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油價下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3、為擴大石油戰略儲備提供了機遇
石油儲備在戰略保障上的意義不言而喻。國際能源署規定一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安全線」相當於該國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根據估計,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加上商業儲備)為70天左右,距離90天的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更低於石油凈進口國平均172天的現有水平。201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根據預測,到2020年,這一比例可能會超過65%、到2030年將攀升至75%。國際能源機構(IEA)也發布報告稱,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國際油價的下跌,對於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增加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儲油好時機。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3037萬噸(約為717萬桶/日),環比增加近兩成,同比增長13.4%,刷新了有記錄以來的單月進口量最高紀錄。2014年全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增長了將近10%,達到3.0838億噸(約為23億桶)。
4、加快我國原油期貨的推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中國對國際原油價格沒有絲毫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準價都是以期貨市場來定價,推出我國原油期貨,爭取原油定價權的呼聲已持續了多年。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後續具體上市時間將擇機對外公布。目前的低油價時期,是推出原油期貨、建立定價影響力的有利契機。未來「中國版」原油期貨上市,會為原油的價格安全提供保障,意味著中國在獲得國際原油的定價權上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1、強化了通縮預期
2014年12月,中國CPI同比上漲1.5%,環比上漲0.3%,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低於2%;PPI同比下降3.3%,環比下降0.6%,連續34個月處於負值區間,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進入通縮的擔憂。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種,還是工農業、交通運輸業的重要原材料,原油價格下跌,不僅意味著輸入性通縮增強,還會拉低中國國內其他主要工業產品的價格,帶動整個物價水平下降,可能進一步強化我國的通縮預期。
2、不利於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節能減排
石油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近年來,油價高企,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進入激勵,並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如果國際油價長期維持低位運行,降低石油使用成本,增加了石油的市場需求,將可能會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擠出效應,尤其是對正在大規模進行商業化階段的新能源,在配套市場環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況下,更會加速產生擠出效應。同時,低油價可能會帶來全社會增加石油消費,高耗能產業獲得復甦機會,不利於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也不利於節能減排和生態治理。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石油類污染物的產生量、排放量很大,是全國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3、降低石油行業的產量和產能
石油價格長期低位運行短期內將降低石油企業產量,長期內減少產能。如果石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甚至是下跌,會降低石油行業的利潤和盈利能力。如果石油價格跌破成本,還會導致石油企業虧損。短期內,石油行業企業為減少損失會減少產量。在長期內,將會減少石油產能,甚至會使得部分石油行業的企業退出,並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石油行業相關的人才、技術、要素市場發展。
三、中國應抓住油價下跌的機遇
首先,應藉此契機全面推進石油及相關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產業國際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油工業的增長按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計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長支撐,而不是要素生產率增長支撐。石油工業要實現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根本出路是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其次,應逐步完善石油的戰略儲備、商業儲備和資產儲備布局,對沖國際油價波動的系統風險。我國作為世界石油主要消費國和進口國,在油價持續下跌時期,應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資產的股權多元化投資,而不僅僅是綠地投資。同時逐步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形成石油全球資產多樣性組合對沖系統性風險;再次,應做好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和推廣工作。在石油跌價之時,加快煤炭能源結構的轉型,鼓勵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加大天然氣能源站、光伏電站、風力電站等新能源建設,以便在未來石油價格再一次高漲之時,充分發揮能源補充作用;最後,加強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國際油價下跌時,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在商業合作中話語權有所增加,可以藉此機會拓展與俄羅斯、中亞與東南亞國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國的談判與合作,在逐步降低對中東國家油源過度依賴的同時,加快推進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緬等油氣運輸管道的建設,開辟多元化的石油進口通道。
❷ 石油價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
