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區發展規劃

經濟區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2-02 02:11:16

Ⅰ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具體內容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周英峰)國務院新聞辦25日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將把關中—天水經濟區打造成為「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 關中―天水經濟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西部大開發三大重點經濟區之一。規劃范圍包括陝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楊凌、商洛部分縣和甘肅省天水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98萬平方公里。直接輻射區域包括陝西省陝南的漢中、安康,陝北的延安、榆林,甘肅省的平涼、慶陽和隴南地區。 該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處於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是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2007年,這一地區生產總值佔西北地區的28.6%。 根據《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戰略定位除了「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外,還將打造成為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規劃》提出,到2020年,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 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開發司副司長李應明說,關中―天水經濟區加快發展無疑對整個西北地區經濟有很大促進作用,特別是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推動,技術進步作用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會增加,在產業優化調整和布局方面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據李應明介紹,國家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最大一個政策是支持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中央財政對這個地區競爭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以及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等都會加大引導性的投入。同時,國家支持西安研究設立陸港型的綜合保稅區,這對西部地區建設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擴大對外開放非常重要。此外,《規劃》確定了一批重大建設項目,並出台了財政、稅收、土地、環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來保證《規劃》實施。

Ⅱ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第二章 總體要求

推進經濟區科學發展,必須進一步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找准發展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發展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諧發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推進。注重城市與農村、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國內外區域分工與合作,尋求合作機遇,拓寬合作領域,在合作中謀求發展。 ——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優化對外開放格局,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統籌軍民科技互動發展,促進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探索新路徑。
——全國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以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為重點,打造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等若干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
——全國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以楊凌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依託,發展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平台。
——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展現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到2020年,經濟總量佔西北地區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翻兩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改善,覆蓋經濟區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基本建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顯提高。
——城鎮化水平有新提高。實現西(安)咸(陽)經濟一體化,形成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城鎮群集聚發展,城鄉統籌取得突破,城鎮化率達到60%。
——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以上;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顯著降低,渭河幹流達到Ⅲ類水質,中心城市市區空氣中SO2和NO2含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城市地區。按照土地集約、產業集聚、資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則,夯實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優化工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和較高水平的工業園區。適當擴大城市空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轉移。以特大城市為依託,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城市群。
農村地區。穩定基本農田數量,加大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護力度。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加強閑散用地整合,鼓勵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節地型村鎮改造,合理減少農村 居住用地,促進農村各項建設節約集約用地。
生態地區。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對秦嶺北麓、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防治區,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資源環境可承載的生態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水源地、重要濕地等實行強制保護,嚴格控制人為干擾,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專欄2:空間結構表 地 區 分 類 面 積(平方公里) 2007年 2012年 2020年 城市地區 中心城區 773 1030 1730 產業集中區 530 583 710 區域交通 550 665 800 發展備用 1667 1320 1067 小 計 3520 3598 4307 占區域面積比重(%) 4.41 4.51 5.40 農村地區 農村居民區 3522 3256 3050 農業地區 54573 54762 54159 小 計 58095 58018 57209 占區域面積比重(%) 72.80 72.70 71.69 生態地區 自然保護區 11240 11240 11240 重要水源地 1383 1383 1383 生態恢復區 5561 5561 5661 小 計 18184 18184 18284 占區域面積比重(%) 22.79 22.79 22.91 合 計 79800 79800 79800 構築「一核、一軸、三輻射」的空間發展框架體系。
「一核」:即西安(咸陽)大都市,是經濟區的核心,對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具有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一軸」:即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為節點,依託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
「三輻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託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線,加強與輻射區域的經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帶動經濟區南北兩翼發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鐵路為軸線,向北輻射帶動陝北延安、榆林等地區發展;以福銀高速公路、寶雞至平涼、天水至平涼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為軸線,向西北輻射帶動隴東平涼、慶陽等地區發展;以滬陝、西康、西漢等高速公路和寶成、西康、寧西鐵路為依託,向南輻射帶動陝南漢中、安康和甘肅隴南等地區發展。 構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級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五級組成的城鎮體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區人口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主城區面積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內。把西安市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以及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
——次核心城市:寶雞、銅川、渭南、商洛、楊凌、天水的中心城區。以這些次核心城市為節點,加快人口聚集、產業聚集,構築較大規模的城市群。支持寶雞等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發展,將寶雞建成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寶雞市。主要發展機床製造業、重型汽車製造業、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商貿旅遊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120萬人,面積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國家新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生態園林城市。
銅川市。主要發展能源、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5萬人,面積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葯、農副產品加工業,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75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發展現代材料、現代中葯、綠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2020年,基本實現商(州)丹(鳳)一體化,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50萬人,面積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楊凌區。主要發展現代農業示範、現代農業科教和裝備製造、生物醫葯、食品加工與農資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30萬人,面積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天水市。重點發展機械製造、電工電器、醫葯食品、現代農業及商貿旅遊等產業。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達到80萬人,面積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級城市:包括韓城、彬縣、蒲城、華陰、禮泉、蔡家坡、洛南、柞水、鳳翔、隴州、長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企業集中布局和配套生產,提高經濟發展的集約化水平,大量吸納周邊農村富餘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點鎮: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等基礎較好的中心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采礦業和旅遊業,實施「關中百鎮」建設工程和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工程,合理安排重點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環境等空間布局。
——一般鎮:其他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

