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川經濟靠什麼發展
長城橡膠。做所有橡膠製品~包括輪胎!·
亞洲第一
還有一些 清真食品類的專
再就是屬一些基礎產業~
沒有什麼特別特色的~ 產業!
呵呵~ 安逸的小城市~
最近幾年 旅遊慢慢熱起來了~
鄙視那些 胡說八道 騙積分的敗類~還隱藏IP·····2~~ 來銀川踢死你~
② 銀川市是靠什麼來帶動經濟發展
以農業和農產抄品為主,但是工業和金融業也比較發達。
銀川市的永寧、賀蘭是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縣。2012年全市農業實現增加值51.06億元,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豆類。水果主要有蘋果、梨、葡萄、棗、枸杞等;
畜牧養殖業有豬、牛、羊、家禽和獺兔、肉鴿、火雞、蠶等特種動物;水產品主要有魚、蝦、蟹等,是西北最大的商品魚基地。銀川市依託煤炭、電力和農產品等資
源優勢,形成了以化工、機電、食品、建材、生物制葯為主導的工業體系。2012年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624.91億元,主要工業產品有汽油、柴油、化肥、
合成洗滌劑、輪胎、原煤、中成葯、西葯、機床、軸承、變壓器、起重設備、鐵合金、乳製品、酒類、味精、水泥、平板玻璃、機制紙等100多種。銀川市商業貿
易繁榮活躍,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464.86億元,擁有新華百貨、物美、萬達百貨、麥德龍、世紀金花、BHG、華潤萬家、北京華聯、國芳百盛等一批較為有名的大中型零售企業。此外,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寧夏銀行、石嘴山銀行、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回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銀川市設有分行。
③ 你覺得銀川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從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氣候來看
粘貼什麼的太可怕了 ……
按照實際情況來劃分,銀川應該是一座三線城市。但是銀川內今年來一直位列全國最具幸福感容城市的前十名。這種情況在三線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為什麼呢。銀川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銀川的氣候環境並不像相同緯度下的內陸城市那樣嚴寒酷暑,二十相比較而來柔和的多。可以說銀川的氣候室非常宜人的。同時,獨特的氣候也孕育了銀川與周邊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多湖,開闊的平原是銀川最大的特色,毫不誇張的說是各方面均衡的極其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經濟發展起步比較晚,但是增速快,而且也是一個擁有開放心態,對新生事物很包容的城市。所以有著非常蓬勃的發展潛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會立足西北,成為一個全新崛起的區域中心城市。
④ 銀川經濟怎麼樣
銀川的經濟嘛,先不提與其他地方想比較如何。就說銀川經濟的特點吧。銀川的經濟回增長答主要有以下幾個點,工業,這是最大的一部分,目前有一些新能源、化工、機械製造、制葯、紡織工業、計算機與軟體等,這些都是貢獻比較大的,工業集中區有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那裡集中了國內大批先進的有實力的能源化工企業。機械製造也是傳統銀川的增長點,小巨人,長城鑄造,共享鑄造等都是國內外有名的。靈武的羊絨也是國內有名的。
再說說農業吧,靈武的羊絨、豬肉、大棗,這都是國內最出名的,對經濟貢獻也比較大,其他的常規農業呢就一般了,不多說。
銀川的區域經濟,也很有特點。銀川是西北環境最好,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所以吸引了一部分地區企業進駐,據統計,銀川的總部基地建設是西北首屈一指的,有了這些企業總部進駐,對當地帶動經濟是很有幫助的。目前銀川的一些很有特色的展會、論壇也很有吸引力,中阿論壇,西北最大的車展,還有很多區域的經貿論壇,都為銀川的經濟增長貢獻力量了
⑤ 銀川經濟發達嗎
2002年銀川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3.46億元,佔全自治區的40.5%,一、二、三產業結構為11.6:44:44.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157元;地方財政收入1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7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34億美元,其中出口1.87億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3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5元。銀川平原土地肥沃,溝渠縱橫,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永寧、賀蘭是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縣。2002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5.66億元,糧食總產量85.96萬噸,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蔬菜總產量52.17萬噸,肉類總產量5.61萬噸,牛奶總產量11.77萬噸,水果總產量6.46萬噸,水產品總產量3.13萬噸。水果主要有蘋果、梨、葡萄、棗、枸杞等;畜牧養殖業有豬、牛、羊、家禽和獺兔、肉鴿、火雞、蠶等特種動物;水產品主要有魚、蝦、蟹等,是西北最大的商品魚基地。
