣、排水等市政公用設施和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對社會投資方向和質量的調控。繼續嚴格控制「兩高」項目投資,防止重復建設和落後產能擴張。加強對政府投資尤其是基建項目的監管和督查,切實保障重大工程質量和安全,提高政府投資效益。
(三)優化製造業投資結構,促進產業調整升級。這是推進我國投資結構調整優化,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客觀要求。一是提升製造業整體發展水平。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快產業技術改造和固定資產更新,推動傳統製造業技術、工藝、產品上新台階。進一步提高能耗、環保等方面准入門檻,嚴格控制「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進傳統產業節能環保改造。優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結構,加大對企業兼並重組、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二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科技重大專項順利實施,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的創新和突破,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推進金融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和融資服務,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升金融企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優化發展的服務水平。三是調整優化製造業區域布局。引導東部地區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推動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為區域之間資源流動和有效配置、產業布局調整優化創造有利的制度環境。
Ⅱ 什麼始終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引擎
(創新)始終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引擎
Ⅲ 如何推動創業創新成為經濟發展引擎
首先,嚴格按照政府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精神辦事。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發布並實施。該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業創新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投融資渠道更加暢通;孵化培育一大批創新型小微企業,並從中成長出能夠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骨幹企業,形成新的產業業態和經濟增長點;創業群體高度活躍,以創業促進就業,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創業創新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社會創業創新文化氛圍更加濃厚。這就需要廣大創業創新者,要嚴格按照政府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精神辦事,力爭完成所規定的目標任務。
其次,提高政府部門創業創新服務質量和水平。包括培育創業創新公共平台,總結推廣各類孵化模式,加快開展創客空間,實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政策,鼓勵全國閑置廠房提供低成本的創業場所,鼓勵企業由傳統轉型為新型創業平台;營造寬松便捷的准入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力爭年內出台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意見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支持各地放寬條令限制,推動「一址多照」,清理非法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下放相應的行政許可事項。
再次,加大對創業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創業創新的服務意識,增加金融支持創業創新的資金投放,盡快研發和推出金融支持創業創新的產品模式,改進金融支持創業創新的服務方式,降低金融支持創業創新的融資成本。特別是要通過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加快創業板的資本市場改革、規范發展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探索進一步開展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創新,大力支持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投資的發展,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激發億萬群眾的創造活力,為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創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環境。
Ⅳ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引擎是什麼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個百分點。
比較之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長確實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國經濟開始有企穩的跡象。
市場對此也有非常強的關注。從去年年底以來,黑色金屬系價格有不小的漲幅,就是受這輪基礎設施投資的刺激。工業國企中很多不少是原材料企業和基礎設施相關企業,業績上自然也就可以獲得很大支撐。
然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難以真正實現經濟的健康增長,這也是幾年前的教訓。要想讓經濟健康增長,從投資層面,關鍵是民間投資的恢復。近期,民間投資開始有些恢復,但是增長幅度仍然有限。
國家統計局在對1-2月份的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進行分析時,也是非常冷靜地表示這是「恢復性增長」,這是正確的。從去年年底以來,一些經濟數據反映中國經濟有企穩的跡象。但是,這只是跡象而已,不能夠說明太多。要實現中國經濟真正企穩,結束下行慣性,要做的事情還有不少。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引擎是民企。只有民企重新恢復投資意願,經濟才能夠實現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說,怎麼去喚醒民資的投資意願,是相關部門應該著重考慮的,切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就沾沾自喜。
Ⅳ 中國經濟的引擎和支柱是什麼
自1月14日至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審議並原則通過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業、有色金屬和物流業十個重要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
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夠投資,低消費、高儲蓄的經濟發展模式近年來其弊端已經日益凸顯,所以,從大的方面來說『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將集中在能夠拉動內需的一些產業上面,必須食品、汽車、奢侈品、娛樂等等諸多行業。而投資則主要集中於金融理財方面的轉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Ⅵ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發展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的合理性
服務業屬於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我國優化產業結構。有利於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吸納就業,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Ⅶ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方面。
光纖寬頻用戶加速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4358萬公里,4G網路覆蓋持續擴大,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凈增1.69億戶,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規模部署提速。
二、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
一批基礎性、戰略性的基礎資料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央和國家機關62個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三、就業新空間方面。
數字經濟下,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7)經濟發展引擎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以超出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擴張。主要國家依靠數字經濟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態勢更加明顯:
一、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8萬億美元,日本為2.3萬億美元,英國為1.43萬億美元。
二、數字經濟比重不斷提升。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9.2%,英國為54.5%,日本為45.9%,中國為30.1%。
三、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高於GDP增速。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同期GDP增速為1.6%,日本數字經濟增速為5.5%,同期GDP增速為0.9%,英國數字經濟增速為5.4%,同期GDP增速為2%,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
Ⅷ 為什麼競爭是經濟進步的引擎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內深刻變革和人類社容會的巨大進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現代科學技術已經廣泛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 2科學技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也依賴於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科技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人的素質提高要靠教育。3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已經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是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驅動力。 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Ⅸ 2019年推動經濟增長最大的引擎是
消費仍然是引領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動力。從需求結構看,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國內消費保持平穩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拉動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自2015年以來一直保持在50%以上,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一方面表現為實物消費里升級類商品增長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服務消費保持比較快的增長。與投資拉動型經濟不同,消費拉動型經濟更具發展潛力。消費對於經濟最突出的貢獻在於激活了產業端。不僅如此,消費還能引入競爭機制,助力產業結構調整。
一方面,隨著科技水平與互聯網飛速發展,再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大眾消費觀念和模式不斷更新和升級。傳統的消費需求結構面臨重大挑戰。在消費端的壓力下,供給端不得不加速科技更新,發展出以消費需求為主的生產方式。
另一方面,消費強化價格機制。在消費需求的變化下,市場通過價格的引導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價格機制能夠向生產者傳遞出市場中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力度,同時也向生產者傳遞著生產該類產品所需要的成本。
從根本上來講,消費拉動經濟的路徑還是通過擴大消費需求—經濟增長(GDP增長)—擴大消費需求,但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其發展模式更為主動。
其一,消費拉動型經濟是以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消費水平為導向,這符合經濟發展的初衷,更具內生發展動力。
其二,消費需求對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於政策效力,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居民對於新消費需求的願望迫使企業更為積極地處理過剩產能,這無疑完善了市場的淘汰機制。
其三,消費需求提升對社會發展的意義是全方位的,消費不僅對產業提出了高要求,對生產者、從業者以及服務提供者也都提出了要求,這意味著社會的教育、創新、保障都需同步跟進,而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要素之一。
「足不出戶、網購天下」。網購早已成為我國居民消費的主要方式。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經濟正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Ⅹ 在改革的推動下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什麼
對外開放、對內搞話、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向世界人民尋求合作夥伴關系互利共贏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