Ⅲ 國家現在做了多少個區域發展規劃

上海浦東新區
天津濱海新區
重慶江北新區
珠三角
長三角
京津冀
遼寧沿海
山東半島
江蘇沿海
海峽西岸
北部灣
海南國際旅遊島
遼寧「五點一線」經濟帶
武漢經濟圈
長株潭城市群
成渝經濟區
環渤海

Ⅳ 一般來說,空港經濟區是怎樣的發展規劃

空港經濟是依託機場優勢以及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促使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在機場周邊集聚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國際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後給當地帶來的效益是: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美國孟菲斯機場、法國戴高樂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都是全球化時代發展空港經濟、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範例。連印度班加羅爾機場,近年出口的計算機軟體產值也都在50億美元以上。機場的獨特優勢也使其周邊地區成為吸引跨國公司落戶的強磁場。德國慕尼黑機場附近31%的公司表示,機場是讓他們作出投資區域選擇的最重要因素;愛爾蘭頂級公司中的93%都選擇都柏林機場作為商務旅行的出發地。務業,這兩種產業鏈的雙輪驅動,將成為固定的發展模式.

Ⅳ 臨沂河東經濟開發區未來的具體發展規劃

河東開發區主要是工業項目、

Ⅵ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文件背景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西部〔2009〕1500號)
陝西省、甘肅省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
關中—天水經濟區(以下簡稱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處於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要地,是西部地區經濟基礎好、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為進一步促進該地區的發展,我們會同有關方面,研究制定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報請國務院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區發展的指導和支持。兩省要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及時溝通協調,抓好《規劃》的落實。要加強與國家有關規劃的銜接,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九年六月十日

