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法國經濟發展

法國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6 00:51:46

『壹』 法國的經濟為什麼就是發展不起來

陶醉在一戰的勝利中,導致軍事理論保守落後,導致落後的作戰與樣式,雖然坦克內數量、質量方面有的容方面還擁有優勢,但是,卻把大量坦克分散在各個步兵部隊中,完全喪失了機動性,並沒有向德國那樣組成裝甲部隊。所以法國軍隊就像一個大烏龜,行動緩慢,很容易被機動靈活動的德軍繞過鋒芒,分割包圍或是切斷補給。其實閃擊戰的最初是有英國人提出的,但是由於英法是一戰戰勝國,因此高層更加保守和僵化,對於這種創新的戰法完全是排斥的。而德軍這方面的阻力就非常小,這種作戰理論獲得了高層的一定支持和肯定。所以德軍勝利,得益於先進的作戰理論和作戰樣式,以及為此訓練而積累的經驗,武器先進程度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優勢。

『貳』 為什麼說1929年是法國經濟發展的頂峰

隨後,法國迎來了一個經濟發展時期。1919年法國的工業生產只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國經濟發展的頂峰,1930年勢頭有所減慢,但工業生產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叄』 法國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商業十分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電子商務在法國異軍突起,2009年法國網購銷售額達250億歐元,與2008年同比增長了26%。據FEVAD預測,2010年電子商務的營業額有可能超過300億歐元,增長24%,2012年將達450億歐元。巴黎是世界性的消費中心,大量的高檔時裝、香水、化妝品以及波爾多紅酒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前來購物消費。

法國旅遊收入佔GDP總量的7%。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8200多萬人次,是世界第一旅遊接待國。超過該國人口。預計到2015年達1億。旅遊從業人員達84.4萬人,旅行社5324家。全國有20533家旅館和14879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館和咖啡館187066家。2010年,法國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國家。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舉世聞名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

服務業在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5%以上。

法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世界第五;其中出口總額位列世界第六,進口總額位居世界第四。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肆』 法國經濟發展是以什麼為主

工業,法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國內的農業、工業、金融業、旅遊業都非常發達,但總體來說,法國的主導產業依然是工業,特別是鋼鐵、汽車和建築為國內工業的主要產業

『伍』 關於法國經濟和前景

一樓純屬瞎掰。
二樓比較中肯。
但都僅局限於工業經濟增加值的發展。

法國經濟的最顯著特點就是:靠科技富國、靠金融強國、靠殖民地支撐、靠不爭氣的人民把一切優點化為烏有。

科技,法國的核能工業和飛機製造業是世界上最能創造利潤的工業,與之相比美國的軍火工業和德國的機器工業簡直就是小洋娃娃。但可惜利潤太過集中,而且上下游的產業都不在國內,很難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法國有這么多的神奇富人。而且法國人很懶,相比起在大企業做叱詫風雲的人物,他們更傾向於無所事事地打幾份零工,泡幾個妹妹。因此在大學里碩士以上幾乎就是外國人的天下,這種學習的態度導致他們無法把高科技領域變成增長點。

金融,法國的服務業擁有強大的傳統,在法國,沒有什麼東西不是用投資利潤來抽象的。盡管世界上第一家銀行不在法國,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也不在巴黎在紐約。但法國仍然絕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金融銀行財團勢力(中國教育界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他們不如美國強悍,因為他們更為成熟而保守,因此盡管次貸危機之後他們是世界上出了美國之外損失最為戲劇性的國家,但整體仍然沒有傷筋動骨。CAC40仍然在中高位盤桓,整體經濟信心也並沒有被傾覆。我舉個例子,家樂福並非是個零售超市公司,其背後是個大型的金融運作集團,他們靠中小額信貸給低端的產品供給商並進行市場套利運作,因此他們的采購成本接近於零。而75%以上的法國企業都是採取這種形式運營的。資本杠桿率超高,而風險極小。

