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請問蘇州經濟發展狀況的概述
經濟發展再創新業績。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7.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9.6億元,增長28.8%,剔除出口退稅等因素後增長4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4.8億元,增長10.3%。農業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17.7萬噸,增長 4.4%。深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批發市場和儲備體系,糧食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禦禽流感疫情,確保了畜牧業穩步發展。水產、蔬菜、蠶桑、園藝等實現增產增收。農產品質量建設扎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總數保持全省第一。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6.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分別增長35.5%和30.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7%,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蘇州被列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優勢顯現,沿江基礎產業帶正在崛起,市屬工業企業「退城進區」工作開局良好。新增中國馳名商標6 件、中國名牌產品5個。著力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加大旅遊精品戰略實施力度,旅遊總收入增長42.4%。環太湖地區成為旅遊、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8%,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現代物流業快速成長,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園、蘇高新物流園等專業物流園區加快建設,蘇州港貨物吞吐量增長44.2%。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長21.1%和24%,全年保費收入增長11.4%。房地產、郵政通信、信息咨詢、中介服務、會展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大力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私營個體經濟上交稅收、完成投資分別佔全市總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個和5.4個百分點。
⑵ 為什麼蘇州那麼久了仍然發展不起來
從經濟實力上來看,在我國排名第一的省份當屬廣東省,在去年的時候,以突破十萬億的總GDP稱霸我國,在世界上也是大有名氣,放眼整個亞洲,只有一個省份能與廣東抗衡,那便是經濟常年“老二”的江蘇省。
話說回來,江蘇省的內斗確實是給我們這些局外人帶來了歡樂,也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一下江蘇,雖然說江蘇省是內斗大省,但也並不代表江蘇省就是一團散沙,若是有外省加以挑釁,那我想江蘇省的十三個市也會出奇的團結,不知道你怎看呢?有是江蘇的朋友嗎?你是哪一派別的呢?
⑶ 你能簡單分析一下江蘇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嗎
江蘇省是全國第二經濟大省,僅次於廣東省。江蘇省的經濟基本分為兩部分,以長江為界,江北經濟發展較為落後,江南經濟發展較為發達。
⑷ 蘇州高新區市場經濟發展現狀
蘇州高新區概況
蘇州高新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側,是蘇州城市「一體兩翼」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年,蘇州市委、市政府遵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復精神,以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外向型經濟聚集區、現代化新城區「三位一體」為目標,設立了蘇州新區,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1992年,蘇州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外交部和國家科委聯合確定為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為繼續保持區域發展後勁,2002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將原蘇州市虎丘區大部與原新區調整合並為蘇州高新區,區劃調整後規劃總面積達258平方公里。
蘇州高新區自啟動開發至今,我們一貫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聚集新產業、建設新城區和建立新體制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並重的發展戰略,著力構建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和高品位的環境管理體系,使經濟社會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始終保持年增幅20%以上的高位增長,在全國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名列前茅。2003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口徑財政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26.4%;工業銷售產值700億元,同比增長41%;完成進出口總額159.3億美元,其中出口87.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4%和103.6%。目前,全區已引進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外資項目,其中全球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1個,投資上億美元以上的項目14個。外資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合同外資68億美元,到帳外資41億美元,已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醫葯與精細化工、新材料和環保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區內7家企業的8種產品市場份額已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國重要的電子基礎材料、電腦及周邊產品的生產基地。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投資超過31億美元,其產值占區域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
⑸ 江蘇省城市比較,排名城市經濟狀況~
2006年江蘇各市人均GDP及人均收入排行 城市名 06年GDP(億元) 戶籍人口(萬人) 戶籍人均GDP(元) 人均GDP排名 蘇州 4820 607 79406.92 1 無錫 3360 590 56949.15 2 南京 2780 614 45276.68 3 南通 1780 774 22997.42 7 常州 1560 349 44699.14 4 徐州 1450 917 15812.43 9 鹽城 1174 798 14711.78 10 揚州 1101 454 24251.10 6 泰州 1090 503 21669.98 8 鎮江 1060 268 39552.24 5 淮安 751 524 14332.06 11 連雲港 623 466 13369.10 12 宿遷 420 515 8155.34 13
⑹ 蘇州目前市場情況怎麼樣
目前蘇州房價整體問題,姑蘇、新區、園區整體價格較高均3萬左右,背面相城專和南面吳中均價屬1.8萬左右個別地段在2.3-2.6萬左右,往南吳江房價相對較低均價1.6萬,蘇州灣太湖新城均價1.9萬。整體情況如此,具體看樓盤,都是一房一價的。
⑺ 蘇州高新區的概況及經濟發展狀況
蘇州高新區概況
蘇州高新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側,是蘇州城市「一體兩翼」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1990年,蘇州市委、市政府遵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復精神,以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外向型經濟聚集區、現代化新城區「三位一體」為目標,設立了蘇州新區,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1992年,蘇州新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外交部和國家科委聯合確定為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為繼續保持區域發展後勁,2002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將原蘇州市虎丘區大部與原新區調整合並為蘇州高新區,區劃調整後規劃總面積達258平方公里。
