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網紅經濟網紅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些網友利用自身才能、經驗或其它方式,通過各大社交平台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分享到互聯網後,引起廣大網友關注的網路達人,我們稱之為網紅。
網紅經濟就是以網紅為基礎,依靠網紅本身的巨大流量,去發展電商、廣告代言、直播帶貨、線下商演、平台廣告分成等形式而獲得收益的經濟方式,當然,還有附帶的周邊產業,如直播設備、直播道具、拍攝人員、剪輯人員等等,都可以稱之為網紅經濟體系的一部分。
網紅經濟主要就是依靠流量,也就是我們說的粉絲,主要來源於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網友的關注,關注該網紅的網友越多,那該網紅所附帶的經濟價值就越大,當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粉絲的時候,就成為能和時下當紅明星流量競爭的地步了,而一些網紅和明星為了相互之間的互動(相互拉流量),會在達成某些條件之後為對方直播或商演站台等等。
B. 對網紅經濟的發展你有什麼看法
網紅經濟是時代發展趨勢中的產物。網紅經濟也顯示了社會的發展。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是一種便捷的發展方法
C. 網紅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共享模式,注意力轉移方法,融資系統,宅文化的繁榮,單身的巨增
D. 2019年網紅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網紅人數及粉絲規模均大幅增長,文娛內容占內容主導
2018年,粉絲規模在萬人以上的網路紅人數量持續增長,較去年增長51%。其中粉絲規模超過100萬人的頭部網紅增長達到了23%。而網紅數量增長的一大原因是粉絲數量的增長,截止2018年4月,中國網紅粉絲總人數保持了之前不斷增長的勢頭,達到5.88億人,同比增長25%。
E. 如何實現網紅/網紅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未來路徑:技術化、多元化、融合化
蘇寧金融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網紅經濟市場規模超過2500億元。在線直播和短視頻用戶規模也持續攀升,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上升得更快。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與短視頻用戶市場規模分別達到了5.04億人和8.20億人。
從長期發展角度來說,市場存在過熱的風險。網紅直播是具有頭部效應的,比如薇婭和李佳琦這樣的,她們帶貨的營銷數據是真實的,也為企業帶來了盈利。但與之相對應的是,現在很多公司批量製造網紅,爆出很多營銷數據造假的問題。
因為網紅的進入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倘若不能在某個垂直領域打造網紅,比如游戲直播、體育直播等,即使投入很多精力和費用,想要實現流量變現仍然很難。
行業現在看來還是比較浮躁。一些網紅主播的專業度和產品的匹配度不夠,內容的深度上也需要做進一步的創新。比如完善整個產業鏈,包括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創新,提高直播的清晰度等等。
技術化、多元化、融合化三條發展路徑:
首先,隨著人工智慧、5G、VR等快速發展,就需要把網紅直播的內容和技術進行融合,基於技術層面實現網紅和粉絲的互動性,增強用戶體驗;
其次,多元化指的就是精耕細作,找到垂直領域真正有能力的網紅進行孵化;
最後則是融合化發展,未來網紅不再僅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也會成為一個渠道、基礎設施,最終核心還是要服務社會與產業經濟發展,這就要求網紅直播要與實體經濟更緊密地結合。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紅經濟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F. 如何看待網紅經濟發展規模及現狀分析
網紅即是網路紅人的簡稱,網紅經濟,也就是這些網路紅人在社交媒體上聚集人氣,依託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實現從個人影響力到逐漸變現的過程。並且,圍繞網紅自身打造出的IP,衍生出各種消費市場,最終形成完整的網紅產業鏈條的一種新經濟模式。
另一方面,網紅經濟以後涉及的媒體平台也會越來越多,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會帶動網紅經濟的變革,而網紅經濟的壯大也會相應引起社交媒體的變化。
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網路技術的不斷變革, 目前網紅經濟已經被人們所推崇, 它也將越來越成為新經濟心態的一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G. 網紅經濟的發展現狀是怎麼樣的
日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預計2016年紅人產版業產值接近580億元人權民幣,包括紅人相關的商品銷售額,營銷收入以及其他環節收入。該數字遠超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元的票房金額。
H. 網紅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這個如何去看的
網紅是從網上紅起來的人,和其他平台一樣。無論是電視上火起來的綜藝節目主持人、雜志上火起來的封面女郎、酒吧走穴火起來的樂隊,還是在報紙上放話火起來的磚家、廣播電台午夜罵人的中年男主播...
