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的因素

經濟發展的因素

發布時間:2020-12-03 03:16:06

① 影響區域經濟發展因素有哪些

區域戰略與區域政策因素;

人口、資源與環境因素;

發展基礎與產業結構水平因素;

區域市場化程度與制度創新能力因素;

信息化水平與科技創新能力。

② 經濟增長的因素有那些

經濟增長的因素有:

一、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2)經濟發展的因素擴展閱讀來源:

經濟增長的度量:

度量經濟增長速度快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度量經濟增長除了測算增長總量和總量增長率之外,還應計算人均佔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有三大要素,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經濟增長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統計數據。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總量對比往年的GDP總量,而得出經濟增長的百分比。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數,即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往年減少,就叫做經濟衰退。

③ 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哪些

就其內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2 )科學技術進步

( 3 )勞動力數量的增長和素質的提高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

( 2 )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

( 3 )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人口政策等。

④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因素、人口數量、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四大因素對一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自然因素 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或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是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第二,自然資源是形成產品實體的物質源泉,其質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效用,數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規模。 第三,自然資源是制約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 第四,自然資源制約著生產力布局。 2、人口數量 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而人作為消費者又是無條件的。 3、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強大武器。 第二,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變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的構成,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第四,它是促進生產關系變革和制度創新的有力杠桿。 第五,它是促進文化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的強有力的手段。 第六,為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七,能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使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日趨國際化。 第九,它還是一國國防現代化的基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教育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產品,但能提高生產產品的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 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能夠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素質。經過教育形成的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的存量越大,越來越成為當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現代經濟增長有兩個趨勢,一是從資本——收入比率的長期變動來看,資金相對於收入而言使用得越來越少;二是國民收入相對於國民資源(用於生產收入的土地、實際勞動量和再生產性基金的數量)而言增長得越來越快。產生這兩個趨勢的根源是人力資源的增長,人的能力的改進,這最終是教育的作用。 第二,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惟一途徑。為加強綜合國力,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發展高新技術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是人們掌握和運用最新技術能力的競爭。

⑤ 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因素有哪些

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因素有:

  1. 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2. 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3. 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⑥ 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國家仍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有利於經濟的增長。一方面,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長為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運行目前仍未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仍需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支持。 2.加入WTO的預期有利於擴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和擴大我國傳統工業品的出口。保守的估計,2002年我國利用外資的增長幅度將在20%左右,這將對2002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和國民經濟的良好運行產生積極的作用。此外,加入WTO之後將為我國外貿出口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於我國擴大服裝、紡織、輕工等傳統工業品的出口。 3.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利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從國家保持經濟政策連續性的取向及西部開發的持續性需求可以判斷,2002年國家仍將在發行的專項經濟建設國債中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西部開發,因此西部地區投資的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一旦國民經濟形勢好轉,西部地區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並將帶動全國投資的增長。 4.國家調整居民收入政策有利於擴大居民的消費。從發展來看,由於國家財政增收幅度較大,且擴大內需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2001年下半年或2002年國家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政府公務員及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從而為2002年居民的收入增長和消費的增加創造物質條件。 5.我國現階段形成了部分消費亮點,可以帶動消費的穩定增長。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些消費亮點,可以促進消費的穩定增長。亮點之一是住房消費;亮點之二是居民的汽車消費;亮點之三是通信及電子產品的消費;亮點之四是節假日消費及旅遊消費。 不利因素 盡管目前經濟運行出現轉機,但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基礎仍然不牢固、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經濟運行中存在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具體來看,2002年經濟運行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世界經濟持續下滑,對我國經濟運行將產生不利影響。自從美國經濟去年第四季度急劇放慢以來,全球經濟陷入了疲軟的狀態。 美國經濟減速和瀕臨衰退,其內需必然萎縮,從而減少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對全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將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盡管美國政府採取了連續七次降息、減少稅負、增加財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未扭轉美國經濟下滑的局面。 日本經濟在陷入連續10年的經濟停滯後,受美國經濟持續下滑的影響再次陷入衰退之中。目前日本經濟仍在繼續惡化,短期內難有起色。 受美日經濟下滑的影響,原本被看好的歐洲經濟也出現了增長速度放慢、投資者信心不足、股市連連下挫等現象,其經濟運行的前景十分令人擔憂。預計今年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將從7.1%下降到5%左右。 我國受美國經濟增長急劇下滑的影響目前也充分顯現,自年初以來,外貿出口增長速度逐月減小,6月份出口出現了今年以來的第一次下降;今年7月份,工業增加值僅增長8.1%,為過去19個月以來的最低增幅;上半年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6.1個百分點。從發展來看,由於美國經濟短期內難以恢復,因此全球經濟仍將保持疲軟狀態,這對今年後期及明年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增長將產生不利影響。 2.下崗失業壓力有增無減,影響居民的收入預期與消費信心。目前,正在開展的事業單位改革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涉及到更大范圍下崗分流問題。一方面,地方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時引起的分流和崗位變化,幾乎對所有相關人員都會產生工作及心理上的影響,使其對即期消費更加謹慎,造成國家提高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工資以刺激消費的政策作用大減弱。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的下崗分流人員對社會其他部門和單位的就業造成強大的沖擊,引起更大范圍的就業問題,從而造成更大范圍的下崗預期和收入下降預期,最終將抑制全社會消費的增長。 3.城鄉經濟發展平衡。今年國家擴張的經濟政策關聯較大的城市經濟、工業經濟形勢有了較大改觀。但是,受政策和外需拉動較小的農村經濟、農業生產步履艱難,特別是由於2001年我國農業遭受大面積的乾旱影響,農業出現了大幅度的減產。受此影響,2001年我國農業增加值的增長的幅度也將降低。 從政策方面看,國家今年再次為國家公務員和國有事業單位職工長工資、提高城市的社會保障收入水平,但農村居民卻沒有享受到相應的待遇,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將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的快速增長。 4.制約民間投資回升的體制障礙尚未有效解決,投資對國債的依賴性依然較強。今年上半年,集體和個體投資僅分別增長8.7%和6.5%,仍明顯低於同期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增長15.1%的水平。民間投資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體制性障礙,如缺乏相應的金融支持和投資領域准入限制,缺乏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使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加大。 5.企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創新能力不足,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微觀基礎尚不健全。盡管近兩年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但企業效益明顯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擴大內需政策因素、國際油價上漲和國家調整部分商品價格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在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方面的進展並不盡如人意。因此,經濟運行還沒有達到不需要大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調節就能自動保持年率7%以上的穩定增長態勢的轉折點。 6.結構調整進展緩慢、企業競爭力不強、社會風氣不良、腐敗現象普遍等影響經濟運行的深層次問題將在一定時期內制約經濟的發展,社會信心不足等問題仍將影響經濟持續健康快速增長。分析來看,200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國際因素的不確定性,經濟運行環境難有大的改善,2002年經濟增長速度將維持2001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

