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法國經濟發展史

法國經濟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0-12-01 22:12:34

⑴ 法國和北約,法國和歐盟有什麼關系具體點,最好分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急用 非常感謝。。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OTAN:l'Organisation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資本主義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的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是美國稱霸世界的標志。
歐洲聯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又稱歐洲共同市場)發展而來的,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荷盧比三國經濟聯盟、歐洲共同體、歐盟。其實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
歐洲聯盟盟旗
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人口5億,GDP16.106萬億美元。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歐盟的盟旗是藍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說法是因為歐盟一開始只有12個國家,代表了歐盟的開端。實際上這個十二星旗代表的是聖母瑪利亞的十二星冠,寓意聖母瑪利亞將永遠保佑歐洲聯盟。歐盟27國總面積432.2萬平方公里。 歐洲聯盟(歐盟)是一個政治和經濟共同體的27會員國,位於主要在歐洲。它成立於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加入新領域的政策,以現有的歐洲社會。與5億市民,歐盟相結合產生的估計有30 %的份額,世界各地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歐盟已經制定了一個單一市場,通過一個標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適用於所有會員國,保證人,貨物,服務和資本的遷徙自由。它保持了一個共同的貿易政策,包括農業和漁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15會員國已通過了一個共同的貨幣,歐元。在對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員在世界貿易組織,在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和在聯合國的會議上發言,維護其成員國利益。 2001年,歐盟已經體現的作用,在司法和內政事務方面,包括許多會員國之間根據申根協定取消護照管制。而且在某些領域,它取決於會員國之間的協議。不過,也有超國家機構,能夠作出決定,而不管協議的成員。重要的機構和組織的歐盟,包括歐洲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理事會,歐洲法院的司法和歐洲中央銀行。歐盟國家公民選出議會每5年一次。 歐盟的起源,可追溯到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其中6個國家在1951年和羅馬條約於1957年。自那時以來,歐盟已經長大的大小,通過加入新會員國,並增加其權力,通過增加新的政策范疇,它的職權范圍。該條約在里斯本簽署了在2007年12月的用意是修改現行條約,以更新的政治和法律結構的聯盟,如果批準是在2008年落成。歐洲統一思潮存在已久早在中世紀就已經出現。中世紀時期的法蘭克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等都將歐洲許多地區統一在其疆域之內。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破之後,波西米亞國王就於1646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當時就有歐洲人設想歐洲仿效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歐洲合眾國。19世紀初,拿破崙·波拿巴在大陸封鎖期間實行關稅同盟,該關稅同盟對今天歐盟的建立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統一思潮進入高潮。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羅伯特·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即舒曼計劃),旨在約束德國。1951年4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六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六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准,馬約於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歐洲聯盟總部
2002年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入盟協議。2004年5月1日,這10個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這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2007年1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加入歐盟,歐盟經歷了6次擴大,成為一個涵蓋27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8億的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 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這12顆星不代表12國,而是代表聖母瑪利亞的守護),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歐元1999年1月1日起在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11個國家開始正式使用,並於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國的貨幣。

⑵ 【中外歷史人物評述】(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拿破崙統治時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

(1)原因:使用機器生產;變革封建生產關系;向農業滲透資本。(任答2點,共2分)
(2)目的:加強國家對地方管理;恢復社會秩序;服務於帝制(或鞏固統治)。(3分)
(3)原則: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原則;契約等同法律效力原則。(2分)
(4)貢獻:鞏固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穩定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秩序;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任答2點,共2分)性質:資產階級的軍事專政。(1分)

⑶ 賓士發展歷史

賓士汽車公司並不是由本茨先生一人創辦的,它是兩大汽車巨人的合作,他們就是汽車發明的鼻祖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1926年這兩大汽車公司合並為一家形成了戴姆勒·賓士公司。此時戴姆勒早已去逝。

而卡爾·本茨也已經是82歲高齡了。然而造化弄人這兩位汽車發明巨匠不知什麼原因,雖然兩人分別在僅距80km的兩座小城內,卻從未見過一次面。成為汽車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們的繼承人不負眾望,使兩位偉人所開創的事業得以發揚光大,使賓士汽車公司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車公司。

