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安徽經濟能發展起來嗎

安徽經濟能發展起來嗎

發布時間:2020-12-02 16:58:19

『壹』 安徽經濟怎樣才能發展好

淺談安徽經濟的發展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東連江蘇,南鄰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東,居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地區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過渡地帶。由於歷史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安徽因為「不東不西」的尷尬處境而與中國的幾次經濟發展良機失之交臂。當臨近的江浙等省都已快步進入經濟強省之列時,而安徽仍然以落後的農業大省的身份在艱難地發展著。

安徽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工業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低這「三低」問題較突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民間投資啟動不快,農村市場銷售不旺,經濟增長的基礎不穩固。

筆者作為一個安徽人,對家鄉的發展現狀感到心痛,於是筆者在分析了安徽經濟發展滯後的部分原因後,對其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振興輕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注重調整工業產業結構,輕工業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家電、電子、紡織、煙酒、日用化工為支柱的輕工業生產體系。輕工產品花色品種從約2萬種增加到5萬多種,涌現出如美菱集團、榮事達集團、豐原生化集團、芳草日用化工集團、古井集團、聖泉集團、紅星宣紙集團、芬格欣葯業集團等一批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然而,近些年來,這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處於下風,市場份額不斷減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些企業產品結構單一,就家電來說,美菱集團主要依靠冰箱,榮事達集團則更是完全依賴於洗衣機,如此單薄的產品結構,如何與海爾,TCL等家電巨頭抗衡;其次,缺乏品牌打造,很少利用廣告進行宣傳,大多局限在省內,因而雖然它們在省內是響當當的牌子,對於外省人卻很陌生,因而在巨大的省外市場中只有很少的份額。另外,輕工業產品利潤較低,必須形成規模效應,而安徽的輕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終究難以快速增長。因此,要想成為真正的輕工大省,安徽必須先重點發展一批骨幹企業,這些骨幹企業則須進行適當的產品結構調整,多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進而成為真正的名牌,不斷壯大。依託這些骨幹企業,安徽可以再著眼發展一批中小企業,這類企業要注意科技創新,不能停留在傳統的工業體制上,提高競爭力。

二,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優勢

安徽省科學技術整體力量居全國前列,省會合肥是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市內設有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著名的科研單位和高等學府,全省現有國務院部門及中國科學院駐皖科研機構近20個,縣以上獨立研究開發機構251個,高等院校辦研究與發展機構40個,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技術開發機構420多個,民營科技企業3629家。全省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2名,科技人員94萬。擁有如此優越的科技條件,安徽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首先,要注重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2003年全省民營科技企業4542家,從業人員12.46萬人,然而技工貿總收入只有207億元,顯然在科研產品成果化上效率較低;其次,要注意減少技術成果和人才的外流,2004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599項,金額7.54億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術1492項,金額3.7億元,可見技術外流現象很嚴重,人才方面也是如此,因此政府方面還須進一步採取一些優惠政策以防止人才和技術的大量外流。最後,技術監督與質量服務工作需進一步加強,2004年共受理專利申請2311件,授權專利1419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3%和11%,兩數字間的差距表明安徽省在技術監督與質量服務工作方面還有許多問題。

三 ,積極發展農業

安徽是中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之一,而其農業經濟在全國僅居於第9位。
安徽農業落後,機械化程度低,農作物結構不夠合理,大多數地方停留在傳統農業經濟階段。安徽耕地面積有433萬公頃,農業人口比重大,因此農業的發展對安徽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安徽的東北邊鄰居山東與安徽有許多相同之處,而作為農業強省,山東在農業產業化方面積累的經驗是安徽所需借鑒和學習的,山東每年農副產品出口有60億美元,山東省一直把農業作為基礎產業,農業產值現居全國第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產區。山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思路,一大批龍頭企業把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連接起來,使傳統農業不斷向現代農業轉變。因此安徽省需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加大推行農業科技投入,增強全省農業持續發展的後勁。並且調整種植業結構使之趨向市場化。安徽緊靠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區,因此應利用這一條件努力發展為長三角的農產品供應基地,如能充分發掘這一廣闊市場,安徽的農業便找到了自己的正確定位。