2002年全市鄉鎮企業總產值73.94億元,從業人員14.56萬人。銀川市依託煤炭、電力和農產品等資源優勢,形成了以化工、機電、食品、建材、生物制葯為主導的工業體系。2002年全市工業總產值138.67億元,主要工業產品有汽油、柴油、化肥、合成洗滌劑、輪胎、原煤、中成葯、西葯、機床、軸承、變壓器、起重設備、鐵合金、乳製品、酒類、味精、水泥、平板玻璃、機制紙等100多種。銀川市商業貿易繁榮活躍,2002年全市批發零售餐飲業網點達到2.25萬個,從業人員6.62萬人,目前有商品交易市場90個,年市場成交額26.11億元,擁有新華百貨、華聯商廈、麗華連鎖店、寧夏商都、銀川商城等一批較為有名的大中型商業企業和設施。
⑥ 寧夏銀川怎麼樣適合居住嗎交通方便嗎經濟發達嗎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祖國大西北的重要邊防城市,地處銀川平原中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與美麗風光的塞上名城。 從聳入雲霄的承天寺塔極目眺望,四郊景色盡收眼底。峰巒重疊、峻峭巍峨的賀蘭山聳峙於西,猶如一架大屏風,阻遏了來自西北方的戈壁沙塵和寒流,使這里藍天明凈,氣候溫和。滔滔黃河在東邊奔騰北流,宛如一條晶瑩的玉帶,以它的乳汁染綠了塞上千里沃野。漢延、唐徠、惠衣、四干四大乾渠流貫南北,湖沼、魚塘、水田星羅棋布,這就是東西寬四十餘公里、南北長一百六十五公里、有兩千餘年歷史的寧夏青銅峽灌區,素來被譽為「塞上江南」。它是銀川城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 銀川地理位置優越,它是農區、半農半牧區與牧區的交接地帶,古來即為華北與河西走廊之間的交通捷徑。包蘭鐵路建成後,更加方便了這里同華北、西北以至全國各地的聯系。 人們不論從哪個方向進入銀川,在經歷了風沙滾滾的茫茫沙漠或是荒涼破碎的黃土高原之後,看到渠水盈盈、禾苗青青、遍地綠蔭的田園風光,都會被銀川綠洲所傾倒。夏季,這里具有宜於人們生息、旅遊的氣候,是很好的避暑佳地。 銀川城市發展還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這里煤、電能源充足,除賀蘭山煤礦區和黃河黑山峽、青銅峽水力資源外,一水之隔的河東橫城煤田,儲量大,品質好,開發條件優越,可建設數百萬千瓦的坑口電站。平原第四紀沉積巨厚,地下水資源相當豐富。附近石灰石、石英砂、粘土等儲量大,有利於發展建材和硅酸鹽工業。 銀川市現轄城區、新城區、郊區三區,面積一千四百五十七平方公里。市區海拔一千一百一十米。人口三十六萬三千多人,其中市區人口二十六萬二千多人。另轄永寧、賀蘭兩縣。 兩千一百年前的漢武帝時代,隨著河套引黃灌區的開發,原為牧地的銀川平原上興起了一連串城堡。在今銀川城東郊,當時有一座管理屯田事業的典農城,漢族人民俗稱之為呂城,附近的黃河渡口叫呂渡,而匈奴、鮮卑等民族則稱它為飲汗城。這就是銀川城的前身。 五世紀初,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將其改建為王家園林「麗子園」,成為一座風景游樂城市和駐兵、屯糧要地。北周時在此設懷遠郡、懷遠縣。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懷遠縣舊城被黃河沖毀,次年城址遷至唐徠渠東側,即今銀川老城所在。宋代改為懷遠鎮。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黨項族領袖夏國王李德明鑒於國都西平府(即靈川,今靈武縣城西南)地處黃河東岸平原之上,易攻難守,而懷遠鎮「西北有賀蘭之固,黃河繞其東南,西平為其屏障,形勢利便」,乃決定遷都於此,擴建城池,改名興州。後又改興慶府、中興府,俗稱東京。從此,興慶府由一個邊塞小城,一躍而為地跨今寧、陝、甘、青、內蒙古遼闊地域的西夏國的軍事政治中心。 興慶府城市人口的主體為軍人和達官貴人,軍民不下一二十萬。作為軍需品的兵器製造、毛織、皮革等手工業有很大發展,城市商業與對外貿易也相當繁榮。城中有宮城和宏大的宮殿。城西北角建有「透迤數里,亭榭台池,並極其勝」的元昊避暑宮。西郊賀蘭山上築有多處離宮,成為京畿最大的王家林苑。城內外還廣建佛寺僧院,麗園精舍,高塔凌雲,構成城市的獨特風貌。這里是西夏的文化中心,以黨項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 西夏滅亡後,元朝統治者對這里非常重視,迅速建立西夏中興行省,後改寧夏行省,又改寧夏府路,隸屬於甘肅行省。中興府城為省治,後改寧夏府城。其時大批中亞各族居民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與蒙古人等遷到這一帶屯戍,逐漸形成了回族聚居區。 明初至清代前期,是銀川城歷史上相對穩定發展階段。作為九邊重鎮之一,軍事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城池雄偉壯麗,城年商賈雲集,市肆繁華,加上風景絕佳,因此有「小南京」之稱。 清康熙年間,滿族旗兵近三千人駐防寧夏。雍正年間又於府城外東北築「寧夏滿營」,駐旗兵連同家屬共萬餘人。1739年大地震使府城和滿營遭受毀滅性破壞。以後在修復府城的同時,又於城西重建「新城滿營」,這就是今銀川新城。因此,滿族至今仍是這里除了回、漢族以外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明末清初,一些官僚文人在詩詞中開始以「銀川」一詞形容黃河、引黃渠道及其灌溉平原,以後演變為府城別名。1945年正式將寧夏省城定名為銀川市。民間相傳又有「鳳凰城」的雅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成立,為銀川市的發展揭開了新的光輝篇章。在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市內到處生機勃勃,充滿著民族團結和繁榮興盛的景象! 銀川依靠發達的黃河水運,向為西北貿易門戶,曾是一座商業城市。