(3)法國經濟發展史擴展閱讀

1909年6月,戴姆勒公司申請登記了「三叉星」做為轎車的標志,象徵著陸上、水上和空中的機械化和合體。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個圓圈,在圓的上方鑲嵌了4個小星,下面有梅賽德斯「Mercedes」字樣。「梅賽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為戴姆勒生產的汽車將為車主們帶來幸福。

賓士,德國汽車品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賓士三叉星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及品牌標志之一。

自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發動機工廠(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DMG)向其客戶獻上了世界上第一輛以梅賽德斯(Mercedes)為品牌的轎車開始,賓士汽車就成為汽車工業的楷模。100多年來,賓士品牌一直是汽車技術創新的先驅者。

⑷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

⑸ 東西方兩種思想對歷史發展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法國是啟蒙思想的發源地和啟蒙運動的主要陣地,許多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本身就是作家,因此法國的啟蒙文學比英國激進得多,富有強烈的哲理根基和深厚的政治經濟底蘊。名噪一時的「網路全書派」的編纂者每個都是博學之士,在哲學、文學、史學上均有很深的造詣。這些學者型作家的作品無論是批判性還是哲理性都強於其他國家的啟蒙文學。

18世紀早期法國盛行流浪漢小說。這種最早發端於西班牙的文學樣式在社會底層廣泛流傳,揭開啟蒙文學的序幕。阿蘭•勒內•勒薩日(1668年-1747年)是成就最高的流浪漢小說家,他的代表作包括《瘸腿魔鬼》和《吉爾•布拉斯》等。

孟德斯鳩和伏爾泰是法國18世紀上半期啟蒙文學的代表作家。孟德斯鳩是法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啟蒙作家。他的理論著作《論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國家政治生活的首位,並詳細論證三權分立學說,成為關於國家學說的世界名著。他的書信體小說《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啟蒙哲理小說。伏爾泰(1694年-1778年)是法國啟蒙運動中最具領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導文藝為社會改良和宣傳啟蒙思想服務,但有強調應該遵守古典主義規則。他最具價值的文學作品是中短篇哲理小說26篇,著名的包括《如此世界》、《查第格》和《天真漢》、《老實人》等。伏爾泰精於諷刺,拜倫曾稱贊他「簡直像一陣風,隨心所欲的飄刮,撥起一切事物的根,有時教愚蠢出醜,有時把皇座也震動。」

18世紀中期,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等人仍然持續活動,新一輩作家狄德羅、盧梭等人以更為激進的姿態登上文壇,把法國啟蒙文學推向頂峰。

德尼•狄德羅(1713年-1784年)是法國啟蒙文學的中堅,也是「網路全書派」的領袖人物。他十分博學,在哲學、文學、文藝理論等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在戲劇創作上,他第一次提出「正劇」的概念,並親自創作名劇《私生子》、《一家之長》以及至今仍常演不衰的《當好人還是壞人》。此外,狄德羅還發揚了對話體小說體裁,創作了《拉摩的侄兒》和《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格調清新的傑作,宣揚啟蒙思想。讓-雅各•盧梭(1712年-1778年)是18世紀法國最傑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思想體現了啟蒙運動激進民主派的傾向,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早年盧梭與狄德羅交好,為《網路全書》撰稿,其文學創作主要集中於後期。盧梭十分高產,以戲劇和小說為主,最優秀的作品包括《新愛洛伊絲》、《愛彌兒》、《懺悔錄》等。這些作品站在「自然崇拜」哲學的角度,批判舊世界,主張用啟蒙思想塑造新人。盧梭的作品在整個歐洲范圍內產生了地震般的影響,以至於1762《愛彌兒》出版後,整個歐洲的封建勢力聯合掀起反盧梭浪潮。盧梭作品開辟的新傾向發展成為19世紀洶涌澎湃的浪漫主義文學。

