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山西經濟發展

山西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5 22:53:39

⑴ 山西省那個城市經濟發展最好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太原作為省會城市應該是經濟發展最好的,太原地區生產總值:2412.87億元(2013年)。以下是相關信息:

太原,山西省省會,別稱並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以及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市,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綉太原城」的美譽,是中國北方的軍事、文化重鎮,世界晉商都會,中國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太原市共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位於杏花嶺區新建路。太原地區位於東經111°30′至113°09′和北緯37°27′至38°25′之間,市中心位於北緯37°54′,東經112°33′。太原位於山西省中北部的晉中盆地,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市,西交呂梁市,南鄰晉中市。

太原市境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總人口427.77萬(2013年)。其中太原市區總面積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流動人口100萬人。

以上信息來自:http://ke..com/subview/8455/7009118.htm


希望對朋友您有幫助.(若上述提供信息結果與朋友本人目標不一致或入請繼續追問並附加更詳細表達說明我們將盡力提供無私的幫助,感謝理解)

本解答由網路知道顧問團 的【時間被盜】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⑵ 山西省哪幾個城市最富

山西省太原城市最富,其次是臨汾和運城。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84.48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05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1439.13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404.30億元,增長8.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8272元,比上年增長8.2%,按2018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13339美元。

臨汾地處太原、鄭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連接中點,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捷。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岳,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

運城,古稱河東,關公故里,山西省轄地級市。運城地處山西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河南濟源毗鄰,西、南隔黃河與陝西渭南、河南三門峽及洛陽相望。

(2)山西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區劃沿革

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清徐、陽曲、婁煩三個縣,市區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區。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調整行政區劃,市區分為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和晉源區,形成了6區3縣1市的格局。其中地處建設路以西、濱河路以東、北大街以南、南內環街以北的杏花嶺區。

迎澤區兩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萬柏林區、小店區、尖草坪區和晉源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

⑶ 山西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雖然看起來聽起來都有一些辛酸與心痛,可是想來想去我山西為什麼回發展不起來,答難道真的是經濟改革,發展了沿海,經濟大開發,富裕了西部,不管怎樣中部山西都被隔在了外面?難道真的這一切都要歸結於中央的政策傾斜?那我們山西自身到底有沒有一些責任呢?
首先要想富,先修路,胡富國給咱把太舊高速修了,這不為了把咱山西的煤運出去,中央把咱山西周邊的路留的也差不多了,所以路咱有了,咱也不能只留著這條路給全國各地貢獻煤啊!
這時,中央關心起山西了,一方面安撫山西,一方面協調欠款省份還款。在象徵性地給山西還了一點煤款後,供煤又繼續了。
但胡富國在這件事上真正得罪了中央,得罪了那些欠山西煤款的省級大員們!沒多久,胡富國離開了山西,離開的理由是班子之間不團結影響了山西的工作,實際上是因為胡富國的停煤催款行動惹怒了全中國!所以我認為我

⑷ 山西經濟發展過程

一、綜 合
國民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達到3042.4億元,增長14.1%,增幅比上年又加快0.2個百分點,再創1985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810.1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978.9億元,增長12.7%。全省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大關,達到1106美元,邁上一個重要台階。
主要市場價格漲幅回落。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1%,其中城市上漲3.6%,農村上漲5.4%。從分月情況看,呈現出沖高回落的倒「∪」走勢,全年平均漲幅比最高的7月份(6.2%)回落2.1個百分點。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1%,比最高的9、10兩月的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6.1%,分月走勢呈先高後低的態勢,全年平均漲幅比最高的4月份回落4.4個百分點。原材料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4.5%,整體走勢呈現穩中趨降的格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7.3%,呈現逐月平緩上升的態勢。
勞動就業狀況明顯改善。年末全省全社會從業人員1466.2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453.2萬人;農村從業人員1013萬人。全年全省新增就業崗位41.7萬個,完成全年目標(28萬個)的148.9%。全省下崗再就業人數達到15.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14萬人)的111.1%,其中「4050」人員5.1萬人。全省登記失業率3.2%,控制在了4.5%的目標范圍之內。
二、農 業

