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4 05:03:02

❶ 城市經濟的城市經濟的發展

城市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手工業的分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引起城鄉分離而產生的。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性質的制約,而且總是同城鄉關系的變化聯系在一起的。
前資本主義社會,不論歐洲還是亞洲的城市,多數是當時社會的政治、軍事和文化、宗教中心,是商業和手工業薈萃之地,城市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消費性經濟的特色。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機器大工業的出現,使工業日益集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加強了城市與外界的經濟聯系,促成了國內市場和世界市場的形成,引起了城市性質、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城市成為工業生產、商業、金融、交通的中心。資本主義使城市經濟達到空前的繁榮和強大。這種城市經濟是依靠剝削和掠奪農村經濟而發展起來的。因此,它的發展過程,也是城鄉對立和矛盾加劇的過程。
社會主義使城市經濟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社會主義城市經濟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實行有計劃發展的經濟,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著主導作用。中國在1949年以前,近代工業發展緩慢,經濟極其落後,內外貿易凋敝,城市數量少,分布不合理,居民生活貧困動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大力發展原有城市經濟建設的同時,又新建了一批工商業城市。到1985年,全國設市建制的城市達到324個,其城市總人口(不包括市轄縣)達到 21228萬。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也有了很大發展。城市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到1985 年,設市建制的城市工業總產值佔全國69.7%,全民所有制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的利潤和稅金佔全國相應企業的79.5%,城市工業企業職工人數佔全國的68.3%。
在中國,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城市以先進的技術裝備武裝農村,推動廣大農村的現代化進程,農村則以自己的農副產品供應城市,支持城市的社會主義建設。城鄉之間建立了平等互利的經濟聯系,走上了共同繁榮的道路,從而,為最終消滅城鄉差別逐步創造條件。

❷ 7,簡述城市經濟發展戰略制定

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之

城市經濟要實現長期可持續健康的發展,需要確立科學的城市經濟發展戰略;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城市經濟能否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在城市經濟發展戰略中,定位起著「綱」的作用

現代城市定位學說的發展,使「定位」成為現代城市學和規劃管理學獨有的研究對象和本學科使用的專門概念。同時,使定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戰略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挑戰性的基本因素。實踐證明,只有準確地給城市定位,才能「綱舉目張」,給整個城市帶來良好廣闊的發展機遇與空間。

首先,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的定位,突出的特徵是它在城市總體規劃里的定位。在實踐中,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的定位必須實現與城市總體規劃里定位的統一。關注更多的是定位時的科學性,而往往忽略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內外環境變化,定位所客觀存在著的動態性。因此,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時,城市必須從高效率實施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瞄準不斷調整的發展目標,既重視歷史現狀,又著眼於未來發展,對城市功能和發展方向進行恰當的定位。

其次,城市確立科學的定位,必須實現新城與老城的協調發展,特別要重視「老城再生」。在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的過程中,老城再生絕不像舊城改造這般簡單,那會涉及城市的交通,城市的產業分布,城市的新增長模式等等諸多方面的、全面的城市建設和城市戰略問題。現在中國所遭遇的城市難題,諸如交通堵塞、工業區建設、資源消耗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等等,世界上許多城市早已經遭遇過,並且也已經有了理想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巴黎、羅馬的舊城區早已不允許動土,新建築都在新城區進行。

再次,城市定位需要充分表現出定位的科學性、功能性、穩定性。一是城市定位要有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它能夠充分彰顯城市所擁有的靜態優勢和動態優勢,並對這兩種優勢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科學界定城市現狀所具有的競爭力優勢。二是城市定位要有功能性,主要體現在它能夠充分把握城市在國家劃分的主體功能區里的分工與位置。三是城市定位要有穩定性,主要體現在它能夠充分把握城市的動態優勢,並且及時地把它轉化為靜態優勢。

二、確立經濟中心城市的龍頭地位

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對於經濟區域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的核心,具有「心臟」和「頭腦」的作用,它與城市周圍地區的發展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中心城市的興衰直接影響著、調節著或帶動著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顯然,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必須確立經濟中心城市的龍頭地位。