比埃爾•德•博馬舍(1732年-1799年)是法國成就最高的啟蒙劇作家。他宣揚和發揮狄德羅的戲劇主張,創作了法國戲劇史上最傑出的市民劇《塞維勒的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在法國引發巨大的反響。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甚至下令禁演此劇,認為它會「毀掉巴士底獄」。

對明清中國經濟狀況的看法,在西方過去的幾百年中發生了幾次大的變化。 16世紀到18世紀末以前,西方對於中國(當時是明清時代)持非常積極的看法。伏爾泰、魁奈、亞當·斯密等,一直把中國看作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18世紀末開始轉變,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黑格爾以來,把中國看成是一個木乃伊式的國家,沒有發生過變化,沒有內在的動力。這樣的看法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費正清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中國內部不是停滯的,而是有變化的。但這種變化是在外力的影響下,才會發生的。盡管1949年我們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的史學體系,但是在整體看法上和西方的主流觀點還是比較一致的。 這一看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國內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看法。認為中國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不是靠西方沖擊下中國才能夠發生變化,並且,按照它自身的軌跡發展下去,將來可以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一理論經過不斷發展,後來逐漸成為我國對明清經濟看法的主流。 在西方,與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理論比較接近的是所謂近代中國的理論,是越戰以來,出現的一個新理論。美國當時一批中年的史學家認為中國在明清時期不是沒有變化,而且,變化與西方也比較接近。他們說明了中國經歷的許多變化和西方是一致的,所以得出了中國經濟是有活力的這樣一個看法。這一看法在西方雖然逐漸得到了接受,但他們的主流看法還是中國是一個停滯的、沒有外力沖擊就不能發生變化的經濟。 到了最近十幾年,西方的看法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1999年國際經合組織發展中心的首席經濟學家安古斯·麥迪森,運用實際購買力的計算方法,對中國從漢代以來,國民生產總值特別是人均水平的國民生產總值GDP作了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叫人非常吃驚的。根據他的計算,1700年時,整個歐洲的GDP和中國的GDP差不多是相等的。在清朝的120年中,中國四倍於歐洲的經濟增長。所以,在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在世界六大經濟區中最大,而且增長速度也是第一。 在他之前,美國有一位政治學家保羅·肯尼迪,就作過一個估計,乾隆十五年(1750)時,中國的工業產值是法國的8.2倍,是英國的17.3倍。在1830年的時候,中國的工業產值是英國的3倍,法國的5.7倍。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的工業產值才剛剛趕上中國,而法國才是中國的40%。從他們這些看法來說,清代絕對不是一個停滯的時代,而且,清代經濟的增長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內部因素成長起來的。 現在一本很出名的書《白銀資本》,從另外一個角度,從整個全球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角度,作了一定的說明。作者弗蘭克認為,中國經濟不僅是規模很大,而且當時世界經濟的網路里,它處於中心的地位。這種看法就是20世紀末最重要看法,而且比過去的資本主義萌芽或者是近代早期的看法有了一定的進步。 西方學術發生了兩個很大的變化,一個是中國經濟史研究開始進入國際經濟史學的研究領域。中國經濟史研究原來在西方中國史研究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西方漢學從來就不是西方學術的一個重要部分。今天,研究中國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研究近代和當代的居多。中國經濟史開始進入到國際主流學術之後,國內外的學者就可以從一個更廣闊、更全面的范圍內來看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越戰以後,對「西方中心論」的批判越來越激烈。科倫甚至要建立中國中心主義。到了90年代後期,在這一方面又大大進了一步。王國斌就提出,既不能是中國中心,也不能是西方中心,只能在同等的地位上進行研究。 所以,我認為,一方面是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一方面是中國經濟進入國際學術主流,第三是對「西方中心論」的批判的進展,使我們對明清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轉變。當然這一看法是否正確,是不是非常合適,還有待於檢驗,但是,我自己覺得如果說還是沒有新的觀點提出,我們還是基於過去那種從萬曆到乾隆,中國從先進到落後的三百年那樣的一個看法,那麼很多今天的問題就沒法來解決。

⑹ 是先有英國還是先有法國英法以前的關系是怎樣的

英法關抄系

(1)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3)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4)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製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⑺ 介紹幾個關於現代經濟發展,或是有關於美國,日本,法國,經濟發展史的書。

