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我國抗疫實際,談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體現出了中國的哪些寶貴精神
1、抗擊疫情的中國答卷,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寶貴精神。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生命和經濟利益之間孰輕孰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在這場重大疫情面前,黨中央以寧可一段時間內經濟下滑甚至短期「停擺」,也要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的巨大勇氣,對湖北省和武漢市果斷採取史無前例的全面嚴格管控措施,並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從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我們全力以赴、不計代價救治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2、抗擊疫情的中國答卷彰顯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寶貴精神。
中國抗疫的艱辛歷程,是14億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14億中國人民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士。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顧全大局、頑強不屈,為阻擊病毒作出巨大犧牲;
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海關關員、基層幹部、下沉幹部不辭辛苦、日夜值守,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犧牲奉獻;快遞小哥、環衛工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新聞工作者、志願者等各行各業工作者不懼風雨、敬業堅守。
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跛腳奔走在救治一線;順豐快遞員汪勇義務接送醫護人員、幫助他們對接共享單車、協調生活物資;延吉車務段琿春站客運員張樂義無反顧地推遲婚期,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這些涓涓細流匯聚成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而這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綿延不斷、砥礪前行的文化基因。
(1)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特點,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累的雄厚綜合國力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效,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國人民深厚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從未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並不斷從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協作,奮勇前行,不斷開啟新征程,書寫新答卷。
⑵ 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第一,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最根本的變革:消滅了一切剝削制度,跨越式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和諧,推進了社會主義的建設;
第三,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人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鼓舞了全世界被剝削、被殖民、被壓迫的民族,鼓舞了廣大亞非拉的地區民族革命。掀起了一個民族獨立的高潮,新中國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第三世界人民一邊;
第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及其理論依據:
1956年年底,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的結束,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已佔絕對優勢,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伴隨著社會經濟制度和社會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化,我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帶來的社會各方面的變化,表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的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及社會生活其他領域初步確立。實踐證明,一方面,中國可以在沒有實現工業化的情況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正是為了推進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建設;
另一方面,由於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後,中國的社會主義還只能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或者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經過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是不可能超越這個階段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主義制度
⑶ 結合材料談談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
一、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
1、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
2、為人類未來發展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構想。
3、為人類共同美好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和內涵:
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已經成為共識。國際社會發生的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現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發生的危機通過全球化機制的傳導,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國際社會整體。
面對這些危機,國際社會只能「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把握其宏觀經濟政策以幫助東盟國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二十國集團機制的出現,都是國家之間在相互依存中通過國際機制建設應對國際危機的例證。
可以設想,如果國家之間互不合作、以鄰為壑、危機外嫁,這些危機完全可能像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危機一樣,引發沖突甚至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災難。
(3)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提出背景:
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
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路攻擊、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並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⑷ 結合2020年中國抗疫取得的顯著成績你談談中國社會的制度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社會的制度優勢體現在:
1、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優勢
國有企業是我國公有制的重要實現形式,是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堅實力量和強大支柱。我國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制度在疫情防控中立下重大功勞。新冠肺炎的診斷治療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據國家醫保局醫葯管理司司長熊先軍介紹,截至3月15日,確診患者人均費用1.7萬元,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成本則更高。
如果是自費治療,對患者家庭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中國累計確診8萬多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了免費治療,絕大部分都已康復出院。免費治療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這一方面得益於經濟發展的長年積累,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特別是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體制。
經濟實力更為強大的美國在疫情爆發之初卻由於高昂的檢測和治療費用讓許多病患望而卻步,耽誤了最佳的防控時機,導致疫情的蔓延擴大。
2、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高效執行、有力推進,展現了中國規模、中國速度、中國效率。
在與疫情的戰斗中,全國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規模之大、力量之強,前所未有。從醫療機構接到指令到醫療隊組建完成,不超過兩個小時;從醫療隊集結到抵達武漢,不超過24小時,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所罕見。
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快的口罩生產線,只用9天,中國口罩日產能從4300多萬只飆升至1.1億只。火神山醫院從設計到落成,僅歷時10天。10天建成一座總建築面積超3萬平方米,接診區、病房樓、ICU一應俱全的高標准傳染病醫院,行動之神速,令人嘆為觀止!
