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審批機關
歸屬哪一級管轄,其規劃就歸其審批。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❷ 廣西欽州港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根據地質勘察情況表明,欽州港規劃岸線約60.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44.6公里,內灣深槽天然水深一般-15~-22米,最深處達-28.5米,避風、回淤小、港池寬、潮差大,是我國非常寶貴的天然深水良港。規劃12個作業區,可建1~30萬噸級深水泊位約200個,其中10~30萬噸級大型深水泊位30多個;整個港口遠期年吞吐能力可達億噸以上。
地質勘察成果還表明,欽州港灣外三墩、大面墩和大風江口附近岩面標高均在-24米~-26米以下,可建設25~30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多個。
欽州港經濟開發區 - 分區規劃
欽州港經濟開發區分區規劃是欽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目前先其開發利用的是西港區分區規劃。功能定位為:以建設現代化、園林化大型臨海工業園區為主的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濱海工業港口城區。規劃總面積約66.67平方公里,人口容量為14萬人。規劃范圍為:東到金鼓江,南至欽州灣,西接七十二涇風景區,北到對坎龍、碰龍江水庫。按「二區三園四港」的功能結構布局。
1、二區
即為正在建設的中心商貿區及西北部臨海規劃建設的高尚住宅區(濱海旅遊區),其中中心商貿區將發展成欽州港的行政管理信息處理、金融商貿服務於一體的公共服務中心區。
2、三園
即已初具規模的起步工業園區,已動工建設的大型臨海工業園金鼓南園區和金鼓北園區。
3、四港
即為已初具規范的勒溝碼頭作業區、建設中的果子山碼頭作業區、鷹嶺碼頭作業區和金鼓江西岸碼頭作業區。
❸ 宿州市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宿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宿州城市東南部。園區分為東西兩大區域專,8個功能分區。東屬部以工業為主,設有生物化工園區、輕紡服裝加工區、農副產品深加工區、新能源技術產業區;西部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物流產業為主,設有現代物流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區、先進製造業基地、宜居型社區與綜合服務區。
❹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整體規劃
按照廣州城市規劃,南沙規劃區范圍包括廣州番禺沙灣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區,總面積約79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575平方公里。由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統一規劃、開發、建設、管理的南沙開發區范圍包括其中的黃閣鎮、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靈山鎮東南角、橫瀝鎮、珠江管理區、萬頃沙鎮、番禺區圍墾公司等區域,總面積約53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約330平方公里。按照規劃,南沙地區將發展為集物流產業、鄰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基地。
❺ 沂水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一)濱河項目區:東至長深高速以西,西至沂河,南至許後路,北至鑫華路,規劃面積38.37平方公里,發展重點為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橡膠輪胎、新型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區內建成道路32.9公里,建有水務公司、污水處理廠、熱電公司、燃氣公司、110KV變電站,形成了日供水3萬噸、處理污水8萬噸、供汽4800噸的配套能力。目前,落戶企業101家,總投資158.21億元,其中,投產企業85家(投資105.42億元),在建企業16家(投資52.79億元),投資過億元企業41家。
(二)廬山項目區:東至沂河,西至廬山、榆山山體,南至許姚路,北至富安路,規劃面積22.2平方公里,為專業化工園區,發展重點為能源化工、生物醫葯、精細化工等產業。區內建成道路9.58公里,建有魯洲水廠、第二污水處理廠、110KV變電站、久力城市燃氣公司等,形成了日供水2萬噸、日處理污水8萬噸、年供氣能力13億立方米的配套能力。目前,落戶企業30家,總投資162.82億元,其中,投產12家(投資額29.3億元),在建18家(投資額133.52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企業22家。
(三)城北項目區:東至長安北路,西至沂河,南至北一環路,北至北三環路,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發展重點為休閑食品、包裝印刷、機械配件等產業。目前,區內建成道路7.2公里,建有110KV變電站1座,落戶企業27家,總投資34.5億元,其中,投產25家(總投資28億元),在建2家(總投資6.5億元),投資過億元企業10家。
(四)河西項目區:東至沂河,西至西二環路,南至長山路,北至北三環路,規劃面積25.1平方公里,發展重點為能源動力、機械製造、家居建材等產業。目前,落戶河西項目區企業9家,總投資額11.95億元,其中投產企業6家(總投資額7.3億元),在建企業3家(總投資額4.65億元)。