Ⅶ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空間布局

城市地區包括中心城區、臨海重化工業集中區和經濟開發集中區,是集聚經濟和人口的重要區域。
(一)中心城區
指城市、建制鎮的現有建成區和拓展區。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南寧市為依託,建設具有濃郁亞熱帶風光和濱海特色、輻射作用大的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城市群,促進各具特色的縣城和小城鎮集約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口經濟密集區和中國-東盟合作的重點區域。到2020年,城鎮建設區控制面積為1350平方公里,包括四個等級。
一級城鎮建設區
南寧市作為自治區首府和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城市發展和城鎮化進程。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280~30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城市發展要形成以邕江為軸線,西建東擴、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點向南的空間布局。加快建設五象新區。
二級城鎮建設區
指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個城市。北海市按照特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發揮宜居優勢,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100~12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重點向東向北推進,鐵山港區作為城市功能區布局建設,統籌北海城區與合浦縣城、鐵山港區基礎設施建設。欽州市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港口開發和臨港工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90~10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重點向東、向南拓展,重點建設欽州主城區、欽州港區和三娘灣濱海區。防城港市按照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深水港和企沙重工業基地開發,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50~6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主要向北、向東及企沙方向拓展。
三級城鎮建設區
指東興市區以及賓陽、橫縣、武鳴、靈山、浦北、上思、上林、馬山、隆安等縣城。東興市按照中等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邊境貿易、加工和旅遊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發展。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口發展到18~20萬人,城市建成區建設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發展主要向東拓展。 賓陽、橫縣、武鳴、靈山等4個縣城按照中等城市規模規劃建設,依託特色優勢產業,促進城市建設。到2020年,賓陽縣城人口發展到40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內;橫縣縣城人口發展到25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內;武鳴縣城人口發展到20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22平方公里以內;靈山縣縣城人口發展到35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內。浦北、上思、上林、馬山、隆安等縣城人口發展到5-12萬人,建成區面積控制在15平方公里以內。 ——四級城鎮建設區 指吳圩、六景、黎塘、那桐、南康、山口、犀牛腳、小董、大寺、張黃、陸屋、企沙、江平等13個重點建制鎮,重點提升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促進城鎮發展。2020年建制鎮人口規模發展到10—20萬人。
(二)臨海重化工業集中區
指依託沿海城市、深水良港,布局建設以現代工業為主的產業區。規劃建設面積86平方公里,集中建設欽州港工業區、企沙工業區和鐵山港工業區。 欽州港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石化、能源、磷化工、林漿紙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企沙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鋼鐵、重型機械、能源、糧油加工、修造船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鐵山港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20平方公里,主要發展能源、化工、林漿紙、集裝箱製造、港口機械、海洋產業及其他配套或關聯產業。 (三)經濟開發集中區 指已獲批準的各類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其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控制面積見專欄3。 農村地區包括農村居民區和農業地區,是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人口居住的重要區域。
(一)農村居民區 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重點建設好交通比較便利、地形比較平坦、水源有保障、受災可能性較小的鄉村,促使交通不便、地形不利、受災可能性大,以及其他不適宜居住村莊的人口逐步有序遷移。到2010年,農村居民區建設用地實現零增長,到2020年減少10%。 加強鄉村建設規劃。引導農民建設節地節能節材住宅,保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建築風貌。加強農村安全飲水、醫療衛生、道路、沼氣、電網、信息網、垃圾廢棄物集中處理和社區管理等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
(二)農業地區 農業地區是提供各類農產品的載體,同時發揮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的積極作用。根據當地農業資源條件,實現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等主要農產品的良種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切實保護基本農田,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耕地保有量指標。 水稻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的銀海區、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防城區等。到2010年,水稻主產區的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公頃,2020年繼續保持種植面積穩定。 畜牧業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橫縣、賓陽縣,欽州市的靈山縣、浦北縣,北海市的合浦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上思縣。到2010年,畜牧業產區生豬出欄1000萬頭,家禽出欄1.5億只,肉牛出欄50萬頭,奶牛存欄10萬頭,2020年生豬出欄1500萬頭,家禽出欄2億只,肉牛出欄80萬頭,奶牛存欄15萬頭。 甘蔗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江南區、良慶區、武鳴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北海市銀海區,欽州市的欽北區、欽南區、浦北縣,防城港市的上思縣等。
到2010年,甘蔗主產區的種植面積穩定在6.3萬公頃,2020年繼續保持種植面積穩定。 亞熱帶水果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南寧市的邕寧區、武鳴縣、上林縣、隆安縣,北海市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東興市。 桉樹種植區,主要布局在南寧市的良慶區、邕寧區、江南區、武鳴縣、馬山縣、橫縣、賓陽縣,北海市的鐵山港區、銀海區、合浦縣,欽州市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防城港市的防城區、上思縣、東興市。在保護當地自然植被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有控制地發展。到2010年,桉樹種植面積60萬公頃,2020年擴大到90萬公頃。 生態地區包括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是保障生態安全的重要區域。
(一)自然保護區 面積4899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11.53%。根據需要,經批准規劃期內可適當增加自然保護區面積,但不得減少。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保護對象的干擾,嚴禁任何不符合保護區功能或改變地形地貌、植被、地表構成的開發建設活動。逐步減少自然保護區內的人口。
(二)水源保護區
指為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提供充足水源的地區,包括主要江河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大中型水庫及其一定范圍的緩沖區。面積6390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15.04%。對水源保護區實行強制性保護,重點加強大型水庫周邊的植被保護及污染防治,加大水土保持清潔型、生態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實施城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善標識與警告設施,關閉水源保護區內所有排污口,嚴禁任何不符合水源保護區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 加強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重點保護六萬山水源涵養重要區、十萬大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等生態功能保護區。開展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保護現有天然林,進行封山育林,恢復闊葉林,提高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
(三)生態恢復區
指生態系統比較脆弱、自身穩定性差,生態環境極易退化的區域,包括石漠化地區、沙地、濕地、鹽鹼地、裸地等。面積3621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面積的8.52%。強制保護生態恢復區,在植被生態恢復後再考慮適度發展旅遊,禁止任何城鎮和工業建設及破壞生態的農牧業開發。加強造林綠化,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對石漠化嚴重的地區採取水土保持、生態移民等綜合措施加快治理。 根據空間布局和岸線分區,規劃建設5個功能組團。
南寧組團。主要包括南寧市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首府中心城市作用,重點發展高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商貿業和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建設保稅物流中心,成為面向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
欽(州)防(城港)組團。主要包括欽州、防城港市區和臨海工業區及沿海相關地區,發揮深水大港優勢,建設保稅港區,發展臨海重化工業和港口物流,成為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加工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
北海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區、合浦縣城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亞熱帶濱海旅遊資源優勢,開發濱海旅遊和跨國旅遊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海洋開發等高技術產業和出口加工業,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海濱城市。
鐵山港(龍潭)組團。主要包括北海市鐵山港區、玉林市龍潭鎮,充分發揮深水岸線和緊靠廣東的區位優勢,重點建設鐵山港大能力泊位和深水航道,承接產業轉移,發展臨港型產業,建設海峽兩岸(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
東興(憑祥)組團。主要包括防城港東興市、崇左憑祥市城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及周邊重點開發區,發揮通向東盟陸海大通道的門戶作用,發展邊境出口加工、商貿物流和邊境旅遊,拓展憑祥經濟技術合作區功能,建立憑祥邊境綜合保稅區。

