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活力與韌性
中國經濟運行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經濟的格局,牽動著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具有強大活力、極強的應風險韌性。
中國經濟強大活力和韌性表現在國家對於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展示在市場本身具有的活力以及中國優秀企業家所展現出的民族精神。
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使得經濟發展更加平穩。國家在經濟發展規劃中具有重要的重要。當前面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通過繼續擴大內需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發展動力,推進經濟平穩發展,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使得經濟面對下行壓力時韌性十足。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由第一季度的下滑回升,第二季度增長3.2%,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這主要是得益於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的整體規劃。
中國市場主體活力無限。市場主體總量巨大,2019年為例市場主體約1.23億戶。各行業能夠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共同應對困難。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落實了紓困措施,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為市場主體提供了各類幫扶政策,諸如減稅、融資等方便的政策幫扶。同時,創造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也正是這些使得中國市場主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無限的經濟活力。
優秀企業家展現出的民族精神。中國優秀的企業傢具有強大民族意識,展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與祖國同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企業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企業代表,他們為國家富強與繁榮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阿里巴巴、華為等等優秀的企業在企業家的帶領下不斷開拓創新,讓世界記住了中國製造。在此次疫情之中,中國企業家積極捐款捐物,響應國家號召,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有著中國企業家奉獻的一份力量。
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強大的經濟活力與韌性,中國的經濟發展必將會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紅利。
2. 如何看待困難群眾生活保障金不會受疫情影響這件事情
這兩年我們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特別是這次疫情對我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我版國經濟規模比較大權,財政收入的規模也比較大。全國 各地財政疫情防控投入達1169億元,保障是比較充足的。
最低生活保障金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類型。指國家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標準的人口給予一定現金資助,以保證該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的社會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線也即貧困線。對達到貧困線的人口給予相應補助以保證其基本生活的做法。1999年9月,《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條例》經國務院審定並於同年10月1日在全國施行,意味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也是我國社會救助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3. 如何看待疫情後中國的經濟
疫情影響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而不是趨勢。
1、實力大、家底厚,基礎扎得牢。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葯」。
2、動力足、潛力強,發展空間大。
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是「剛需」,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中國擁有14億人口,超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穩步擴容,國內市場潛力巨大。
(3)如何看待這次疫情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積極應對,努力實現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是繼續對疫情嚴防嚴控。嚴防嚴控的關鍵是嚴在防控的意識,嚴在自控自律,嚴在日常防護措施,至於說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採取的過分嚴厲措施,應該按照情況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作為地方來講,不能長時間停擺,必須根據疫情變化,對過去的隔離措施作出適當調整。
二是抓緊復工復產。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疫情風險劃分,差異化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
4. 結合自身定位如何看待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影響的影響
你好,這次疫情給我本身並沒有帶來過多影響,只是減少了外出和聚會。
5. 你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的文獻
我們中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經濟的發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經濟危機和這次疫情在世界面臨擴大的問題,中國的經濟依然堅挺
6. 如何評價和看待國有企業在此次新新冠疫情防控中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展現出
國有企業在這次疫情當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7.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如何看待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 1000字文章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說,看待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首先應該堅持聯系的觀點,整個實際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其次應該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到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取代性的統一。
8.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經濟經歷疫情之後,很快的復甦了,說明中國經濟是有活力的,而且不是被輕易打垮的,具有較強的韌性
9.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進展對於我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就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劉鋒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應科學客觀冷靜應對內外復雜局面,立足市場化思維激發經濟活力。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果斷降准降息。適度階段性給中小企業減免稅費。資本市場應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洩。
客觀評估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記者:您認為當前疫情對於經濟活動有多大影響?
劉鋒:疫情對於經濟活動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應該弄清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疫情影響經濟的作用機制;第二,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疫情及全國防疫工作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影響。
從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看,主要是從防疫角度,各地主動(政府作為)或被動(居民部門自發)地限制並大量縮減經濟社會活動,導致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的萎縮而帶來需求緊縮。旅遊、餐飲、娛樂、酒店、交通運輸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終端需求顯著減少;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經由供應鏈傳導,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投資與進出口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各類企業將面臨顯著增大的經營壓力;進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勢減少、失業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財政收支與信用擴張受阻;最終經濟運行將因此而進一步放緩。
從疫情影響持續時間看,依據現有的疫病傳播速度和廣度、治療效率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並參考2003年SARS病毒傳播及消亡的經驗,預計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並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換言之,有較大概率是整個事件會持續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經濟運行將受到疫情進展的顯著影響,全年角度預計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估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5.5%左右。考慮經濟政策對沖效果之後,估計實際經濟增長處於5.5%~6.0%的增速區間。
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
記者:那麼,經濟預期豈不是不容樂觀?
劉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預計2020年的就業與居民收入情況也會面臨顯著壓力,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估計高於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區間,對5.5%的控制線構成顯著壓力。但也應看到,上述經濟影響並未使得經濟增速和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周期復甦態勢,上遊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因此總體上不必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過度悲觀。
對於因防疫需要而推遲的春節後復工對經濟的影響不必過於擔憂。最遲2月10日前後,全國經濟部門生產經營秩序將得到基本恢復。目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與上海等東南各省市已經要求非必要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復工。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全國(除湖北之外)的生產經營秩序將基本恢復。根據國家專家組鍾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計,正月十五左右現有防疫措施會看到效果,那麼整體上看3月開始全國生產經營將進入相對較好的狀態。
10. 經濟政治與社會考試題目: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自身職業角度出發考
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認為,這雙疫情帶給中國太大的經濟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