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英德經濟發展

英德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6 09:46:40

❶ 廣東省英德市主要經濟,會不會很落後

因為產業轉移政策還有環境污染等問題,現在有很多珠三角的工廠轉移過來英德,英德到時候在工業的發展會比較強。還有旅遊業這些也不錯

❷ 連州陽山英德那裡經濟發展好點

三個地方都差不過
不過陽山以一個縣來對比那兩個市,
近幾年算是發展得很不錯了
連州
英德相對發展比較緩慢

❸ 廣東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的介紹

廣東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位於清遠英1德市英紅鎮與橫石回塘鎮境內答。該合作區為省級經濟合作區,合作區將通過充分發揮順德、清遠(英德)兩地比較優勢,開創以市場運作為導向、產業協作為核心、管理合作為手段的區域合作新模式,努力建設成為現代產業和生態宜居相結合的新型經濟合作區,為廣東省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全面實現「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加快建設幸福廣東」的戰略目標探索經驗、提供示範。合作區按規定可享受廣東省有關扶持政策。

❹ 有關英德市各方面的介紹,例如:地理環境,主產經濟。。。。。

①廣東省英德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傑地靈,幅員遼闊,物產、自然資源豐富。光臨過英德的領導和遊客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英德真是個好地方!

英德市歷史悠久,是嶺南文明古邑,古稱英州,以盛產英石得名。其境內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時設立了湞陽、含匡兩縣,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歷史上曾設立過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1949年建國後沿襲縣制,隸屬韶關市;1988年劃歸清遠市管轄,1994年撤縣建市,現轄24個鎮(街道辦事處)。現有人口107萬,國土面積5671.02平方公里,是廣東省國土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英德市地處廣東中部,北江中游,位於珠江三角洲和粵北地區的結合部,地理條件優越,南距廣州138公里;交通發達,京廣鐵路穿境而過;公路網路四通八達:京珠高速公路跨境而過;東聯106國道,西聯107國道,銀英公路、英坑一級公路南通廣州,北達韶關,已通車的英佛一級公路距廣州新機場僅89公里,車程僅1小時。境內北江、連江航運發達,上游有白石窯水利樞紐、下游有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已是一條黃金水道,500噸級船舶可由香港、澳門、廣州直抵英德。目前在建的有武廣客運專線和昆汕高速公路,預計2008年建成通車。

英德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北江、連江、翁江三大水系和16條支流,年平均流量376億立方米。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目前已探明有39種,其中硫、鐵、金、銀、銅、鋅、煤、石灰石、花崗石、英石等儲量較大,適宜發展冶煉、建材、化工等工業項目。英德的石灰石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儲量600億噸以上,品質好。英德是廣東省重要的水泥生產基地,水泥工業極其發達,台灣水泥集團和海螺水泥均建成投產。水泥產品質優、量大,久負盛名,遠銷華南各地和港澳。

早在宋代,全國四大著名觀賞石之一的「英石」,便是因英州的「英」字而得名,如今每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定購,用以製作山水盆景或作園林裝飾。「英石」曾遠涉重洋,作為廣東省珍貴的禮物贈與美國和日本。「英石」盆景更是遠銷世界各地。

英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0.7℃,最低氣溫為1月份,最高氣溫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無霜期平均為314.4天。良好的氣溫,再加廣袤的土地資源,很適合搞大規模的農業綜合開發。目前已建立起糧、油、糖、桑、菜、林、果、茶、筍、木薯十大農產品生產基地。

英德是中國紅茶的故鄉,「英德紅茶」以其外形勻、齊、凈,湯色鮮亮,香氣濃郁,味道甜潤等顯著特點,享譽中外,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英德全市有林面積320萬畝,灌木林地面積85萬畝,林木總蓄積量620萬立方米,在大小北江兩岸及其水系地帶盛產竹類及芒桿等野生纖維植物,因此,英德可為林產品加工、紡織及造紙等工業提供大量的原料。

英德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文物古跡。歷代的文人墨客,游歷古代英州,留下了千古不滅,著稱於世的摩崖石刻;歷代留下的文物古跡,雲嶺獅石山中石器古文化遺址更令你覺得英德歷史的深邃和古代的文明;英德的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聞名海內外的特大溶洞--寶晶宮、南天第一峰林風光--英西峰林走廊、秀麗的長湖、神秘的琵琶山地下河和石門台原始森林風景保護區,眾多奇麗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使英德成為一個距廣州新機場僅89公里、廣州中心區138公里的周末度假勝地和信息軟體產業園的首選環境,難得的黃金距離,難得的自然環境,來過英德的人都會感嘆:美哉,英德!

英德的城市建設已展示著她現在的美麗倩影和將顯示她未來的成熟豐韻:一江兩岸,波堤楊柳,雙橋飛架,平湖秋月,南山倒影,古塔爭暉,帆影陣陣,汽笛爭鳴,美麗的英德新城,車水馬龍,於綠水青山中顯繁華......,啊,英德!這顆璀璨的嶺南明珠,向朋友您發出熱情的邀請:五湖四海的朋友,英德人民熱情歡迎您的光臨!