蘇州高新區自啟動開發至今,我們一貫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聚集新產業、建設新城區和建立新體制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生態保護並重的發展戰略,著力構建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和高品位的環境管理體系,使經濟社會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始終保持年增幅20%以上的高位增長,在全國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名列前茅。2003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口徑財政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26.4%;工業銷售產值700億元,同比增長41%;完成進出口總額159.3億美元,其中出口87.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4%和103.6%。目前,全區已引進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外資項目,其中全球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1個,投資上億美元以上的項目14個。外資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合同外資68億美元,到帳外資41億美元,已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醫葯與精細化工、新材料和環保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區內7家企業的8種產品市場份額已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國重要的電子基礎材料、電腦及周邊產品的生產基地。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投資超過31億美元,其產值占區域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
⑻ 蘇州與杭州的經濟狀況的對比
我感覺差不多吧
可能蘇州更有上升的空間
⑼ 蘇州(含5縣)整體的經濟概況如何
初步核算,蘇州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5位(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華東地區第二位(僅次於上海)、中國地級市第一位。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5.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增強,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681.04億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用於社會保障與就業、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財政投入為24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7%。 2008年蘇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701 [2] 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8,236元(超過10,000美元),列中國大陸第三位(僅次於深圳和廣州)、華東地區第一位(已超越上海)。 蘇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來就長期是中國江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後又發展為中國南方、華東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重要的經濟中心,蘇南地區的工業中心。擁有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江蘇第一大港、中國大陸第九大港——蘇州港,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與全國各大城市相連,交通運輸十分便利。以經濟總量計算,蘇州現在是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的中國大陸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間天堂將成為更加繁榮昌盛的人間新天堂。 經濟運行(2009年) 綜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0%。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5.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4%。 工業 蘇州工業200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704.5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235.9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6%和7.1%。蘇州為僅次於上海手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私營工業產值3357.35億元,增長4.1%;外資工業產值13270.28億元,增長7.1%。重工業產值14617.46億元,輕工業產值5618.4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2%和3.2%。 優勢行業、新興行業、民生行業和高技術行業成為帶動工業經濟走出低谷的主導力量。電子、紡織、冶金、化工和裝備製造等超千億元的支柱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9.8%。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6912.6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4.2%,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整體運行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中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葯、智能電網、新型平板顯示和感測器六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056億元,增長4.4%。 運輸郵電業 蘇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46億噸,比上年增長21.1%;集裝箱運量271.8萬標箱,比上年增長5.8%。 機動車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擁有機動車186.9萬輛,其中汽車101.6萬輛。 國內貿易 蘇州200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46.30億元,比上年增長19.0%,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99.16億元,增長20.0%;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46.44億元,增長12.9%。 金融業 2009年末蘇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450.54億元和9032.28億元,比年初增加2650.53億元和2451.71億元。居江蘇第一。年末保險機構總數達到51家。蘇州正在打造工業園區環金雞湖金融高地,已有相當規模。 旅遊業 蘇州是中國著名旅遊城市,2009年旅遊業圍繞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時尚游、太湖生態休閑游三大品牌,強化規劃引導,整合旅遊資源,大力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8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接待境外遊客219.1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3%;旅遊外匯收入9.97億美元,增長0.2%;接待國內遊客5870萬人次,增長11%。