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龍岩經濟發展快

龍岩經濟發展快

發布時間:2020-12-03 21:32:53

1. 龍岩的經濟問題。。。

金融危機下龍岩市企業發展問題分析(一)龍岩市經濟發展概況龍岩市是正在逐步升級的交通要地。市東臨廈門、漳州、泉州、南接廣東梅州,西鄰江西贛州,既是廈門經濟特區、閩南金三角開放區的腹地,又是內地的前沿,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要沖和物資集散地,沿海與內地的過渡帶和經濟走廊。根據福建省統計局核算反饋,2008年,龍岩市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72.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7年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3.8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48.76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增加值210.29億元,增長15.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400元,比2007年增長14.0%。在對外經濟方面,全市各企業進出口總額53940萬美元,比2007年增長99.0%,其中,進口8028萬美元,增長199.8%;出口45912萬美元,增長87.9%,詳見表1:表1:2008年龍岩市進出口主要分類情況指 標絕對數(萬美元)比上年增長(%)進出口總額5394099.0出口額4591287.9其中:一般貿易4357084.0 加工貿易23422.16倍其中:機電產品133012.31倍其中:高新技術產品291710.75倍進口額80282.0倍其中:一般貿易38422.6倍 加工貿易23953.21倍 其他貿易179191.0其中:機電產品40191.03倍其中:高新技術產品138737.0在工業發展方面,龍岩市全年工業增加值310.87億元,比2007年增長1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7.09億元,比2007年增長18.6%,見表3。產品銷售率97.49%,比2007年回落0.79個百分點。表3: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分類情況指 標絕對數(億元)比上年增長(%)工業增加值287.118.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2910.0其中:集體企業1823.3 股份制企業144.821.8 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40.724.3其中:私營企業58.324.4其中:輕工業98.418.6 重工業188.718.6規模以上工業中,煙草加工、機械製造、礦產三大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1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3.9%,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9.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現價增長16個百分點。其中煙草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9.8億元,現價增長12.2%;機械製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7.7億元,現價增長51.2%;礦產完成工業總產值107億元,現價增長48.2%。在金融和保險方面,龍岩市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26.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94.22億元,增長16.0%,見表2。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78.5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5.65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貸款余額82.21億元,增長25.4%。表2:2008年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指 標年末數(億元)比上年增長(%)各項存款余額523.7526.5人民幣存款520.7026.8 其中:企業存款142.0527.3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82.8129.2各項貸款余額394.2216.0人民幣貸款393.7316.5 其中:短期貸款185.4713.9 中長期貸款203.5218.2龍岩市保險企業各項保費收入16.14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68億元,增長29.7%;人身險保費收入10.46億元,增長33.9%。全年財產險賠款支出3.19億元,比上年增長40.5%;人身險各項業務支出2.47億元,比上年減少3.9%。從總體情況以及對外經濟和金融保險方面來看,雖然龍岩市2008年一直處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但其經濟發展比較穩定,不過,發展速度明顯放慢,且在某些方面呈現倒退趨勢。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因為管理不善或者資金鏈斷裂的原因倒閉的不少,倒閉企業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忽略了主業,過度擴張,進行了產業的多元化投資,或者主業本身就不強、不大,沒有技術及質量優勢。那些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的小企業,只能在市場經濟很好的環境下才能獲得生存,一旦市場經濟出現浪潮,在價格戰中很容易就被淹沒,倒閉破產在所難免。 (二)金融危機中企業面臨的相關問題2008年9月以來,美國次貸經濟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的開始蔓延全球,眾多跨國公司倒閉,全球股市崩盤,社會失業率大增。在這種背景下,龍岩市企業管理者要清醒認識、准確把握目前可能面臨的問題與不足,概括來講,主要有六個方面:(1)企業思想觀念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人才隊伍現狀與企業發展對人的迫切需求不相適應;對人的認識和使用與市場經濟規律之間不相適應;(2)技術創新能力弱,工藝技術進展緩慢,新產品開發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仿研跟蹤的局面;(3)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品獲利能力低,競爭力不強,經濟增長、效益提升仍然主要靠規模拉動,能源、勞動力等資源消耗與先進水平比還有一定差距;(4)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不強,服務市場、服務客戶的意識以及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不強;人力資源跟不上生產高水平、高速度發展的需求,造成企業人才緊缺的原因是發展速度太慢;(5)管理粗放,精細化管理尚未實現;(6)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不是靠科學管理謀求發展,總抱有僥幸的心理,靠鑽政策的空子求得一時的生存。 (三)推動龍岩市穩定發展的相關建議面對不利因素,龍岩市的企業最緊迫的是改變企業發展方式,企業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去審視和解決好以上的問題和不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轉變發展理念,強化自主創新,增強市場意識,卓有成效地推進企業發展。 1.創新經營理念。創新,是企業永恆的話題。依靠創新,我們才能在這場風暴中找到機遇。在「寒冬」中站穩腳跟我市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發現,不少企業「安然無恙」地按照既定方略前行,化解危機為機遇,有的甚至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過倍的逆市飄紅。經營理念創新,包括科技創新、服務創新、企業文化創新、領導方式創新、激勵方式創新等,順應時代的發展,具體講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一是科技創新。科技因素在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中發揮著「無法預期的影響」。