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蘇南通經濟怎麼樣
南通的經濟一直在江蘇屬於上游水平,作為全國最早的一批沿海開放城市,
南通依託上海和蘇州,經濟一直保持正常的發展。
南通經濟正常都排在江蘇的第三、第四位的樣子,總是與常州在爭奪第三的位置。
② 我想知道南通最新的經濟發展情況
初步核算,2007年南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1.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96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196.89億元,增長18.3%;第三產業增加值741.03億元,增長16.2%。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8.2%、56.7%和35.1%。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南通確定了跨越發展的目標定位和「依託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總體工作思路。
今年,隨著蘇通大橋通車和洋口港的初步通航,南通結束了「有江無橋、有海無港」的歷史,使南通真正融入了上海一小時都市圈,大大增強接受上海和蘇南輻射發展自我的能力。同時,南通港已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港口通航,躋身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列,已成為國家樞紐港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組合港北翼的主要港口之一。
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揭曉。南通六縣(市)全部入圍。
具體排名為:通州第28位,海門第41位,啟東第56位,如東第86位,海安第90位,如皋第92位。
http://www.gydcw.com/press/2008_11/20080723101532.html
③ 有人說南通經濟不發達是嗎 南通大學咋樣
南通在江蘇只能屬於中等城市~~~比西部當然好多啦~~·現在發展還可以~~~南通回 大學一般~~在江蘇省大答學排名在20名左右 追問: 我是遼寧的大連 旅順 的考生,理科估分480 咋樣? 回答: 你看一下去年 南通大學 在你們遼寧招生分數線~~一般不會相差很大~~ 補充: 大連環境好啊~~~~看你自己想怎麼選啦~~~建議你選擇一個好點的大學~~ 追問: 那通大不算好點的大學?你不是很建議我去通大? 回答: 通大在 江蘇 是二流的大學~讓你自己選擇呀~
④ 南通你能發展起來嗎
你得了吧,要不是江蘇省把資源都播給蘇南,讓一部分人先富帶動另一部分人富裕,能這樣嗎,否則南通人這么努力還有發展不起來的道理
⑤ 南通生活水平咋樣
1、 崇川區下轄兩鎮、八街道
崇川經濟開發區 狼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觀音山鎮
狼山鎮 鍾秀街道 文峰街道
任港街道 城東街道 和平橋街道
學田街道 新城橋街道 虹橋街道
2、崇川概況
崇川自古稱為「崇川福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被稱為長壽之鄉、教育之鄉、體育之鄉。面積215平方千米,人口67萬,下轄兩鎮、八街道,是南通市人口最密集,生產要素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區域。2006年全區實現GDP200.9億元,財政總收入35.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同類主城區中位居前茅,列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十強,全國和諧中小城市示範單位第12名。
崇川人居環境一流,擁有一山一水兩個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一山即狼山,是極佳的觀江勝地,以山水田園風光著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佛教文化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歷史。一水即濠河,猶如一條翡翠項鏈,環城三十里,清波盪漾,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渾然天成,現代氣息與傳統格調相互交融。
崇川通江達海,扼南北之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擁有長江最大的深水港群,南通港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吞吐量1億噸。鐵路、機場近在咫尺,北有鹽通高速,西有寧通高速,南有正在建設中的蘇通、崇啟、崇海三條過江通道。蘇通大橋建成後,崇川至上海的車程將縮短至一小時,崇川將更緊密地融入上海都市圈。
崇川區工業發達,形成了以電子、船舶、機械、紡織服裝、糧油加工、化工等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比較著名的大型企業有南通富士通微電子、南通中遠川崎、南通醋酸纖維、南亞塑膠、江蘇長虹、東洋之花、宏信化工等。
崇川區商貿服務業發達,南通最繁華的兩條商業街都位於崇川區,區內擁有眾多的百貨超市、專業市場、娛樂、金融等行業,麥德龍、易初蓮花、家樂福等國際大型連鎖超市也陸續進駐崇川。