民國初期,京津一帶的布匹、雜貨大部經此運往甘、青、新和陝北各地;寧夏和西北幾省的土特產例如羊皮、羊毛、駝毛、枸杞、甘草、發菜等,也大多由此轉運,僅羊毛一項即每年這一千萬斤。水運占進出口總量的七成。數千條商船、皮筏和四萬多峰駱駝往返於包頭、銀川之間,真是商賈塞途,興隆一時。三十年代之後,由於軍閥暴政,官商橫行,銀川商業一落千丈,市場蕭條冷落。建國前夕,許多商戶已名存實亡。 舊日銀川的工業更是落後得驚人。所謂現代工業,僅有一家電燈公司,1948年平均日發電只一百九十度,另外還有麵粉、機器、紡織、造紙、印刷、火柴等幾家小廠。清末民初創設的十數家規模較大的地毯作坊,至建國前夕已全部停業,手工業只剩鐵、木、泥瓦、熟皮、擀氈、釘馬掌而已。 今日銀川,工業生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有三百餘家現代化工廠,包括化工、機械、紡織、食品、電子、儀表等工業部門,形成了一支四萬餘人的工人隊伍,工業產值為五十年代初的一百六十餘倍。工業產品從數控自動化仿形車床、橋式起重機、飛機用的輪胎,到漂亮的呢絨、皮鞋、特殊風味的枸杞水晶糖等等,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特別是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毛紡織、亞麻紡織、皮革、製糖、釀酒等工業,近年發展迅速。以寧夏特產灘羊皮、毛和沙毛山羊皮、毛為原料加工的輕裘、皮褥子、提花毛毯、仿古地毯、銀槍大衣呢等,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名。工業用氈、亞麻纖維、麻黃素、輪胎、機床等產品也已進入國際市場。建設中的年產三十萬噸合成氨的裝置投產後,將以大量氮肥源源支援農村。銀川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具有一定規模與特色的新興工業城市。 建國前,銀川交通閉塞,行旅艱難。包頭到銀川走陸路要十一天,逆水行舟需費時一個半月。建國初,全寧夏的專業運輸汽車一共只有三十輛。現在,以包蘭鐵路為大動脈,市內有十七條鐵路專用線,加上密如蛛網的公路,銀川已成為寧夏的交通中心,汽車的人均佔有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北至包頭,東抵軍渡,西到巴音浩特,西南去蘭州,南經固原至平涼、西安,東南入環縣、慶陽,可謂四通八達。通過民航,還可直達北京、包頭、蘭州、西安。 銀川又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文化中心,集中了農林科學院、社會科學院等幾十所科研機構,六所高等院校,以及多所中等專業學校,還辦起了民族學院,和伊斯蘭教經學院,專設了回民中小學。醫療衛生、體育、文藝事業也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 新中國建立以前,銀川市區面積僅三平方公里,城區人口不足三萬。城市凋敝,市場蕭條,市政設施一無所有。所謂「渠水渾,井水苦,土坯草泥蓋房屋,雨天一街泥,晴天一街土。」曾有人說,銀川的屋頂能跑馬。這就是形容當時平頂民房矮小密集和街巷的極度狹窄。而今城市建成區面積已經發展到三十餘平方公里,平坦寬闊的馬路把老城、新城、新市區三片連接起來,形成東西向延伸達三十公里的帶狀城市。各項市政設施也逐步完善。 銀川最古老的城區俗稱老城,即西夏興慶府故址,雖歷經戰亂與地震災害,仍保胃著原有的城市格局和一些古代建築。城內居民密集,是全市的商業居住區和文化古跡中心。新城原為1740年所建的滿營城堡,現在是一個以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和機關文教區。這里地勢開闊平坦而又不佔農田,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震地質條件優於市內其他地段,未來將逐步發展為主要市區。 銀川城內外保存著許多西夏王朝遺留下來的文化古跡,城郊雄渾的邊塞風光與秀麗的水鄉景色交相輝映,西夏文化與塞上江南風貌是銀川市的重要特色。 中山公園位於老城西北角。1046年,西夏開國皇帝元昊,利用這里的一大片湖沼窪地,建起以水景為主要特點的避暑宮苑。明初遺址尚存。1938年辟為公園。建國後屢加整修。全園面積八百多畝,為市區最大的風景區。園內湖心鳴鍾亭有得自西夏廢寺、明代重鑄的七千餘斤大銅鍾。 海寶塔位於老城北郊湖中半島上,俗稱北塔。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晉代大夏王赫連勃勃重修。塔身為方形磚砌樓閣式建築,九層,高五十四米。它古樸壯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承天寺塔位於老城西南隅,俗稱西塔。10501055年西夏皇太後沒藏氏始建。八角形樓閣式磚塔,十一層,高六十四米五。全塔呈角椎形,簡潔樸素,挺拔秀麗。 賀蘭山位於西郊。主峰海拔三千五百多米。奇峰聳翠,崖谷險峻,自下而上有荒漠草原、耐旱灌木帶、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從草甸等不同自然景觀和多種珍奇野生動物,是登山、野營的好去處。賀蘭山又是現存西夏王朝宮苑遺跡的精華薈萃之地,近年來先後發現了小滾鍾口、拜寺口、賀蘭口、西番口、大水口等多處高宮遺址以及有西夏文題記的岩畫。小滾鍾口近已開發為山麓最佳風景區之一,為夏日旅遊勝地。拜寺口雙塔的塔身遍布千姿百態的佛像和造型神奇華麗的磚雕。 西夏陵園位於西南郊山麓洪積扇上。范圍東西四公里,南北十公里,共九座帝陵和七十餘座官僚勛戚陪葬墓。每座帝陵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建築群體。已發掘八號帝陵和三座陪葬墓,出土了各種金銀器飾以及銅牛、石馬、瓷器等珍貴文物。 清真寺建於回族聚居區南關。1981年重建。底層為寬敞明亮的洗浴室、小禮拜殿,二層為可容千人的大禮拜殿。其上有綠色大穹頂和四角小穹頂,頂置寶瓶和月形燈,總高近二十二米,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築風格。 橫城古渡位於東南郊黃河岸畔。坐羊皮筏子飛渡黃河,別有一番驚險情趣。河東橫城古名紫河砦,由此東去的古長城稱「河東牆」,為隋代始築,明代中葉重修。落日余暉中,大河、長城交相輝映,氣象萬千。 此外,老城西側的「唐渠柳色」,南薰門城樓、玉皇閣、鍾鼓樓等,也都是市區勝跡。
