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延安的變化或近一年來用以表現國民經濟發展的組圖
以延安的變化或近一年來用以表現國民經濟發展的組圖,我也不會。
㈡ 延安市哪個縣城經濟發展的比較好,有沒有什麼好的投資建議。
吳起縣,志丹,子長的經濟水平比較好。最近都在忙著搞雙創,創建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㈢ 延安市黃龍縣經濟發展怎麼樣
沒什麼進展
沒工礦企業,沒主導支撐的產業
㈣ 延安發展怎麼樣了
追求「綠色」GDP,已成為延安經濟科學發展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經濟總量正從追求速度、規模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據統計,2006年延安生產總值453億元,比上年增長16%,增速高於全國、全省5.5和3.5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148億元,人均財力全省第一;地方財政收入60.3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延安的「綠色」GDP就是經濟與生態,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村和諧發展。建設石油能源化工基地,是延安經濟跨越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堅強後盾。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延安人始終不忘環境生態的保護。 近年來,延安先後投資幾十億元實施環境生態保護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保護延安群眾用水的安全,2006年,在延河上游一次性關閉油井上百口。如今,在延安看到的是綠化、管理一流的油區,林立的井架和綠樹鮮花相輝映,呈現的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圖畫。 在石油工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延安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戰略,努力開創城市、農村、工業、農業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退耕還林,恢復植被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來抓。到2006年,延安市共退耕還林草845萬畝,居全國第一,林草覆蓋率達42.9%,水土流失治理面積8995平方公里。全市有28萬戶,120萬群眾直接受益。去年,延安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25元,連續四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延安還加大了對以果、蔬、畜為主的農業主導產業的投入和開發,以蘋果為主的綠色產業已形成氣候,延安蘋果這個世界上唯一達到優質蘋果7項綠色指標的品牌,已享譽天下。草畜產業和棚栽產業正迅速在全市發展起來,成為今天延安農民的朝陽產業。延安生產的優質新鮮蔬菜,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成為延安農業走向全國的新品牌。
㈤ 既然經濟決定道德,為何延安時經濟落後,人們的道德水平反而高,而經濟發展的今天,道德水平卻令人堪憂
道德跟復經濟沒有必然的聯制系,只是說在一定的階段,經濟不發達的時候沒有道德還得不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就想老鷹抓兔子一樣,你能說誰好誰壞嗎?但是現在經濟發展了,人們的思想眼界開闊了,但是道德教育去沒有跟上,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投機倒把。
㈥ 既然經濟決定道德,為什麼延安時期經濟落後,人們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經濟發展了,人們的道德水平卻令
你是工大的吧
㈦ 延安主要什麼經濟發展的好
命老區延安經濟發展的「核動力」
——百萬噸乙烯項目推動延安工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李忠強 記者宋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革命老區延安因石油工業的迅猛發展實現了第一次經濟崛起。石油工業也因此成為拉動延安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光陰似箭,二十多年過去了,延安又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00萬噸乙烯項目落戶延安,為延安經濟的發展安裝了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新的「核動力」。
2006年4月由陝西省政府主持楊舒化工新區開工典禮儀式隆重舉行;今年5月13日,陝西省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延安簽訂了建設100萬噸乙烯項目的合作協議,標志著100萬噸乙烯項目進入了實質性的實施階段,同時宣告延安工業經濟結構進入優化開放的戰略性調整期。
一、乙烯工業——推動中國十一五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我國制定並發布了乙烯工業確立的發展規模是基地化、大型化、園區化;指導思想是優化產業布局,適度加快發展,實施擴能降耗,提高競爭能力,統籌兼顧區域發展,擴大原料來源,加快技術創新和裝備國產化,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目標是依託千萬噸級煉油基地,2006年啟動了四川、天津、撫順、鎮海四大乙烯工程,神華包頭煤制烯烴和中國化工沈陽重油制烯烴新技術產業化工程,拉開了我國十一五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序幕。
二、「核動力」將產生巨大帶動作用,讓延安經濟和社會實現科學發展
有關專家對100萬噸乙烯工程落戶延安的廣闊前景作出這樣的判斷:
延安經濟社會經過「十五」時期突飛猛進的發展,非常需要有更高層次和級別的帶動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建設100萬噸乙烯項目正是延安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的必由之路——走能源化工興市之路。
10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可以完全改變我市石油工業單一燃料型局面,使石油工業產業和產品結構更趨合理,在我市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更加顯著,將極大地提高我市國民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延安的石油工業確實為延安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單一的燃料型局面,不能完全利用石油資源價值,深藏在其中的巨大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因此,石油工業急需轉型為化學工業,才能更好地增加其高附加值。100萬噸乙烯項目恰是解決石油工業升級的最佳項目。
100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對我市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巨大的商機。
追求「綠色」GDP,已成為延安經濟科學發展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經濟總量正從追求速度、規模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據統計,2006年延安生產總值453億元,比上年增長16%,增速高於全國、全省5.5和3.5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148億元,人均財力全省第一;地方財政收入60.3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延安的「綠色」GDP就是經濟與生態,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村和諧發展。建設石油能源化工基地,是延安經濟跨越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堅強後盾。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延安人始終不忘環境生態的保護。
近年來,延安先後投資幾十億元實施環境生態保護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保護延安群眾用水的安全,2006年,在延河上游一次性關閉油井上百口。如今,在延安看到的是綠化、管理一流的油區,林立的井架和綠樹鮮花相輝映,呈現的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圖畫。
在石油工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延安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戰略,努力開創城市、農村、工業、農業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退耕還林,恢復植被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來抓。到2006年,延安市共退耕還林草845萬畝,居全國第一,林草覆蓋率達42.9%,水土流失治理面積8995平方公里。全市有28萬戶,120萬群眾直接受益。去年,延安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25元,連續四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延安還加大了對以果、蔬、畜為主的農業主導產業的投入和開發,以蘋果為主的綠色產業已形成氣候,延安蘋果這個世界上唯一達到優質蘋果7項綠色指標的品牌,已享譽天下。草畜產業和棚栽產業正迅速在全市發展起來,成為今天延安農民的朝陽產業。延安生產的優質新鮮蔬菜,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成為延安農業走向全國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