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哪些方面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最近關於民營企業的發展問題成為各方熱點關注的問題,關於民營企業發展的爭議也在逐漸增多,不可否認,民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有益的補充,同時對中國GDP的增長、市場經濟的活躍以及國家稅收的增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歷史、文化、社會、法制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同時也由於民營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管理體制和公司機制的不成熟,導致民營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民營企業的現狀究竟如何?產生的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適合怎樣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模式?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經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出去,並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敬請關注本期財經聚焦。
更大的背景從上個世紀開始講起,上世紀我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革命,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建國以前都是革命,1949年建國以後主題還是革命。1980年以前,一直在革命。以後就是改革。
開始是民族資本工業化運動,在農村搞公社,其主題,就是把私變成公,把民族資本改革到國有企業,農村裡面搞人民公社,所謂變成公就是兩種所有制,一種叫全民所有制,一種叫集體所有制。1980年兩種公有制佔中國經濟幾乎是百分之百。經濟很不景氣,問題很多,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就企業本身來講,大量企業都是虧損的,維持不下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從80年代開始慢慢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 就是把公的變成私的。
首先是提倡個體戶的發展,後來慢慢允許私人辦工廠。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這樣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當然還有很多下放青年到農村沒事干,很多待業青年,還有下崗職工沒事干,這樣不得不允許他們干一些個體私營,這樣是發展增量,按照公有制的存量不變,發展個體、私有增量。80年代後半期,主要是90年代,公有制的存量慢慢開始改革,把集體所有制賣給職工、廠長,分給大家,到後來把國有企業或者賣一個車間賣給職工、廠長,這樣使得存量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分兩塊,一塊是存量,後來增加了一塊私營的,個體戶、私營企業。除此之外,80年代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後,是存量改革,即把國有制企業逐步改為私有制,因此中國的民營經濟是通過這兩個辦法發展起來的
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應該這么講,現在已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當中起到支柱作用,有一些產業逐漸起到骨幹作用。這是從靜態來看。從動態來看,在各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包括我們創造財富,包括我們提供就業。這20年來,民營企業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民營企業無論在增加就業、創造稅收、提供財富、社會穩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而且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民營企業的問題一個是資本的問題,幾十個億、幾十個億的錢怎麼掙那麼快?民營經濟資本原始積累的來歷,我有兩個判斷。第一個判斷,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財富是合法的。第二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是通過自己的正常經營賺的。有兩個少數,真正靠非法所得是少數。真正靠投機炒股票、炒地發家的是少數。
對少數人的暴富怎麼看?要分兩個方面來看,政府要檢討自己,為什麼能夠暴富?政府的政策漏洞太多,政府的政策就像企業的產品一樣,產品質量太差,政策漏洞太多。一個不好的政策,漏洞很大的政策長期得不到修正,影響是很大的。很多人靠房地產暴富,比如北京或者上海一塊地是這個單位的這個工廠的這個企業的,這個地明確規定是國有資產的,企業有什麼權利把這個地拿出來賣?
對民營企業來講,最棘手的問題一個是融資問題,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靠自有資金是不夠的,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對民營經濟無論從觀念上、體制上還是技術上,對民營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不如國有企業。怎麼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我有一個看法,發展中國的民營經濟需要三「小」。一個是需要小銀行,股份制的民間銀行,由小銀行為小的民營企業服務。第二個是小的擔保公司。第三,發展小型的交易所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經歷過的企業制度有這么幾種,有國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股份制包括上市公司、家族企業。我個人看法,這幾種企業模式裡面最有優勢的要算家族模式,當然每個行業不一樣。中國這幾年比如浙江、廣東、福建經濟發展很不錯,浙江、廣東、福建成了老闆省,家家戶戶當老闆。湖北、湖南、四川、東北、江西成了打工省,家家戶戶去打工。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別?差別來自體制。家族模式要不要改?要不要搞職業經理人?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個,要考慮企業的產業特徵。第二個,要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看產業的外部環境。中國民營企業怎麼做強有一個絕招,向格蘭仕學習。中國企業最應該學習的是格蘭仕。有幾個特點,一個是專注,就搞微波爐,搞了十年的微波爐,把微波爐搞透再去搞空調。在眾多產品裡面,眾多產業裡面不是什麼都干。不要高看自己,應該小看自己。
補充:
民營企業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後產生的非公有制企業,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黨的「十三大」召開以後,「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使民營企業步入蓬勃發展時期,特別是自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後,民營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我國目前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的各類中小企業已超過800萬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其工業產值、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分別佔全國的60%、40%和60%左右,並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1976年至2006年,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大多數在中小型民營企業就業。
利大於弊。
對國家,利處在於:
1 增加稅收,增加國民生產總值,從而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我國目前一般以上的稅收是民企繳納的。
2 解決就業,尤其是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將大量的農村人口實現了產業的轉移,獲得了比農業更高的收入
3 增強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競爭力。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缺乏競爭,沒有活力,現在競爭條件下,迫使他們改進技術,降低成本。
正是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鼓勵私營企業的發展,才創造了20多年兩位數的增長奇跡。
問題:由於國家在轉軌期體制的不完善,出現了樓上所說的貧富分化、資源掠奪性開發,童工、包身工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橫行等等,這是由於企業的趨利性造成的。但是根子還在於市場監管不力,官員腐敗,這些現象在市場體系完善的地方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遏制。
解決辦法:進一步完善各種和市場相關的法規,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懲治貪官,加大對違規企業的懲罰力度。
『貳』 民營經濟的地位和積極作用
地位:民營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經濟概念和經濟形式。
1、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企業產權多元化和產權明晰,從而有利於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2、民營經濟的運行機制最接近於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在民營經濟中體現得最充分,因而民營經濟對國有經濟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3、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增加供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4、民營經濟具有相對分散、規模小、易吸納勞動力的特點,有利於增加社會就業。
5、民營經濟有助於調動多種積極性。由於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經營特點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形式,所以能夠充分調動所有者、經營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6、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和造就了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經營、管理人才。