⑦ 為什麼寧夏這個地方經濟發展並不發達,可以說是落後,但消費水平卻那麼高呢
其實銀川地方經濟發展並不落後。
最近銀川又申請了全國最適宜居住城市。。
⑧ 寧夏銀川是個好城市嗎
【市情簡介】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三區兩縣一市,即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總面積9527.3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6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144.6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37.27萬人,佔26%。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35.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地方財政收入29.5億元,增長18.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分別增長13.7%和8.8%。
歷史積淀豐厚。距今3萬年以前這里就有遠古先民活動的遺跡;2000多年前的漢成帝時期,建北典農城,揭開了銀川建城史的第一頁;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此建立西夏政權;此後銀川一直是歷史上重要的邊關要塞。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厚的遺存,現珍存有古城池、清真寺、佛塔、古長城等60多處名勝古跡。靈武恐龍化石遺址距今約1.6億年,是該類群在北半球的首次發現;靈武水洞溝遺址,是世界著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賀蘭山岩畫記載了遠古以來人類生息繁衍的歷史;神秘的西夏王陵被譽為「東方的金字塔」;水洞溝藏兵洞是全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禦體系;華夏西部影視城——鎮北堡,拍攝《紅高粱》等上百部影視片,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
自然資源豐富。銀川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三面為騰格里、毛烏素、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所環繞。域內高山、大漠、黃河、草原等多種自然景觀並存,田園如織、溝渠縱橫的水鄉景色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塞北蒼涼交相輝映。神奇的自然組合形成了獨特的地貌、獨特的氣候和獨特的物產。銀川屬內陸乾旱型氣候,但境內天然湖泊眾多,自然水面近萬公頃,歷史上曾有「七十二連湖」的盛景。銀川地處緯度較高地區,但日照充足,夏熱較短無酷暑、冬寒漫長無奇冷。銀川平原屬自流灌溉區,自古「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區域內盛產甘草、麻黃素等名貴葯材,境內有煤炭、石灰岩、白雲岩等20餘種礦產,其中寧東煤田探明儲量約270億噸,水、電、煤、土地等組合優勢明顯,被確定為全國13個億噸礦區之一和西電東送電源點。
文化多元鮮明。是全國101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渾的賀蘭山與黃河,一起造就了銀川平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歷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里積淀,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盪交融,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錘煉成「包容、誠信、自強、創新」的城市品格。
區位優勢明顯。銀川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重要商貿城市,位於「呼-包-銀-蘭-青經濟帶」的中心地段,也是寧蒙陝甘周邊約5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人口約1000萬,區位優勢明顯。銀川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4條國道、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至青島、丹東至拉薩高速公路在銀川匯聚貫通,機場高速公路建成使用,環城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包蘭鐵路縱貫銀川南北,成為銀川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正在建設的銀太鐵路,將使銀川與東部沿海的聯系更加便捷。銀川河東機場目前已開通了40多條航線,銀川空港口岸也將於今年投入使用,拉近了銀川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距離。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近年來,銀川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緊緊圍繞建設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以「水、綠、路」為重點, 大規模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了一大批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工程,六橫十六縱的城市路網已經形成,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區日趨合理,城市框架逐步拉開。