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下列措施不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是( ) A.加強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設 B. 大力開發上
讀圖1,完成1~2題。 1.與該帶最窄處相吻合的...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圖4為1998年6—9月長江中游...A.長江上中游地區水土...4942
②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哪裡有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下發到下面的11個省市,未對外公布
③ 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規劃綱要何時發布的最新消息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今日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積極貫徹落實三大國家戰略,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充分發揮合作平台作用等。其中提出認真組織實施即將出台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
《指導意見》要求,積極貫徹落實三大國家戰略。首先,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各地發揮比較優勢,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以及各省(區、市)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實施方案。支持發揮西部地區向西開放前沿陣地、沿海地區龍頭引領和內陸腹地戰略支撐作用,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重點打造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結合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支持各地深化與沿線國家(地區)交流合作,共建境外產業集聚區,有針對性地培育打造一批共建走廊試點示範省(區、市)。
其次,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支持三省市制定各自方案和支持政策,穩妥有序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協調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和試點示範。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支持建立由北京市牽頭的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協調機制,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產業發展協同協作、市場要素對接對流、社會保障共建共享等重點領域合作。
第三,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認真組織實施即將出台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沿江11省市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協商合作機制,高起點高水平合作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沿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推動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沿海沿江沿邊全面開放。發揮長三角區域合作組織作用,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帶動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
《指導意見》還要求,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合作,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推進統一市場建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業對接協作,推動科技合作與協同創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深化社會事業領域合作,加大對口支援(協作)工作力度。
《指導意見》強調,充分發揮合作平台作用,建設好各類合作園區,創新發展合作平台,支持內地與港澳台僑合作平台建設,完善國際合作平台。
此外,《指導意見》還要求,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建立區域合作資金保障機制,創新利益與保護補償機制,強化區域互助機制,建立健全法治環境。
④ 國家十個中心城市有哪些
1、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2016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3、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4、2018年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9個,其他城市只能競爭剩餘1個名額。全國正式提出申請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深圳、南京、沈陽、大連、青島、福州、廈門、杭州、長沙、石家莊、蘇州、合肥等城市。
(4)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中心城市定位: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應當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重慶地處內陸腹地,居承東啟西重要戰略地位。
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鄭州承擔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交通的樞紐作用 ;西安立足古絲綢之路起點,發揮區位交通連接東西、經濟發展承東啟西、文化交流東西互鑒的獨特優勢。
北京:著眼建設世界型大都市,強化首都功能,發展首都經濟,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聯袂天津引領環渤海地區發展。
天津: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
上海:優化提升經濟功能,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聯袂南京、杭州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
廣州: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功能。
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聯袂深圳、香港、澳門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化。
重慶: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武漢:堅持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漢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
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增強輻射中部的現代服務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構築面向全球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鄭州:著力發展樞紐經濟,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堅持內外聯動,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西安: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強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建設,強化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維護西北繁榮穩定的戰略功能。
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保護好古都風貌,統籌老城、新區發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形成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⑤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有哪些產業機遇
物流
製造業
⑥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的三級是指什麼
《綱要》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
「一軸版」是以長權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
「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通過促進交通的互聯互通,增強南北兩側腹地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
「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⑦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范圍包括哪些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
(1)長江經濟帶
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上海、重慶、江蘇、湖北、浙江、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安徽9個省2個直轄市。
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
一是依託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重慶、湖北武漢三大航運中心;
三是推進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
四是促進「兩頭」開發開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緬經濟走廊。
長江經濟帶中上海為龍頭,武漢為龍腰,重慶為龍尾,這三大城市也分別是上海協調會(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武漢協調會(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協調會(重慶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分布
上海:(1個)
江蘇:南京、鎮江、揚州、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8個)
浙江: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6個)
安徽:合肥、蕪湖、銅陵、安慶、池州、馬鞍山(7個)
江西:九江(1個)
湖北:黃石、鄂州、武漢、荊州、宜昌、黃岡、咸寧、恩施(8個)
湖南:岳陽(1個)
重慶:重慶、萬州、涪陵(3個)
四川:瀘州、攀枝花、成都、宜賓(4個)
雲南:水富
其中,一級中心城市 上海
二級中心城市 南京 、武漢、重慶、蘇州、杭州 、 南昌、成都、無錫 、寧波 、長沙、合肥
地區中心城市九江 、岳陽 、黃石、常州、 舟山、 南通 、蕪湖、 宜昌、 揚州 、池州、 鎮江、 安慶、 銅陵
一般城市 萬州 、涪陵 、荊州、攀枝花 、嘉興 、黃岡、 巢湖、 湖州 、馬鞍山 、宜賓 、瀘州、 紹興、 鄂州、 咸寧、水富
⑧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 一道兩廊三群什麼意思
「一道兩廊三群」,即大力構建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現代產業走廊、發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新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充分發揮協商合作機製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