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發布時間:2020-12-01 22:21:57

A. 同一時期,中國在經濟方面有哪些重大變化

1.人口眾多的大國優勢
人口眾多曾是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最大障礙。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劣勢正在向比較優勢方向轉化,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一方面,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長期維持低工資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眾多,潛在市場需求巨大。在資源全球重新配置過程中,廉價勞動力和巨大市場潛力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尤其是隨之帶來的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開發能力。這些稀缺要素與中國優勢的結合,是中國20多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因。自2002年加入WTO,中國的對外開放步入一個新階段,3年來的發展更充分顯示出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比較優勢:
(1)對外貿發展速度顯著加快。2001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幅僅7.5%,從2002年起中國外貿猛然提速。2002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21.8%,2003年增長37.1%,2004年增長35.7%,3年間外貿總額翻了一番,全年外貿總額達1.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3年全球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為15.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為13%,德國為9%,中國不到6%,2004年中國將達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長速度或稍低一點,在今後幾年中,中國將在貿易總額上超過德國,在出口總額上超過美國,2010年後不久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一預測是建立在中國經濟有很高的外貿依存度之上的,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將達GDP的70%左右,遠遠高出美國、日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大國,日本對外貿易佔GDP的最高年份只有36%。在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由於人民幣升值壓力在相當程度上是因近年來美元大幅度貶值所致,通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和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的改革,這種壓力也不會對中國對外貿易構成實質性影響。二是針對中國出口的保護主義有愈演愈烈之勢。盡管近年來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案例和涉案金額增速很快,如2003年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反傾銷、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額比上年增長了178%。但涉案金額的絕對數相對中國出口來說並不算大,約為22億美元。隨中國的積極應對和反貿易保護經驗的積累,也不會對中國內生的比較優勢構成根本性損害。
(2)直接利用外資迅速增長。自2002年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500億大關以來,中國已連續2年成為世界上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國。2004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僅低於美國的121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由於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低廉和潛在市場的巨大比較優勢基礎之上,只要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在短期內將沒有國家能夠取代中國的地位。
2.勞動力成本的長期比較優勢
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中國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優勢的長期性,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1)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低成本優勢將長期維持。東亞先期發展國家經驗表明,隨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這類產業很快會因工資成本上升在國際間發生梯度轉移。由於中國勞動力供給潛力巨大,許多改革開放之初就已形成的產業,20多年後工資成本仍沒有多大變化。直到最近兩年發達地區的「民工荒」才顯露出工資向上的壓力,距競爭力喪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況且,這些產業在國內的梯度轉移和賦予農民工市民待遇的社會政策改革,將延緩工資成本上升的過程。可以預測,這種競爭優勢維持的時間大體與城市化進程一致。目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僅為40%左右,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GDP處於同一水平的國家,農村中仍積壓著大批剩餘勞動力。假設城市化率達到80%時,剩餘勞動力潛力釋放完畢,即使按照2000年以來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速度計算,即年均提高一個百分點左右,由農村剩餘勞動力支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也能維持40年左右。
(2)中國在中高技能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開始顯露。1990年代以來,由於就業壓力增大,以升學為目的的中學教育和重視工程教育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優勢逐步顯現,使中國在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開始形成很強的競爭力。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中心移往中國就是一個明證。歐盟委員會剛剛發表的2004年競爭力年度報告認為,過去中國商品一般集中在「質量好但技術含量低」的產品上,但現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產品成本低但技術含量高」的國家,已對歐盟形成「一種挑戰」。目前,中國的這種優勢才剛剛顯露出來,隨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技術人才在工資成本上比較優勢將會越來越突出。中國從「製造業大國」成長為「製造業強國」只是時間問題。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中高層次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呈上升趨勢,人們擔心中國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將很快喪失的看法不無道理。但是,這主要是中國教育體系缺乏靈活性,不能及時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變化所至:一方面,社會上積壓了大批渴求接受高等教育和提高勞動技能的學子;另一方面,因高等教育規模限制和職業教育體系落後,公眾受教育的需求和企業對低成本人才的需求又不能得到滿足,教育體系不能把潛在優勢迅速轉變為現實優勢。1999年以來為擴大內需的高校擴招扭轉工資上升趨勢,隨近兩年擴招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已開始拉低應屆畢業生的工資水平,顯現出中國在這方面的潛在競爭優勢。2004年全日制高校招生420萬,近1998年的108萬的4倍,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了2000萬人,毛入學率超過19%。目前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毛入學率超過50%,有重視教育傳統的中國在這方面潛力還很大,隨國民收入增加,這種潛力將逐步釋放出來。
各層次勞動成本的比較優勢,將使未來中國不僅在低層次產業具有極強競爭力,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也具有很強競爭潛力,這是任何先期發展國家都未曾有過的情況。
3.巨大市場潛力的長期優勢
除廉價勞動力優勢外,同樣基於人口眾多的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吸引外資及其稀缺性資源進入中國的另一重要原因。隨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和市場潛力的釋放,「用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有了實施基礎。跨國公司為搶佔中國這個未來有可能超過北美和歐洲巨大市場,即使短期不能盈利,也要進入中國。這種行為給中國帶來夢寐以求的高端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開發能力,這些稀缺性資源與中國廉價勞動力的結合,使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分工體系重構過程中具有了極大的比較優勢。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剛跨過1000美元,市場需求的潛力還非常大。
中國要長期維持市場潛力巨大和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國際競爭優勢,除了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外,將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持續的城市化進程,這是今後需求持續擴張的主要源泉;二是教育體系調整和體制改革,以適應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對勞動力素質提高的要求。由於在這兩個領域的發展與改革不能單單依靠市場化來推進,社會政策的改革和社會結構的重大調整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只要中國始終把自己的比較優勢主動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中,經濟高速增長的潛力至少還有幾十年時間。

