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規模經濟

發展規模經濟

發布時間:2020-12-04 06:31:39

『壹』 傳統經濟發展規模經濟的局限性

傳統經濟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咯,農業的局限在於吃飽喝好了,瓶頸就在那,除非人口增長,需求增加。第二產業也是一個需求問題,限制在於其服務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有天然制約。

『貳』 規模經濟、范圍經濟、要素成本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之間的關系

(1)經濟全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

與傳統小生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相反,社會化大生產是為市場需要而生產,構成市場經濟的基礎。企業依靠市場分工協作,同時又在市場中激烈競爭,創造出無窮無盡的生產力。

要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力,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創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它們都要求科學技術進步。要降低成本還必須分工協作和大量生產的規模經濟。規模經濟一方面進一步要求分工協作;另一方面要求不斷地開拓新的市場。深化的分工協作和擴大了的市場以及提高產品質量使科學管理成為社會化大生產情況下社會生產力的不可分割的要素。同時,不言而喻,科學管理與科學技術進步兩者相輔相成。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突飛猛進的發展,最終導致20世紀中葉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不斷發展的社會化大生產要求不斷擴大市場,科技進步、科技革命與科學管理又為不斷擴大市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最後導致了20世紀80年代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

與這個經濟過程相適應,根據規模經濟程度和生產要素國際性配置程度,現代企業經歷了獨國公司(全部資源在一國市場內配置,產品也在一國市場內銷售)、國際公司(產品向國際市場銷售、部分原材料也是作為商品取自國際市場)、多國公司(多個國家企業之間生產要素的有限合作)、跨國公司(生產要素不斷擴大地在眾多國家之間配置)和全球公司(不僅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而且所有權和經營領導人員也是全球化)的發展。

(2)經濟全球化標志著最先進的生產方式這可以從四個方面和層次來看:第一,從全球看。全球資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優化配置。不僅全球范圍內有效地分工協作,可以產生新的巨大生產力,而且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第二,從企業看。全球公司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最優化的配置,從而可以開發最先進的產品,得到最經濟的成本和最貼近的市場,從而具有最大的競爭力。

第三,從個人看。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接受教育和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競爭,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同時,通過全球范圍內的選擇與實踐檢驗,人們的才能可以得到最佳發揮和充分的自我實現。

第四,從人民需求看。不論是物質生活需求還是精神文化需求,人們可以得到來自全球的最先進最廉價的,同時還是最切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消費。

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不僅是空前先進的生產方式,而且開辟了人類更先進的生產方式的道路。

『叄』 什麼是規模化經營它與規模經濟有什麼區別

1、規模化經營:

簡單來說,規模化經營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時達到了一定數量的產量,這個產量的標准來自於不同部門或者產業的界定。

一般規模化經營都是適度規模經營,是在一定的適合的環境和適合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經營管理、信息等)的最優組合和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2、區別:

(1)規模經濟是指企業因擴大某種產品的生產規模或經營規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現象。而規模經濟分為生產規模經濟和經營規模經濟。

(2)規模化經營是指同一企業通過發展多種經營功能而產生的經營功能的擴大,其效果健全和完善企業組織機構,發揮企業經營的綜合優勢。

(3)規模經濟由於生產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

(3)發展規模經濟擴展閱讀:

規模化經營原因:

1、管理優勢:

一般在小企業會發現這種現象,它的管理人員往往是身兼數職,如此做法的結果就是管理許可權不明確,以及管理人員不能充分發揮其特長。

企業規模較大,就可以對管理人員進行較合理的分工,做到人盡其才,達到較高的管理效率。此外,大規模企業也較有能力使用自動化辦公設備,從而提高管理的自動化水平,獲得較高的管理效率並降低管理成本。這就是規模經濟的管理優勢。

2、營銷優勢:

以廣告和售後服務為例,大規模的企業較有能力在廣告和售後服務上做較大的投入,獲得明顯的宣傳效果和建立較為完善的售後服務網路。

這種優勢尤其體現在產品的地域市場較大的情況下。如果企業規模較小,它的廣告投入和為客戶提供的售後服務,可能就會佔用一大筆成本。而在一定的成本控制下,它不可能做好售後服務。