因為科技在企業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努力追求科技創新是現代企業謀求發展的根本途徑。 做好前瞻性技術產品研發必須意識到科技創新應對抗擊風險的厚重力量。企業若想既做大又做強,就必須高瞻遠矚,提早著手研發能夠引領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以佔領市場的主導地位。金融危機沖擊市場時,舊產品已經提前自我淘汰,新型產品依靠獨有技術形成 「逆流而上」,成為市場中的佼佼者。在產品研發前,通過市場調研找準定位,把產品的成本消耗、流程設計、上市價格以及產值和利潤等做出精準預算,這將成為市場拓展中新的創新增長點。二是營銷創新。營銷觀念的確立與發展是企業爭得市場的基礎。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網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場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另一方面,以現代網路營銷為企業提供全新有效的營銷模式,使企業營銷不但降低成本,減少人力投入,而且可以在更大的市場范圍內尋找客戶,為企業創造更富有彈性的運作空間。 三是服務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作為產品銷售的「軟體」已越來越突出其無可比擬的重要性。傳統的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已不能滿足顧客日益豐富和多樣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將是全方位的服務觀念。全方位服務是指凡是用戶所需要的服務都能順利得到滿足的服務模式。它包括為用戶提供企業產品的所有相關信息,並按照用戶的期望生產產品、傳送產品,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用戶的滿足感。 2.推進精細化管理。全面開展以「五個轉變」為中心內容的精細化管理活動,推進企業基礎管理水平的提高。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從大計劃向小核算轉變。在成本管理與控制方面,企業從大計劃向小核算轉變,立足資金管理規范化、細化成本控制管理、完善采購監督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 二是從增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在開拓市場方面,企業從增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進一步密切與國內外新老客戶的關系,在鞏固老市場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新市場,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真誠的服務贏得良好的市場份額。 三是從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轉變。在產品開發方面,促進產品從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轉變。在滿足普通用戶需求的情況下,向高端化、高附加值、特殊用戶需求發展,引領行業發展。四是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在生產管理方面,逐步由粗放型轉變為精細型,通過改進工藝流程、技術創新,促進效率的提高。 五是從基礎化向文明化轉變。在文化建設方面,企業從基礎化向文明化轉變,深化績效考核,加強民主管理,弘揚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企業穩步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3.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新產品開發。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代生產力轉化。金融危機的到來是一個機遇,驗證了自主創新、練好內功,是增強發展的後勁,應對危機的根本之策。創新,意味著擁有逆勢之下突圍的話語權,意味著提升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應該是產業鏈末端的傳統製造業,要承接國家擴大內需的「東風」,反而迎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不可否認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依靠自己的品牌,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抓住目前原材料價格下降的製造優勢,從靠擴張、外延式的發展轉向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企業利潤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這次金融危機明白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算沒發生金融危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也很容易被淘汰。4.推行全員成本目標管理。對公司層面而言,以科學的市場價格和成本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降低成本目標,根據成本構成及部門職能進行指標分解;對部門層面而言,組織全員集思廣益制定相應的有效措施和計劃,落實責任人;成立成本管理目標的推進部門,以可行性審查和考核方案,監督和檢查全過程。5.用誠信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更是信用經濟。企業信用不好,將會在無情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企業從事營銷活動,銷售的不僅是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本身。最簡便切合實際的方式就是在營銷活動中講究誠信。6. 深挖市場盲點,做強中小企業。所謂市場盲點即市場的空白點,在這里指尋找市場中出現供小於求的商品。在金融危機的襲擾下,很多企業都在為尋找新的商機而挖空心思,其實只要回頭留意身後就會發現仍有一批「盲點」產業。簡單化指在發展中小企業時要承認現狀,不為力所不及而苦惱,應該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現有經濟基礎上,在可能范圍內,盡最大可能促進中小企業一步一步提高,逐漸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做強中小企業。面對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有新思路,要及早深挖市場盲點,堅持和做好「四化」,同時在「薄利時代」還要樹立「不以利小而不為」的經營理念,擴大市場佔有率,就能把「盲點」變為「亮點」,培養出市場新的商機,做強企業。很多地方政府可能更多的是看重稅收,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多的是獎勵創造就業機會的企業,即便這個企業對我們的稅收並不是很重要。中小企業對於整個社會的貢獻就在於它提供了重大的就業,一些大型的企業在上交國家利稅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再就業方面趕不上中小企業。扶持企業,就是挽救那些製造就業的載體。所以,要形成規模化的特色產業集群,是龍岩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以及發展外向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的主要陣地。7.充分把握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發展技術和人力資本密集度高、市場前景廣闊、規模經濟效益突出、可持續發展性強、環境污染少或無污染的產業。要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要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加強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優先發展循環經濟項目,相對集中或優先安排能將上游企業的「廢料」作為下游企業原材料的項目或企業進入園區,通過副產品、能源和廢棄物相互交換,形成比較完整的循環工業系統,達到園區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要樹立長遠目光,著眼於園區的長遠發展,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

