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近代史經濟發展

中國近代史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6 05:30:31

1. 求 中國經濟發展近代史,越詳細越好,謝謝

近代

民國經濟史
中國民國時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各種予盾的激烈斗爭之中,社會經濟在動盪、曲折中緩慢前進。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曲折發展的歷程,各種經濟勢力此消彼長的現象,給我們以如下啟示:

第一,要使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得到順利發展,必須以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為前提。近代中國歷史表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對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處於十分緩慢的狀況。沒有一個政治上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就不可能使中國經濟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

第二,民國經濟的歷史表明,在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封建地主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是阻礙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控制了中國財政經濟命脈,他們利用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瘋狂地掠奪中國的資源,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壓制、打擊。封建地主經濟佔有農村絕大部分土地,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造成農民生活困苦,農村經濟萎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壟斷著中國主要經濟部門,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排斥、打擊,阻礙了中國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三,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民國時期曾得到發展,這表明代表著新的生產方式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民國社會經濟史的重要內容,是貫穿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但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封建勢力的包圍打擊下,難以得到正常、自由的發展,最後走向衰落。歷史表明,要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是非常困難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第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建立符合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和封建勢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壓迫,阻礙了中國近代經濟的順利發展,因此,在中國人民進行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革命斗爭中,必須建立新的社會經濟形態來代替舊的社會經濟形態。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不可能馬上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建立一種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並以發展生產力為主,為以後過渡到社會主義開辟道路的新的經濟形式,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只有這種由多種經濟成分構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才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需要。而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由於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和支配地位,這就保證了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必將是社會主義。

1、民國經濟概述

2、民國初期社會經濟的初步發展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社會經濟的曲折發展

4、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經濟

5、民國末期社會經濟的崩潰

中國經濟發展史-現代卷

1949--1957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

1、新中國建立時的經濟背景和發展條件

2、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3、國民經濟的恢復

4、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5、社會主義改造的提前完成

6、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和遺留的問題

1958--197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演變

1、「大躍進」及其嚴重後果

2、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復發展

3、「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艱難發展

4、徘徊中前進的國民經濟

1978--199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革

1、經濟調整和開始改革開放

2、全面改革的實施和經濟高速增長中的曲折

3、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

4、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希望對你有幫助

2. 鴉片戰爭100多年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歷程

1842 《南京條約》後,中國開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842年後,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中國近代工業誕生。
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
1895年《馬關條約》後,清政府放鬆民間設廠限制,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
1912-1919或者1920,包括一戰期間(1914-1918)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1919後,列強卷土重來,民族工業蕭條。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民族工業快速發展。有資料證明這一時期是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快的時期,超過一戰期間。
1927年,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日益形成。
1937-1945日本全面侵華,民族資本主義遭受沉重打擊,部分遷往大西南,為抗戰准備了物質條件,同時有利於我國工業布局的發展。
1945-1949官僚資本膨脹,民族資本主義瀕於崩潰。
1949-1952中共合理調整工商業,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同時,土地改革,變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1956一五計劃,三大改造
1956-196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了經濟。1960年八字方針後經濟開始調整,1962年後,明顯好轉。
1966-1976 十年文革。1967年全面奪權後,經濟衰落。1971-1973周恩來總理主持工作,經濟好轉。1975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全面整頓,經濟好轉,但是被四人幫阻斷。
1976-1978文革後,但是左傾錯誤依然存在,經濟發展緩慢。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
1978年,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始
1992年,十四大,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08年左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3. 中國近代史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的史實有哪些

共同作用:.使中國走向近代化,走向民族獨立.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力本國封建勢力,同時也打擊了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

1.洋務運動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了工人、一定程度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
2、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國出現自由主義、三民主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傳播
3、中國知識分子於開始為民主和自由奮斗,洋務運動是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近代史開辟了道路
4、戊戌變法是在中國歷史上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在當時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的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它還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活動,在當時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辛亥革命並不是完整的民族主義革命,他沒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才完全推翻封建制度,也沒有建立共和制的國家,但它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再也不能復辟封建制度

6、新文化運動嚴重動搖了封建統治思想、人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先進的知識分子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之洗禮

7、推動中國自然科學之發展、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成為縣級知識分子改造國家、拯救社會之利器
共同作用:使中國走向近代化,走向民族獨立、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力本國封建勢力,同時也打擊了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

4. 中國近代歷史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晚清時期

「中國科技落後,貧窮;西方科技先進,船堅炮利。」以往覺得必然的,已經是無條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實。但是,在滿清乾隆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卻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常有提及) 國力盛極一時。1775年的清帝國全圖即可見當時國家的強盛。