四,大力發展旅遊業 安徽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 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現有黃山、九華山、天柱 山、琅琊山、齊雲山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23個,有毫州、壽縣、歙縣三座國家 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鳳陽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和縣猿人」 遺址、歙縣許國石坊、毫州花戲樓等9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繼98年合肥市、黃山市、毫州市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 游城市,99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1999年度國際 保護管理文化景觀獎,九華山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名 勝區。 然而安徽的旅遊業還很落後,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都存在問題,2002年全年旅遊總收入只有216.2億元,在旅遊品牌打造方面,只有黃山,九華山做得較好,其他旅遊景點並未形成規模產業,宣傳力度也不夠,相應的交通服務設施還不完善。因此安徽需要做的有:加快重點旅遊景區、旅遊城市開發與配套設施建設,開拓大眾旅遊市場,保護旅遊資源,提高文化品位,增強旅遊接待能力。重點發展「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經濟,逐步建成世界級旅遊勝地。同時大力發展以天柱山、琅琊山、天堂寨為代表的皖西、皖東和皖西南的觀光旅遊,以合肥、巢湖為中心的休閑旅遊,以古文化為主要特點的皖北和沿江城市的專項旅遊。強化旅遊產品開發,圍繞旅遊辦工業、辦農業,開發旅遊食品、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和文化產品,形成集觀光、休閑、購物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立體化旅遊產業,創出品牌。加快旅遊企業體制改革,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

五,提高自己作為能源、原材料基地 的「含金量」

安徽省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開發規模較大的礦產有煤、鐵、銅、水泥石灰岩、硫鐵礦,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礎產業,是國家級的材料工業基地和華東的能源供應基地。兩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國南方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年產原煤4677.77萬噸。 全省發電量為319.3億千瓦時。但僅僅依賴能源與原材料的初級工業,顯然不利於安徽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且產業效益很低。因此,安徽應加大科技投資,充分挖掘資源的價值,並合理規劃資源開發,防止不合理開采造成的浪費,總之,要努力從資源大省轉變為加工業大省。

六,加速城鎮化建設,努力構築城市經濟圈

「十五」期間,我國多數省區首次將加速城市化確定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之一,這將大大促進都市經濟圈的成長和建設。特別是東部沿海省市,紛紛把都市圈的培育和壯大當作21世紀初期地區發展的重大目標。反觀安徽發展歷程,上述態勢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安徽城市經濟的建設任重道遠,都市經濟圈的構築更應引起高度重視。歷史上,安徽自然經濟淵源流長,計劃經濟相當典型,工業化進程和市場經濟發展遲緩,以致全省人口的城市化率與先進省區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安徽的城市,一是在空間上幾乎呈均態分布,不像有些省區擁有無可置疑的城市密集區;二是城市的規模不大,又差不多水平一般高,省會合肥的「首位度」也偏低;三是多數城市的「青春發育期」是在條塊分割的體制背景下度過的,產業各成體系,相互關聯薄弱,城市相互之間及對周圍地區的輻射和吸納能力都不強。改革開放以來,這些情況雖有明顯變化,但尚未從根本上得以改觀。

加緊構築都市經濟圈,不僅有助於改善安徽城市的上述缺陷,而且對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後五到十年,是我省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時期,也是擴大開放、更廣泛地融入國內外經濟的重要時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擴大內需方針的繼續實施為拓展市場提供了空間;西部大開發和東部地區的產業升級,有利於我省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推進城鎮化,將促進城鄉經濟的共同繁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將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物質條件,特別是各項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和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也為我省經濟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前進。在工業化初具規模的基礎上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在城鎮化潛能積聚的基礎上實現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體制的完善,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基礎上逐步走向經濟國際化,在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一、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加快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

『貳』 安徽的經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以下是轉自網路「安徽吧」的一個帖子: 「有的安徽同志說,安徽經濟發展緩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省會太弱了,這話粗聽有些道理,但深入分析一下,又並不是這么一回事。實質是許多資源不是放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而放在了省會,造成嚴重浪費。不信,我舉幾個例子:安徽有一個小小的遠洋運輸公司,這也是安徽唯一的一個遠洋運輸公司,這個公司在那兒呢?不在上海、不在蕪湖或是安慶,在合肥。安徽省屬科研院所有56家,其中46家在合肥,包括無法在合肥研究出名堂的水稻研究所、絲綢研究所、蠶桑研究所等。其他的10家,除蚌埠2 家、滁州2家、蕪湖1家、安慶1家、宣、黃、馬各一家外,有著3500多萬人的阜陽、亳州、六安、宿州、兩淮等地沒有一家。安徽省有高校61所,合肥有24所(不含軍事院校),而有2000多萬人口的阜陽、亳州、宿州三市一共只有四所,安慶也只有一所。至2000年底,安徽省建成高速公路467公里,位居華東六省一市第三位,全國第十四位,密度居十一位,但所修的路段並不是安徽省原先確定的「一線兩點開發」最迫切需要的沿江高速和蚌合蕪南北通道,而是條條高速通合肥。銅陵長江大橋建設時,銅陵江北本無路,無路則無車流量,但安徽還是要強行上,不僅上橋,而且上路,專門修了一條合銅二級汽車專用路,現在又在上高速。安徽的經濟心臟—「皖江蕪馬銅」至今沒有一條通向江蘇和浙江的完整高速。」
參考資料:http://tieba..com/f?kz=271867928