農業生產出現重要轉機,主要農作物產量較快增長。中央一號文件和我省促進糧食生產的八項政策等一系列支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措施,以及糧食價格的上揚,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之相對較好的氣候因素,為糧食生產獲得豐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全年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388.1萬畝,比上年增長3.2%,其中秋糧面積3376.6萬畝,增長8%。糧食總產達到106.2億公斤,比上年增產10.3億公斤,增長10.8%,成為我省歷史上第三個突破百億公斤的年份(1998年為108.1億公斤,1996年為107.7億公斤)。全年棉花播種面積達到171.9萬畝,是1996年以來最多的一年,總產達到12萬噸,成為歷史上第三個高產年(1984年為13.3萬噸,1982年為12.1萬噸)。
政策驅動、結構調整推動和市場價格拉動下,全省畜牧業生產更加健康地發展。全年全省肉類總產量達到82.9萬噸,比上年增長7.7%;禽蛋產量52.0萬噸,增長3.4%;牛奶產量61.1萬噸,增長14.8%。年末大牲畜存欄321.0萬頭,比上年增長2.1%;豬存欄600.7萬頭,增長8.7%;羊存欄1186.9萬只,與上年基本持平。漁業生產快速發展。全年全省水產品產量3.5萬噸,比上年增長13.8%。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經濟持續高位運行。全省以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目標,緊緊扭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不放鬆,「1311」規劃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傳統產業新型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不斷推進,有力促進了全省工業的較快增長。全年全省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7.0%。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42.9億元,增長21.5%。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工業經濟增長在經過二季度高位回調整理後繼續保持高位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一季度增長23.9%,二季度增長18.8%,三季度增長22.1%,四季度增長21.7%。
各種經濟類型工業企業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全省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2.8億元,比上年增長21.8%;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0.8億元,增長18.8%;股份合作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5.3%;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04.3億元,增長24.1%;外商港澳台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8.6億元,增長9.2%。全年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6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煤炭、煉焦、冶金、電力等主導行業高速增長。全省37個行業大類比上年增長的有31個,佔83.8%。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25.7%,煉焦業增長26.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0.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1.0%,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明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回落。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8.5億元,增長30.6%。從進度完成情況看,呈現出平穩回落的態勢。全年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7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7.7個百分點,比前三季度回落4.2個百分點。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29.8 億元,增長31.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7億元,增長26.1%。
五、能 源
一、二次能源投資、生產繼續較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省能源工業投資共完成502.6億元,比上年增長64.9%。其中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中用於煤炭工業的投資143.5億元,增長80.0%;用於電力工業的投資193.6億元,增長50.0%。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折標准煤4.3億噸,比上年增長11.3%;二次能源生產折標准煤1.9億噸,增長16.8%。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受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意願增強和上年基數較低的影響,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速加快。全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4.8億元,增長21.3%,增幅排全國前列。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63.5億元,增長19.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21.3億元,增長24.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增長20.2%,餐飲業增長25.3%,其他零售增長32.3%。
七、對外經濟貿易
海關進出口總額大幅度增長。全年全省累計完成海關進出口總額5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2%。其中出口40.3億美元,增長77.6%,進口13.5億美元,增長64.6%,進、出口增幅雙居全國各省市之首。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6.8億美元。在出口中,一般貿易38.3億美元,增長74.7%;加工貿易2.0億美元,增長188.8%;機電產品出口4.1億美元,增長49.5%。在進口中,一般貿易10.9億美元,增長52.3%;加工貿易2.1億美元,增長3.5倍;其他貿易4542萬美元,下降15.6%。
八、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事業快速發展。到2004年底,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512公里。公路通車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長4.3%;高速公路達到1347公里,增長11.2%。省城太原對外航線38條,可直通全國45個城市。
、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省財政總收入一年內突破400億元、500億元兩個大關,全年達到533.5億元,比上年增長41.2%,增收額達到155.6億元,是建國以來我省財政增收最多的一年。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5.2億元,增長37.7%,增幅居全國前列。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強勢增長,拉動力顯著提高。全年全省四大稅種共計完成稅收421.3億元,同口徑增長42.2%,增收125.1億元,佔到財政總收入增量的80.4%,拉動總收入增長33.1個百分點,充分顯示了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的積極成果。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項專利申請1949件,授權專利118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1.8%和1.2%。全省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439份,成交金額5.99億元。科研機構通過技術市場向各類企業共轉讓科技成果320項,比上年增加72項,增長29.0%。

