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圳南山區經濟發展狀況
新區來的 工廠比較多..
B. 深圳成為成功經濟特區的原因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深圳成為成功經濟特區的原因是由於改革開放政策。
在上海自貿區建立的擠壓作用版和權虹吸作用下,深圳將努力通過轉型發展和進一步的科技制度創新,再次登上中國新一輪經濟改革的浪潮頂端。
國家把深圳劃分為經濟特區,所以才導致深圳經濟的飛速發展,我想提醒一下大家,1980年,國家一共劃了4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汕頭,珠海,深圳,廈門,後來把海南也劃分為經濟特區,可是相比較而言,只有深圳取得了成功,成為了一線城市。可以這樣說,深圳成為經濟特區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
(2)深圳經濟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通過制度與思想的不斷革新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產生了顯著的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
但是近年來,以深圳為代表的東部地區受綜合成本上升和外貿不利因素影響,主要指標增長幅度下降較大;深圳目前最缺的就是教育和醫療資源,畢竟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還是廣州,這點短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所以華南地區的教育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廣州。
C. 深圳各區的經濟水平,特點。求詳解!!!
深圳的區很多,加上新區進20個,說說主要的。
福田:可以說是主要的經濟區大部分好的中學都在福田,大型商城很多很少假的,但很貴。地鐵比較集中,也是當時改革開放後和羅湖區同時建設的,那時叫上埗區。
羅湖區:和福田同時建設,是當時的主要經濟區,東門和老街都在那,中國第一家麥當勞就是在東門開的,東西多略便宜,a貨也多,不過吃的倒是不少。
南山區:深圳改革開放時第一家工廠就在那,也就是海岸城,建議去一下,還有歡樂海岸和紅樹林,華僑城啊歡樂谷也都在南山區,還有你說的南海玫瑰也在南山蛇口,在東角頭金世紀路那。還有騰訊公司總部也在南山,所以不用擔心南山經濟問題。
鹽田區:顧名思義最早就是鹽田,現在世界前十大港口之一鹽田港就在鹽田。大亞灣核電站、大小梅沙、東部華僑城都在鹽田,還有個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建議不要住那,因為裏海進而且周末過節啥的車都動不了。
這是四個區的概況,機場在保安區沒什麼經濟力,龍崗區倒是越做越好。
過港就推薦皇港口岸和福田口安,深圳灣口岸會堵車。
我也在深圳讀中學,在深圳長大,基本都說了點,希望能採納
D. 深圳地區在經濟發展中有什麼地優勢
1:人力資源優勢
解釋:深圳,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相當多的人才。各行各業的都有。內而且,相當一部容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人才。
2:信息資源優勢
解釋:當蘋果產品火的時候,你看看,跟蘋果配套的充電器,蘋果皮,保護套,移動電源,幾乎都是深圳生產的,或者是最早的,最好的,都是深圳生產的。當LED技術用於照明的時候,深圳,一年多的時間,又誕生了1萬多家照明公司。這樣的情況不勝例舉。所以,2000年前,深圳製鞋,衣服,工藝品,產業規模很大。之後轉移到東莞,惠州,浙江。2000年之後,電腦周邊產品,是深圳的主項。現在,也轉到浙江了。
3:配套資源優勢
不管是(民用)高端製造業,在全世界商人眼中,都是一塊寶地。廉價產品,老外知道去浙江。但是,哪怕是普通的工藝品,高端一點的,幾乎還是留在深圳,不用說,高端製造了,電子技術,金屬加工,等等,還是主要以深圳為生產中心。
4:服務資源優勢
深圳的服務,還是一流的。不管是飯館,還是打計程車,大家都能感受到,和內地不一樣的。
E. 深圳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發展資金以利用外資為主;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國家給特區較多經濟內自主權,對前來投容資的客商給予特殊優惠和便利。他們是經濟改革「實驗場」,對外開放的「窗口」,在我國改革開放中發揮出的示範和帶頭作用,發揮了對內地示範、輻射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出了重要貢獻。經濟特區不僅為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輸出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成為內地許多省份走向國際經濟舞台的「橋頭堡」,也成為國際資本、技術、信息走向內地的橋梁,直接帶動了內地經濟的發展。
F. 深圳的經濟發展趨勢
整個經濟結構將進一步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將更快推進,發展勢頭將更加強勁有力。
G. 30年以來深圳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深圳是中國口岸最多和惟一擁有海陸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戶之一,有著強勁的經濟支撐與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表明,深圳的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列內地城市第一。
1979年的深圳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06元。經過27年建設和發展,深圳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罕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速度。
2006年,深圳市國內生產總值達5684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23億元,增長1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72億元,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1億元,增長16.2%;進出口總額2374億美元,增長29.9%,其中出口總額1361億美元,增長34.1%,連續14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經濟規模
深圳經濟總量相當於國內的一個中等省份,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的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1979年人均GDP僅為606元,到2006年達到8619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財政收入
2006年,深圳財政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除上劃中央收入1130.16億元外,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歷史性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00.88億元,比上年增加88.5億元,增長21.46%。
經濟地位
經濟特區建立27年來,深圳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外貿出口、海洋運輸等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連接香港和中國內的紐帶和橋梁,是華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樞紐。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
深圳為中國內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城市,是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產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貿出口總額穩居中國內地大中城市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財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七分之一,連續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裝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國際機場為大陸四大機場之一。
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基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適應現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產業體系,高新技術產值居國內城市首位。
在區域結構上,深圳業已形成的「南軟北硬」、「南高北重」、「東西兩翼旅遊港口」的產業分工布局和特色。南面特區內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四區集中發展金融、物流、高新技術研發、軟體、商貿等「軟產業」,規劃建設新型的都市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體現出高新技術、高端產業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點。北面寶安、龍崗兩區以「硬產業」為主,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引進關乎全市經濟發展前途的大項目、基礎工業項目。東西兩翼利用山海等資源優勢集中發展港口經濟和旅遊經濟。
2004年深圳宏觀經濟調控能力顯著提高,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增強。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完成年度預期目標情況良好。
深圳經濟發展不斷攀上新台階。生產總值5年實現了2000億元、3000億元兩個台階的大跨越,年均增長15.8%,2004年達到4282.14億元。其中第一次產業增加值12.33億元;第二次產業增加值2211.23億元;第三次產業增加值2058.58億元。人均GDP 79221元人民幣,居全國之首。
深圳正在努力建設一個能有力支持經濟發展、能有機配套產業結構、能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金融體系,到2010年建成中國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業
深圳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密度、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以及從業人員比例均居全國前列。2006年,深圳金融業總資產達到了1.6萬億元,全市金融業年收入增長率首次超過了GDP的增長率,取得了近10年來最好的成績。
深圳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金融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力爭為金融機構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化的環境和最優質的服務。計劃到2010年,深圳市金融產業增加值達到1350億元,金融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以上。
H. 深圳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什麼問題。。。
存在外來人口多,治安問題。 環保問題,生產改革,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等問題。解決方案實施緩慢。
I. 深圳的發展歷史
首先說一下,深圳並不是「第一個」經濟特區,而是「第一批」經濟特區,1979年中央同意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央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其次「經濟特區」,就是指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深圳市,在經濟發展方面確實領先全國,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創新意識,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過,深圳市並不完美,在很多方面還無法稱霸全國,如高等教育方面實力就不強,並沒有一所全國知名高校,畢竟大學不僅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總之,深圳市取得了偉大成就,見證了改革開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J. 深圳近幾年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我等P民只知道治安情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