崇川區科教發達,人文薈萃。基礎教育全省領先,還是體育世界冠軍的搖籃。
根據南通市未來城市化發展方向,結合區內現有產業空間布局基礎,將全區劃分為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風景區和沿江經濟帶五個功能區域。
(一)老城區。圍繞商業、居住、服務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大賣場(商場)等三產服務業項目,形成布點均衡、輻射全面的發展局面。圍繞「打造精品濠河」,有序發展環濠河特色產業帶。提升特色街區,做強鍾秀路家居裝飾圈、桃塢路服飾精品一條街、青年路餐飲娛樂一條街、八仙城商業步行街等。加快任港路、人民西路等地區和姚港化工區搬遷後房地產業開發。
(二)新城區。圍繞南通市新的行政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大力發展商住一體的房地產業和商務服務、會展服務、文化教育、體育休閑、科技服務、社區居住服務等產業。
(三)開發區。以建設新型工業區為目標,大力發展都市型工業。崇川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4年,分為東西兩片,隨著東城區與開發區的並軌,其發展空間又得到進一步拓展,規劃面積達到26平方公里。經過多年建設,開發區形成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 形成了以紡織服裝、電子、食品加工、塑膠、精細化工為支柱的產業特色,在港口後沿腹地形成了一批倉儲物流和港口型加工業企業。
1、開發區東區工業片——結合已有的片區規劃,進一步提高項目准入門檻,大力發展IC、IT和高科技紡織等產業,建設高科技色織工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和民營科技園等。東區地處南通主城區東部,位於海港引河東西兩側,由崇川開發區原東區和觀音山片區的部分區域組成,北靠通呂運河和寧通一級公路,南連新區科技文教區,西接老市區,是城鄉一體的接軌地帶,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現已形成以南亞塑膠、英瑞染織等大型企業為龍頭的機械電子、精細化工、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東區作為南通市區東部生產、生活的中心,極富集聚生產要素、吸納城市型產業的優勢條件,極具發展潛力和增值空間,是投資創業的風水寶地。
2、開發區西區——在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之上,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以現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高新電子產業。南靠狼山風景區,北連老城區,至市中心3.4公里,東與新城區隔河相望,西與狼山港唇齒相依,將市區幾大經濟板塊連為一體,有利於區域經濟整體聯動。開發區港口優勢突出,緊臨的南通港主港區和南通集裝箱碼頭是南通 進出口的主通道,海關、商檢都在港口設有辦事處,貨物進出口十分方便。區內有南通口岸直通式監管點,提供海關、商檢、邊檢等一條龍直通式服務,企業進出口貨物更為快捷。鐵路港口支線建成後,可以實現快捷的水陸聯運,通過南通鐵路與中國鐵路網相連。因此這里特別適合於港口型加工項目,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城區型、港口型開發區之一。
(四)風景區。圍繞南通城市名片、城市生態中心、休閑度假中心的功能定位,堅持可持續發展方針,合理開發旅遊資源與嚴格保護相結合,在保護名勝古跡、擴大生態范圍的同時,大力發展充分展示近代第一城、紡織工業發源地、江海文化特色的旅遊產業。狼山風景區2001年劃入崇川區,從而進入了大發展階段。規劃面積11.8平方公里,為三角形呈扇形面向長江展開。自然生態環境獨具特色,在一馬平川的蘇北平原地帶顯得極為珍貴。沿江自東向西,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一線排開,延綿3.6公里,宛如一處長江口岸天然的綠化屏障。五座山峰若即若離,既有共同的景觀資源,又有明顯的個性特徵。景區規劃力求高起點、高水平,完成了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的編制;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紫琅南路竣工通車,污水總管、花園路、南郊路、濱江公園東側道路正在建設;景區范圍進一步擴大,軍山景區實現對外開放,狼山東大門完成改造,濱江公園、山水間生態旅遊項目正在建設之中,沿江風光帶逐步形成;景點環境設施和經營秩序進一步改善,遊客量逐年上升;旅遊配套產業漸顯潛力,靜海商貿街竣工,鵬欣國賓花苑開業,高爾夫練習場建成啟用,臨江路江鮮餐飲一條街已具雛形。
(五)沿江經濟帶。圍繞以物流和港口加工業為核心的綜合物流產業園的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大型物流中心。充分利用港口優勢、現有企業資源,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進出口中轉型企業群。加大接軌上海力度,整合區域內企業資源,提高閑置資源的利用率,大力引進、發展船舶配套的機械、電氣儀表等產業,打造崇川的先進機械製造業基地。
3、港閘區下轄兩鄉、四街道
永興街道 唐閘鎮街道 天生港鎮街道
秦灶街道 幸福鄉 陳橋鄉
4、港閘區概況