但是,中國何以在晚清時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場呢?俄國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向西方學習,令自己的國家現代化,成為國際強國;而中國卻不能,並且不斷受人欺壓。實在,中國不是一開始與西方接觸就立即被徹底打敗的。外人初時並不知中國是如此不濟的。他們只不過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沒有侵佔的野心。後來知道了清庭的無能才起瓜分中國的野心。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見對手的強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脅。我們是有百多年的時間去從後趕上的,但卻白白錯過了。這是我們要檢討的地方。

初期與西方接觸,中國視之為藩屬進貢之舉。對傳教士帶來的文明技術不屑一顧。後來戰敗了數次才能夠明白西方的「船堅炮利」,需要「自強」。但是,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發動的自強運動還抱著「中學為體,西方為用」的自大心態,普遍士大夫們還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體制的腐敗……自強運動隨著中日甲午戰敗而證實失敗。後來還有康有維、梁啟超等倡議的百日維新改革也隨著清朝的滅亡而證實失敗。

被人欺負了百多年還以泱泱大國自居,如瞎了眼般無視迫在眉睫的危機威脅。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負,只求偷安,不求上進。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魯迅先生要寫《阿Q正傳》去喚醒中國人了。中國敗不在於科技落後,是敗於驕傲狂妄自大!

統一、主權獨立的重要

國際間的角力,利益競爭猶如黑幫般運作。有沖突就先「講數」,「曬冷」顯示實力,擺不平則動武。一些實力較低的就要向較強的靠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生存空間。當「大佬」施壓,一切違反國家利益的政策也要執行。美國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韓就要出兵。1985年美國要日圓升值,日圓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能夠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調整幣值,令自己的經濟持續發展,就是主權獨立的好處之一。中國要長治久安也必須如此。

再看二戰後的中國,她實在有再次被列強瓜分的危險。當時日軍已投降,蘇聯本應把東北歸還給中國。但卻遲遲不肯撤軍,令人懷疑其企圖。後來撤軍時則洗劫東北工業廠礦,把價值廿億美元的設備當作「戰利品」運往俄國。另一方面, 國民政府則不斷向美國求援,似會成為美國另一附庸之勢。

毛澤東雖然打著********的招牌,但不用聽命於蘇共的情況下崛起。(見頁554, 397) 建立了主權獨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個大致上統一的中國。令中國踏上長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時也帶領中國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國初期的一連串運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為人民帶來更多的苦難窮困。打著「為人民」的旗號為人民帶來更多苦難,無論動機如何的善良,結果不及格,都應該退位讓賢。政治制度不完善,讓不稱職的領袖繼續執政,遺害民間。這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國需要進行政治現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權力交接制度。否則每次領導人任期屆滿時都出現不穩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長遠的投資,不是好事。

5.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呈什麼趨勢

發展趨勢:經濟上由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向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過度的趨勢,政治上由封建皇權統治向民主法治過度的趨勢。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隨著列強經濟侵略的深化,清朝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逐步瓦解,許多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這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了市場和足夠的勞動力。

在這些社會背景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紛紛投資近代企業,一些舊式作坊、手工工場也開始採取機器生產。大約在19世紀60年代末,近代中國最早的商辦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誕生了。

從政治上看,它導致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也導致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5)中國近代史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近代化也叫現代化,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其核心是工業化,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必經階段。其中經濟工業化是根本。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歷經坎坷。它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既有矛盾,又有聯系。

在機器、技術等方面需要依賴外國;又要向官府申請庇護,減輕壓迫。如有企業設在租界,聘用外國人任經理、董事,或利用洋商名義,減輕政府壓迫。

有的尋求朝廷的的庇護,捐官成為紅頂商人,或與政治人物產生聯系,尋求開明官僚的扶植。這也是民族企業發展步履蹣跚的重要原因。

6. 舉出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個對經濟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及其生平事跡

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可以圍繞19世紀60至90年代的洋務運動來解答。洋務運動可以理解為近代中國的一場經濟運動!