❻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總體規劃和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65平方公里地塊的開發,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600家以上,投資總額超過80億美元,居住人口20萬左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0億元。屆時一個以現代工業為主、經濟富有活力、城市功能完備、生活環境優美、社會高度文明的現代化城市新區將基本建成。JXEDZ規劃為四個工業區塊和三個商住區塊,工業區塊分為電子信息、食品、輕工紡織和機械、化工四個專業性工業園區。四個工業園區根據不同產業的需求,分別提供各產業所需的專業配套。 中山路行政及商業居住區:規劃面積2.5Km2,發展目標是以行政辦公和配套商住為主的行政商住區。
禾興路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1.5Km2,發展目標是以商務辦公為主的開發區中央商務區。
東升西路文化、娛樂及高級住宅區:規劃面積2Km2,發展目標是為投資者提供配套的度假村、別墅及高級公寓為主的文化、娛樂及高級住宅區。 規劃面積5.5Km2,位於開發區中部,距市中心3Km,全區分輕工業和紡織工業兩個。輕紡工業是嘉興的傳統產業,具有非常深厚的工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優勢。
輕紡工業園區的目標是:通過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不斷提升嘉興市輕紡工業的水平。在5-8年時間內,完成園區的開發,重樹嘉興輕紡工業的優勢。已進區的主要企業有:曉星氨綸(嘉興)有限公司、嘉興林晟化纖有限公司、嘉興宜泰鞋業有限公司、佳事美絲製品(嘉興)有限公司、嘉興埃迪爾絲綢有限公司、全優工藝品(嘉興)有限公司、嘉興天天華商箱包有限公司等。 規劃面積5Km2,位於開發區東北部,距市中心5Km。機械、化工工業和金屬加工業是嘉興的傳統產業,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
該園區的發展目標是:發揮嘉興原有人才、技術優勢,引進新技術、新項目,使機械和化工工業、金屬加工業成為嘉興市優勢產業。已進區的主要企業有:韓泰輪胎(嘉興)有限公司、嘉興東方鋼簾線有限公司、東明實業(嘉興)有限公司、三明精密(嘉興)有限公司等。 規劃面積1.2Km2,位於開發區北部,距市中心3公里,全區分四個生產區:(1)食品原料生產區(2)方便食品生產區(3)功能食品生產區(4)傳統食品生產區。
嘉興市系魚米之鄉,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擁有中國最富裕的長江三角洲逾7000萬常住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1999年9月由上海輕工設計院完成產業規劃和總體規劃,同期投入建設。該園區的發展目標是:通過8-10年的建設發展,成為全國食品工業的示範點和新、特、高食品的專業化生產基地。已進區主要企業有:嘉興振華乳業有限公司等。 該園區由開發區管委會、信息產業部第36研究所共同投資建設,規劃面積2.0Km2,位於開發區的南部,距嘉興市中心3公里。園區於2000年開始開發建設,以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為主。
嘉興市擁有電子元器件、材料、整機、工程技術開發以及國家級通信研究所等電子信息企業、科研機構100多家,距園區1公里的國家級電子通信研究所--信息產業部第36研究所擁有中、高級電子技術人才700多人。園區又毗鄰上海、蘇州、無錫、杭州等城市,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配套完善,市場容量大,輻射面廣。已進區主要企業有:嘉興和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嘉興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科研開發中心、嘉興浙安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嘉興埃泰克電池工業有限公司、東方日立鍋爐有限公司、愛斯得電子(嘉興)有限公司、清水電子(嘉興)有限公司等。 該園區規劃面積35Km2,位於開發區的南部,距嘉興市中心5公里。園區於2004年開始開發建設,以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汽車零部件、食品等為主。
該園區的發展目標是:通過5年左右的建設發展,成為浙江省電子信息產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
目前已進區的主要企業有:愛芬食品(嘉興)有限公司、翔茆精密鈑金(嘉興)有限公司、浙江匯信機電有限公司、叄陽精工(嘉興)有限公司、大禾產機(嘉興)有限公司、松村食品(嘉興)有限公司、上品興業氟塑料(嘉興)有限公司、嘉興信仁精密泵有限公司、依格流體技術(嘉興)有限公司、泰成精密(嘉興)有限公司等。 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位於開發區西南部,距市中心3公里。
嘉興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基礎。
隨著嘉興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高校園區的開發與建設將為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 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位於開發區西南面,距市中心3公里。發展目標是在北面建設一個以商務辦公、文化休閑為特色的專業性較強,配套齊全的嘉興市商務中心,在南面建設與之配套的高檔住宅區。
❼ 海寧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開發區分為東區、西區和北區三個產業區塊。 東區是海寧經濟開發區建設起步的搖籃,是海寧皮革產業的發祥地,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製革技術和規模最大的製革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壯大,已成為以製革企業為主,兼有襪業、紡織染整、機械製造、生物化工等企業的集聚地。