②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南岸的海港。臨薩武海。人口約3萬。印尼民族解放運動期間,曾作為荷蘭殖民統治的流放地。環島公路連接各地。椰干、咖啡、木材輸出港。

❺ 英德大灣的經濟狀況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灣鎮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去年人均年收入2132元,比改革開回放前翻幾答番,全鎮年水稻總產18107.47噸,礦產業和水電業有不斷壯大和發展,分別收入111.8萬元、122.3萬元,鎮企業總產值322萬元,純收入可達205萬元。農副產品、土特產豐盛有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科技、文化、教育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與提高。誠言我鎮與發展中的鄉鎮相比,還存在一定的的差距,還有待於今後努力開拓與進取。

❻ 廣東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的發展規劃

從廣東省發改委了解到,產業協作方面,合作區將突出產業鏈整體轉移,立足順德產業基礎,面向珠三角。
在2011年12月24日的儀式現場上,擺放著由綜合開發研究院剛剛為合作區提供的產業發展規劃綱要。這份規劃綱要認為,合作區產業發展必須要與順德產業體系形成有機整合和分工,「不僅是成為順德產業發展新的拓展空間,簡單地承擔產能擴充地和低端產業遷移區的角色,合作區產業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彌補順德產業體系的缺環,不僅形成垂直分工,更要有水平分工,真正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
省發改委有關官員介紹,合作區將「緊緊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以裝備製造、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環境友好型先進製造業為重點,大力培育並適時發展高新技術、研發設計、服務外包等更高附加值新興產業。
規劃綱要建議合作區在發展家用電器、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等主導製造業的同時,還可發展高端消費電子、新能源、節能環保、健康產業等新興製造業以及現代物流科技研發、教育培訓、旅遊休閑等現代服務業。
可見,合作區產業目標直指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廣東在出台『雙轉移』戰略文件之初,就計劃在省級產業園之外扶持一到兩個大園。大園不同於其他園區的定位,要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珠三角轉型升級的空間容量。合作區其實是主動承載了這個使命。」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說。
為了實現這一定位,規劃綱要建議,合作區要以順德目前的產業體系為基礎,但招商的范圍必須及時擴張到整個東部沿海,甚至國際產業轉移,爭取外企、央企和大型民企在華南地區的布局。

❼ 誰知道英德橫石水經濟支柱是什麼

「三高」農業是橫抄石水鎮主要經濟支柱,列英德市前茅。全鎮的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面積比例為8:2,成為粵北山區蔬菜和果蔗重要生產基地,其中果蔗、苦瓜、反季節荷蘭豆遠銷省內外。同時,鎮委、鎮政府引導農民往山上開發和發展水產、禽蓄養殖,今年全鎮種有果樹4200多畝,主要有甘蔗、龍眼、柿子、沙田柚等,種有經濟林10000多畝,漁業養殖基地4000多畝。橫石水鎮工業相對薄弱,是今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工業方面主要有發電廠、紡織業、家私業、煉鋼廠、紅磚廠等,但其規模比較小,經濟效益不高,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❽ 英德的經濟