2. 龍岩新羅區鄉鎮經濟發展比較

東肖是不錯,定位為海西的旅遊重鎮,擁有紅色旅遊資源和綠色旅遊資源,09年省級重點旅遊項目,投資30億元的志高旅遊動漫城也在東肖建設;工業園區等等;東肖的目標定位為城市的後花園。
紅坊從08年開始經濟整體下滑,因為很多煤炭、水泥的停產,09年排在了全區經濟的倒數位置;
雁石鎮擁有很多礦產資源,所以經濟還是比較好的。而且現在雁石要搞個四星級的酒店、還有坑口電廠,再下去要發展建設鐵路物流園。龍硿洞景區也在那裡。將來雙永高速通車後雁石會有出口,城區到雁石就只要半個小時。
適中因為煤礦多,所以整體經濟還不錯,龍廈動車組要經過適中,而且適中還有高速路口的出口點。
岩山鄉整體的經濟狀況不錯,煤礦資源豐富,屬於有錢的鄉鎮。
龍門鎮的洋畲村是新羅區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是中國特色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等等的稱號,我們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都親臨過的地方。
其他你要什麼資料可以搜索新羅之窗,新羅區政府自己的網站。

3. 龍岩的經濟

生產總值
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1.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87.80億元,增長4.0%;
第二產業增加值876.25億元,增長11.7%;
第三產業增加值557.16億元,增長8.0%;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716元,比上年增長9.3%。
財政收入
1990年地方財政收入1.17億元,為1980年的5.61倍,龍岩成為中國95個收入超億元縣(市)之一。
2014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61.69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19.84億元,增長2.2%;財政支出205.07億元,增長2.8%。全市國稅稅收收入157.29億元,增長10.4%;地稅系統稅收收入92.88億元,下10.0%。
產業結構
1978~1990年,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年遞增12.3%,國民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0.3%,社會總產值年均遞增11.5%。1990年與1978年相比,工農業總產值增長2.63倍,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08倍,社會總產值增長2.27倍。
投資結構
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90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2.7%;農戶投資增長8.9%。
在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48.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3.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7%。。
2014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12.09億元,增長28.4%。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32.84億元,增長46.8%。商品房銷售面積175.67萬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銷售額99.36億元,下降36.1%。
2014年全市220個省市重點項目,比上年增加37個,增長20.2%;完成投資504.06億元,下降2.4%;實現新開工項目72個,比上年增加22個,增長44%;實現新建成或部分建成項目68個,比上年增加25個,增長58.1%。 明清時期,城鄉有冶煉、造紙、食品等傳統的家庭式手工業或作坊。民國時期,制茶、卷煙、煙紙業、造紙業一度迅速發展,但重工業及採用機器生產的企業甚少。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292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1.5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人民政府對私營企業採取加工訂貨、統購包銷,扶持個體手工業生產政策。1953年始,對個體手工業和私營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絕大部分私營企業成為公私合營企業,個體手工業按行業組織生產合作社(小組)。工業產值年均遞增26.4%。1956年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產值的23.19%。
「大躍進」時期,盲目興建一批冶金、煤炭等廠礦,造成基本建設投資結構、工業內部的輕重工業比例失調。同時急於完成公私合營和集體企業向全民所有制的「全面過渡」,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1962年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縮短工業基本建設路線,壓縮重工業,關停並轉一些效益低的企業,精簡職工,整頓企業,恢復集體所有制企業,工業生產逐年回升。1965年,工業產值3009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9.19%,比1949年增長9.3倍。
「文化大革命」期間,生產秩序遭破壞。1968年,產值比1965年下降17.41%。自1969年後,國家加強內地工業建設,先後恢復或新建29個工礦企業,工業得到較迅速發展,門類增多、規模擴大、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冶金、化學、建材、紡織工業發展更快。至1976年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4.66%。在工業總產值中,56個全民所有制企業產值佔92.76%,64個集體所有制企業產值佔7.24%。
1978年後,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調整工業結構,重、輕工業產值比例各佔50%左右,進一步挖掘企業內部潛力,進行技術革新。1979~1984年,投入1.17億元挖潛、改造,企業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同時,企業內部逐步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也新建一批廠礦。1980年,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2.36%。鄉鎮工業亦迅速發展,年產值239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9.6%。