3、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決定權在黨中央,地方和部門的工作是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落實。只有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全國上下服從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堅定不移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才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1月25日農歷正月初一,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1月28日印發了《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多次開會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緊急行動、團結奮戰,打響了疫情防控的阻擊戰,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了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抗疫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得益於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廣大黨員幹部服從指揮、令行禁止、沖鋒在前、擔當作為,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4)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疫情防控戰為世界拉響了疫情警報,中國抗疫的成就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榜樣,但西方世界的抗疫行動姍姍來遲。
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在電視節目中承認,美國錯過了圍堵疫情爆發的最佳時機,《紐約時報》刊發社論批評特朗普政府未能汲取中國成功經驗,反復拖延導致疫情愈演愈烈。如今,新冠肺炎呈加速傳播趨勢,美國很可能成為疫情大流行的「震中」。
事實上,是美國的政黨政治導致了這種應對的混亂,美國疫情失控與政府運作的低效密切相關。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面臨著權力衰敗的危機,不同政黨、利益集團之間的撕扯侵蝕了政府有效運作的能力,使得政府難以應對國際國內的嚴峻挑戰。
此次疫情即是明證,疫情發現之初先是置若罔聞、其後爭吵不休、相互指責,西方世界不斷惡化的防疫形勢表明了政府運作的低效無能。
⑸ 論述題: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應如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的方法如下:
1、 轉變發展觀念,培養環境保護意識。首先,要轉變對經濟與環境二者關系的認識,從過去把後者看作前者的子系統,轉為把前者看作是後者的一個子系統,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只有真正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轉變發展觀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2、其次,要轉變當前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發展觀,必須徹底扭轉經濟增長至上觀點,轉變高投入、高消費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適度節制的物質消費觀,減少甚至避免破壞環境,倡導有利於健康且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3、建立促進生態文明發展的體制長遠考慮,將生態文明建設切實納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部署中。從國家層面,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扎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5)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生態文明的政策解析
十八大報告的內容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闡明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理念、原則、目標、實施保障等重要內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
方案分為十個部分,共56條,明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徵。
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以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⑹ 如何取得抗擊疫情和經濟建設(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雙勝利 我們中學生能做什麼
取得抗擊疫情和經濟建設的雙重勝利,作為我們中學生應該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享有權利的同時自覺地履行義務。
⑺ 鄧論論述題:結合課程學習,談談你對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理解。
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
1)黨的十六大所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針對我國目前所達到的低水平、不全面和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狀態而言的。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三個「更」,即「更高水平」、「更全面」和「更平衡」。
2)所謂更高水平,是指到2020年使我國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要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使我國的小康社會建立在一個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之上。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
3)所謂更全面,是指到2020年使我國居民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獲得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更為充分的滿足,獲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為充分的滿足,獲得優美生態環境和個性自由方面更為充分的滿足,等等。
4)所謂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國目前明顯存在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社會階層差別等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並逐步縮小,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總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人類自身的協調發展,其本質是富民強國、民主進步、文明和諧,亦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強國富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客觀需要。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
3.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途徑。
第二,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第三,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
另外,大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和平外交,維護和平、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萬不可忽視。
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歷史合理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近代以來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取得了巨大的建設成就,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體現和必然選擇。
二、根本支撐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支撐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進程中逐步成熟成型)。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積淀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成果,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維護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實現國家統一。