另一方面,法國雖然不是所謂「日不落帝國」,但他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殖民地資源的國家,遠遠超過英國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他仍然通過多種優惠方式把過去的殖民地國家牢牢地拴在自己手心裡,比如在非洲有阿爾及利亞、多哥、摩洛哥、塞內加爾,在亞洲有越南、寮國、柬埔寨,這給他們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低價勞動力和便宜的批發自然資源。而在這些落後地區的援助性大型工程項目則養肥了類似Veolia、Vinci、EDF等這些句型工程企業和類似Bouygue之類的技術服務企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幾年中國於非洲很多國家技術工程服務項目增多引發了法國政界媒體乃至人民的極大不滿。

上面有人提到的旅遊業和酒產業還要加上一個奢侈品產業,是法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因為這能給懶惰的法國人一點不勞而獲的滿足感,他們可以因為是法國人本身而提高一點價值,所以他們更多傾向於在這個產業發展。而本身這個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我不想評價這個市場上的消費者是不是有足夠理性,但我絕對持保留意見。而現實是,每年巴黎市奢侈品貢獻巴黎市政總體1/6的產值,其中中國遊客貢獻1/3。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如果要抵製法國,只要都取消去法國旅遊的計劃了,他們不出一年就得下跪。

另外,法國最大的痼疾就是社會的不和諧,盡管歷任政府都要對民眾進行很大幅度的讓步,但其民主政體的復雜內部矛盾使得沒有人真正從任何一個改革中得到滿足。法國的社會問題和勞資國三方矛盾我們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但簡言之問題就是:國家讓一步,人民就進逼三步,失業率從而上升,投機資本從中漁利,國家財政每年虧空,企業精神缺乏,熱衷於既得利益而放棄發展前景,使得發展緩慢,稅收不足。

當然了,上面提到的資源漲價、歐元強硬、增速緩慢,這是今年困擾整個世界的普遍問題。而不巧的是,法國在這中間並沒有吃什麼虧。首先,法國是石油資源使用最少的發達國家,因為他們的核能能源系統實在是太強悍了,因此,他們更多的是炒作能源價格而漁利;另外,歐元強硬,其實應該強調的是美元的疲軟,法國經濟增長模式還是屬於內向型工業經濟,出口的貢獻率非常有限,在強硬的歐元下損失最大的應該屬德國、希臘和義大利;而在增長方面說,其實怎麼說法國增長也不會太快,為什麼強調薩科齊上台後增長不如預期呢?其實是比較的結果,因為在次貸危機發生前,歐洲發生了一輪強有力的經濟反彈浪潮,在經濟復甦的形勢下,薩科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人民對他報以很高期望,而非常不幸,改革還沒開始,經濟已經徹底走向深淵。因此在很高期待下,當然失望就會更大。但法國今年的增長預期還要超過2%,屬於逆勢沖高,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他的表現令人失望吧。

和中國橫沖直闖的經濟發展比起來,整個西方經濟世界都是一個懶懶散散沒有希望沒有動力的暮色。但這並不能否認他們異常復雜成熟的市場結構和增長模式。樓主引用的那種說法國吃老本的說法那是沒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說出來的昏話。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起來,法國的模式更聰明,而且風險較小,於英國妄圖依靠軍事工業帶動基礎就業的天方夜譚比起來,屬於穩健成熟型。而英國由於基礎工業太過雄厚,現在似乎有點顯得尾大不掉了。他們的經營模式有些不得不太過死板,不適應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這要視其所經營的產品性質而定。

經濟不是這么簡單的。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不要輕易地說一個經濟好與壞,即使要比較,也要進行有機地比較,而不是粗暴的實施語言暴力。