港閘區位於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市城區西北翼,南枕長江,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北臨廣袤的蘇北平原,是南通市區以工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為輔、城市居住相配套的重要組團。總面積13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3萬畝,糧食作物面積 9.77萬畝;擁有9公里長江岸線,天生港港區是南通港的上游重要組成港區。現轄唐閘鎮、天生港鎮、秦灶三個街道,幸福、陳橋兩個鄉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港閘經濟開發區,共47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總人口22萬人。
港閘區為長江沖積平原,河流縱橫,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擁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條件,現已形成以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主骨架,水、陸、空三位一體,內聯外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設有寧通、通啟、沿海高速公路入口處三個,北距南京264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通揚、通呂、九圩港運河等主幹水系由此匯入長江,通江達海;已投入運營的新長鐵路在我區設站而過,北與素有「歐亞大陸橋」之稱的隴海鐵路大動脈緊密相連;開通國內主要大中城市航線的民航南通機場傍區而設;區內主幹道、村鎮公路錯落有致,腹地全面拉開。2008年,蘇通長江大橋建成後,我區將在時空上實現與上海及國際全方位接軌、融合,與外界的溝通聯系將更加便捷。港閘區將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中心——上海都市圈內獨具吸引力的現代工業區。
5、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與世界交匯的門戶 上海一小時經濟圈的產業高地
中國政府最早批准設立的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首批通過中國政府規劃審核的開發區之一
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十大開發區之一
中國權威機構公布的中國綜合投資成本最低的十佳開發區之一
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開發區
ISO14000國家示範區
充滿無限商機、放心經營的平安開發區
⑥ 南通的經濟和發展怎麼樣
治安是絕對沒問題的了,這么閉塞的地方,交通也不發達,把公路一堵上內,就沒地容方跑了!所以犯事的人一般都在南通落網,至於消費,相對於南通的工資水平來說真是高的可怕!雖然我是個南通人,但是我要說,南通覺得比不上揚州,如果你曾經在這個地方生活過的話
⑦ 為什麼南通發展遠遠不如上海
南通和上海的差抄距有兩方面:襲
一、地理原因 南通北邊、東邊都是南黃海,南邊是長江,這樣就造成了交通的不便,除了往西的淮揚方向還暢通,其他3面環水就是走投無路,正因如此古代南通還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上海未開埠之前是和南通差不多的,但是他毗鄰富足的江南魚米之鄉及商業重鎮蘇州、杭州,開埠之後進一步開發了長江口及浦江兩岸沿線的港口、碼頭,如吳淞口、十六鋪等歷史上知名的航運碼頭,上海的港口在停靠萬噸巨輪的時候,南通此時唯有千百年來傳統的呂四漁港和洋口港,每日吞吐的就是那幾條破舊的小漁船
二、歷史原因 基於地理位置的差別,上海開埠後進一步拉大了距離,上海有了各國租界,湧入了世界各地的洋人,黃浦江畔的外灘成了萬國建築博物館,此時的差距南通是拍馬也趕不上啦
⑧ 南通經濟發展的現狀
發展的很好,具體你可以去查官方的網站,地區論壇,都會有城市的動態
⑨ 南通的經濟
解放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南通以農村經濟為主要特徵的產業結構引領南通經濟走過了漫長而短暫的歲月。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南通方有機會和可能及時將工作重點全部轉移到經濟工作上來,一心一意發展生產力,很快將自身濱江臨海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優勢,結束了窮過渡,外向型經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個經濟奇跡,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4年,對外開放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全國由南方的幾個試驗點,迅速擴展到整個沿海地區。黨中央決定,包括南通在內的十四個沿海城市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決策再一次大大推進了沿海地區現代化建設和走向世界經濟舞台的進程,加速了南通社會經濟的歷史性巨變。