縱觀建國44年(1977~1993),英德經濟從貧窮落後、半封建半殖民地基點起步,經過艱苦努力,取得有目共睹的輝煌成就。其中,糧食總產1993年增至3.3億公斤,為1950年3倍以上,並不斷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經濟作物成為英德優勢,為工業和城市居民提供大量原料和商品。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中礦產、水泥等工業已具備相當可觀的地方優勢。英德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2008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91.9億元,比上年增長61.2%。完成工業增加值51.9億元,比上年增長38.3%。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2%;虧損企業虧損額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5%;企業虧損面為56.3%,比上年同期上升58.7個百分點。
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58.49億元,同比增長16.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4.42億元,增長18.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3.03億元,增長28.4%;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31億元,增長25.6%。該市經濟工作考核獲得清遠市「八連冠」,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為實現清遠市委、市政府對英德提出的「十年趕超增城,十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打下堅實基礎。 英德種植的農作物分為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糖蔗、果蔗、花生、油菜、葯材、蔬菜、蠶桑、茶葉、大豆、水果等。蔬菜類主要有白菜、芥菜、韭菜等20多個品種,水果類主要有:柑、桔、橙等10多品種。目前全市建立優質稻、糖蔗、花生、反季節蔬菜、水果、蠶桑、優質茶、木薯、大豆九大種植生產基地。
具有明顯區域分布的農作物有糖蔗、果蔗、紅瓜子、反季節蔬菜、優質稻、優質茶、葯材等。糖蔗主要分布在英西的浛洸、石灰鋪、石牯塘、橫石塘等鎮及英東的橋頭、東華等鎮兩大區域。葯材主要分布在沙口、大灣、九龍等鎮。優質茶主要分布在英紅、東華、黃花、石灰鋪等鎮。蠶桑主要分布在北江、連江沿岸的英城、望埠、東華、西牛、水邊、浛洸、大灣等鎮(街道)。
2003年,英德市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
2004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92.34萬畝(不含大豆),比2002年增加0.37萬畝,增長0.4%。其中水稻播種面積76.64萬畝,增加1.27萬畝,增長1.7%;玉米7.06萬畝,減少0.58萬畝,減少7.6%;其他糧食8.64萬畝,減少0.27萬畝,減少3.0%。2004年英德遭遇嚴重旱災,晚造糧食嚴重減收。全市21萬畝農作物嚴重受旱,其中水稻12.5萬畝(其中絕收7萬畝,5.5萬畝減半收)。2004年全市糧食實收面積85.34萬畝,比2002年減少6.63萬畝,減少7.2%,其中水稻實收面積69.64萬畝,減少5.78萬畝,減少7.7%;糧食總產26.4萬噸,比2002年減少4.88萬噸,減少15.6%。
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96.7萬畝,總產量31.8萬噸,比2004年增加4.78萬噸,增長17.7%。種糧大戶1933戶,種糧面積5.24萬畝。 2003年,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7.7億元,比2002年增長21.5%,擺脫過去幾年工業生產萎靡不振的狀況,是1993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5億元,增長32.6%。在工業加快發展的同時,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56.9%,下降20.9個百分點;銷售收入13.7億元,增長19.7%;利潤總額為凈虧損4289萬元,減虧37.4%;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57.3%,提高29.1個百分點。
2004年,是英德經濟發展的落實年、加速年。面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努力克服交通不暢等各種困難,按照「五個實實在在」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五個一批」工作,國民經濟增長進入快車道。提前一年實現「十五」計劃經濟總量預期目標。全社會工業產值30.5億元,比2003年增長52.9%,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1.0億元,增長60.1%;銷售收入22.3億元,增長62.0%;利潤總額3372萬元,為2002年以來的首次正數,實現扭虧為盈;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07.0%,提高39.2個百分點。
2005年,是英德經濟發展的攻堅破難年、跨越發展年、歷史轉折年、夯實後勁年、城市變化年、和諧穩定年、協調發展年。工業經濟保持高速發展,全社會工業總產值48.6億元,比2004年增長6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7億元,增長66.5%,增長速度排在清遠市第二位;銷售收入38.2億元,增長65.5%;利潤總額2.5億元,增長7.3倍;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45.0%,提高48.4個百分點。
在2005年的強勢發展中,取得兩項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經濟成果:一是工農業產值比例掉頭。工農業總產值比例調整為63:37,徹底改變農業佔主導地位的經濟結構。二是糧經種植面積比例掉頭。
英德市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聚化」的要求大力推進工業園建設,以清遠華僑工業園、英紅工業園、青塘—白沙陶瓷工業園等為重點,著力引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電器、精細化工、陶瓷等業內知名企業,逐步形成規模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2010年,該市新簽約項目126宗,合同投資金額271.5億元,其中投資額超億元的項目有40個,產業結構呈現由資源型、粗加工型向深加工型及精細化工項目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10.67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人均生產總值21090元,增長22.4%;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8億元,增長41.07%,成為清遠市首個突破11億元大關的縣(市、區),總量在全省山區縣(市)中排名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6085元,比增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8.1億元,比增25%;完成工業總產值430億元,比增55.1%;完成工業增加值106.76億元,比增46.4%;實際利用外資8556萬美元,比增25.5%;完成外貿出口總額2.11億美元,比增1.43倍,增速在清遠各縣(市、區)排名第一。
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4.18億元,比上年增長43.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1季度的27.0%,上半年的34.4%,前三季的36.0%,到全年的28.4%,始終處於較高位運行,以工業為主導格局已比較穩固,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0%。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33.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4%(增速按價格縮減法計,下同)。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發展快於重工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36.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2%;重工業完成增加值96.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2%。輕工業比重工業增速快42.0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發展最快,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5.42億元,增長9.6%;集體企業完成增加值2.01億元,下降23.6%;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49.85億元,增長64.0%;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69.56億元,增長13.5%。2011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3.07億元,同比增長38.3%;實現利潤總額37.55億元,同比增長12.6%。

❾ 請問下英德哪幾個鎮經濟比較好,謝謝!

東華鎮 含光鎮 望埠鎮 九龍鎮

❿ 如何發展清遠經濟(包括清新、英德、連州、陽山、連南、佛崗、連山)

旅遊要大力發展、政府要廉潔、要大力發展工業、創立自己的名牌!!教育發展還比較落後,而且大學生一般不回清遠工作,人才嚴重流失!

閱讀全文

與英德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