其一,經濟中心城市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它以經濟區和城市群為依託,是經濟區生產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間表現形式。從發展態勢來看,中國城市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開發與發展比較早的城市;第二類是在中國近代或改革開放處於高增長期發展起來的城市,並且在國內外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第三類是剛剛起步的城市。中國的中心城市主要都產生在第一類和第二類城市中。

按照世界通用的分類,根據經濟中心城市經濟活動輻射半徑的大小,分為世界級經濟中心,如紐約、倫敦、東京;洲級經濟中心城市,如巴黎、芝加哥、洛杉磯、中國香港、新加坡;國家級經濟中心城市,如中國的上海、泰國的曼谷、澳大利亞的悉尼;以及地區級經濟中心,如天津、青島、武漢、重慶等;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經濟中心城市。

其二,增長極理論指導著世界各國以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確定經濟中心城市。增長極理論主張運用政府幹預的手段,集中投資、重點建設、聚集發展。欠發達地區市場機制不完善,資本稀缺,信息不充分,特別需要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集中財力、物力,選擇若干條件較好的區域和產業重點發展,以此來帶動整個經濟發展。增長極理論在實踐中的成功事例很多。

其三,利用經濟中心城市的經濟優勢,在其周邊地區形成產業價值鏈。近年來中國經濟中心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時,開始重視利用經濟中心城市的經濟優勢,在其周邊地區形成產業價值鏈。實踐證明,沒有這個產業鏈,中心城市就不能建立起有強大輻射能力的公路、鐵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如山東以東北亞區域性國際城市青島為龍頭,在全球范圍內建設「半島城市群」,發揮青島經濟中心城市的經濟優勢,使之形成總規劃土地面積約7.4萬平方公里,總規劃區域內有8個計劃單列市和地級市,22個縣級市、600個建制鎮的經濟區,形成有競爭力的區域產業價值鏈,成為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體發展的城市密集區域,成為全球城市體系和全球產品生產服務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同時,在環渤海區域和環黃海區域經濟合作中,構築由山東半島、韓國西南海岸地區,日本九州地區組成的跨國城市走廊,推動「魯日韓黃海地區成長三角」形成。在全國范圍內,以青島為龍頭的「半島城市群」,成為黃河流域的經濟中心和龍頭帶動區域,與京津唐、遼中南地區共同構築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圈的領頭軍,形成與珠三角、長三角比肩的中國北方地區的增長極之一。在青島發揮龍頭作用的同時,青島自身向海灣型的城市形態跨越,在更大的空間中分配產業、人口,實行「梯次轉移」,通過交通體系把工業及眾多產業向周邊疏解、分散。中心城區則集中發展現代金融、服務、信息等高端產業,增強輻射帶動力,使青島真正發揮半島城市群龍頭的作用。

三、確立區域經濟合作的錯位發展

目前我國進入了一個矛盾多發期,在區域發展方面突出表現為地區差距擴大,以及地區(行政區域)之間重復建設嚴重,原料爭奪和市場封鎖等利益矛盾和沖突加劇。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解決區域問題和化解區域間利益矛盾的必然選擇。

第一,城市實施經濟發展戰略要從「切塊式」發展模式向「合作式」發展模式的轉變。目前,中國城市在選擇區域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發生了四個重大轉變:一是由單一平衡或不平衡的區域發展向把全國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整體進行統籌的一體化的區域發展轉變;二是由過去的重在城市之間資源配置向重在培育城市競爭優勢的轉變;三是由城市行政協調向區域經濟、社會、生態一體化協調轉變;四是從城市單純側重陸地向陸、海、空統一協調的大國土發展轉變。這樣根據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實施有特色的經濟發展戰略,實現區域合作,表明我國城市發展戰略出現了從「切塊式」發展向更加講求科學性、合理性轉化的趨勢。

第二,城市實現區域經濟合作的錯位,要通過制度性改革,提升市場合作水平。跳出行政區劃的框架,從體制上消除限制區域之間的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根源,取消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區域壁壘,加大區域的開放程度。要營造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和完善統一區域性要素市場,從而讓市場機制在區域合作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加大區域的開放程度,在區域規劃、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市場准入等方面加大互動發展力度,才可避免各地產業雷同、基礎設施重復、無序競爭等弊病。促進區域合作發展首先要營造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和完善統一區域性要素市場,從而讓市場機制在區域合作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第三,規范地方政府競爭,通過政策保障合作城市各方的合法權益,使區域之間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達到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

