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戰略

經濟發展戰略

發布時間:2020-12-03 07:53:17

Ⅰ 什麼是發展戰略

簡單的概念就是:

發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 戰略是籌劃和指導全局的方略。....因此發展戰略是指一種科學構劃的積極的向前的全局性的藍圖。

以上的都是網路的定義.........

具體應用很廣泛的 。。。。。。

我給你舉例下吧:

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本質 「戰略」這個概念最初只存在於軍事領域。戰爭講究謀略。謀略有大有小,大謀略叫「戰略」,小謀略叫「戰術」。
國防發展戰略:籌劃和指導國防力量總體建設的方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受國家戰略及國防戰略的制約和指導,由國防最高決策機構制定。
科技發展戰略:
科技發展戰略指為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優化而制定的有關政策體系,其實質是規劃如何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中爭取到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主動地位。確立戰略目標是制定科學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它一般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可行性、最優性等特徵。
經濟發展戰略:
經濟發展戰略:是指關於經濟發展中帶有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總的構想,在一定時期內,國家關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想及其為此而實施的總體規劃和方針政策。...

這樣幾個例子 你就更清楚了什麼是發展戰略了。。。。。。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歡迎消息聯系我 共同討論學習。。。。進步~~~~~

Ⅱ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是什麼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應該有二個:即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

Ⅲ 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為什麼重要

首先,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 ,意味著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有了更強的預見性,更好 的全局觀念,長遠觀念,更加自覺地和目標明確地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其次,經濟發展戰略 的實施,有利於國民經濟又快又好地協調發展和實現良性運行,從而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產主義生產關系的不斷完善,再次,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意味對經濟發展中的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問題進行了正確的決策,這就能促進社會經濟效益 的提高 ,使勞動者的物質文化需要得到更好滿足,

Ⅳ 經濟發展戰略的經濟發展戰略的一般內容

經濟發展戰略通常包括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①制定戰略的實際依據和理論依據。要專考慮本國的經濟、社會、屬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等的歷史和現狀,並明確所遵循的基本指導思想和重要指導原則。
②提出在一定時期內擬實現的綜合的、概括的總體目標和在某些方面比較具體的目標。
③提出實現戰略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包括戰略重點、實施步驟、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經濟發展戰略有不同層次和不同范圍,一個國家、一個部門、一個地區、一個企業,都可有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下一層次或較小范圍的經濟發展戰略,是上一層次或較大范圍的經濟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國性的宏觀經濟發展戰略。

Ⅳ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自改革開放至今,政府鼓勵發展沿海城市,大力吸引外資,政策方面傾向於招商引資。
自12五計劃開始,將會轉變方向,改為內需型經濟發展,及國際技術競爭,技術收購。
估計多會出現技術輸出發展中國家,資本輸出發達國家購置發達國家先進技術。
圍繞經濟建設更上層的建築。
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至技術性產業!
進一步推動本國的第一產業機械化,更新第二產業的技術,擴張第三產業的業務范圍!

Ⅵ 經濟發展戰略的經濟發展戰略的歷史

世界上一般發展中國家所採取的經濟發展戰略,從基本方面看,大體可分兩種,經歷兩個階段: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頭一二十年,實行所謂「傳統的發展戰略」(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簡稱CDS)。這種戰略以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為主要目標,以工業化為主要內容,求得國家的富裕和繁榮。實行的結果,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擴大了對外貿易,提高了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有些國家和地區進入了中等國家行列。但由於片面追求 GNP的增長,往往忽視人民福利,以過高的積累率,過多地發展重工業,導致經濟比例失調,經濟結構不合理,消費品不足,貧富懸殊,財政赤字、外債劇增,通貨膨脹,環境惡化。
②由於實行傳統發展戰略的結果不理想,60年代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改行所謂「變通的發展戰略」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簡稱ADS),或稱「新的發展戰略」。這種戰略,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以滿足人們基本需要為目標,在增加GNP的同時,重視保證最低限度的人類需要,重視生活的物質質量,重視分配的公平。它要求新的衡量體系,較通行的有:美國經濟學家W.D.諾德豪斯和J.托賓(1918~)提出的「可維持的經濟福利量」(Sustainable Measure of EconomicWelfare),美國經濟學家M.D.莫里斯(1921~ )提出的「生活的物質質量指數」(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簡稱 PQLI)。這些衡量體系設想突破了單純以GNP增長作為評價標准,分別納入閑暇、環境、壽命、死亡率、識字率等因素。這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群眾願望,但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當前的社會條件下難以真正實行。
為實現一定的戰略目標,需採取相應的戰略方針、政策和措施。由於各國實際情況不同,在這些方面所採取的決策不可能完全一樣。石油生產國和非產油國,新興工業國和低收入國,資源豐富的大國和自然條件差的小國,在決策上會有許多區別。一般認為,從本國國情出發,產業結構合理化;自力更生為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部條件;把國內發展戰略同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合作緊密結合起來,應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要求。

Ⅶ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是什麼

一、農業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基礎,農業本身可以成為亮麗的經濟增長點。立足農業內部解決三農問題可能更為有效。目前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只是在開放的條件下生產要素的新的均衡,並不意味著農業問題的解決。二、大國的經濟發展中對外貿易的依存度應當不同於小國,內需對大國的發展至關重要,是在關鍵時刻獨善其身的基本保證。三、適時地提升經濟增長模式,不能陷入勞動密集型的陷阱。提升的過程會產生出新的產業或新的就業崗位,所需要的只是學習和人民素質的提高。

Ⅷ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步驟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中國現代化建設大體分「三步走」。這一戰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回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答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中共十四大進一步提出,要在20世紀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實現第二步發展目標;同時,也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提出初步設想。

中共十五大又將第三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到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基本上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Ⅸ 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戰略目標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供參考。

Ⅹ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專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屬化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為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鑒於我國實施現代化發展戰略的新進展,1997年黨的十五大又將第三階段的奮斗目標和步驟進一步具體化,分成三個具體階段和步驟: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黨一百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戰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