⑦ 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創新。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發展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是發展科學技術。

⑧ 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社會主義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就其內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產要素的回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答 ( 2 )科學技術進步 ( 3 )勞動力數量的增長和素質的提高 影響經濟增長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 ( 2 )符合經濟發展要求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 ( 3 )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人口政策等。還有就是就業率啊,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⑨ 經濟發展與什麼有關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都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但由於經濟發展的內涵要比經濟增長的內涵寬得多,因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也就要比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多而復雜。其中,自然因素、人口數量、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四大因素對一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自然因素
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或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是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自然資源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不同,勞動生產率也就不同。
第二,自然資源是形成產品實體的物質源泉,其質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效用,數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規模。
第三,自然資源是制約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一般說來,一國自然資源的構成不同,會由此形成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產業部門。
第四,自然資源制約著生產力布局。
2、人口數量
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而人作為消費者又是無條件的,從生到死整個周期都要消費。人口的過快增長對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還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有的甚至直接威脅到社會的安定。
3、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強大武器。
第二,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變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的構成,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第四,它是促進生產關系變革和制度創新的有力杠桿。
第五,它是促進文化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的強有力的手段。
第六,為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七,能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使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日趨國際化。
第九,它還是一國國防現代化的基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教育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產品,但能提高生產產品的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尤其在當代,如果說科學技術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那麼,教育則是推動這個火車頭的動力源。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5年的統計,文盲數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相反方向變化。經濟發達國家平均文盲率為2.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8324美元;發展中國家平均文盲率為38.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則下降為656美元;最不發達國家平均文盲率為67.6%,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95美元。
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能夠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素質。經過教育形成的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的存量越大,越來越成為當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現代經濟增長有兩個趨勢,一是從資本——收入比率的長期變動來看,資金相對於收入而言使用得越來越少;二是國民收入相對於國民資源(用於生產收入的土地、實際勞動量和再生產性基金的數量)而言增長得越來越快。產生這兩個趨勢的根源是人力資源的增長,人的能力的改進,這最終是教育的作用。據世界銀行1980年的報告,44個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的所有收益率超過世界銀行標準的可接受的最低比率10%以上,其中初等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平均為22%;中等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分別為17%和14%;高等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分別為13%和12%。
第二,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惟一途徑。為加強綜合國力,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發展高新技術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是人們掌握和運用最新技術能力的競爭。在這場世界空前的、全球規模的經濟和科技激烈競爭中,競爭的焦點是科技競爭,而科技競爭的核心則是人才競爭。為在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發達國家都在大幅度地增加教育投資,大力培養年輕科技人才。
在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不只缺物質資本(機器設備),更缺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不能與物質資本保持齊頭並進,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極大限制因素。造成這種後果的根源是教育投資不足和投資效率低下。因此,必須增加教育投資,並通過制定正確的教育發展戰略提高教育投資效率,使人力資源發展與經濟發展協調一致。

⑩ 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國際上公認的推動一國經濟發展的因素有三:
第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
第二,是對外貿易(國際貿易)對經濟的拉動。
第三,是國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的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