大家共同進步。

『陸』 法國經濟並不景氣,法國會從發達國家淪落為發展中國家嗎

如果法國經濟不景氣這個問題得不到改善,繼續下滑下去,是有可能淪落為發展中國家的。

『柒』 歸納法國的主要經濟特點

法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同時又擁有國家干預經濟的歷史傳統。正因為法國經濟的這一特點,戰後法國政府選擇了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管理體制,全面地、大規模地推行國家經濟計劃成為法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突出形式」。自1947年起40餘年來,它已連續執行了九個國民經濟中期計劃,現在正在執行第十個計劃(1989~1992年)。70年代以後,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條件的變化,法國政府對計劃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
法國是經濟發達國家,國土面積55萬平方公里,為西歐最大的國家,人口5800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達到就業年齡的人口)為2500萬人。法國目前的經濟與分配狀況有如下特點:
1.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造循序漸進。
法國的經濟體制是一種典型的混合經濟體制,國有經濟與私有經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就業人數2200萬人,其中,私有企業人員為1300萬人,在國有企業、政府和公共部門工作的人員為900萬人。由於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法國擁有著為數眾多的國有企業,其比重在歐洲各國居首位。法國在80年代就探索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重組,政府逐步放棄了私有化,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國有企業實行了股份制改造。目前,股份制已經成為法國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最基本的資產組織形式。
2.就業人口分布合理,但失業率居高不下。
在2200萬就業者中,分布在第三產業的佔2/3,符合發達國家就業人數在三個產業間的合理配置比例。當今法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有一個300多萬人的失業大軍,其中,長期失業的為100萬人,失業率高達12%。法國的高失業率給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社會保障機構為此要支付一筆數目可觀的失業救濟金,結果使社會保險金本來就入不敷出的矛盾更加突出;許多年輕人由於遭受失業之苦而意志消沉;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徘徊不前。
3.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了社會穩定。
在法國,其最低生活需要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共有三種人:一是沒有多少技能,從事最簡單勞動的那些人。他們受到法定最低工資的保護。目前,全國約有10%的人領取最低工資。二是失業者,約有200多萬人(不包括長期失業者),他們領取失業保險金。三是因喪失勞動能力、無工作等原因而沒有收入來源的人。這些人是長期失業者,現有100萬人。他們從社會救濟部門領取永久性的最低生活費。目前的標準是:2200法郎/月。最低生活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其資金來源是個人所得稅。法定最低工資、失業救濟金和最低生活費三條保證了最低層社會群體的最低生活需要。盡管法國陷入了高失業的困擾,但社會基本處於穩定狀態,這不能不說是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4.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兩極分化有所緩和。
中間收入階層擴大,是法國歷屆政府重視抓教育,使人們職位身份普遍提高的結果。幾十年來,法國的職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蘭領」減少、「白領」增加,多數人具有了中間層的職業身份。職位身份的提高,帶動了工資的提高。現在,企業沒有技能的普通工人越來越少,工人與工程師的工資差別也已從50年代的3.9倍縮小到2.6倍。中間收入階層擴大、工資收入差距縮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極分化。當然,高額累進徵收財產稅、個人所得稅,將一部分收入轉移給中低層家庭,也是促進分配狀況改善的重要原因。

『捌』 法國城市排名

一、巴黎:提到巴黎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會是巴黎時裝周,所以在法國十大城市排名中它具有著非常濃厚的時尚氣息,而且也法國整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領先發展的中心,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它城市內的很多建築都是頗具風格的。

二、里昂:位於法國兩大河流交會處的它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重工業城市,豐富的資源和高效率的生產方式讓其在整個歐洲經濟圈中都是位居前列,多元化的建築和文化氛圍也是城市整個經濟收益的大頭來源之一。

三、蒙彼利埃:在在法國南部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工商業城市,極佳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資源讓城市內經濟的發展是相當迅速的,多元化的交通和多樣化的經濟體系讓如今整個城市已經成為了法國國內經濟排名靠前的城市。

