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低碳經濟 為什麼要發展低碳經濟
你可以看一下這個
http://wenku..com/view/7baeac23482fb4daa58d4bf1.html
低碳經濟對中內國意義深容遠
Ⅱ 什麼是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是什麼
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1.低碳經濟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必由之路,能緩解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
2.緩解溫室效應的惡化;
3.低碳經濟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轉變以往低技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使其逐步成為高技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業;
4.低碳經濟促進我國區域結構調整,改變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煤炭、礦藏等不可再生資源掠奪式開採的狀態,在西部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對環境無害的新能源支持東部。
Ⅲ 運用唯物論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國為什麼要發展低碳經濟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內人均佔有量低、環境承載容能力較弱的國情決定必須合理利用資源和節約資源,節能減排
②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增強珍惜資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有利於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
③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資源的合理、高效和循環利用,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④發展具有普遍性,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展「低碳經濟」是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Ⅳ 為什麼說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的必然選擇
低碳經濟是目前全球經濟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當前版的全球性共識,低碳經權濟被定位為「所有市場的母體」,其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不亞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由於這一領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因而不少發達國家政府在最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中,都將低碳經濟作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發展低碳經濟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2007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APCE會議上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研發低碳能源技術,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的戰略主張。2008年,胡主席又在G8峰會、日本「暖春之旅」及國內會議等多種重要場合提倡和肯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從「十一五」規劃開始,發展低碳經濟實際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模式
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產業技術含量,促進工業走向高新技術。
Ⅵ 為什麼銀行要扶持企業發展低碳經濟
從企業角度來講來,在節能減排自目標的指導下,企業通過採用清潔生產方式、循環經濟模式和低碳發展戰略,一方面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能夠增加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的美譽度,提振企業社會責任感.
從大的方面來說:1、發展低碳經濟,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效益。2、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轉變。3、有利於拉動投資,擴大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協調社會經濟發展、保障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途徑,也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Ⅶ 為什麼要發展低碳經濟
發展低碳經濟是全球性的共識與探索.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協調社會經濟發展、保障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途徑
Ⅷ 為什麼要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在提出背景、關注重點及定位上存在區別.在提出背景上,發展低碳經濟主要是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全球氣候,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是為了有效應對因經濟高速發展而引發的全球資源環境問題.在關注重點上,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強調「地球是我們的唯一家園,保護全球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統計指標是碳生產率(排放1噸二氧化碳產出的GDP);發展循環經濟的核心是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盡其用、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目的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統計指標是資源生產率.在定位上,發展低碳經濟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發展循環經濟致力於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減量化)、廢物的重新利用(再利用)和將廢物直接作為原料進行利用或再生利用(資源化).
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在根本目標、發展要求、基本保障上存在共同點.從根本目標上說,二者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低碳經濟主要依靠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進形成低碳的經濟結構來實現這一目標;循環經濟主要依靠資源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降低環境末端治理的成本來實現這一目標.從發展要求上說,二者都應貫穿於經濟發展的全過程.發展低碳經濟,要求在生產環節消耗更少的碳能源,多使用清潔的替代能源以維持生產的能量供應,形成低碳的經濟結構;在消費環節減少直接或間接的化石能源消耗,代之以消耗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形成低碳的消費模式,進而實現全過程的低碳目標.發展循環經濟,要求在生產環節實現資源減量化,並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棄物實現再利用;在消費環節實現產品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進而實現全過程的低耗、低排目標.從基本保障上說,二者都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制度創新為保障.技術的進步和重大突破是推進這兩種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兩種經濟發展模式的推廣運用都涉及生產、消費領域的體制機制問題,都需要推進相關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
Ⅸ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低碳經濟
是政治考題么?
1.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是緊跟世界潮流的表現,也體現出專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屬增強
2.發展低碳經濟是由我國國情出發的,節能環保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3.我國是人口大國,但國民素質普遍較低,發展低碳經濟,開世博會有力地提高我國國民素質
4.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為了讓我國更好地與世界各國競爭,也是讓全世界人民認識的,保護地球,是每個國家的責任,中國做的,更是優秀
我寫的不好,只是個初三學生。還希望高人們指點了。
Ⅹ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當前,氣候變化成為國際社會國別合作與博弈的焦點。發達國家以應對氣候變化的重大挑戰為契機,形成新的執政理念,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以便在未來的產業競爭和新技術革命方面搶占制高點。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要不要發展以提高碳生產力為標志的低碳經濟,專家態度趨於一致。本文也就此談一些粗淺認識,供大家討論。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們不能再以資源、能源高消耗和環境重污染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了。如果還把GDP作為發展的全部,還以廉價資源或出口退稅換取GDP;如果口袋裡的錢多了,但生存的環境惡化了,空氣變臟了,水變黑了,就與發展的本意背離了,就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相悖了。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
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有一種誤解認為,要發展低碳經濟就要拋棄鋼鐵、建材等高耗能的產業,因而不能發展低碳經濟。但我國處於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鋼材、水泥、電力等的供應保證,這些「高碳」產業是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帶動產業,也無法通過國際市場滿足國內的巨大需求,這些產業的發展有其合理性。要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的碳強度,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氣不足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屬於「高碳」能源,我國也沒有廉價利用國際油氣等「低碳」能源的條件。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費的碳排放。
發展 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路徑。我國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研發和創新能力有限。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也是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轉型的最大挑戰。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產業呈快速增加之勢。如果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我國可以實現這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游戲規則」制定的途徑。雖然我國工業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產業結構、技術革命等後發優勢,但我們不得不接受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不得不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於利潤「微笑曲線」下端。發展低碳經濟,不僅可以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還可以直接參與新的國際游戲規則的討論和制定,以利於我國的中長期發展和長治久安。
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建議
第一,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走低碳發展之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因此,我國應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關法規修訂中,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條款。如可以在規劃、項目批准、戰略環評的技術導則中加入氣候影響評價的相關規定,逐步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體系。應加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效機制與政策措施,從政府、企業和公眾參與等方面推動低碳轉型。借鑒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教訓,制定氣候變化國家規劃,在條件相對成熟時創建碳市場,研究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稅種和稅率,引導企業和社會行為,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二,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在建築物的建設中推廣利用太陽能,盡可能利用自然通風採光,選用節能型取暖和製冷系統;選用保溫材料,倡導適宜裝飾,杜絕毛坯房;在家庭推廣使用節能燈和節能電器,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國一些地方特別是有些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情很高,應該出台相關的指導意見,規范低碳經濟的內涵、模式、發展方向和評價體系等。
重視低碳交通的發展方向。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設形成機動車、自行車與行人和諧的道路體系;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減少運輸工具空駛率;加強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實行現代化、智能化、科學化管理;研發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使用柴油、氫燃料等清潔能源,減輕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壓力。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
走低碳發展道路,技術創新是核心。應採取綜合措施,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政策和市場環境。應研究提出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的路線圖,促進生產和消費領域高能效、低排放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逐步建立起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匯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氣候變化的新國際合作機制,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通過參與制定行業能效與碳強度標准、標桿,開展自願或強制性標桿管理,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第四,提高認識,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
低碳發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或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由於氣候變化涉及面廣、影響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門的參與,同時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加強研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同時,應加強相關的輿論宣傳。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應通過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創新、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優化、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