⑸ 你怎樣評價山西的經濟發展狀況

山西地處西部內陸,盡管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制約,但是在50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地不斷深入,使山西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逐漸增強。...西是中國第一產煤、輸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全、質量優、易開采。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煤炭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基本形成了勘探設計、礦建生產、加工利用、煤機製造、教育科研、多經三產等協調發展的煤炭工業體系。30多年來,煤炭工業不僅在「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質」的上面更是發生了深刻巨變,煤炭工業成為山西名副其實的第一支柱產業。
2009年以來,山西省煤炭行業全面實施安全整治、重組整合、轉型調整、運行調控、素質提升和解決「四礦」問題「六大攻堅戰」,確保了全省煤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和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2009年山西省完成原煤產量6.15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炭集團產量3.79億噸,同比增加3056萬噸,佔全省煤炭產量的62%。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業完成銷售收入3766億元,同比增加266億元,佔全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
煤炭佔中國國內一次能源消費量60%以上,預計到「十二五」這個比例都不會改變。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短時期內不會改變,山西作為國家煤炭大省和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會改變。山西有較好的重工業基礎,具有大規模發展煤炭工業的有利條件。山西不能離開煤炭資源優勢談發展,而在於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克服煤炭產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實現煤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山西作為中國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有成熟的投資環境與投資政策,是進行煤炭投資的絕佳之地。

⑹ 山西大同和運城哪個經濟發展好

如果說是煤飛色舞的數年前,那是大同。若現在煤炭低的入不敷出,大同絕對落後於地處三省交界的運城

⑺ 為什麼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差

提到山西,會想到山西煤老闆,山西老陳醋,還有連綿不絕的山。山西省雖以煤而為全國所知,但是山西的生產總值卻不高,全省的人均GDP低於全國水平。根據2019年的經濟各省排名,山西省以17026.68萬億人民幣的GDP,排名全國第21。

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好。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山西為什麼經濟發展水平差的原因。

總結,山西省經濟發展水平差主要有三個原因,因為地形而導致的交通不便利,再有長期以煤炭為單一產業結構形成不了多元經濟爆發點,再有山西人思想的落後封閉也是導致經濟發展滯後的一個重要因素。

關於山西省為什麼經濟發展落後,你們的看法是什麼呢?留言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⑻ 山西經濟發展狀況

山西經濟狀況

山西地處西部內陸,盡管經濟發展存在著很大制約,但是在50年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地不斷深入,使山西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為山西經濟今後更快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9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可達176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0億元,財政總收入196.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0元。
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已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工業生產體系。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機械、電子、軍工、醫葯、輕紡、塑料製品工業等門類齊全,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郵電通訊事業進入"八五"時期後,解放思想,奮力趕超,在較短的時間內超常規跳躍式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全省的交通運輸已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水運和民用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運輸網,干支銜接,四通八達,日益趨於協調和發展。山西鐵路以南北同蒲線和石太線為主幹,形成石太、京原、京包、太焦、邯長、候月、大秦和南北同蒲9條大鐵路干線13條主要支線和400多條專用線的鐵路運輸網路,分別與國家的鐵路大動脈京包線、京廣線、隴海線相銜接,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和秦皇島、天津、石臼所等海岸碼頭。1996年建成通車的太原至舊關高速公路與北京--石家莊高速公路相接,匯入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網路。1998年建成通車的原--太高速公路(太原至原平)是建設貫穿全省南北的大同至運城高速公路的階段工程。目前,山西的公路交通已形成以國道省道為骨架,以縣鄉道路為網路,溝通各鄰省與省內城鄉,銜接鐵路重要工礦企業重要經濟作物區的公路網路和以國有運輸為主體,集體和個體運輸業競相發展,並已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的交通工業體系和運輸管理體制。
山西民航事業同樣有了較快發展,目前與太原通航城市23個,航線22條,形成了以太原為中心的航線網路。改擴建後的太原機場可起降各類大中型飛機,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9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可達1.35萬噸。
1992年以來,鄉鎮企業每年以平均40%的速度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
山西農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不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並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山西農業正逐步走上貿農工一體化的道路。
山西的總耕地面積約3656.5千公頃,占土地自面積的23%。農業經濟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種植業盛產玉米、穀子、水稻、小麥、高粱、土豆、薯類、蕎麥、糜子和豆類糧食作物,及棉花、煙葉、甜菜、油料和麻類等經濟作物,干鮮果品主要有蘋果、核桃、紅棗、梨和葡萄,還有黨參、黃芪等多種名貴中葯材,養殖業主要飼養豬、牛、羊、雞、兔、驢、馬、騾及養蠶、養蜂業。山西的淡水養魚近年來不斷發展,可基本滿足城市鮮活魚類的供應。