改革開放後,生產關系的大膽調整和改善,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後對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充分激勵和調動,再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這一切都使社會生產力得以獲得空前的發展活力。以社會經濟活動發展規模的主要衡量指標——地區生產總值而言,1978年南通南通市僅為29.4億元,2004年超過千億元(1195.7億元),2008年達到2510億元,2012年達到4559億元。人均GDP1978年南通市為408元,1986年超過千元(1055元),2001年超過萬元(10078元),2008年達到35040元,2012年達到65222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年度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扶搖直上,均翻了六番多,呈幾何級數趨勢加速度擴張。 30年來,南通堅持內外向型經濟兩個「引擎」並舉,經濟內生動力充足。南通利用外資連年實現增長,2007年開始躋身全國前十位。「十一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累計突破130億美元,是改革開放到「十五」期末總和的1.8倍。
2011年,南通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000億元,人均超過5.6萬元,均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財政總收入超過950億元,是2007年的3.2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70億元、佔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3個百分點,進入全國地級市十強。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近2400億元、1500億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左右。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4.5∶38.5,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個百分點。
2012年南通市生產總值4558.7億元, 2013年,南通實現生產總值5038.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5.4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623.5億元,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2070億元,增長12.9%。人均GDP達到69050元,按2013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人均GDP達到11150美元。
201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②565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7.1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873.8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411.8億元,增長11.9%。人均GDP達到77457元。 1978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大包乾的實行,南通市農村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已脫離了種植業,其中,除一部分流向城市外,許多在鄉村企業和建築業中就業。改革開放30年間,南通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下降了6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農業內部結構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種植業比重不斷下降,林、牧、漁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以2008年統計資料與1978年比,南通市種植業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下降了30.4個百分點,牧業比重增加了10.7個百分點,漁業比重增加了16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以來,南通在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征途上頗多探索,在江蘇兩個「率先」的戰略布局中屢有創新。至2010年底,南通農業基本現代化指標實現值總分達67.3分,居蘇中蘇北第一位。 一方面,南通是江蘇乃至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要突破耕地資源制約、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南通「東抵黃海,南望長江」,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利用好和凸顯出這一地域資源稟賦。因此, 經過多年探索,南通人作出了解答:「以項目農業為抓手,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