1984年,實行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進一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的活力。1986年,推行廠長負責制、全面目標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實行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全市與20個省市的88個企業、10所大專院校、26個科研單位建立橫向聯系,參加企業有96個、129個項目,引進各專業人員200餘人。同時,先後從日本、英國、美國、西德、瑞士等國和香港、台灣等地區引進技術和價值1.1億元的設備。工業生產迅速、穩步地發展。1984~1987年,工業產值平均年遞增19.8%。
1987年,全市有卷煙、食品、紡織、印刷、包裝、機械、煤炭、電力、冶金、建材、化工、電子、木材等行業,初步形成以卷煙、建材、機械、煤炭、冶金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包括中央、省、地、市屬和鄉鎮及村辦工業等多層次經濟結構的企業有2350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86個,產值53992萬元;集體所有制企業162個,產值4842萬元;合資企業6個,產值188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2096個,產值5110萬元。主要工業產品有200多種。工業總產值64062萬元(其中市屬工業1638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9.90%。220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中,利潤總額6787萬元,稅金19203萬元,工業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73.7億元,增長8.7%。工業生產總體呈現重工業生產快於輕工業、非公有制工業較快發展、小微企業穩定增長、重點企業增勢良好等特點。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2.7%,輕工業增加值增長3.4%;股份合作企業增長22.5%,股份制企業增長13.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0.3%,集體企業增長16.2%;大中型工業增長9.0%,小微企業增長8.2%;億元企業達347家,比上年增加28家。
工業園區
截止2012年,共有9個省級工業園區。分別為:龍岩經濟開發區、永定工業園區、福建龍州工業園區、連城工業園區、武平工業園區、上杭工業園區、漳平工業園區、長汀縣經濟開發區和龍岩稀土工業園。 農業產值
2015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7.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農業產值148.98億元,增長3.4%;林業產值46.13億元,增長6.1%;牧業產值121.28億元,增長3.9%;漁業產值13.37億元,增長3.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77億元,增長5.8%。主要農產品產量平穩較快增長。糧食總產量109.96萬噸、增長0.2 %,蔬菜總產量198.51萬噸、增長1.8%,茶葉產量2.17萬噸、增長6.4%,園林水果產量40.24萬噸、增長4.3%,食用菌產量4.01萬噸、增長3.6%;毛竹7193萬根,增長2.0%;家禽出欄5879.55萬只、增長17.1%;水產品產量7.59萬噸,增長3.8%。
農業產業化
2012年全市形成了「六大」重點產業(畜牧、蔬菜、林竹、茶業、薯業、煙草)和「七大」特色產品(河田雞、連城白鴨、槐豬、黃(黑)兔、蘭花、漳平水仙、咸酥花生),2011年六大重點產業和七大特色產品產值分別達到177.2億元和9.8億元。其中肉類總產全省第一,生豬出欄全省第一。
漳平被評為「中國特色竹鄉」、「中國花木之鄉」,永福被評為「中國杜鵑花之鄉」;連城朋口被評為「中國蘭花名鎮」;武平是全國重要的野生花卉生產基地,「武平富貴籽」獲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2011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雙百」目標,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00.6萬人,年勞務收入超過150億元。 清末、民國初期,私商大多在外經商,境內商業主要是集市貿易。蘇維埃時期,國民黨對蘇區實行經濟封鎖,龍岩縣蘇維埃政府採取保護商人政策,鼓勵蘇區商人與國民黨統治區商人貿易往來,發展蘇區經濟。民國23年(1934),汀漳公路開通後,湘、贛等地商人來岩采購,商業日趨繁榮。民國26年(1937),城區有商鋪400餘家。民國27年(1938)5月,日軍侵佔廈門,封鎖沿海港口,汀漳公路漳龍段遭破壞,多數貨物經廣東興寧、梅州市梅縣區、大埔等地運進,貨源銳減,物價暴漲,捐稅日增,各大商戶相繼停業。民國35年(1946),有的商戶移往漳州、廈門、汕頭等地,至1949年,城區只剩店鋪255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貫徹「繁榮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發展以國營商業、供銷合作商業為主,個體商業和集市貿易為輔的社會主義商業體系,開展物資交流,城鄉互助,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市場繁榮,物價穩定。1956年,基本完成對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私營商業過渡到國營、公私合營,有的組織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組,實行經銷代銷。「大躍進」期間,把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的商業體系,變成單一的國營商業企業,影響商業的發展。三年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物資匱乏,市場疲軟。貫徹國民經濟調整方針後,商品日益增多,市場日趨活躍。1978年後,改革商業管理體制,發揮國營商業的主渠道作用和集體、個體商業的調節作用,擴大、搞活流通領域,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至1987年,全市有商業企業4772家,其中國營310家,集體677家,個體商業3785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28304.82萬元,人均725.7元。商品購銷兩旺,市場繁榮,成為龍岩地區的商業貿易中心。
2012年進出口總額34880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4.2%。其中,進口137966萬美元,增長143.1%;出口210836萬美元,增長13.8%。