到經濟書店去一大把

⑻ 羅馬法的發展歷程並概述其影響

一、歷程:

1、習慣法。

2 、十二銅表法,第一部成文法,遏制貴族壟斷法律。

3 、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公民完整。

4 、萬民法,疆域擴大,制定新法適應現狀。

5 、自然法,新的法律境界,提出人生而平等,推動了後來的啟蒙運動。

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社會矛盾,有利於社會穩定,維護羅馬帝國的統治各種法規的及時制定和有效執行;同時還調節了債務,繼承等個人財產關系。影響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恆價值。尤其是對歐洲大陸的法律制度影響更為直接。

(8)法國經濟發展史擴展閱讀

1.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

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2.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

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3.羅馬法中體現的理性原則、平衡觀念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

4.羅馬統治階級運用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羅馬法的完備發達而自願採用,是羅馬法對後世,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立法發生巨大影響的又一個原因。

5.羅馬的人權主義到目前為止都是適用於整個世界的,它的設立對於整個世界的法律設定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⑼ 法國有哪些城市

法國城市:

1、PARIS 巴黎

2、Dunkerque 敦刻爾克

3、Lille 里爾

4、Cherbourg 瑟堡

5、Rouen 魯昂

6、Nancy 蘭斯

7、Brest 布雷斯特

8、Strasbourg 斯特拉斯堡

9、Orleans 奧爾良

10、Nantes 南特

11、Dijon 第戎

12、Limoges 里摩日

13、Lyon 里昂

14、Grenoble 格勒諾布爾

15、Bordeaux 波爾多

16、Valence 瓦朗斯

17、Toulouse 圖盧茲

18、Nice 尼斯

19、Perpignan 佩皮尼昂

20、Marseille 馬賽

21、Toulon 土倫

法國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巴黎、尼斯、波爾多、盧瓦爾河谷、比亞里茨、阿爾勒、斯特拉斯堡、戛納、里昂與馬賽。

1、巴黎

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6年,巴黎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7350.6億美元。

2、尼斯

尼斯城市圈的人口數量在法國排名第五 ,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旅遊城市,也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具魅力的海濱度假聖地之一,每年到訪尼斯市區的旅客數量超過了400萬,是這座城市本身人口數量的近10倍 。

尼斯屬於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帶,終年溫暖,蔚藍的地中海與巍峨的阿爾卑斯山是這座城市永恆的地標。

3、波爾多

法國西南部城市,新阿基坦大區(Région Nouvelle Aquitaine)的首府,是法國西南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教育中心。

4、 盧瓦爾河谷

「和諧」也許是這里最顯著的一個特徵,無論是建築在河流上的城堡,還是躲藏在深林中的花園,人文風光與大自然在盧瓦河沿岸完美地結合。

5、比亞里茨

位於比利牛斯山和粗獷的海岸之間的比亞里茨(Biarritz),是法國大西洋沿岸最豪華,最龐大的度假勝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宜人氣候。

6、阿爾勒

西羅馬帝國時稱阿爾特。公元前103年有運河與地中海相連。公元46年,Arles在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統治下成為退休軍人定居城市,被譽為「高盧人的小羅馬」,繼而在基督教發展初期成為重要的宗教中心。

7、斯特拉斯堡

法國東北部城市,大東部大區(Région Grand Est)首府和下萊茵省(Bas-Rhin,67省)省會,也是法國第七大城市和最大邊境城市 ,又稱者白學堡。

市區位於萊茵河西岸,東側與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隔河相望,西側則為孚日山區。

8、戛納

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在 6-10月 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9、里昂

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城市,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Région Auvergne-Rhône-Alpes)首府和羅訥省(Rhône,69省)省會,於2015年1月建立了帶有部分省級管理權力的「里昂大會」(Métropole de Lyon),也稱為「大里昂」(Grand Lyon)。

10、馬賽

市區人口僅次於巴黎和里昂的法國第三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大都會區人口約為189萬(2013年),位於巴黎和里昂之後。該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

與法國經濟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