深入開展以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節水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人居獎」為主要內容的「五創」活動,2006年底,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了30.2%、29.4%、7.8㎡;閱海濕地公園成為我國第三個、西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唐徠渠改造工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市空氣質量二級及好於二級天數312天,在西北五個首府城市排第一位;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0%以上;區域雜訊平均值和交通干線雜訊平均值均低於全國較低水平,被評為「中國十大安靜城市」。
創業環境優良。我們致力於發展環境的改善,著力營造「胸有四海、信立八方、尊重規則、善待競爭」的發展氛圍,倡導「團結拼搏、務實創新、只爭朝夕、追求卓越」的創業精神,出台了優化政務環境和司法環境、發展工業和非公有制經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建設服務型法制政府。在收費項目上,對銀川市本級收取的費用大部分實行減免;在投資領域上,除國家法律明令禁止的以外,所有產業和領域都向外來投資者開放。在全自治區率先開展了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的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強化效能監察,大力治理行政不作為和行政亂作為等問題;創新行政審批管理體制,設立了政務大廳,規范和精簡審批事項,保留事項全部納入政務大廳管理,使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效率提高40%。銀川市已被評為中國五十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之一。
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依託資源和地域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形成了能源化工、發酵及生物制葯、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機械電器製造、新材料、羊絨等一強五優產業;大力發展優勢農業,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奶、瓜果等「兩強多優」的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圍繞提升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積極打造「購物在銀川」、「居住在銀川」等品牌,大力推動第三產業由傳統的生活服務型向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服務型轉變。我們注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大對科教文衛事業的投入,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致力於建設高水平的文教、衛生、科研等社會培訓體系。在全國率先全部免除城市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在城市社區推行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在全國創造了「銀川模式」;農村鄉鎮衛生院實行政府全額預算撥款和葯品零利潤銷售。銀川市還先後舉辦了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1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APEC循環經濟會議等重大活動,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目前,銀川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被國家確定為歐亞大陸橋西隴海蘭新經濟重點開發城市;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了「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把銀川市的建設發展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對機遇,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前景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和更為科學的規劃。