4. 試述閩西北三市對台經濟關系的共同點,並談談如何加快閩西北對台關系發展。

共同點
1、區位
2、港口(馬尾港)
3、親緣同胞

加快三通直航,人員交流,

5. 坎市鎮的經濟發展

坎市,位於龍岩市區西南部,為永定縣北大門,總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9375畝,轄1個社區居委會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65萬人,常年流動人口約1萬人,其中集鎮人口2萬多,城鎮化率達70%,是國家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國家級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市重點發展的15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之一。
坎市,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距龍岩中心城區僅28公里,為龍(岩)—坎(市)—梅(州)鐵路連接地並設有三級站,省道203線穿境而過,規劃建設的雙永高速公路在鎮區附近設有互通,是永定的交通樞紐;廠礦企業眾多,常年商賈雲集,為龍岩財政收入最多的鄉鎮,是永定的經濟中心;1470年建鎮至今,文化積淀深厚,各類人才輩出,是我國首批院士盧嘉錫、盧佩章和盧衍豪的祖籍地。
坎市是中國閩西(福建龍岩)第一鎮,無論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都是城鎮的佼佼者。坎市資源豐富,煤炭、石灰石等礦產儲量巨大,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交通便利,距龍岩中心城市僅二十多公里,龍(岩)梅(州)鐵路在鎮區設有三級站,省道福三線穿境而過,是永定的交通樞紐;經濟發達,是閩、粵、贛三省貨物集散中轉地之一,為龍岩首個財政收入超億元鄉鎮,是永定的經濟中心。坎市鎮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項目帶動戰略和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決策部署,提出「把坎市建設成為主動對接龍岩中心城市的魅力重鎮」新定位,以「產業、城鎮、新農村」建設為三大工作重點,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水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製造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4年,坎市鎮財政收入1.27億元,位列全市各鄉(鎮)榜首。2005年達1.586億元,比增24.88%。連續2年收入均突破億元,為龍岩市人均GDP和財政收入最高的鄉(鎮)。2007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9.08億元,財稅收入4.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0元。2008年上半年,實現財稅收入35300萬元,比增60.5%,實現社會總產值1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2008年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
近年來,坎市鎮根據形勢發展和鎮情實際,提出了科技興鎮、工貿強鎮的發展戰略,為實現把坎市建成全省一流重鎮向前邁進一大步。坎市鎮黨委、政府提出「把坎市建設成為接受龍岩中心城市輻射、具有更強生態意識、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工貿型衛星城」的新目標定位。通過大力弘揚「寬容、誠信、開拓、進取」的坎市精神,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使坎市成為閩西鄉鎮中人均GDP最高、財政收入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發展後勁最足、集鎮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教育事業最優、醫療條件最好、人文環境最佳的鄉鎮。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評為全省「百強鄉鎮」。
工商業發達。境內有省、市、縣企業九家;有離鎮中心400米的國產實業集團投資興建的國產實業(福建)水泥,華龍飼料廠、長豐公司、火電廠等外來投資企業十家;有萬鑫化工廠、復合肥廠、鑄鐵廠、眾旺化工廠等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400多家。