B. 中國經濟將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時代了嗎

據報道,在10月21日舉行的新聞記者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經濟的航船還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中國經濟還將譜寫新的篇章,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是劃時代的變化。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正在進入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發展時期,未來中國會進入改革深化期、轉型攻關期、新動能全面發展期,現代化經濟體系核心內涵就是更注重質量和效益,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創新等工作。

相信通過十三億人的努力,一定可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C. 中國經濟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從最通俗的GDP經濟指標變化顯示,平均環比增長速率達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間)。GDP總值的環比增速與人均GDP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是兩者之差在1989年達到最大值,隨後一直呈現差值下降趨勢。這預示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小於人口總量的增長。而且,GDP總值的環比增速以1994年為分水嶺(圖1-1),1998年以後雖然總體看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但是環比增速在減小。這些都預示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可能永久地這樣快速進行下去,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因此,今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

圖1-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情況統計趨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

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統計見表1-1。2000年到2008年間,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呈現不斷增長態勢,2008年達到最高峰值後開始下降,2013年該系數為0.4730。

表1-1 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情況統計

(據參考文獻[4-5])

* 2014年1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

2010年中國人均收入接近8000國際元,2012年達到9000國際元左右,2013年預計接近10000國際元[6]。如果今後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2014年最遲2015年就可達到11000國際元水平這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回落「點」。在人均11000國際元水平上增長速度「自然回落」是順利渡過工業化高速增長階段的成功標志,這是一種潛在增長率的下降[7]。到那時能源的供求狀況就會出現不同於現在變化的新情況。因此,從長遠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必須解決能源供給或將成為瓶頸的問題。

D. 漢英翻譯過去的20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s the period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 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是哪一段時間!

自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發展態勢,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的一段黃金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個增長周期,當前中國經濟轉入了周期下行階段。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格局沒有改變,經濟的內生活力與增長動力並未衰減,過去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本因素沒有發生變化。

F. 為何說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了新時代

據報道,每年12月份,中央都會召開專門的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來年經濟工作,會議的有關表述和工作部署,自然成為我們分析判斷下一年度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依據。

當內需特別是消費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動力時,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並滿足這一群體的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就會大有用武之地,這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可靠「穩定器」。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持續發展下去!

G. 中國新時期以來經濟高速發展實行什麼政策

中國心時期以來,經濟乾式發展實行一國兩制的社會主義的政策

H.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高速增長時期對我們生活也沒見多大影響啊,多關心自己的生活吧

I. 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如何理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

因為現在是最發達的時代,不愁吃不愁喝的時代。物質最豐富的時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