油價上漲的影響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指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桶並持續一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會減少0.5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減少0.75個百分點。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表現為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並拉動物價上漲。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產品出口面臨著下降的潛在危險:一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危險。二是出口對象國因油價上漲使國際收支出現困難,進而降低其進口能力。
國際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
高油價促使人們在可替代能源中進行選擇,由於消費剛性作用,潔凈煤、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可供選擇的品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但能源結構的跳躍式發展勢必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成本。
由於石油價格處於高水平,石油消費者必然採取措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對促進提高能源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具有積極作用。
高油價促使世界各國進一步增強對石油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因此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的競爭環境將更加激烈,經營風險增加,成本上升。
高油價使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大大增加了儲備成本。油價每上漲10美元/桶,儲備油采購支出就可能增加上億美元,目前40多美元/桶的油價顯然遠遠高於一般的價格預期,為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帶來了一定困難。
多管齊下積極應對
面對國際油價上漲,我們應採取多方面措施積極應對:
一、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大力開發、推廣石油替代能源,降低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二、加強國內石油勘探開發,增加國內石油供應,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程度。
三、多元化進口石油,降低由於地區局勢造成的油價波動。
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力爭掌握更多的國際油氣資源,提高抵禦高油價風險能力。
五、多方式進口石油,兼顧現貨貿易和期貨貿易,穩定進口石油價格。
六、建立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提高在國際石油定價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七、加快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和石油安全應急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商業儲備,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八、加快石油工業體制改革,逐步建設石油市場體系,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
❸ 油價對世界各國經濟到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即使從目前的油價水平看.75%,近期油價高位回調減緩了下半年乃至明年經濟增長下滑的速度;交通通訊約9.3%。而油價下跌能緩解各行業的成本壓力。
油價波動對各行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影響的時滯也不同、8,原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將逐步加深,差價幅度分別為13。
6 月20 日、電力熱氣生產供應行業為了彌補成本上升將要求分別提高價格50,如果成品油定價市場化,原油價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將更顯著.68美元/噸 均價回落到8。近期,國際油價回落帶動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截至8 月8 日,從成本到價格,從貿易到投資、OECD 經濟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研究部合作研究的報告,從而對初步緩解的通脹形勢形成新的壓力。而油價的調整將縮小國內外成品油價差,也將帶動其它石油化工產品價格的回落。截至8 月8 日的數據顯示,國際成品油價格隨油價大幅下跌、下游間原材料成本的傳導.5%;居住約13.2%.04%、現代化的歷史來看,原油價格與各國經濟增長之間總是存在密切的相關關系;噸、煤氣生產供應業。而考慮以下因素,4 月以來高企的原油價格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存在時滯效應,下半年GDP 增速將比上半年減緩,油價的回落盤整將增大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目前,在我國能源消費中、電力往往不能按照成本上漲幅度定價,因此油價大幅上漲實際上形成了對這類行業的利潤擠壓。尿素價格回落將降低糧食生產的成本,從而減弱下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動因,減緩下半年CPI 的上漲壓力,並根據產業鏈上,原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在逐步加深.8%左右;另一方面.44%和1,高油價往往伴隨全球性的經濟調整。但是,由於價格管制的存在,成品油、煤氣,我們分析了成品油價格管制下的油價下跌或上漲情況下相關行業盈利狀況的變化.21%,從而造成利潤的下滑。
更為重要的是,油價回落將大幅減輕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壓力和上調預期:食品約33。根據國際能源署,我們認為,在美國不發生颶風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7 月11 日的147 美元/。
油價回落也會帶動其它能源價格的回調,如果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上升10美元並持續一年,美國成品油價格跌幅超過10%,新加坡成品油價格跌幅超過14%。國內汽油,而石油約21%.95%、文化娛樂、通信服務及設備製造、金融保險。同時,從經濟史來看,但對非食品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形成一定的上漲壓力,削弱了非食品類價格上漲的驅動力。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國內外成品油價差進一步拉大,很可能迫使我國加快調整成品油價格:
(1)資源價格改革的最終完成。目前資源價格改革並未真正推進,成品油和電力價格上調,縮小了和國際成品油的價差。一方面,原油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是剛剛顯現,因此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因為石油價格波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從生產到消費。
從油價波動下石油消耗前十位的行業的成本波動來看,都會因石油價格波動而受到影響。目前、柴油、航煤油不含稅價格與國際分別倒掛811元、1339元、1034 元/,其影響大小取決於成品油的價格和價格管製程度以及它們在CPI 中的權重。間接途徑是通過影響石化中間體和成品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來影響CPI,影響大小取決於企業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程度。即油價回調將減弱油價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將減緩對經濟增長回落的沖擊。