Ⅷ 中國新經濟地圖13個區域規劃指的是哪13個區域

2009年至今,國務院先後批復了十三個區域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專綱要》、《關於屬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Ⅸ 紅島經濟區的總體規劃

為引領城市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市委 、市政府確立了「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其中,北岸城區提出了做高做新,打造科技型、人文型、生態型新區的總體目標。 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總體規劃范圍南至海岸線、東至膠濟線、西至膠州界,用地面積316.7平方公里,考慮到區域協調發展需要,對城陽、膠州、即墨等周邊區域進行統籌研究。其中,紅島經濟區范圍為紅島、河套街道及高新區,總用地約160平方公里。 科技新城是指這里為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產業研發轉化基地;高端軟體及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創新技術應用示範區。人文新城是要建設國際化城市要素聚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歷史文化傳承延續,宜業宜居的國際化、創新、活力新城。生態新城是要建設以大規模藍綠保育為框架基礎的生態型城區;環保節能、綠色建築、循環經濟等新技術應用與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區。 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的功能定位為全球科技創新網路上的節點;服務藍色經濟、輻射山東半島的科技創新中心;軟體信息產業、藍色經濟與高端產業聚集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灣「三城聯動」的城市中心區之一;交通便利、設施完善、人才匯聚的智慧型、生態型、現代化國際城區。
結合環境容量承載力,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的人口及用地規模預測為,建設用地規模17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為135萬。其中,紅島經濟區范圍內建設用地規模9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為70萬人。 紅島經濟區將依託園區內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利用紅島信息網的互聯網平台,向世界介紹經濟區的發展,共同建設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

Ⅹ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第十一章 政策措施

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規劃組織實施。 加大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和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重點項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將部分公益性項目的國債轉貸資金逐步轉為撥款。
在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徵收標准和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建立礦業企業礦區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責任機制。從2009年起,中央在安排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支出時,加大對經濟區礦產資源開發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和發展的投入。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涉及的水源保護地區,對因水源保護造成的地方財政減收增支,中央和省級財政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給予一定的補助。 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積極推動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並重組。推動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探索建立村鎮銀行和資金互助社。鼓勵民營金融機構發展,支持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機構和典當公司。
創新融資方式。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業務、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積極發展企業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經濟區內大型市政、城建企業發行節能環保、城市建設特別企業債券。 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建設,對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等基地建設給予必要的扶持。對經濟區內公益性及以公益性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的項目建設,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取消或減少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
優先布局重大建設項目。由國家審批或核準的水利、交通、生態環境、特色農業、航空航天、優勢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旅遊等重點產業項目,優先在經濟區布局。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資源就地加工轉化。
積極鼓勵社會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區外企業特別是東部企業投資經濟區特色優勢產業、節能環保項目等,在項目審批、核准方面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並給予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合理優惠。允許和鼓勵民間資本在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條件下,通過參股、控股、兼並、收購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資產重組。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種非金融類投資公司。 積極探索建立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體制,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優化城鄉基礎設施功能和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支持統籌城鄉公共服務示範區建設。支持構建城鄉一體的基層公共科技服務體系,引導科技要素向農業和農村轉移。探索建立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推進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區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支持,建立部省級聯席會議制度。陝西省、甘肅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及時溝通協調,抓好規劃的落實。建立經濟區城市間合作機制,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促進區域內經濟發展和市場一體化。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和修編,針對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規劃重要內容及時調整,確保規劃有效實施。
圖1:關中—天水經濟區區位與范圍圖圖2:關中—天水經濟區空間結構圖圖3:關中—天水經濟區城鎮布局圖圖4:關中—天水經濟區重點產業布局圖
圖5:關中—天水經濟區交通規劃圖

閱讀全文

與經濟區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