東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優化提升製革行業,穩固發展傳統紡織業,完善現有的綜合性輕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區塊產業層次。加強中小企業間的配套協作,大力提倡企業技術改造,強化節能減排,提升傳統企業綜合發展實力。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堅持環境優先的原則,完善生活服務設施,加快房地產開發建設,實現產業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東區中心主要以商業街形式展開,重點開發以長山河為起點,沿硤川路由西向東至丹楓路的商業街地塊。
東區將加快現有企業搬遷,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居住片區。
在東區杭平申航道西側,長山河北側,將規劃一處規模適宜的倉儲區,以滿足開發區乃至整個海寧市日益增長的倉儲需求。
在東區城東路東側,將合理預留以汽摩配等輕工機械產業為主的發展空間,加快建設輕工機械產業基地。
到2020年,東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8.1平方公里。 西區位於滬杭鐵路、長山河和嘉海公路構成的三角地塊之間,主要由皮革工業園區、襪業園區及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品牌園區等組成。此外,開發區標准廠房也集中在西區,主要供皮具箱包及其他無污染輕紡類企業入駐。
西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在現有基礎上改進提高皮革製品生產工藝,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強化開發區皮革製品產業在國內的龍頭地位,打造世界皮革之都。加快以襪業為主的紡織企業的集聚發展,發揮集群優勢,提高產品檔次,強化行業品牌建設。完善開發區的配套服務設施,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積極發展生活居住、商貿金融等服務業,完善開發區配套功能。
西區中心主要位於金三角地塊內,通過對原有商貿用地改造提升,強化其商貿服務功能,同時將西區中心的服務功能向西延伸至嘉海公路兩側。
加快西區洛隆路兩側的綜合化開發,逐步擴大商貿服務經濟規模,積極發展休閑購物、公共服務等城市服務業。並做好與周邊農居用地、工業用地的有效銜接,形成整體和諧發展的綜合區塊。
到2020年,西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9.2平方公里。 北區是距海寧城市最遠的、相對獨立、開發較少的一個區塊,毗鄰滬杭高速公路、滬杭鐵路和長山河,交通便捷,以未開發土地為主。
北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充分利用對外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物流產業。著力發展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新材料及出口加工等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成長型產業。大力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高標准建設精品小區,提高居住文化品位。
北區中心主要由文苑路和港口大道交叉口四周用地構成。需具備較強的生活服務功能,以滿足相對獨立發展的功能需求。
北區的西北角將規劃建設一片規模相對較大、功能較全、服務半徑較廣的綜合性物流基地,推進海寧全市物流產業發展。
北區將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產業,著力建設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集聚區。
到2020年,北區建設用地控制在4.6平方公里。
❽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建成區:建成區是吳中經濟開發區得到批准成立首期開發建設的區域,四橫、三縱的路網構架成建成區的主要格局。規劃面積為7.81平方公里。是吳中區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學校、幼兒園、醫院、居住小區等配套設施完備。 河東工業園:河東工業園規劃面積約7.8平方公里。東至蘇嘉杭高速,南至吳淞江,西至京杭大運河,北至河道。於2001年3月開始建設,於2001年3月開始建設,工業園有污水處理廠相配套,區內道路與蘇嘉杭高速公路、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滬高速公路、205省道相連。目前該園工業用地項目招商基本完成,入駐企業125家,主要產業為化工工業企業、電子企業。 東吳工業園:東吳工業園是建成區的延伸,東吳工業園規劃面積約5.3平方公里。東至227省道,南至繞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東吳南路。於2002年初投入建設,目前園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成,並建有幼兒園、小學、衛生院、居住小區等配套設施;工業用地項目招商已全部完成;入駐國內外企業129家。已成為開發區電子產品、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的生產基地。 旺山工業園:旺山工業園總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於2003年3月開工,同年10月正式開園。一期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含天鵝盪居住區2平方公里。東至龍翔路、蘇震桃一級公路,南至東太湖路,西至蘇旺路,北至吳中大道、繞城高速。一期地塊項目引進基本到位。二期規劃面積約4平方公里。東至蘇旺路;南至東太湖路,西至木東公路,北至吳中大道。二期部分地塊項目進區。截止目前,旺山高科技工業園集聚了百餘家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科研製造企業。 