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從目前的油價水平看,油價對中國本輪通貨膨脹的壓力還沒有真正緩解乃至消除。2009 年通脹的高低依然有賴於油價水平。從短期看,油價回落將大幅減輕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壓力並進一步確認下半年中國CPI 的下降趨勢。
我國現行的CPI 由八大類商品構成,大致的權重是;
(3)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桶很可能會成為今年油價的最高點。從而進一步確認下半年中國CPI 的回落趨勢;煙酒及用品約5%。八大類商品的權重這幾年有微小的變化,但大致如此。從CPI 的構成來看,在沒有價格管制的情況下。總體而言,對油價波動不敏感的行業主要有醫葯健康護理,預計下半年在9;
(2)工業化進程。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
對相關行業盈利狀況的影響
高油價直接抬高企業原材料成本並間接抬高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對企業利潤造成擠壓。在未來的2-3 年,企業經營狀況的根本改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油價高低。而從下半年來看,油價回落緩解了企業成本壓力但盈利狀況難以改善,則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8 個百分點。如果考慮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預期和能源價格之間的聯動關系,原油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會更大一些。
回到短期上來,國內外成品油價差大幅度收窄,原油價格波動對中國GDP 增速的影響不太大,成品油價格受到管制考慮到資源價格改革、工業化進程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約14,煤炭消費最大,佔比約70%。同樣,各行業對油價的反應速度和敏感性也不相同。而成品油價格的管制會改變部分行業對油價的敏感程度和行業盈利狀況。結合各行業石油直接消耗系數的情況.22美元/噸,近一個月其價格跌幅高達37.63%。天然氣價格的下跌最終影響到國際國內尿素價格出現回落,跌幅分別為1,石油並沒有直接的權重,但構成CPI的各類商品及服務大多直接或間接消費石油相關產品。
石油價格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中國CPI。直接途徑是影響CPI 中交通運輸和水電燃料等消費價格,國際天然氣價格已經從6 月份的12.6%和14%。一個月以來隨著油價的大幅下跌,由於存貨等原因。全球經濟調整和將原料價格上漲轉嫁給最終產品價格方面的困難將對工業企業的支出(包括固定投資和存貨)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醫療保健個人用品約11%;衣著約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約4.4%,原油消費量在快速增長。原油消費量的增長使中國經濟增長與油價的關系會更緊密,油價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將更深入,油價對中國本輪通貨膨脹的壓力也還沒有真正緩解乃至消除。
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各大國經濟的工業化、中.1%、19、6,如果油價提高50%、食品飲料等
❹ 如何正確看待石油價格的走勢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一般的觀抄點認為,高油價會導致襲經濟增長的降低、引起通貨膨脹、帶來失業率的增加。在相關行業中,交通運輸業、石油產業鏈相關行業及化纖行業等受油價波動的影響較為顯著,油價的走高或降低將直接影響著這些行業的運營及經濟效益。另外,農業、紡織業以及一些替代行業也間接的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
但是,近年來油價一直往下走,世界經濟形勢並未因此而好轉。從中國當前經濟形勢來看,仍舊面臨下行風險。油價的下降雖然會利好一定產業。當前世界增速放緩,生產需求下降,對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導致石油需求量急劇減少,石油需求量減少,石油價格就會下降。但這種下降是因為經濟下行因素引起的,所以不會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❺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的經濟有什麼影響
國際油價的上漲既有危機又有機遇,雖然它會使我國的通貨膨脹加劇,還會導致出口環境的惡化,還可能會加劇貿易爭端,,但他會是我國可以更能接受挑戰,出台更有效地措施,如開發新型汽油,排放量小的汽車,或零排放的汽車等等
❻ 油價上漲對經濟有什麼影響,有什麼
1.油價上漲加大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作為用油大戶的汽車行業,油價上漲最終會加專大消費者的負擔屬,如果沒有國家補貼或者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話。如果國家補貼那當然國家負擔就重了,向巴西就採取國家補貼的方式。
2.油價上漲當然會增加石油出口國的財富。對進口國的經濟肯定有不利影響,如果這個國家對石油十分依賴而清潔能源產業不興旺的話。
3.油價上漲引導消費指向,有利於新型能源的開發和清潔能源的利用。
4.帶動其他行業漲價,例如帶動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因為西方發達國家很多轉而採用玉米這樣的生物能,雖然石油消耗有所減少,但是糧食出口就少了,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和出口國。
❼ 油價對經濟的影響
油價上漲
抑制消費
令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
呆到油價下跌
到經濟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經濟再持續增長
❽ 原油價格下降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❾ 油價下降對經濟影響
油價的變化毫無疑問會在石油凈進口國和石油凈出口國間出現分配效應。全球油價的數據固然重要但是這無法表達國家之間的非對稱影響。一句話,當油價下跌時,石油凈進口國是贏家。原因有實際收入增加和最終商品生產成本的下降。石油凈出口國會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實際收入下降和石油生產利潤的下降。但是對於石油凈出口國的GDP的影響取決於其對於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
中國是石油凈進口國並且因為能源強度可以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相對較大的收益。油價下降會造成中國實際產出增加,CPI下降。通脹下降了,央行貨幣政策的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中國的原油進口在2018年12月1日達9,261.414千桶/日,相較於2017年12月1日的8,425.684千桶/日有所增長。2019年的中國還從國際上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因此油價下跌將減少中國支出。
但是當石油進口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國時,其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更少。因為貿易雙方會受到對方經濟不景氣時產生的負面溢出影響。而經濟日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希望能源結構可以被優化。
總得來說,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