3、采購優勢:

批量采購可以獲得的效果:節約交易費用和高效、低成本的運輸。

4、融資優勢:

在貸款或集資時,企業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是以其信用為支撐的。

相對而言,大規模的企業,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產品比較穩定,抵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因而資信程度也較高,它們更容易獲得借貸方或投資方的信任。實際上,多數國家的金融系統都對中小企業規定了特殊利率。

以我國為例,這個利率就比對大企業的貸款利率高三個百分點。因而中小企業使用資金的成本也會比較高。

5、科研優勢: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大規模企業的能夠投入雄厚的資金,支持科研,並且大規模生產也能使單件產品分攤的科研成本更少。相反,中小企業很難負擔對科研的投入,其單位科研成本也會比較高。

二、規模經濟特點

長期費用曲線的下降不是無限的,曲線最低點稱為最小最終規模;

隨技術進步和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最終規模不斷變化;不同產業因其生產技術特性不同,工廠及企業規模經濟的利用途徑和形式亦有所不同。

現代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並沒有使規模經濟因此而喪失。而是通過產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標准化,實行「多品種、少批量、大量生產體制」,使規模經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

對規模經濟的研究,是地區工業合理布局和對某一產業在大范圍進行調整的重要依據。

人們根據生產力因素數量組合方式變化規律的要求,自覺地選擇和控制生產規模,求得生產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或生產力規模的經濟性,就是確定最佳生產規模的問題。

規模經濟包括部門規模經濟、城市規模經濟和企業規模經濟。在西方經濟學里,規模經濟主要用來研究企業經濟。

但作為生產力經濟學的重要范疇,規模經濟的含義則更為廣泛,它包括從宏觀到微觀的能獲得經濟利益的各個層次的經濟規模 。

『肆』 什麼是規模經濟什麼是規模不經濟

規模經濟
指隨著生產能力擴大,導致生產的單位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發展過程。
規模經濟專是生產組屬織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揭示了生產規模和經濟效果之間的關系,產品、數量增減和產品單位成本高低之間的關系。

規模不經濟
是指隨著規模的擴大,邊際效益在下降,甚至會跌破零變成負值的現象。

『伍』 我國運用規模經濟貿易理論表現在哪些方面

1)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培育規模經濟
與一般的發展中小國不同,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目前的經濟增長較快,國內市場容量廣闊,發展潛力也相當大,加上國內的資源條件,這些都為發展專業化和規模經濟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應該有可能依託國內市場需求發展規模經濟。但要看到,我國已建立的部門比較齊全的現代產業是在國家的高度保護下建立起來的,有規模小、生產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的特點,行政區劃導致的地方主義和國內交通運輸通訊的不完善從主客觀方面造成了市場分割。因此,需要打破行政壟斷和地方封鎖,促進企業聯合兼並,成立大型企業集團,規范市場行為,真正為發展規模經濟創造條件。在利用國內市場的同時,要想方設法在擴大開放和擴大對外貿易中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綜合競爭能力。

2)大打「規模經濟」牌,扶植起一大批強大的集團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
當前,我國單個企業的出口規模偏小,且主要利用低工資和低土地成本優勢彌補規模經濟之不足,屬「力戰型」出口生產。許多行業的生產和出口規模較小,「小而全」,導致產品單位生產成本較高,從而使該行業在國際市場上不具備競爭能力。由於傳統貿易產品的技術進步緩慢,國際市場萎縮,這些貿易部門實際上並沒有很好地起到帶動國內經濟增長的目的,有的甚至造成國民經濟結構的畸形。
規模經濟貿易學說強調了國際貿易的規模經濟效應,而只有在那些與技術進步、資本密集密切相關的行業才會出現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這些行業比傳統貿易部門技術等級和資金密集程度的要求高,大規模開展這種貿易的意義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出口創匯,其核心意義在於通過改進技術和提高工藝,在享受規模經濟的專業化分工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這樣做還可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技術的產業,這些產業面向日新月異的國際市場,技術等級和管理水平領先,可以有效地帶動國內其他產業的成長。國家在制定貿易政策時,應大打「規模經濟」牌,扶植一大批強大的集團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這樣才能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地位。