2001年以來,坎市鎮深入實施「把坎市建設成為接受龍岩中心城市輻射、具有更強生態意識,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工貿型衛星城」戰略,圍繞創建省一流重鎮的目標,狠抓落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確保經濟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2005年,農村社會總產值13.24億元,比2000年的5.357億元增長1.47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416萬元,比2000年增長78.2%;工業總產值4.62億元,比2000年的1.50億元增長2.08倍;財政收入1.586億元,增長3.08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965元,比增21.0%。
2005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17534畝,比2000年的1.7萬畝增加534畝;糧食總產7146噸,比2000年的6885噸增加261噸。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特色農業養蜂從無到有,2005年兌現養蜂獎勵政策1.5萬元,蜂群超過2400群,是發展之初的兩倍多,養蜂業產值達100多萬元。2005年生豬出欄38771頭,比2000年的15886頭增長1.44倍。2002~2005年共培訓農村勞力1800餘人次,成功轉移農村勞力1500餘人,打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市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勝捷家飾有限公司,至2005年底完成投資3000萬元,完成7500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建設。第一條生產線在年底投產,解決800個富餘勞力就業。
圍繞做大做強煤炭、水泥、電力、竹木加工、化工、機械製造六大工業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結構日趨完善,集約化趨勢開始顯現。2005年,國產實業(福建)300萬噸旋窯水泥廠完成投資3.54億元,將於2006年10月建成投產,可新增產值7.5億元,新增稅收5500萬元;設計年產原煤30萬噸、總投資超億元的永豐煤礦,由省發改委立項批准建設,並列入省重點項目和市「雙百」競賽項目,2006年6月將建成投產;金業火電有限公司二號填平補齊工程完成投資4725萬元,實現產值7646萬元,比增25%;宏洋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投入160萬元完成第二條生產線,實現產值36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8倍,出口創匯450萬美元;眾旺化工有限公司產值達4765萬元,比增35%。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2.5億元,比2000年的5.6億元增長1.23倍。同年,新落戶投產的項目還有投資700萬元的富龍煤炭發運站,投資332萬元的創豐煤矸石磚廠,投資335萬元的興豐礦業機械廠和投資150萬元的洽溪磚廠。龍秀水泥廠投入122.9萬元進行技改,永昌針織廠投入147萬元增購設備。同年12月,原擱置十幾年的先富工業區(印星台區)增簽3個項目、協議投資1億元。其中致星鞋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龍岩成龍機械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金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前兩個項目在蓮花工業園區建設。
2005年,全鎮共有第三產業單位2515個,從業人員7575人。全年營業收入達5.2億元,比2000年增長25%。

6. 龍岩的經濟是怎麼樣一個發展模式

人民在支撐,永久持續發展。

7. 龍岩經濟發展很快 聽說超越漳州 在福建省排第四了 這是真的嗎

什麼時候龍岩的經濟總量過萬億再說話!山區市要超過沿海市?!漳州排名第四已經很委屈了,讓泉州超過了,沒辦法!

看一看08年福建9地市積極總量排名,沒有查看到09年的數據。

8. 龍岩市的長汀縣和連城縣那個縣的經濟比較好.發展比較快.!

漳平最好

9. 龍岩在未來的幾年在經濟上有什麼發展趨勢

龍岩應該會充分發揮老區資源走科學養殖,發展農業,開發旅遊業為主要發展路線,

閱讀全文

與龍岩經濟發展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