第四,通過發展城市特色經濟體系,在城市合作中實現錯位競爭,城市要整合區域內的生產要素,提高區域內產業的專業化分工合作水平,調整和優化產業組織結構,從而實現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選擇錯位競爭的路徑,發展特色化的產業,實行差別化的產業選擇和產品定位策略,揚長避短,謀求競爭優勢。

第五,城市實現區域經濟合作的錯位,必須實現信息共享,建設統一的信息體系。

長三角各省市扎實推進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交通卡互通」、「高校畢業生跨地區就業」、「長三角資料信息中心籌建」三項合作專題,在交通卡互通方面,各城市政府部門藉助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的平台作用,研究制定並統一「長三角一卡通」互通的技術標准和運營規范,力爭在2010年發行長三角互通卡。在長三角資料信息中心籌建方面,將建立社會經濟信息共享協調機制和工作網路,匯集各成員城市經濟社會統計數據、城市管理工作動態和建議提案等,設立電子信息庫和紙制資料庫,通過網站、期刊、專報,為各成員城市提供共享和委託咨詢服務。

❸ 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支撐點是什麼

招商引資,工業經濟決定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富裕繁榮

❹ 分析一個城市的經濟狀況 要從哪幾個方面去論述

1、地區生產總值
2、工業增加值
3、固定資產投資
4、地方財政回一般預算收答入
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6、對外貿易(海關進出口總額)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消費物價指數(CPI)
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
11、外商直接投資(FDI)
12、外匯儲備
13、貨幣存量或流通量
城市經濟(urban economy)是指由工業、商業等各種非農業經濟部門聚集而成的地區經濟。城市經濟是以城市為載體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繁榮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十分突出的地區經濟。
城市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手工業的分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引起城鄉分離而產生的。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性質的制約,而且總是同城鄉關系的變化聯系在一起的。

❺ 城市經濟結構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經濟結構對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以無錫、蘇州經濟發展特徵比較為例
錢楓林,吳園一
本研究通過統計數據實證分析,初步揭示了無錫、蘇州兩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及驅動內因。分析結果表明:無錫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高於蘇州,蘇州在三次產業結構方面有明顯特點,非公有制經濟成分比重上與無錫差距較大,支撐蘇州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動力是第二產業,其中工業經濟佔主導地位。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商學院;江南大學商學院 江蘇 無錫 214000;江蘇 無錫 214000
【關鍵詞】:無錫;蘇州;產業結構;非公有制經濟
【分類號】:F299.2
【DOI】:cnki:ISSN:1007-5097.0.2004-03-003
【正文快照】:
城市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特點和差異的比較研究,已成為地方政府和理論界所探討的重要課題。無錫與蘇州兩市地域相連,同處長江經濟三角洲的重要地位,在經濟發展模式、資源條件和人文環境等方面都十分相近。當前經濟理論界對兩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地位及特點給予了較大關注。由於兩市人口、地域面積有較大差異,本文以2002年經濟指標為基礎,主要選用相對指標和人均指標進行兩市經濟差異對比分析,通過產業結構特徵和非公有制經濟結構等方面的研究,實證分析無錫、蘇州兩地區經濟發展態勢及特點,以探究經…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JJ200403003.htm