四、馬賽:這個在人口上僅次於首都巴黎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是相當獨特,所以也發展成為了法國國內非常重要的貿易中心,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怡人的氣候也使得它成為了整個法國年接待遊客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五、南特:法國西部地區最大的城市,經過快速的發展目前在經濟文化領域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的迅速,到如今也成為了整個南部地區領先的文化商業中心,目前城市內的各類企業也超過了近千家,所也很好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六、斯特拉斯堡:法國東部最大的邊境城市,和德國的某些城市算是隔河相望,歷史也算是是非常悠久的這座城,市內也很好的保留了一些極具特色的建築,在經濟上就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航運和貿易之城。

七、圖盧茲:作為法國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在整個建築和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上是領先的,其每年接待遊客的數量都在7500萬人次左右,市內也可以說是鮮花遍地,其最著名的聖塞爾南教堂可以說是城市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羅曼藝術之作。

八、尼斯:整個法國人心中度假天堂的城市,其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全年溫和怡人的氣候是它最能吸引到人的優勢,真個城市內的各具特色的街道和商店更是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其經濟發展的速速早就是處於法國前列的城市。

九、波爾多:這個政治經濟教育交通都在全面發展並很多都是領先水平的城市在法國的工商業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建築,到如今也讓該城市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旅遊之地。

十、里爾:在法國十大城市排名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經濟的發展速度上也是極為迅速的,同時也成為了法國北部非常重要的一個政治經濟教育發展的中心,尤其是在教育上有數十所法國國內非常頂尖且知名的學府。

『玖』 法國發展經濟的措施

二戰結束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盛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1946年至1992年,法國政府連續實施了10個計劃,規劃經濟發展方向,確定總體目標和長遠戰略。這些計劃是指導性的,主要是為企業決策提供權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據。政府採取激勵措施來推動計劃的實現.

『拾』 法國在二戰之後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法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二戰前後加劇,各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為解決這一問題,二戰後法國歷屆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法國的地區發展差距主要表現

(一)東西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差距

法國東部包括10個大區(科西嘉除外),約占國土面積的45%,全國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包括巴黎、馬賽、里昂、里爾等大城市,沿海還分布有許多重要的港口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500家最大的企業和集團中,476家分布在東部。東部工農業都較為發達,還擁有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西部地區則資源比較貧乏,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落後於東部地區,居民收入也大大低於東部地區。據統計,西部家庭平均收入比東部低20-30%。

(二)城鄉人口分布嚴重不均

二戰後,法國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動,形成非常突出的社會現象。據統計,1949年,法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5.4%,到20世紀70年代末,已減至8.5%,30年間減少了三分之二。僅1960-1978年間,就有約一半農業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就業、交通和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人口日趨老化,勞動力嚴重不足。

(三)傳統老工業區產業萎縮,日趨衰落

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新興工業和製造業的興起,作為東北老工業區三大經濟支柱的冶金、煤炭和紡織業開始走下坡路,企業虧損嚴重,大量工人失業。1973-1974年的經濟危機使老工業區的「結構性危機」空前加劇,經濟日趨衰落。

二、法國解決地區發展差距的主要做法

(一)將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問題納入國家計劃,並建立一整套相應機構

20世紀60年代,法國先後成立了「國土整治和區域行動評議會」及「國土整治全國委員會」等常設機構,負責協調地區整治行動,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問題。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又進一步改革了計劃的實施方式,由各地區成立「地區計劃委員會」,制定本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計劃。中央政府則通過簽署「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合同」,以多種方式扶持地區經濟發展。

(二)實施國土整治政策

所謂國土整治,主要是指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在政府的推動下對國土進行平衡整治。這是二戰後法國政府對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之一。

國土整治行動始於1950年,時任法國建設部長的珀蒂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國土整治計劃」,首次提出「國土整治就是要依據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來尋求人員在全國范圍內的最佳分配」。1955年,根據國土整治的需要,法國政府將本土劃分為22個大區,以加強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推動區域發展。這一時期,法國政府重點加強了北方、中央高原等區域的經濟發展,著重解決這些地區的就業問題。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現象更加突出。為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法國政府加大國土整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遠景規劃,重點整治西部、西南部、中央高原和東北老工業區等區域。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國土整治計劃將過去縮小地區差距的目標,擴展到了教育、就業、培訓、環保等各個方面。