I. 網紅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目前,網紅經濟的市復場規模製超過了千億。在短期內,整個行業還將持續地擴張,從電商平台的網紅到電競主播、 再到移動視頻,網紅經濟的產業鏈變得非常的龐大,其規模可想而知。就目前的網路數據來看,2015年 「雙11」 期間,數十家網紅店鋪實現了2000萬~5000萬元的銷售額,這一數據相當驚人,而一般的網紅店鋪在 「雙11」 日上新可達500萬~1000萬元的銷售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網紅經濟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分析指出,網紅經濟已經進入黃金發展階段。電商、廣告、打賞、付費服務、線下活動,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和變現手段越來越豐富,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已然成為直播世界的物聯網,影響著電商、視頻直播、電子、美妝等各行各業和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網紅經濟的良性發展仍然需要把握好尺度,設置必要的門檻,正確運用網紅思維,避免其中風險。張其元告訴記者,在網紅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創新營銷模式的同時,更要注意規避風險,不能觸碰法律底線。
J. 網紅經濟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趨勢
近期以來,隨著一大批網路紅人的出現,圍繞網紅生發的商業鏈條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並被稱為「網紅經濟」。」量的粉絲、強大的話題性、資本認可的商業變現能力、日益延伸的產業鏈……「網紅經濟」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但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生態而言,它究竟是一個美麗的泡沫還是代表著未來的走向?
實際上,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以Papi醬為代表的網紅都並非新生事物。國內,早在10年前的網路論壇時代,芙蓉姐姐就在推手們的幫助下成名。此後,微博大V在自媒體時代風起雲涌,而如今,隨著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直播平台等更多自媒體平台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網紅出現在公眾眼前,圍繞網紅衍生出的產業鏈也令人眼花繚亂:「網紅孵化公司」「網紅培訓班」應運而生,網紅推手、網紅營銷公司成為其背後的強大團隊,網紅代言產品、網紅經營的淘寶店也收益大增……
「說到底,網紅就是自媒體時代活躍在網路世界的明星,他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造星機制』,成名的門檻降低了很多。」一位媒體研究者說,過去,一位明星的成長需要一個成熟的經紀公司或者團隊來打造,要成為明星,首先要具備音樂、表演等方面的新才藝,其經紀團隊也必須與演出、出版或影視企業及平面、電視媒體達成良好的互動合作關系,而網紅則不必受這些傳統規則的約束,有個性、敢出位成了揚名的基本條件。「網紅不需要他者來界定和賦予權力,他們需要面對的只有用戶,這也是互聯網對社會更深刻的平面化影響。」
羅輯思維公司創始人羅振宇表示,羅輯思維在2015年就開始關注網紅現象,而之所以對網紅作出如此高的判斷並進行投資,最根本的是因為網紅體現了媒體革命的趨勢。「上一代市場的核心資源是『組織力』+資本,企業的發展需要巨大的資本支撐,但在未來的市場上,資本的價值會逐步低落,『組織力』仍然非常重要,『魅力人格體』則會因為稀缺而更加重要,它可以將產業鏈上的其他資源聚合起來。」
羅振宇所說的「魅力人格體」,其實就是網紅所具備的獨特個性。以Papi醬為例,不少網友認為,她之所以成為「2016年第一網紅」,就在於其製作的視頻節目選題設計出眾、表現自由率真,既具有接地氣的草根氣質,又滿足了年輕人的娛樂需求,使年輕人完成了與一個有趣的人「社交」。