「十一五」以來,圍繞「爭創全省高效農業規模化第一市」的目標,南通大力實施高效農業「133」行動計劃和設施農業「863工程」,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取得較大成效。南通以佔全省9.9%的耕地,生產出佔全省11%的糧食、17%的油料和35%的蠶繭,復種指數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個百分點,畝均農業GDP超過3000元。可以說,南通農民歷來的精耕細作傳統,為南通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創造了先決條件。
2012年,南通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8.9億元; 2013年,南通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4.8億元。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南通市工業基本呈國有、集體「一統天下」。改革開放以來,南通非國有工業取得長足發展,2008年與1990年相比,非公有制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由72家增加到5210家;企業職工由2.1萬人增加到62.1萬人;產值由6.9億元增加到4541億元;利稅由0.45億元增加到412.6億元。
2008年南通市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已從1978年佔59.9%下降至5.3%,下降了54.6個百分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佔比的下降和非國有工業企業產值佔比的大幅度上升,使南通工業經濟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2008年南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162.4億元,是2000年(697.1億元)的7.4倍,是1978年(29.94億元,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統計口徑)的172倍。效益指標方面,2008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達到470.5億元,是2000年(57.28億元)的8.2倍,是1978年(5.06億元)的93倍。
2012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73.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101.2億元。 2013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83.9億元,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0.8%和13.6%。工業產值中,裝備製造業5222.3億元,增長14.1%,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6.0%,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南通主城區主要百貨及購物場所商圈 購物場所 地址 南大街商圈 ★文峰大世界 崇川區南大街3-21號 蘇寧生活廣場 崇川區南大街2號 金鷹特惠折扣中心 南大街28號金樹銀花大廈 南通八佰伴 崇川區人民中路與南大街交叉口 大潤發超級購物中心 人民中路27號交通銀行大廈 工農路商圈 ★圓融廣場&金鷹全生活中心工農路與青年路交匯處★南通印象城(2017年)崇川區工農南路與洪江路交匯東側 ★中南城購物中心 桃園路12號 樂購(工農路店) 工農路515號 文峰城市廣場工農路虹橋路口(通啟路高架)星光耀廣場工農路與桃園路交匯處西五水商圈歐尚超市(港閘店)深南路(江海大道高架出口)迪卡儂(港閘店) 江海大道高架與深南路交匯處北 ★港閘萬達廣場深南路與江海大道高架交匯處南★IKEA宜家家居(2017年)江海大道高架與黃海路交匯處北北大街商圈★圓融水墨江南(2017年) 通寧大道高架與永怡路交匯處 萬科金域廣場港閘區永怡路與北大街交匯處★華潤萬象城(2016年) 港閘區北大街與永和路交界處 主要休閑娛樂場所飛越網路文化廣場 任港路44號 南通探險王國港閘區北大街1號(華強城對面)三鮮街(本土美食街)長江南路與紫琅路交叉口江海風情街工農北路99號(鴻運裝飾城對面)2013年,南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7.1億元,增長12.8%。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402.6億元,增長13.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24.5億元,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1775.3億元,增長12.6%;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51.8億元,增長14.8%。
【對外經濟】