3)考慮採用「戰略性貿易保護」政策,把產業政策與出口貿易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
如何使某些產業形成規模經濟?規模經濟貿易學說提出了一個「戰略性貿易保護」的問題。由於國際市場上的現代企業規模經濟以及不完全競爭的存在,如何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以擴大生產降低成本,成為企業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如果政府能夠正確地選擇某些發揮本國資源優勢的產業,通過政策支持,幫助其達到一定生產規模的話,對本國利益和發展都會有利。這種貿易保護著眼於一國長期的戰略發展,稱為「戰略性貿易保護」。
實施「戰略性貿易保護」的主要方式是把產業政策與出口貿易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形象地說,傳統貿易理論將國際貿易看作小麥之類典型商品的貿易,而規模經濟下的新貿易理論則在很大程度上將國際貿易視為飛機之類的典型商品貿易。因此,我國必須抓緊提升出口產業層次,迎合規模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當前,在適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輕紡工業的同時,應重點發展重化工業,包括鋼鐵、機電、能源、交通工具(如汽車、鐵路、飛機)和各類化學工業,明確其出口導向的戰略目標。對於高科技產業,我國在某些領域已有一定基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距離。目前階段以吸收消化改進為主,國家在財政許可的條件下應多方面資助其發展。以期將來走高科技出口強國之路,從而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根本轉變。

4)注意開掘和利用各種外部和內部的、靜態和動態的規模經濟形式
廠商一旦成為出口型企業,將面對遠大於國內市場的國際市場,因而能夠進一步拓展生產規模,獲得更多的規模經濟效益。對那些尚未達到最佳規模經濟水平而又面臨國內市場限制或國外貿易壁壘的廠商來說,實行跨國經營不失為進一步尋求規模經濟發展之上策。跨國企業可以有意識地將某些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的生產集中在某一東道國的子公司,並將研究開發活動集中到母國總部或其他合適地點,令其為全公司的國際生產和市場服務,從而賦予其適度的規模經濟,有效地突破東道國和所在國一地一隅的市場規模限制。跨國公司集下屬子、分公司各點的規模經濟於一身,必能綜合成一種更大的規模經濟。同時,如果我們能加入經過選擇的地區性一體化組織,還可以在更大區域范圍內開掘和形成規模經濟。

『陸』 以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雙重效應"為特徵的什麼發展趨勢更加顯現

經濟外部性又叫經濟活動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指在社專會經濟活動中,一個經濟屬主體(國家、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給予相應支付或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外部性。經濟外部性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柒』 怎樣找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實現規模經濟,迅速做大體量、做出效益。以上描述的是哪類行動路線( )

答:一、當行抄業在市場襲萌芽階段,萬物初生,機會驅動,產業基礎比較薄弱。

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並不是如何與競爭對手比拼,怎樣找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實現規模經濟,迅速做大體量、做出效益。

以上的描述屬於業務增長行動路線。

二、規模經濟的內涵

1、規模經濟是與體現GDP增長方式的經濟規模指數相對而言的、反映經濟體經濟發展程度的綜合效益指數。

2、宏觀上,規模經濟指一個經濟體(通常為一個國家)用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人民幸福感指數來綜合衡量的經濟發展程度。

『捌』 為什麼規模經濟不顯著的行業中,應該鼓勵小企業的發展

規模經濟對應的就是規模不經濟,在規模經濟不顯著的行業中。
規模擴大時邊際收益會小於邊際成本,所以不鼓勵擴大生產規模,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

『玖』 企業應採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還是逐步投入、滾動發展方式實現規模經濟原因

汽車產業應一次到位!

閱讀全文

與發展規模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