越溪城市副中心: 越溪城市副中心於2004年11月3日正式經蘇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是體現蘇州四角山水和現代化的新城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人。蘇州市吳中越溪城市副中心整個規劃的形態可概括為「一軸、二心、六片」的規劃結構。「一軸」為東西貫通的綠化景觀軸,包括0.4平方公里的綠地公園、廣場,是城市的一條發展方向軸,實現東西兩側在空間景觀上的銜接。「二心」分別為友新路兩側的公共設施用地,位於中心部位。主要集中行政辦公、文化娛樂、醫療衛生、體育設施、商業金融等。行政辦公保留了開發區管委會、海關大樓、太湖漁管會等行政管理用地。商業片區目前規劃建設南蘇州生活廣場、新天廣場、商務中心等。「六片」即為六個居住片區,以建設多層住宅為主和低層、小高層住宅為輔,新建高標准越溪小學、已建成越溪中學、瑞華醫院、公共綠地等配套服務設施。越溪城市副中心將建設成為蘇州城南一個嶄新的集行政、商貿、金融、居住、教育、文化、休閑、娛樂等城市綜合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城市片區中心。 尹山湖生態商圈:尹山湖生態商圈規劃面積8.84平方公里,按照「現代、精巧、生態、休閑、宜居」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行政商務、居住生活、商業金融和運動休閑等四大功能區,全面形成一個融自然風光、人文勝跡和都市景觀於一體的綠色生態城市次中心。尹山湖生態商圈以創造和諧、有序的綠色生態背景,構築生態休閑商務宜居中心,提供現代多樣的城市活動空間,成為區域發展的催化劑與動力。 東太湖濱湖新城:東太湖濱湖新城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總體布局分為「一核、雙軸、兩帶」,將建設成為融國際商務、文化旅遊、休閑度假等特色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吳中科技園:吳中科技園與蘇州國際教育園相鄰,具有吳中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優美的太湖山水風光優勢,他北靠石湖風景區和旺山、南臨東太湖,環境優美;區內交通便捷,與吳中大道、東太湖路、蘇州繞城高速等主幹道相通。吳中科技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由研發基地、產業基地和綜合配套區三個部分組成,通過引進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服務外包等高新技術研發企業,成為自主研發新平台和高科技產業示範區。近年來,相繼獲得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省級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園。科技園合理設置配套服務設施,包括中介商務辦公、科技交流展示中心、商業街、文化娛樂設施、配套公寓如專家公寓、白領公寓、單生公寓等,及適量一般居住生活配套、科技城物業管理辦公、科技會所等設施配套等。科技園將成為蘇州城南工業帶的亮點和熱點,並進一步優化吳中區的投資環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全面提高吳中區區域核心競爭力。 吳中出口加工區:吳中出口加工區是2005年6月唯一經國務院批准在區內設立的加工區,總體規劃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區內將重點引進電子資訊、光電一體、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出口加工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建成吳中區的「境內關外」。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蘇滬高速公路均在此設有互通和出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快速。出口加工區以電子咨詢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產生、生物科技與精細化工產業、精密機械產業等為主要發展方向。
❾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2年7月1日起,經濟區與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離,開始獨立運行。根據並發[2002]36號文件的規定,經濟區總體控制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北起太原市南過境高速公路,南至南環鐵路線北側,西起大運路,東至南畔村以東。總體規劃分三期實施,起步區9.6平方公里,北起新華街,南至化章街,西起大運路,東至大發路,用3至5年的時間完成。二期開發20平方公里,三期再開發20平方公里。 從地理位置上看,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太原市東南方向,不僅空氣質量好,而且發展空間廣闊,交通十分便利。區中心距飛機場2公里,火車站3公里,市中心10公里。區內大運公路貫穿南北,208和307國道穿越東西,有太原市南高速環路入口,鄰西南鐵路環線,是投資辦廠的理想之地。經濟區的周邊,北鄰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接小店鎮,東臨榆次經濟技術開發區,處於太原市南移西進戰略及兩市三區合作開發的中心地帶。
❿ 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概念性總體規劃(2013-2030)
從經濟,文化,交通來看
應該是常德比較發達
常德靠洞庭湖,離省會長沙很進,有長常高速,而且常德現在加入了長株潭3+5城市群,成為湖南發展的排頭兵
永州則是為湘粵桂結合城市,為湘西南口岸城市,從經濟上來看沒有北部的常德發達,不過從自然風景,小吃上來比應該有的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