1984年南通外貿出口幾乎微不足道,90年代後出口扶搖直上,1984-1999年南通市年平均出口額為7.24億美元,2000-2008年南通市年平均出口額為53.4億美元,後9年南通市的年平均出口額為前14年的7.4倍。2008年南通市進出口總額達166.8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7.5億美元。現出口貿易已擴展到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商品結構基本實現了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到工業製成品出口為主的重大轉變。一些資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產品已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增強了南通出口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推動了南通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優化。
2012年,南通進出口總值263.0億美元。 2013年,南通全年進出口總值298.1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3.4%,其中,出口總值212.8億美元,增長13.3%;進口總值85.4億美元,增長13.6%。2013年末與南通市建立進出口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196個,全市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4639家,增加6.5%。 1978年南通市年財政收入僅為5.5億元,1988年超過十億元(11.1億元),2003年超過百億元(117億元),2008年達到390.2億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市年度財政收入翻了六番多,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呈幾何級數增長。
1978年南通市的年財政支出僅為1.6億元,基本只能維持公職人員的辦公及工資等基本支出,難有剩餘財力考慮社會和公共事業的發展。改革開放後,政府財政拮據的狀況有了根本性扭轉,年度財政支出持續出現高增長。 1993年全市財政支出首次超過10億元(10.86億元),2004年超過百億元(101.46億元),2008年南通市財政支出高達292.53億元。改革開放30年南通市年度財政支出翻了七番多。
2012年,南通財政總收入1055.9億元,其中各項稅收567.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9.7億元,其中,營業稅增長56.5%,增值稅下降0.1%。全年財政總支出937.6億元。
2013年,財政總收入121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5.2%,其中,各項稅收653.7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5.9億元,其中,營業稅增長12.6%,增值稅增長8.3%。全年財政總支出1060.7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76.4億元。 2013年,南通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85.88億元,增長15.8%,稅收佔比82.3%。財政收入的總量、增幅、稅佔比在江蘇省分別處於第4、第5、第4位。 1983年地市行政機構改革至八十年代末期,農民經濟收入逐步提高,一部分初步富裕起來的農民翻建了住房蓋起了簡陋的樓房,農民建房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人均建築面積由1983年的17㎡增加至1990年的23㎡。 進入九十年代後,各級政府進一步重視村鎮建設工作,更加註重小城鎮建設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年中共建新房(樓房)1078.83萬㎡,共計投資45.48億。其中僅1997年就建新房191.77萬㎡,投資8.09億元。農村人均建築面積由1990年的23㎡增加至2000年的32.34㎡,農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十五」期間,南通切實抓緊了小城鎮的規劃,重點搞好10個全國重點鎮和24個省重點中心鎮的規劃,在規劃指導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行綜合開發,走集中統一建設的路子。「十五」期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好步開好頭。城鎮數量逐步減少,城鎮規模趨向合理。全力推進區域供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迅速提高,有60個建制鎮建成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強化農村建築市場管理,加強鄉鎮建設(管)服務站所建設。
2013年,南通年市區(含通州區)新增綠地780.1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42.2%;日供水能力達到160萬立方米,水質綜合指標合格率100%;市區燃氣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全年市區新增路燈、景觀燈24180盞,城市道路亮燈率達到99%。 (圖冊圖片來源 )