捻軍覆滅後,清廷開復李鴻章迭次降革處分,並賞加太子太保銜,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 在湖廣總督任上,李鴻章一度奉命入川查辦四川總督吳棠被參案。他和吳棠是在皖辦團練時期的「金石至交」,又深知慈禧對吳「聖眷頗隆」,因此曲意回護,以查無實據結案。回武昌後,於同治九年(1870年)初,奉旨督辦貴州軍務,鎮壓苗民起義。尚未成行,復以甘肅回民起義軍入陝,清廷因左宗棠遠在平涼不及兼顧,又改命援陝。但李鴻章實在不願與左宗棠共事,故一再拖延,直至六月下旬才抵西安。七天後,因天津發生教案,列強軍艦麇集大沽口,奉密諭「酌帶各軍克日起程赴近畿一帶相機駐扎」。匆匆趕赴直隸。 後因成功調解天津教案,被任命為直隸總督,旋兼任北洋通商事務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學士。自此,李鴻章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達25年,參與了清政府有關內政、外交、經濟、軍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清廷倚作畿疆門戶、恃若長城的股肱重臣。隨著李鴻章地位、權利的上升,他一手創建出的淮軍,陸續被清廷派防直隸、山東、江蘇、廣西、廣東、台灣各地,成為充當國防軍角色的常備軍;而以他為領袖,由淮軍將領、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組成的淮系集團,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個洋務派集團,並在其帶領下,開始了中國早期的洋務——自強——近代化運動。 同治四年,李鴻章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鑒於原設三局設備不全,在曾國藩支持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並,擴建為江南製造局。與此同時,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擴建為金陵機器局。同治九年,調任直隸總督,接管原由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局,並擴大生產規模。於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已如他自己所言「練兵以制器為先」。爾後,在引進西方設備進行近代化生產的實際操作中,他又進一步得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認識的深化。 19世紀70年代出任直隸總督後,責任愈巨,視野愈闊,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李鴻章 李鴻章會見外賓
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原因在於「患貧」,得出「富強相因」,「必先富而後能強」的認識,將洋務運動的重點轉向「求富」。 同治十一年底,他首創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先以朱其昂為總辦,後以唐廷樞為總辦,徐潤、朱其昂、盛宣懷為會辦。由此奠定了「官督商辦」政策的基調。其後,在整個七八十年代,李鴻章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系列民用企業,涉及礦業、鐵路、紡織、電信等各行各業。在經營方針上,也逐漸由官督商辦轉向官商合辦,從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

希望能幫到你!

7. 中國近代哪些重大事件影響到了經濟發展

鴉片戰爭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帝國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洋務回運動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戊戌變法
進一答步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教育經濟等各方面
甲午戰爭後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也就進一步控制中國經濟命脈
在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曾迎來過短暫的春天
辛亥革命後創建中華民國,客觀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外國在華投資建廠,促進了無產階級的產生。等等。
其實,歷史事件之間都有相互關聯,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相互聯系著,當然對經濟發展都有影響,只是有直接和間接,或大或小之分。

8.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

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 鴉片戰爭後,列強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輸出商品,並在東南沿海地區創辦了一些船塢和工廠 這是中國境內最早的近代經濟成分。
2.自然經濟的解體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入侵。(2)表現:東南沿海一些地區「紡織」「耕織」分離,手工業者大批破產,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3)實質: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3.洋務運動(官僚資本的產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維護清朝統治。
(2)內容:①自強、求富—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②籌劃海防。③培養人才—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結果:甲午戰爭失敗,洋務運動破產。
(4)實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5)評價:積極作用:洋務派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興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的科技,不改變中國的制度。說明「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二、民族工業的發展
1.晚清民族工業的興起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經濟日益解體;外商企業刺激;洋務運動誘導。②概況: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2)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①原因:甲午戰爭後,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困難,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②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發起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倡導實業救國論
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國初期的短暫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促進;實業救國思潮影響;一戰的影響。②特點: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部門不平衡(輕工業發展迅速);短暫。③影響:為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曲折發展:①1927—1936年較快發展,國民政府基本實現全國統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推出一些有利於發展的經濟和政治措施,民族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②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沉重打擊 (淪陷區日軍的吞並、擠壓;國統區的戰時體制;官僚資本的壓榨等因素影響)③抗戰勝利後走向萎縮;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美國商品排擠、官僚資本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④新中國成立後獲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3.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1)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民族資本主義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多重壓迫。(2)國內政局和國際環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資本主義自身因素:民族資本的獨立性與依賴性,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與局限性等。
4.民族資本主義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代表近代經濟發展方向,有利於經濟的近代化。(2)為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逐漸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逐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 (3)民族資產階級倡導的立憲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主張,既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多重擠壓,始終未獲得獨立發展,沒能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主導成分。

9. 中國在近代史上,經濟、社會發展因戰亂受了什麼巨大損失

大量的白銀流向外國~
中國有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軍事力專量受到嚴重打擊~屬
加速清政府同志瓦解(益處)~
中國某些民間藝術受到破壞~
中國被迫執行「鬼子」的命令~
總之,近代史的戰爭給中國經濟等各方面不小的打擊~中國受的「傷」很重~

PS:工業得到了發展~但經濟發展還是落後~並且因為戰爭,所以也受到了些傷害~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代史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