事實證明,二戰後40多年來,法國國土整治政策的實施,對縮小地區差距起到了積極作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某些發展中的農村地區和外省大城市的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三)二戰後,法國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城市發展、農村改革、山區開發和保護及老工業區結構改造政策,對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加快落後地區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一,城市發展政策的主要方針是控制大城市的發展,鼓勵地方中小城市的發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改變欠發達地區落後面貌,主要內容有:採取措施嚴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發展;調整全國城市結構,改革舊有城市體系,加速發展里昂、馬賽、里爾等地區中心城市,促進人口和經濟活動向這些城市流動;制定城市發展規劃,鼓勵發展中小城市和衛星城鎮。

第二,農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農村實行結構改革,重點開發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發達農業區,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法國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區交通相對落後,缺少通訊手段。為迅速改變這些地區的面貌,法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交通和通訊的計劃,並投入大量資金。20世紀70年代初,專門制定了有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特別條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興建基礎設施大型項目。經過努力,歷史上形成的東西部之間交通網路分布不均的狀況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起,法國政府把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現代化作為改變地區落後面貌,促進農業區域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並制定相關法令,推行農業現代化開發計劃。政府通過低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欠發達地區農場進行設備更新和現代化投資。開發計劃的實施大大促進了欠發達地區農牧業的發展,對穩定這些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留在當地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勵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法國政府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還十分重視扶持適合各地區特點的工業、手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經營活動,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點改革區,實行了一系列財政激勵和扶持政策,鼓勵這些地區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4、穩定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人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不足和農業勞動力老化問題日益突出。為此,法國政府把穩定農村人口作為執行區域發展政策的重要目標,採取多項獎勵措施,鼓勵人口向農村流動。

5、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不斷增加農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貸款和補貼。到80年代中期,這方面的支出約占國家農業撥款的3%。政府還通過補貼等措施,普及落後地區的視聽和影像教育。政府還同地方簽署文化教育合同,促進農村地方教育的發展。

第三,實施山區開發與保護政策。山區約佔法國國土總面積的2%。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提出應根據山區的不同特點,在保護山區自然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繁榮山區經濟。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護和開發山區的四條方針,包括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扶持山區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有效保護資源;重點改善人煙稀少、偏僻山區的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改善山區生活條件等。

第四,推動老工業區結構改造。1979年以來,法國政府對老工業區採取了一系列結構調整措施。20世紀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階段,先後提出了「鋼鐵工業改組計劃」和「拯救鋼鐵工業計劃」,主要通過增加投資來推動企業現代化,但未取得預期效果。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對老工業區的改造進入第二階段,初期實行擴大煤、鋼生產的「振興」計劃,結果加劇了原有的「結構性危機」;後由於經濟嚴重不景氣,又轉而實施「緊縮」政策,加速結構調整,使生產由「低效數量型」步向「高效質量型」轉變。

(四)實施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和稅收制度

20世紀50年代起,法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獎勵制度,先後設立經濟和社會發展基金、地區開發獎金、手工業企業裝備獎金、農村開發與國土整治部際基金、工業現代化基金等,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遷企業和機構提供補貼,並重獎在邊遠、落後地區進行投資的企業主。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將這些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一律改稱「國土整治獎金」,並對資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對參與區域發展的企業,政府還根據地區和就業人數予以不同程度的稅收減免。

(五)實施地方分權政策,調動地方積極性

二戰後,法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但中央權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積極性,造成地區之間條塊分割,不利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開始實施向地方分權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權力下放到大區和省。80年代起,進一步下放權力,實行自治管理體制,擴大地方自主權,各地區可按本地區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發展規劃,從而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執政後,於今年3月在議會通過有關地方分權的修憲法案。右翼政府強調,地方分權是一場重要的政治改革,將使各地區釋放出可達國內生產總值1%的新的經濟活力。

閱讀全文

與法國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