2006年10月15日至22日,江蘇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在江蘇南通舉行。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上,全市有10名健兒參加了7個項目的比賽,獲得了4金1銀1銅,共6枚獎牌。
2012年,南通籍運動員在世界比賽中獲5個世界冠軍,在倫敦奧運會,南通籍運動員獲獎牌3枚,其中金牌2枚;倫敦殘奧會,南通籍運動員獲得銀牌1枚。 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五帝時代,蘇中(蘇北)境內的部落經常與中原各部落爭戰,世居淮、沂地區的東夷部落曾為中原部落所敗,為避戰亂,東夷部落不得不進行遷移,古青墩人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他們是南通最早的先民,也是最早的移民,他們在南通這塊大地最早播下了北方文化的種子,並烙下了北方文化的印記。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滅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當年屬邢國地),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間」。公元前506年,吳楚交戰,吳破鄭城(湖北江陵縣東北),鄖國遺民在吳國發動下參加了復國斗爭。不久楚敗吳,鄖民隨吳軍東撤,後安置於海安縣立發鄉一帶。前473年,越滅吳,都城北遷琅琊(今山東膠南縣境),大舉向北移民。漢初,東甌王舉國徙江淮間。幾次移民都有一部分散落到海陵(時稱海陽今天泰州市)一帶,他們將吳越文化帶到了這里,形成了一種南方文化北上的趨勢。
晉時戰亂,北方人口大舉南遷,至東晉,南朝三百年間陸續遷至長江下游,其時海陵一帶移民人口猛增幾十倍,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在這里相遇。
約六朝梁元帝時(552年),長江口出現的壺豆洲(又名胡逗洲)便有流人煮鹽為業,這些流人大抵指流放犯人也有無業遊民,主要來自江南常州(今常州、武進、宜興、無錫、錫山、江陰一帶),這些人基本上保留了吳越文化的特性。隋時胡逗洲屬海陵,唐玄宗時因軍事上的需要,狼山成為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下的一個軍事據點,胡逗洲成了浙江西道常州的轄地。唐末軍閥割據,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彥洪)統治胡逗洲(其時稱靜海)、東布州達半個世紀之久,其軍隊和家屬有萬人之多,多為吳興人,其時南方文化佔了統治地位。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周師克淮南,取南唐長江以北地區,升靜海都鎮為靜海軍,屬揚州,不久改為通州,設靜海、海門二縣,由於靜海島與大陸漲接並改屬海陵郡管轄,靜海人與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漸頻繁,同時又有大量的海陵人來往於兩地之間或定居。至元初,北方又有犯人流放到通州,南方文化的影響似乎逐漸減弱。但元末張士誠起兵江南,明永樂初燕兵之亂,使大批江南居民移居如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時期,不少江南商賈和手工業者紛紛來如皋安家落戶。
由東布洲形成的海門島,當初亦為流放犯人之地,流人亦來自常州一帶,由於隔了130多年才與靜海縣漲接而造成的文化隔離,使海門人始終保持了吳文化的特色。至明初,一部分擁戴過張士誠的江南士民,被懲罰性地強迫遷移到呂四港一帶。他們於常熟白茹港集結,渡江來到呂四,這就是民間所說的「白茹抽丁」,他們同樣保留了江南文化的風土人情。至18世紀初,崇明人陳朝玉(1688一1761)率妻來到海門,沿江岸墾殖,並帶動了大批崇明人遷來江北。他們辛勤墾殖,使沿江新墾地漸成村落。其時海門境內一萬多人,崇明人近三千人,以後200年間不斷有崇明人遷至海門。至近代紡織工業的形成和興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安徽、浙江、廣東、上海、鎮江等地工商戶和其他人至南通定居、經商和進行文化交流。南方文化的影響幾乎一直延續著。
南方文化對南通的影響較大,南通方言中,說吳方言的人最多,南通京劇屬於南派京劇,老百姓普遍供奉「觀世音菩薩」。北方人往往把南通人看作是江南人,而南方人則常常把南通人視為北方人(江北人),這一錯位恰恰顯示了南通作為南北過渡地帶的文化特徵,南北文化兼而有之———南風北韻。 通劇: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所謂「僮子」即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南通僮子。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現在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重和興趣。
南通侗子會:從前,南通郊鄉每年秋熟登場之後,總要舉行「侗子會」,又叫「圩塘會」,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選定在月中望日,邀請侗子演戲,藉助「天燈」,尋求歡愉。建國後,「侗子會」風俗不復存在,侗子也轉為通劇藝人。
海安花鼓:流行於400年前時嘉靖年間的江淮大地。經過海安一代又一代民文工作者的幾經挖掘,幾經整理,不斷揉進時代精神,刻意進行藝術創新,1978年以《迎春花鼓》為題參加江蘇歌舞會演,1987年以《花鼓情》為題晉京獻藝,1998年又以《迎春》為題參加江蘇群文會演,融進江蘇《漁籃花鼓》、《淮揚花鼓》、《泰興花鼓》之特色,以320名女舞演員之陣容,再度編排成廣場舞蹈,編入首者國慶50周年聯歡晚會第一板塊「賀神州普天同慶」。