今後我們將深入實施興工強市、特色建市、人才興市、依法治市、生態優先方略,加快建設寧東國家級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發酵及生物制葯基地、全國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基地、全國知名的機械電器製造基地、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新材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羊絨及其製品生產基地、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等七大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區域性交通運輸中心、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和西部旅遊目的地城市,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進程,力爭到2011把銀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今後五年和一個時期主要發展指標是,經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到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5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億元,工業化水平達到中期階段,城鎮化率達到70%。到2015年左右,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上實現全面小康,比全國平均預期提前一個五年規劃期。一個繁榮、文明、進步、開放的現代化新銀川正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潮流中迅速崛起。
【歷史沿革】
銀川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發展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距今3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靈武市橫城水洞溝遺址和銀川西郊的鎮北堡、賀蘭縣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殷商、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北羌、熏育(葷粥)、匈奴等民族活動、游牧的地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銀川地區為北地郡所屬。漢成帝陽朔年間(公元前24年前後)建北典農城(又稱呂城、飲汗城),此為銀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時期,大夏國改建「麗子園」,為駐軍、屯糧重鎮。北周置懷遠郡、懷遠縣。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懷遠縣遭黃河水淹,城廢。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築新城」(今銀川興慶區)。宋為懷遠鎮,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黨項族首領李德明將其都城由靈州(今靈武)遷至懷遠鎮(今銀川市),大起宮室,修建都城,更名為興州。後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興州為興慶府。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築壇受冊,即皇帝位,建大夏國(史稱西夏),興慶府(銀川)為其首府。元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明設寧夏府,系「九邊重鎮」之一。清沿明制仍為寧夏府治。民國時期( 1929年)成立寧夏省,銀川系省會,時稱寧夏省城。1944年4月寧夏省城定名為銀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區劃人口】
一、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銀川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銀川市 面積9579平方千米,人口133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金鳳區北京中路
興慶區 面積 768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編750001。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
金鳳區 面積 290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郵編750011。區人民政府駐黃河東路。
西夏區 面積 987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750027。區人民政府駐懷遠東路。
靈武市 面積463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0400。市人民政府駐東塔鎮。
永寧縣 面積1295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編750100。縣人民政府駐楊和街道。
賀蘭縣 面積1600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郵編750200。縣人民政府駐習崗街道。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另: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高新區),不列入正式區劃,其核心區分布於西夏區南部及金鳳區中部。
⑨ 銀川經濟發達嗎
當然是鄭州發達抄了,鄭州的人口比寧夏全區人口還多出200萬,年均GDP總量是寧夏全區年均GDP總量的兩倍還多。但這並不代表銀川就不發達,綜合來講,銀川的經濟總量在西北地區低於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包頭、呼市、高於西寧,但是人均生產總值卻高於西寧、蘭州。生活環境和經濟發展速度要快於蘭州、西寧,所以銀川經濟在西北處於中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