一個亟須道德校準的商業模式
網紅實現商業變現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Papi醬的這次廣告招標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從普通人到網紅,通過樹立自身在互聯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從而獲得廣告收入,這是許多網紅商業變現的重要途徑,但卻不是唯一途徑。
另一種重要的變現渠道是在擁有大量粉絲的基礎上,通過經營自己的淘寶店獲利。在微博上擁有418萬粉絲的網紅店主張大奕是一名平面雜志模特,微博主要是自己的服裝搭配和潮人生活方式。2014年5月,她開設了自己的淘寶店「吾歡喜的衣櫥」,目前已經是金冠賣家,淘寶粉絲量超過261萬。
此外,還有一些網紅出道於用戶眾多的網路直播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注冊後成為直播平台的「主播」,「主播」通過PC或移動終端與網友實時分享自己的種種瑣碎生活和想法,並以彈幕的形式與網友實時交流。用戶在直播平台購買虛擬貨幣為喜愛的「主播」打賞,購買虛擬貨幣的金額再由「主播」與平台協商分成。對一些頗受歡迎的「主播」來說,每天收獲的打賞收入就已經相當可觀。而一些粉絲量巨大的網紅,也成為網路直播平台爭先簽約的對象。對於更大規模的網站來說,用戶量和優質「主播」多的直播平台,則是投資和並購的稀缺資源。近期,斗魚、花椒、映客等直播平台獲得資本青睞就是典型的案例。隨著網紅影響力越來越大,影視行業也對他們敞開了懷抱,未來,網紅進軍影視業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資本關注網紅是因為網紅深受年輕人喜歡。但是投資網紅是要擔很大風險的。因為網紅的走紅依賴於特定的粉絲群體,粉絲的黏性、忠誠度、轉化度都因人而異。就拿Papi醬來說,獲取海量粉絲的基礎是穩定的、優質的內容生產,如果創作能力下降了,那麼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也就出現了。」一位投資行業人士說。
鼓山文化首席執行官馮子末也認為:「網紅個人以怎樣的形態參與到變現過程中也非常重要,因為圍繞網紅展開的產業鏈條還在不停延伸,其中包括泛網紅內容創業、經濟服務鏈條、衍生全鏈條、平台服務鏈條、資本整合鏈條等。」
高回報的潛在可能已經讓網紅成為資本關注的新入口,但它是否意味著新經濟形態的一種趨勢?這似乎還不能輕易下結論。與此同時,網紅熱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另一種影響更應當引發思考。
目前存在的「網紅孵化公司」「網紅培訓中心」,其核心業務就是迎合部分年輕人想要成為網紅的心態,對其在化妝、形體、言語、肢體動作、自我營銷等方面進行培訓和包裝。不少人擔憂,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僅憑「高顏值」就可以輕松揚名、賺錢的「範本」過多,不加以引導,會助長社會的浮躁之風,並影響到青年一代的價值取向。
為了成為網紅一些人也突破了底線,炫富、色情等內容隨之成為監管的難題。今年年初,僅斗魚直播平台就兩度被爆涉黃,此外,熊貓TV也在3月初被網友爆出不雅視頻截圖。網紅這種新業態才剛剛起步,但它到底能走多久、走多遠,除了取決於其內在的發展邏輯外,也取決於其在整個社會精神文化領域的角色定位。從這個角度說,這個商業鏈條需要一次及時的道德校準和凈化,相應的監管機制也亟須建立。
網紅熱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另一種影響更應當引發思考。不少人擔憂,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僅憑「高顏值」就可以輕松揚名、賺錢的「範本」過多,不加以引導,會助長社會的浮躁之風,並影響到青年一代的價值取向。
網紅這種新業態才剛剛起步,但它到底能走多久、走多遠,除了取決於其內在的發展邏輯外,也取決於其在整個社會精神文化領域的角色定位。從這個角度說,這個商業鏈條需要一次及時的道德校準和凈化,相應的監管機制也亟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