海門山歌:主要流傳於海門地區以及啟東和通州部分地區,與江南吳歌一脈相承,是吳歌伸向蘇北的一個分支。1955年發展成舞台劇。海門山歌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即興山歌,多為農民在勞動中或勞動之餘隨口編唱的山歌,歌詞有四句、六句或八句之分,內容大都反映勞動生活和男女愛情;另一類是敘事山歌,歌詞長達數十句或數百句,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思想感情。民間音樂《海門山歌》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通的西部及北部地區:海安縣、如皋市以及如東縣的大部分地區的方言——屬於江淮官話通泰片/泰如片,又可分為兩種小方言片:如東東部地區的如東口音和其他地區的如海口音兩種,可以分別稱為如東話和如海話。
南通城周邊地區:港閘區、崇川區西北部及通州區中西部的方言——南通話,南通話是毗陵片吳語向江淮官話通泰片/泰如話的過渡方言。
南通的東南部地區:崇川區的東南部、通州區西南部、海門市南部、啟東市南部、如東縣東南部和通州區的東部沿海地區的方言——沙地話(崇明話、海門話、也叫啟海話),屬於吳語。
南通的東部地區:通州區東部、海門市的北部、啟東市的北部的方言——通東話呂四分支和東社分支——通東話(亦可叫古常州語,或稱江北話),屬於吳語。
通州城周邊地區:通州區的中部方言——金沙話,屬於吳語。
如東話是如海話向通東話的過渡口音、南通話是是古吳語區向江淮官話的過渡區、金沙話是通東話向南通話的過渡區。
如東話和如海話互通、金沙話和南通話可交流、南通話和(除金沙話外的)其它方言很難交流、金沙話和(除南通話外的)其它方言很難交流,通東話及沙地話和其它方言很難交流,如東話和如海話(除互通外)和其它方言很難交流。 燈節:舊歷正月十三日「上燈」,十八日「落燈」,這六天謂之燈節。燈節期間,南通城裡城外,有好多廟宇裝燈。十五、十六兩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門口放煙火,看的人也不少。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帶,有許多賣燈的。,賣的是馬燈、獅子燈、兔兒燈、蝦蟆燈、走馬燈、球燈等等,都是以蔑為骨,以彩色紙糊的,至遲賣到十五、十六日結束。民間所掛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有家家帶女兒之俗,諺雲:「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不帶女兒是窮鬼兒,女兒不來要爛腿兒,女婿不許她家來是肉龜兒。」殷富之家帶女兒要辦起豐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徵性地小酌一番,沒有親生女兒的還得請「乾女」。此俗沿襲至今。
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
元宵鑼鼓:舊時民俗公約,日常敲鑼視為報警,故兒童平時不得敲鑼戲弄,但到春節期間則可盡興玩耍,天黑亦無防,尤其正月燈節期間,更不受時間限制了。每到元宵節,城內東大街小關帝廟(在南通電影院附近,今已建為證券大樓),自發舉行鑼鼓比賽。昔日元宵節那一浪高一浪的鑼鼓聲,震撼著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滿對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氣氛,是小伢兒和大人們最快活的節日。
「放燒火」:南通民間「放燒火」的風俗,起源於遠古人們對火和火神的崇拜。遠一點的可以翻翻《詩經》:「去其螟塍,及其蟊賊,無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說的就是鄉野阡陌農夫手執火把驅蟲趕獸,護衛田禾的情形。近一點的可以看看我們的老前輩、清道光初南通詩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詞》:「山村好是晚風初,燒火連天錦不如,但祝麻蟲能照盡,歸來沽酒膾池魚。」詩後原註:「元夕放燒火,謂之照麻蟲。」這首民歌體的小詩告訴我們,當年南通民間 「放燒火」的場面十分宏大壯觀,連城裡的紅男綠女、騷人墨客都要趕去爭看熱鬧。「放燒火」的時間有多種說法,俗諺有雲:「三十夜子送百蟲,一送永無蹤」,農人們回憶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2003年,央視和南通市政府聯合組織拍攝《正大綜藝》欄目《節日繽紛》把它搬上熒屏,讓更多的人了解南通,了解這一奇俗。 市花: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每年秋天,文峰公園、人民公園都要舉行菊花展覽。
市樹:廣玉蘭是南通市的市樹,廣玉蘭屬木蘭科,又名荷花玉蘭,洋玉蘭。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卵狀圓錐形。小枝和芽均有銹色柔毛。葉革質,長橢圓形,長10-20厘米,表面有光澤,背面有銹色柔毛,邊緣微反卷。花白色,花的直徑達20-30厘米,花通常6瓣,有時多為9瓣,花大如荷花,故又名荷花玉蘭,芳香。花期5-7月。種子外皮紅色,9-10月果熟。廣玉蘭樹姿雄偉壯麗,葉厚光亮,花大芳香,為城鎮綠化的重要觀賞樹種。
⑩ 南通市的經濟發展有什麼歷史基礎嗎
當然有,南通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因漲沙沖積而成洲,它將自己濱海臨江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