年末擁有星級飯店158家,其中四星級及以上飯店68家。全市4A級景區點23家,5A級景區點2家。全市景區接待遊客7273.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5%。蘇州成為長三角城市中擁有最多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線路的城市。 體制改革 各蘇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額貸款公司,總數達到18家,累計發放貸款額76.2億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計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資金227億元。 民營經濟 蘇州民營經濟實力相當強,名項指標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2009年末私營企業累計達15.73萬家,累計注冊資本4205.53億元,個體工商戶年末累計達到32.55萬戶,年末累計注冊資本153.81億元。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7614家,佔一半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6456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1.9%。私營個體經濟完成投資922.9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1.1%。 對外貿易 蘇州2009年完成進出口總額2014.5億美元,其中出口1140.9億美元,全市出口總額佔全省、全國的比重分別為57.3%,9.5%。 利用外資 2009年實際利用外資82.2億美元,增長1 %。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21%。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34家落戶蘇州。蘇州被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城鄉建設與規劃管理 蘇州全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5%。農村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新增林地、綠地面積8140公頃。全市陸地森林覆蓋率達到22%。 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 蘇州堅持走經濟與環境和諧共容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91.3,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到329天,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科技事業 國家級科研機構-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成立、中科院蘇州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動工建設,園區生物納米園成為首個省級生物醫葯專業孵化器。全年專利申請量5.5萬件、授權量3.6萬件,總量分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和第一位。2009年末,全市人才總量突破9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達到5萬人。 教育事業 蘇州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70所,在校學生100.2萬人,畢業生24.9萬人,教職工總數7.44萬人,其中專任教師6.30萬人。在蘇州的高等院校有19所,二級學院4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8.77萬人,畢業生4.10萬人。 文化事業 蘇州2009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2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全市累計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8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 衛生事業 2009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2380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6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2萬人,其中醫生1.68萬人,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3%。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兒童醫院、市立醫院、蘇州中醫醫院、常熟中醫醫院、崑山中醫醫院是蘇州著名的醫療單位。 體育事業 蘇州世界冠軍有16人。蘇州有張軍、陳艷青、吳靜鈺等多位奧運冠軍。 人民生活 蘇州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39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5%。農民人均純收入12987元,比上年增長10.2%。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比上年增長10.3%。收入結構逐步優化,非工資性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開發區概況 國家級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 省級開發區:常熟經濟開發區、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太倉港經濟開發區、吳江經濟開發區、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張家港經濟開發區、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吳江汾湖旅遊度假區、崑山旅遊度假區、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出口加工區:蘇州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崑山出口加工區、常熟出口加工區、吳江出口加工區、吳中出口加工區 保稅物流園區: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蘇州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 主要外企 美國(29家)沃爾瑪 杜邦、美孚、普強(輝瑞)、禮萊、華納蘭伯特、伊頓、百得、百特、家庭用品、Ferro、TRW、FMC、PPG、納貝斯克、雪弗龍、哈利斯、施樂、道氏化學、德士古、耐克、艾默生電器、霍尼韋爾、安普、寶潔、旭電、AMD、德爾福、3M、美鋁、泰科國際 、摩根斯坦利、強生、通用汽車、卡特彼勒 日本(36家)三菱、三井、三洋電器、丸紅、日商岩井、伊藤忠、富士膠卷、松下、豐田、住友、索尼、夏普、日立、日清、東綿、日綿、兼松、富士通、精工、久保田、旭化成、大日本油墨、三得利、佳能、大金、日本通迀、NEC、新日本、積水、新日鐵、旭玻璃、東芝、電裝、喜瑪諾、小松、雅馬哈、任天堂、愛普生、妮飄 法國(12家)阿爾卡特、液化空氣、阿爾斯通、斯耐德、埃爾夫·阿奎坦、歐萊雅、羅納普朗克、道達爾、歐尚、索迪斯、家樂福、達能、拉法基、聖戈班、歐朗科技 英國(5家)BP阿莫科、葛蘭素史克、聯合利華、BOC、翠豐集團、匯豐控股 韓國(6家)大宇、三星、浦項、鮮京、現代、LG電子 德國(8家)西門子、戴姆勒克萊斯勒、蒂森克虜伯、赫思特、羅伯特博世、ZF集團、大眾、巴斯夫、麥德龍 義大利(1家)mattei(瑪泰) 荷蘭(3家)飛利浦、殼牌、阿克蘇諾貝爾 瑞士(2家)諾華(山多茲)、迅達控投 芬蘭(3家)諾基亞、STORA-ENSO(蘇州稱:紫興紙業)、芬歐匯川 挪威(1家)海德魯 加拿大(1家)加拿大鋁業、瑪格納 瑞典(1家)愛生雅 新加坡(1家)偉創力
採納哦
⑽ 蘇州的情況
1.面積8488平方公里,城復區為制66萬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571萬。
3.外地人多,以安徽,新疆,蘇北地區居多。
4.均價5000多。
6.以米飯為主,飲食偏甜,一天20塊吧。
7.事業單位朝九晚五,一般都是八點半上班,四點半下班的樣子吧,每周5天。
8.公交車一般1元,空調車3元,也有2元的車。TAXI分為桑塔納2000,桑塔納3000和帕薩特3種,起步價都是10元,包括3公里,之後的路程,前兩種車型,1塊8/公里,帕薩特2塊/公里。
9.衣服應該跟正常中國人都一樣吧,我是學生,不知道上班族穿什麼。
10.蘇E。
11.12.與上海一致。
盡我所能回答了,其餘小女真的不知,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