三、良好成長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隨著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事業的發展而不斷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不表現為一個固定的結論,而始終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不斷豐富深化,表現出良好成長性。中國共產黨人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性品格,就是「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8)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價值:
1、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產黨「行動指南「、共青團「核心價值「、「實體經濟」基礎指導和「無產階級」執政的人民民主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發展、文化經濟、持續發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成的核心體系。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道路、理論和制度關系,作深刻闡述。這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成就。
⑼ 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中,談談你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任何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都需要積極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地區「守土有責因地制宜」的雙向制度優勢。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中央加強了對疫情防控的頂層部署,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及時解決了防控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緊迫問題,尤其是多個省份一對一支援湖北各地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危機管理的歷史傳統和巨大制度優勢。
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發揮集中統籌的制度優勢在任何危機管理中都是必要的,一個有效的「中央大腦」是形成危機應對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前提,是克服各方面信息不對稱、調動全國四面八方、各系統各部門高效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關鍵。
但是從此次疫情的處置全過程尤其是病毒爆發初期的情況來看,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現有國家治理體系中強化集中統一領導同疫情防控中必要的分布式管理和臨機決策的需求之間,仍然暴露出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面對危機,權責配置失衡的問題一度凸顯。
(9)疫情對建築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通常是在人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的時候。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定期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口罩有破損時;
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曾使用與隔離病房或與病患接觸(該口罩已被污染)。
目前,國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對 N95 口罩的最佳佩戴時間沒有明確結論,我國也尚未對口罩的使用時間做出相關規定。對N95口罩防護效率及佩戴時間的研究結果顯示,N95 口罩佩戴 2天,過濾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抗變化不大;佩戴 3 天過濾效率降低至94.7%。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 N95 口罩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沒有被明顯弄臟或損壞(如摺痕或撕裂),可以考慮重新使用。
⑽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為什麼要堅持弘揚愛國主義聯系實際談談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弘揚愛國主義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上古本無國,立國本為民,民比天大,更比國大,國家本是為全體國 民謀求幸福的工具 。國家不能由工具異化成目的,國 民不能由國家的主人異化成國家的附庸、國家的僕人。
絕不能把封建社會形成的皇權至上的專制制度、等級森嚴的社會體制、君父觀念的倫理綱常、專制主義的意識形態、人身依附的宗法關系的次生形態,移入當代社會,移入共產黨內。
愛國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國家關進籠子里,保護人民不受來自政府權力的欺負。
愛國者這個詞是用來表示熱愛人類自由和人類改善的人,而不是表示一個僅熱愛他生活的國家,或者他所屬的那個族群的人。
在當代中國,不管是把日本樹立為發泄情緒的箭靶,還是大肆宣揚某些海外華人的愛國案例,小小的風波都能掀起一波愛國的狂潮。愛國主義占據了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
這讓我越來越不認識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了。就是這個民族,在抗日戰爭中經常是鬼子十幾個,漢奸兩三百,就是這個民族可以在國內餓殍遍地時,免除日本巨額的戰爭賠款,就是這個民族,精英階層以手持美國綠卡為能。同樣一個民族,卻戴著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具,難怪我越看越眼花。
偶爾翻看宋史,才發現,在風波亭冤獄的60年內,岳飛在南宋是一個官方禁忌,偶語之者大罪。直到宋孝宗時才平反,以後,隨著官方對岳飛將軍的評價越來越高,岳飛也從罪人成了愛國主義的圖騰。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俯仰皆是。遠如岳飛,近如袁崇煥,袁崇煥在被凌遲處死時,北京百姓爭食其肉,以泄對『漢奸『的義憤,對袁的攻擊直到乾隆皇帝為袁平反方休。讀史到此處,不禁使人怒火中燒。
官方欽定的才是愛國人士,只要權力在手,秦檜可以為岳飛寫歷史鑒定。以權力判決真理,以欽定強奸歷史。原來如此!以此為鑰匙,中國式的愛國主義可以理解大半。
在山河飄搖的近代中國,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信條被現實無限放大。於是,啟蒙運動被愛國運動攔腰截斷,在其中,國家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愛國主義成為國家操縱民意,轉嫁國內矛盾的利器。國家上下其手,袁崇煥可以私通滿清,秦宰相可以是抗金棟梁。在信息絕對不對稱的情況下,民意從來是被操縱的對象,民意不是被強奸,明明是順奸。
中國從來缺少自由,人權的傳統,所以,中國的愛國主義一開始走的就是一條歪路。在中國,現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明顯營養不良。沒有自由,人權,博愛的愛國主義是義和團式的暴民,是希特勒手下的黨衛軍.對一個民族來說,這種愛國主義是一劑麻醉劑,更是一包毒葯.愛國主義的本意是愛,在中國它卻成了恨.這是我們的悲哀,這更是中國的恥辱.偽愛國主義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啟蒙思想者蒼白的面孔。
讓我們回到正路上來吧.『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變成'匹夫憂樂,國家有責'.讓國家成為責任承擔者,讓公民成為權利擁有者.國家的存在是以公民的合意為前提的.只有國家成為守夜人,並且僅僅是稱職的守夜人時,它才有存在的可能,它的存在才能得到公民的許可和授權.這樣的國家是主權在民的國家,這也是唯一合法的國家.
國家本來就是為保護公民的自由,平等,人權而存在的.我們要愛國,首先國家要合法,其次,國家要是稱職與可愛的.如果這兩點不存在,我們愛它只是縱容它,是在害它,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如果只是接受被控制的教育和媒體的宣傳,就盲目狂熱,這不叫愛國,而只是吃了興奮劑的斗雞.如果,我們僅僅因為受周圍人的行動就盲目狂熱,這不叫愛國, 只叫盲從、沖動與空虛.如果,我們因為可以毫無風險地出風頭,撈好處,就盲目狂熱,這不叫愛國,只叫怯懦.虛榮與投機.偽愛國主義不但會害了自己,更會害了中國。
愛國不是抵制日貨,而是明白,超越日本首先要尊重日本,學習日本.尊重是自尊的表現,學習是超越的先導.
愛國不是誇耀祖宗創造了什麼,而是我們能給後代留下些什麼.愛國不是在網上叫囂武力解放台灣,而是努力了解台灣為什麼和大陸離心離德,看一看台灣的政治更迭進程對我們有什麼啟發.愛國是勇敢捍衛自身自由與權利,這樣,國家會明白自己的權力是有邊界的,它會變的稱職與可愛,愛國是努力工作,創造財富,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這樣,我可以養活自己,養活家人,養活國家.愛國是說真話,辦實事.如果國家不讓我這樣做,我要勇敢地站起來,批評它,改進它,重建它.愛國是國家侵犯我的權益時,一定有人站出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果這樣做,我的個人自由和權利有了保障,我們的國家變得合法、文明、可愛.這才是最大的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