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經濟學上分析,此次疫情會造成經濟危機嗎
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快,危害性強。迄今為止已經遍布了多個國家,目前疫情迅速蔓延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並且疫情還在持續發展,可能會波及更多的國家與地區。日本、韓國、義大利、美國等發達的工業國家也沒能倖免,有人想問這次疫情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影響會波及到金融方面嗎?疫情會導致經濟危機嗎?
㈡ 疫情還會對人們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
1、人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增加
這次疫情警告著我們不要隨意踐踏野生動物,疫情過後人們對病毒的防範意識也得到提高,口罩、消毒水等防護物品也會在家裡存放,以防不時之需,人們的健康意水平會很大程度的提升
2、個人經濟上的影響
在這場疫情到來時很多朋友以為會很快過去,所以面對對抗疫情很大意,誰也沒想到疫情持續一個多月還沒有徹底解除,在經濟上相信大家也沒有過多的准備,很多網友表示網貸、房貸、車貸因為工作沒有如期進行而還不上款,這場疫情後人們到個人存款會增加,所以,在疫情過後的幾個月時間中大家的消費水平會比以往降低。
3、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
在疫情期間,學校開學、工廠開工不能如期進行,而推動網上教育、網上辦公等的互聯網發展,線上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進入了同學們的生活,而且最短的時間還要持續半個月,這同時也推動了「線上知識付費教育」的發展,未來線上教育肯定成為潮流,現在學校推出線上教育無疑是給「線上知識付費教育」打了一次免費廣告
㈢ 如果國家經濟停止發展,停滯不前,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可以結合疫情談談你的感受)
這是不可能發生了,如果國家停止了經濟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盈利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生活水平,質量。一定會下降
㈣ 疫情或令1億人返極端貧困,此次疫情給經濟帶來多大損失
這次疫情給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失,因為疫情人們 都需要居家隔離,停止工作,一些網上工作還好,但是工廠生產有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停產。
㈤ 此次的新冠疫情,究竟給全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傷害
此次的新冠疫情,究竟給全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傷害?新冠狀病毒疫情非常嚴重,目前在很多國家不斷出現,而且造成了社會不穩定,現在新冠狀病毒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很多歐洲國家開始出現第二次蔓延,這次疫情帶來巨大傷害,下面給大家全面分析,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新冠狀病毒疫情給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很多國家經濟出現危機:
新冠狀病毒疫情也給世界帶來了經濟方面的損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窮困的國家由於這次疫情更加的困難,從而讓世界的經濟遭受到巨大打擊,未來這些國家將會迎來更痛苦的一段時間。
㈥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
㈦ 新冠對世界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全球製造業格局將會發生變化。由於作為全球製造業核心區域的經濟大國均已爆發疫情,停產、停工,各國為控制疫情擴散而封鎖邊境,導致經濟活動趨於停止。而疫情結束後,重新恢復的全球經濟有可能會在原有基礎上重新洗牌,產業鏈和供應鏈都有可能由疫情所造成的影響而重新布局。
世界市場對中國製造業中心的依存度有可能進一步提升。由於中國最先控制住疫情,已進入快速恢復的階段。而世界主要經濟體基本上都處於產能不足的狀態,因此對於中國製造的需求可能會快速上升,除了醫療用品、葯品外,生活用品等其他日常消費品的需求也將大幅上升。
疫情讓世界看清了世界經濟對於中國的依賴性,此次疫情中,中國已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提供了人員、資金、物資援助,充分體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擔當。同時,也讓世界看出了,在災難面前,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猶如外強中乾的紙老虎,關鍵時刻掉鏈子。尤其是美國在疫情期間,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表現,也使其國際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疫情促使一些國際爭端和重大事件出現緩和。如中美蔓延爭端和英國脫歐等目前都暫時擱置起來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場動盪對於地緣政治會帶來不可忽視的風險。美國與伊朗仍處於戰爭狀態,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三、疫情帶來的世界格局的最大變化就是,美國因衰落國際地位會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超級大國,而歐盟將會被邊緣化,東亞崛起,世界經濟中心將轉移到亞洲。
當今世界格局為一超多強,一超就是指美國這個超級大國,而多強則是指中國、俄羅斯、日本、歐盟、印度等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強勢力量。美國目前已成為新冠肺炎確診者最多的國家,疫情對美國的打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美國經濟的破壞作用,企業停工,失業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對全球市場的沖擊也必將影響到美國的霸主地位。
歐洲緊隨其後成為疫情重災區。俄羅斯由於經濟滯後導致其經濟實力與其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不匹配。日本的真實疫情可能比其所提供的數據要嚴重,而東京奧運會的推遲,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外還將極大挫傷日本民眾對國家的信心。
印度在人均醫療資源方面不到我國的一半,一旦疫情擴散,其國力必將遭到重創。中國在疫情中已經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中國的行為可能為自己帶來一定的地緣戰略利益,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公信力則肯定會得到提高。
目前中、日、韓三國經濟聯系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2019年,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方一致決定要建立共同的東亞經濟架構,從而加速東亞經濟的發展。此計劃如果能夠實現,那麼就將出現一個亞洲版的歐盟。疫情過後,世界經濟的中心將轉移至亞洲。
㈧ 疫情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
疫情作為外生沖擊,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短期的影響,也會對世界經濟發展專產生一定沖擊。
疫情發生及屬其防控,不可避免帶來了流動性受限,無疑會給中國的交通運輸業、服務業、旅遊餐飲、文化娛樂等直接帶來沖擊,短期內也必然會對中國就業增長、消費增長、外商投資預期等產生影響,帶來短期經濟增長預期下行。
(8)此次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擴展閱讀:
而中國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目前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很多大的零售市場的大量商品來自中國,許多製造業企業大量的中間產品、零部件等也都來自中國。
因此,人們會對疫情是否影響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供應鏈會不會由此遭遇大的沖擊和影響等問題高度關注。
其次,部分國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疫情沖擊,全球人員、商品、技術等要素流動會放慢,全球交通、餐飲以及旅遊業等服務業會受到影響,短期內全球國際貿易、供應鏈波動等下行預期增加。
㈨ 從經濟角度而言,疫情所引起的消費觀的變化給商品經濟帶來哪些機遇
由於今年的新冠疫情,許多城市都被按下了暫停鍵,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個多月的時間了。從經濟角度,疫情的擴散對經濟也是影響巨大,但對我國而言,不會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和動盪,只會帶來局部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得催促。中國目前經濟本來就處於轉型和調整階段,這次疫情只會加速調整的步伐,並且給局部企業加快調整節奏。當疫情結束後,經濟就會轉換成快進的加速模式。這次疫情,很多人學會了在家裡學習和提升專業知識。傳統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必須加速轉型,就像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流通路徑,互聯網同樣也改變了知識傳播的路徑。線上教育將更優秀的教育資源平民化,普及化,不管你在哪裡,都可以線上獲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以上這些,就是疫情對商品經濟所帶來的機遇,值得讓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