(2)民營經濟要發展擴展閱讀
1、加大落實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真正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第一要務的實際行動,自覺地、主動地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2、轉變政府職能,為民營經濟發展搞好服務。要進一步做好為民營經濟的服務工作,把根治」三亂作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投資環境的重點。通過改革審批制度、簡化辦事程序、推行政務公開、整治「三亂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機關作風提高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
3、加強對民營企業的監督和管理。要全面推進民營企業依法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其從業人員享受社會保障待遇。促進民營企業依法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嚴厲打擊非法使用童工,惡意拖欠工資等行為。
4、為民營企業開拓市場搭建平台。政府可責成有關部門組織民營企業產品展覽會,協助民營企業打造市場,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提高民營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5、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民營經濟要快速發展,關鍵還要提高民營企業決策者的水平。
6、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及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設立民營經濟投訴中心,及時受理各種投訴舉報。對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造成損失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並賠償經濟損失。
『叄』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指除了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包括國有民營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經濟和港澳台經濟、混合所有民營經濟和民營科技企業等類型。
民營經濟是最具有活力的經濟,既能盤活一地經濟發展情況,又能夠解決大批勞動力就業問題,還能夠貢獻財稅、增加政府收入。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此後,歷屆中央均對發展民營經濟有明確不知。究其原因,正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言,「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發展民營經濟「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肆』 什麼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1、民營企業GDP的貢獻已佔據半壁江山。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黨的十四大以來,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步入快車道,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財富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創造的GDP佔比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迅速發展為2015年的50%以上。
2、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稅源。經濟轉型背景下,民營企業表現出了較強的發展活力,從稅收角度看,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國稅收的50%以上,超過來自國有企業的稅收,成為我國主要的稅收主體來源。
3、企業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大幅增長,成為就業的主要承載主體。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背景下,在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不但未出現不降,反而連年增加,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4、民營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多。近年來,一方面,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經濟實力提升,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增強,民營企業逐漸從關注企業自身發展向關注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並重;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於樹立正面公眾形象的需要,更加註重承擔社會責任,參加扶貧、教育、醫療、捐贈等各類光彩事業、公益事業,由此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伍』 國家為什麼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
因為國家對於人的本質是很了解的。人都是自私的,公有制對於整個內社會是公平的,但公有制容下,經濟、企業等等方面都會停滯不前,吃老本。只有開放和保護民營,才能利用人性自私這一點,促進和發展經濟的進步,以及技術的革新。同時反作用於公有制經濟,提高公有制經濟自身危機感,而促進公有制經濟的進步。
『陸』 誰知道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候鳥型經濟,不受地域的限制,它總是飛向「陽光雨露充足」的地方,因為企業最大的目標是利潤,不可否認,過去由於對民營經濟認識不足,民營經濟面臨著競爭上的不公平,首先體現在制度上不公平,寧予友邦,不予家奴,其次是一些人對民營經濟有偏見和歧視,再加上民營經濟自身缺陷等等,造成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營養不良,環境欠佳,長不大,活不長等現象。在建設和諧社會,國民經濟飛速增長的今天,民營經濟已佔據gdp收入的半壁江山, 們沒有理由不對歧視民營經濟,藐視憲法的行為憤怒不已,更對吃、拿、卡、要民營經濟的現象而痛心疾首。因此, 們呼喚為民營經濟的發展立法,呼喚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使民營經濟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維護。
其在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發展,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柒』 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你好,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分析,這個是要看你經營什麼比喻,餐廳還是批發。不同的。
『捌』 談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作用
大力抄發展民營經濟----其實、這襲是個政治性的話題:1998年夏,中國國家主席在為防汛救災四處奔波,而美國總統在戴維營避暑---為何?美國是高度發達的民營經濟社會,政府高官只管宏觀,而中國是國營經濟佔主導的社會,政府高官要管理的事項是一竿子到底。
民營經濟的發達標志著社會分工的高明和高效---其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綜合國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是一個和幾個方面的作用,它涉及了全社會的所有方面。
『玖』 為什麼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答: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利用國內民間資本興辦的民營經濟,適合專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屬,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具有旺盛的機制活力、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當前, 以自主增長動力增強為特徵的新的快速發展態勢逐步形成,民營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要牢牢把握新形勢下的發展主動權,就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推進新的思想解放,營造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營造平等競爭的經濟環境,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毫不動搖地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聚集民資,依靠民力,發揮民智,實現民富。
『拾』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發展
1、民營抄企業的運行較多的按市場原則辦事,天生具有很強的市場經濟適應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民營經濟代表著市場經濟,民營經濟較發達的地方,其經濟運行包含著較多的市場化因素,具有較高的生產經營效率,從而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民營經濟作為非公有制經濟,其資源與產品的配置在計劃經濟時期多數都不能通過計劃來完成,而只有通過社會、市場來完成。隨著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所需配置的資源與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在客觀上促進了各類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2、要點是:1、降低門檻;製造利於民營企業創建和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制訂一些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 2、加強各方面監督管理,完善國家管理民營企業的各項法規和政策。 3、提高公民的素質,普及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國家各項法律法規,並且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