⑼ 山西煤炭經濟發展這么多年,為什麼依然落後

土生土長呂梁人,太原生活有兩三年。現在座標天津,本科在讀。 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總體感覺一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很多人都奇怪山西坐擁煤炭資源怎麼能不發財。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煤炭賺到的錢沒有放在山西。從新千年到08年之前十年間,煤炭市場大好,號稱黃金十年。也是私營礦主野蠻發育的十年,也就是傳說中的山西煤老闆揚名海內外的十年。但是政府沒有太好的引導,煤炭資源變現後的大量資金並沒有投入山西當地經濟建設中去。 煤老闆的大部分資產成了黃粱一夢或者轉移到了外地。所以那十年,經常見到拉著原煤的大車通過坑坑窪窪的破爛國道,路過一個個窮苦的鄉村開往外地。那十年,山西並沒有通過發展煤炭的深加工發展下游工業,也沒有通過煤炭變現投入基礎建設。黃金十年,山西並沒有存下什麼家底。 08年金融危機以後煤炭價格一路下行。政府才開始主導煤炭企業的整治和兼並重組,大礦吃小礦,國企吃私營。也開始進行發展煤炭的下游產業。比如,鋼,電,鋁,鎂等等。但此時,煤炭價格已經早已沒有太多油水可撈,下游產業,也風光不在。 山西一直想要發展旅遊業。但一直進展不大。 從內因來說,政府沒錢,民間沒錢,缺乏投資,也沒有哪一屆政府能對全省旅遊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分布開發。現在的開發,還是小打小鬧,自成一派。難以在資金,資源,管理,統籌上邊形成合力。 另外一方面。山西的旅遊資源,景點多,景區少,少有集中連片的旅遊系列。開發較為成熟的有五台山一線,晉中平遙古城~喬家大院一線,晉城皇城相府一線。 從外因來說,旅遊經濟要考山西本地難以拉動,何況經濟下行,本地百姓消費能力本就降低,更加難以消費。向外看,最近的也只能利用京津地區。但太原到京津地區三個多小時的高鐵確實有些遠,何況從太原到下面市縣,路途更是不方便。旅遊業,需要政府的統籌規劃和外力投資。 山西的發展,還是應該搭上京津冀的快車,升級轉型本土重工業,發展旅遊業,擺脫資源依賴。 祝,我晉越來越好。 (以上只是從個人觀點討論了對於山西資源和旅遊業的一點看法,多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教。)

⑽ 山西省經濟轉型是怎麼發展的

袁純清強調,實現發展轉型,關鍵是幹部要轉型。領導幹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別人的眼光來開闊自己的視野,用別人的創新來豐富自己的路徑,用別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本領。二要有戰略的思維,善於在復雜局面中謀篇布局,在嚴峻挑戰中抓到機遇,在激烈競爭中爭取主動,在戰略把握上高人一籌。三要有「結合」的本領,在用好政策與破解難題的結合上長本領,在項目策劃、布局與項目推進的結合上長本領,在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的結合上長本領。四要有敢闖的勇氣,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大膽探索,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勇於爭先,市縣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來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來考慮,一些地區、企業和領域要爭取全國一流、世界一流。五要有學習的自覺。堅持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掀起一場學習的新高潮,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實現全省幹部隊伍素質提升上的新跨越。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僕本色、赤子情懷、擔當意識,把職務當作事業來做,不漂浮、不浮躁、不虛度;要珍惜榮譽、珍惜職位、珍惜人生,乾乾凈凈做人、清清白白作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艱苦、忍耐清苦、樂於吃苦,肯奉獻、能舍棄、耐寂寞,始終保持向上的精神狀態。
袁純清指出,要義無反顧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地實施開放引進戰略,讓勞動、知識、資本、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要大力實施開放引進戰略。山西發展得好不好、快不快,關鍵在於我們走出去的頻率、走出去的遠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樹立「發現即發展、開放即發展、招商即發展」的觀念,對於環渤海要主動融入,對於長三角、珠三角要加強互動,對於中部地區尤其中原地區要積極聯手,進一步拓展發展半徑。抓住世界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進行定點式、跟進式、持續式的精細化招商引資,掀起策劃、引進、建設項目的高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形成外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軟硬環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要把招商引資作為考核一個地方一個班子的重要參數。二是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少說不能辦、多說怎麼辦,落實首辦負責制和限期辦結制,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三是要發揮好國有企業的骨幹力量。國有企業要以資產資本化、資本股權化、股權多元化為重點,實施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高端化發展。省屬大企業要作轉型發展的先鋒隊、跨越發展的排頭兵。太鋼要建設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十大資源型企業要圍繞轉型發展實施「雙千億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增投資和銷售收入各1000億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四是要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落實對民營經濟的各類政策,幫助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和完善民營經濟服務體系。五是要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大擴權強縣工作力度,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激發基層政權活力。六是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做到群眾歡迎、幹部服氣;端正幹部隊伍風氣,在全省形成幹事創業光榮、碌碌無為可恥的導向;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讓吃苦的人吃香,讓有為的人有位。

閱讀全文

與山西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