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將十二大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作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規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部署。
具體為: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第一步目標、第二目標已實現。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⑵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按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的要求,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工業結構繼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九年義務教育質量顯著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87%。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億畝。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達到74.5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57億人,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3個百分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600萬套。貧困人口顯著減少。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⑶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⑷ 簡答: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1、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2、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3、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以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即更加註意在經濟增長基礎上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強調以高效益為中心任務;主要依靠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從事內含擴大再生產;開發物力資源和開發人力特別是智力資源並重;在自力更生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4)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的十二大提出,從1982~2000年,要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到21世紀中葉,努力使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使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確定農業、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學是戰略重點;在戰略部署上分三步走:前十年(即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打好基礎,人民生活實現基本溫飽;後十年實現經濟振興,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從21世紀開始,努力實現國家的基本現代化。
⑸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中國在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採取的是以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為特徵的追趕型發展戰略。這個戰略在十九大以後,有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至少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二是全面深化改革。
政府是制度供給的主體,也是驅動創新發展的主體,因而要把創新制度的供給,當作政府調結構的「抓手」,政府要通過增加高質量的制度供給,給市場運行主體創造優良的環境。
「揚長補短」的政策取向必然使潛在的增長空間得到有效擴展,同時會對中國經濟的中短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關口的迫切要求,也是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我國進一步發展的戰略目標。
(5)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過去落後生產力條件下,我國商品和資本雙短缺,導致經濟發展中偏重於數量的滿足,發展質量、產品性能和服務重視得不夠。現在進入新時代,出現了商品和資本雙過剩現象,商品供給數量充足,競爭充分,開放度高。
如果實體經濟仍然維系低質量的供給體系,必然導致老百姓把貨幣投票轉向國外高質量商品;如果不能供給足夠收益的優質資產以滿足理財需求,民眾必然會把儲蓄轉向對房地產的投資活動。
前者會導致國內經濟循環不暢,商品進一步過剩;後者會導致出現嚴重的「資產荒」,從而推動房地產價格迅速上揚,推動虛擬經濟泡沫化。
這兩個問題疊加,最終會表現為效率低下,甚至發生經濟金融危機。這就是說,要投入更多資源用於提升商品的供給質量,提供更多優質金融資產,以平衡經濟發展矛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⑹ 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抄紀新階段,經濟和襲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⑺ 新黨章中黨提出的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十六大黨章在總納部分增寫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總綱第七段指出,在新世版紀新階段,經權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⑻ 黨的十七大確立的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新世來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源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摘自——《中國共產黨章程》
PS:你也是要過黨課吧,呵呵。
⑼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在建黨多少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眾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1、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專; 2、到建黨100年時屬,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3、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