❻ 城市發展靠什麼

城市的發展建設與城市環境密不可分,只有好的環境作保障,一座城市才能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不久前召開的廣東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上,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表態,廣州要從源頭上防治污染、保護環境,必須以世界一流標准相要求。廣州要是在節能減排上落在後面,把人居環境搞糟了,再高的產出也無法向江東父老交代。
朱小丹的表態,表明廣州市已清晰地認識到,經濟發展要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作後盾,必須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之一,廣州市目前正處於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階段。據統計,2006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連續3年分別跨越4000億元、5000億元、6000億元大關,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居第三位,工業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同時,近幾年來廣州通過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能耗降低和生態環境改善。與2003年相比,2006年廣州市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量約減少了42%。
但正如朱小丹所提到的,廣州市總體上離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但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城市綜合承載力面臨嚴峻挑戰;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節能減排空間收窄,大氣和水污染治理難度加大等。
不獨廣州市如此,很多沿海經濟發達城市都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事實上,資源、環境約束和經濟快速增長的矛盾,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許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經過近30年的超高速發展,以往粗放型增長方式遺留下的種種矛盾正處於集聚期、暴發期。當前,城市環境污染呈加劇蔓延的趨勢,已由過去的單個污染發展為區域性污染,且污染物也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難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與進一步改善環境的矛盾依然存在,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艱巨;出口貿易受「綠色壁壘」的影響逐步顯現等。
如何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把城市人口、資源、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統一,促進城市的全面發展,是現代城市發展所面臨的不容迴避的問題。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我們急需創新城市化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城市與環境和諧發展的道路。
「21世紀的國際競爭實際上就是大城市帶的競爭,其焦點是能否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首屆世界大城市帶發展高層論壇上,來自世界25個國家43個城市的120多位市長、專家與中國長三角的市長們在深入交流、研討中形成的共識。
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正成為時下越來越多城市的不二選擇。
要走上這條道路,首先要轉變發展觀念,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注重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不能再以單純的GDP論英雄。
轉變發展觀念,對城市的管理者來說,一是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和利用城市的環境容量,找准城市在區域經濟圈中的定位,然後修正城市發展方向,調整城市的發展戰略。二是要集中精力搞好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
在各種宏觀規劃和建設項目規劃的早期,要盡可能早地考慮環境問題。要確立「環境優先」的城市發展准則。把環境保護規劃當作貫穿規劃編制工作過程中的核心任務,確保生態和環保的內涵體現在未來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各個層面。必須通過環評等方式對規劃進行科學評估,充分考慮環境污染問題,用科學合理的布局避免污染,同時合理布局區域的環境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
其次,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方面強化環保要求,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發展。城市要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自然條件、發展水平等制定發展目標,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合理進行生產力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中的落後生產能力退出市場,加快培育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形成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推行清潔生產,推進資源的綜合利用。
改善民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點,也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渴望一個清潔和諧的城市,不能滿足群眾的要求,是城市管理者最大的失敗。

❼ 位於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前十位的城市

中國十大經濟總部排名依次如下:

北京(87.33分)
上海(84.74分)
廣州(77.59分)
深圳(69.34分)
成都(56.77分)
杭州(54.52分)
天津(53.51分)
南京(53.45分)
青島(52.17分)
武漢(50.20分)
本報訊首屆中國總部經濟高層論壇昨天召開,會上發布了第一部揭示中國總部經濟狀況的《中國總部經濟藍皮書》,該書通過對全國35個主要城市進行總部經濟發展能力進行評價,結果顯示,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排在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島和武漢。

《中國總部經濟藍皮書》由北京社科院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研究員主持完成。據其介紹,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共設6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44個三級指標,其中6個一級指標包括基礎條件、商務設施、研發能力、專業服務、政府服務和開放程度等。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根據評價結果,將35個城市劃分為四個能級,

其中前10位城市的前三甲北京、上海、廣州位列第一能級;

其後7個城市深圳、成都、杭州、天津、南京、青島和武漢位列第二能級;

第三能級包括寧波、大連、沈陽、重慶、濟南、西安、鄭州、長沙、福州、哈爾濱、昆明、廈門和石家莊等13個城市;

第四能級包括合肥、長春、烏魯木齊、海口、南寧、太原、南昌、呼和浩特、貴陽、銀川、蘭州和西寧等12個城市。

趙弘研究員說,總體上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中心城市成為中國總部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跨國公司成為推動中國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出現了中小城市的企業總部向大城市遷移,大城市的企業生產基地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的雙向流動趨勢;區域性「總部-生產基地」模式初步形成。

❽ 對城市經濟學的認識

1城市經濟的作用及其運行問題

經濟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人類社會的共識。經濟的發展帶動全局的發展。城市經濟是指城市空間范圍內,以非農人口和非農產業為主體的經濟形式、經濟活動或經濟體系。城市經濟的作用①城市經濟是各部門經濟在城市空間范圍內的重要紐帶。②城市經濟是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支柱。③城市經濟的發展,加深了社會分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④城市經濟對其經濟腹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導和推動作用。