『叄』 2017年安徽省的經濟水平發展怎麼樣

2017年安徽全省生產總值2751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11.7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3486.6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1420.4億元,增長9.7%。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安徽農業生產實現了「十四連豐」,全年糧食總產695.2億斤,比上年增加11.7億斤,增長1.7%,為歷史第二高產年;工業生產穩中加快,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4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中部第2位,為近三年最高水平。

2017年,安徽省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0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8元,增長8.9%。就業保持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8.2萬人,比上年增加1.4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3.7%。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全國低0.4個百分點,比年度控制目標低1.8個百分點。

『肆』 安徽經濟的發展現狀

安徽現在的經濟發展還是很快的,尤其在中部地區,2009年GDP還突破萬億,進入萬億俱樂部。有兩個國字型大小,合蕪蚌經濟創新實驗區,皖江產業承接示範區,再加上合肥經濟圈,皖北皖南聯動發展,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突破,皖江其實之前就發展的不錯,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池州機場的建設將助推沿江旅遊的大發展,皖北地區由於底子薄,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視,亳州正成為中國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和中葯材市場,中部地區白酒製造基地,尤其國家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淮南淮北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也很快,蚌埠在京滬和京福高鐵的建設中起樞紐地位也在進一步提升。所以我覺得整個安徽都在發展,而且今後五年將更快。

希望採納

『伍』 你了解安徽省一些排名靠後的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嗎

黃山市。年均發展很穩定,內部結構優化,盈利水平提高,但是民營經濟發展仍存在總量不大、效益不佳、後勁不足等問題
淮北市。糧食生產形勢平穩。發展環境非常好

『陸』 安徽省經濟發展比東北三省強嗎

從你的描述來看,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比東北三省強。安徽現在屬於長三角,這幾年,經濟發展速度非常的快,高新技術產業增加也比較多,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都排在全國前列。

『柒』 安徽正在發展,它究竟是不是全國最落後的省份

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在全國算是中間靠前,2016年排名在全國31個省市中位居第13名,排在第12名的北京之後,在遼寧之前,作為一個不臨海的東部省份,這個成績也是不錯的哦。

地區差距很大,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合肥,蕪湖,馬鞍山等靠近長江的工業區。2016年,安徽2016年名義GDP約為2.4萬億元(US
$ 365.8億)。2017年,全省GPD首次超過北京GDP。
從經濟總量來看,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一個中等規模的經濟體。全省有一些高科技公司,如iFlyTek,在2016年被列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公司。在iFlyTek的基礎上,2010年發現了中國言語谷,它代表
中國最大的商業化人工智慧集中。 該省是中國最大的家電產品集群,也是海爾,海信,惠而浦,格力,榮事達,梅爾林等海量產能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
作為安徽省省會的合肥,有潛力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製造中心之一。



『捌』 安徽經濟發展有哪些優勢

區位優勢,內部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另外一個窮的落後的地方在周圍發展優先省市的帶動下,經濟發展效果能體現得明顯些.

『玖』 安徽經濟發展有哪些優勢

安徽經濟之所以能夠得到快速的恢復和增長,主要得益於泛長三角發展戰略實質性推動。隨著安徽與江浙滬三地區域聯合與分工日漸加深,其先發效應與示範效應也將日益顯現!

『拾』 安徽省經濟發展快嗎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東連江蘇,南鄰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東,居華東腹地,是我國東部地區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過渡地帶。由於歷史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安徽因為「不東不西」的尷尬處境而與中國的幾次經濟發展良機失之交臂。當臨近的江浙等省都已快步進入經濟強省之列時,而安徽仍然以落後的農業大省的身份在艱難地發展著。

安徽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工業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低這「三低」問題較突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和再就業壓力不斷增大;民間投資啟動不快,農村市場銷售不旺,經濟增長的基礎不穩固。

筆者作為一個安徽人,對家鄉的發展現狀感到心痛,於是筆者在分析了安徽經濟發展滯後的部分原因後,對其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振興輕工業

二,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優勢

三 ,積極發展農業

四,大力發展旅遊業

閱讀全文

與安徽經濟能發展起來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