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是怎樣的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
武漢軌道交通。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
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
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
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2. 武漢市的經濟發展概況是怎麼樣的
武漢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606.91億元,較上年增長16.7%,(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在「八五」時期年均增長15.9%,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成績顯著。武漢是我國的重要工業基地,國有工業擁有總資產855.3億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第四位。
工業結構經過調整,輕重工業比例由41.7:58.3(1990年) 變為37.2:62.8(1995年)。鋼鐵、汽車、機電、高新技術四大工業支柱格局以及服裝、食品、化工、建材類產品特色逐漸明晰。非國有工業高速增長,使工業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的比重由81.1:10.9(1990年)變為71.9:20.1(1995年)。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工業經濟中仍起著主導和骨幹作用。農業生產穩步上升,「菜藍子」工程建設成就尤為顯著。
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51.50億元。比上年增長19.8%,高於第一、二產業增幅。第三產業中的三大主導行業為商貿、運輸郵電及金融保險。商品交易市場十分發達,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金融業發展迅速,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金融中心地位不斷加強。一、二、三產業比例由15.6:52.0:32.4(1990年)調整為10.0:48.6:41.4(1995年),向前邁進一大步。
社會勞動者就業情況,從業人員總計398萬多人,(表1-1)。1995年與1990年比較,從產業門類看,第三產業從業者明顯增大,居第一位。從所有制類型看,私營、個體從業者及其它經濟職工增加了十倍多,國有經濟職工仍佔主體地位。1995年安置待業人員44000人就業。職工年平均工資5327元,其中國有經濟職工為5781元,集體經濟職工為3534元。
3. 武漢城市經濟與西安相比!誰強!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武漢城市大,屬於特大城市。畢竟是老底子,晚清、民國時期,漢版口屬於中國第二權大城市,僅次於上海。武昌武漢鋼鐵廠(武鋼股份)就比寧波海曙區還大,武昌區內湖北省府及各種大中科研院校、東西湖區內,寧波根本無法比的,漢陽差不多江北一樣大。橫穿市區的長江,就比寧波甬江大四五倍,就不要說這樣大橋了,武昌火車站附近高架橋四五年前就拆了,寧波機場高架還沒正式通車。駕駛證上有個有軌電車,看到過嗎!沒有,我去那看到過,寧波最長公交長兩節長。浙江高速沒有時候,我在那裡卻走過。
寧波是搞外貿賺外國人錢,處處家庭小作坊遍地。武漢是消化大中型國有企業,市民一般沒事做,領低保、收入不多。
武漢市是集湖北一省之精華,一城獨大,其餘城市不大。寧波是省內兄弟並肩跟杭州、溫州等爭個中等城市當上罷了。大城市江浙上海最大,是沒法撼動點;兩湖,湖南、湖北武漢是沒法撼動點。那是歷史遺留及地緣決定的,城市要發展,經濟哪裡來、面積哪裡來、人口哪裡來。
4. 武漢大經緯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大經緯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5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針棉織品、服裝鞋帽、回床上用答品、體育用品、五金交電、文化用品、家用電器、建築裝飾材料批零兼營等。
法定代表人:郭愛武
成立時間:1999-01-12
注冊資本:1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400002620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陽街水府村特1號
5. 大家覺得武漢這座城市怎麼樣,經濟發展怎麼樣;企業多嗎武漢什麼工作最好找,消費水平以及物價高嗎
武漢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經濟發展日趨見好!
傳統企業,高新科技類型企業比較多,房價約三萬每平,武漢市普通職工月薪約3500元左右。
武漢大學生多,人才也多,想在武漢安身立命,沒點真本事混不下去!
6. 武漢群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群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9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汽車租賃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李坤歡
成立時間:1997-01-20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400002021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武漢市硚口區振升商住樓1單元1層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