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①空間上的集聚性與規模性。空間集聚性是城市的本質特徵,也是城市經濟的本質特徵。②系統上的綜合性與網路性。現代城市經濟系統通常都包括工業、建築、房地產、金融保險以及信息等系統。城市經濟系統是這些系統的綜合。這些系統之間、各系統內部各單位之間都存在種種經濟關系,他們相互關聯與交融,使城市經濟又具有網路性的特點。③運行商的開放性與外部性。④績效上的高效性與裂變性。城市的人均投資低於農村,而投資取得的效益卻比農村高。城市經濟的高效性,使得城市經濟以較高的速度不斷增長和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質的飛躍,呈現裂變性的特徵。

城市經濟運行的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空間集聚與城市化的問題。②城市空間規模增長管控問題。③城市經濟空間與城市經濟空間的合理配置問題。④城市空間范圍內產業結構問題。⑤城市空間范圍內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問題。

對上述城市經濟運行問題的分析探討,是城市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括空間集聚與城市化經濟、城市空間規模經濟與增長管控城市空間的合理配置、城市空間內的產業結構、城市經濟增長與發展、城市土地經濟、人口經濟財政金融經濟、管理經濟、住宅經濟、福利經濟、基礎設施經濟、交通經濟、物流經濟、環境經濟以及城市與區域經濟等。

2城市經濟學學科的發展

城市經濟學是隨著現代城市及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而逐漸產生和發展的。多數學者認為,1965年美國人威爾帕·湯普森編寫的《城市經濟學導論》的問世標志著城市經濟學的誕生。西方城市經濟學發展非常迅速。在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適應城市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形勢的需要,城市經濟學才被介紹到我國,並且發展迅速,很快確立了它的學科地位,成立了研究城市經濟學的學會及系所,取得了相當數量的研究成果,培養了大批城市經濟學科理論與實際人才。我國城市經濟領域的權威性學術團體——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的宗旨包括:開展城市經濟理論前瞻性理論研究,總結城市發展經濟經驗,傳播城市現代化建設理論信息,推動全國學術研究成果交流,繁榮城市經濟,促進城市發展。

我國城市經濟學學科發展的新形勢:(1)學科理論基礎和理論體系研究將會進一步加強。(2)城市經濟學研究將會更加註重實踐性並將直面重大問題。當今城市社會的城市化規律與方針政策問題城市經濟增長中經濟組織結構、社會政治制度結構的作用及其對策、城市經營與管理問題、城市競爭力問題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等實踐實踐中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難題,都是目前的研究熱點。(3)研究方式、手段以及方法將有大的變革。①個性化研究開始出現,「群體化的跨空間協作研究」也正在興起,出現了跨地域乃至跨國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②計算機應用更加頻繁和突出。建立城市經濟學數量經濟模型,採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③由專門化研究走向綜合研究趨勢明顯。在中觀層次和空間范疇上對城市經濟問題進行跨學科、跨部門的綜合研究將成為必然選擇。(4)城市經濟比較研究也將成為一個趨勢。城市經濟研究將逐步擺脫對單一城市的研究,開始注重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不同城市的比較研究,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研究。

❾ 中國有那些城市是經濟發展最快的

中國2017年GDP增速最快的四大城市:合肥、西安、南昌、寧波!

❿ 怎麼樣來看待一個城市的經濟以及發展!

如果現在是1400元/平米的話
`
那就要考慮兩個地方了
`

你老家距離大城市遠不遠?

你老家地區的本身經濟發展情況怎麼樣?
如果距離大城市不遠
完全可以放心
房價只高不跌`
如果你老家經濟發展情況也穩定的話
就更不要擔心了
`
但是如果你老家地區偏遠而本身經濟發展又不算靠譜`
那就算了吧
`
`不過
如果那樣的話怎麼可能是1400元/平米

是吧
`呵呵
樓主放心做吧
房價是絕對不會跌
如果滿意我的回答`
`記得採納哦
`
呵呵
謝謝~~

閱讀全文

與城市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