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有究竟多少年的歷史
韓國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據說,韓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王國。歷史學家將韓國的這段早期歷史階段稱為「古朝鮮」時代。
古代韓國最初以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會為特徵,各小城邦又逐漸合並成政治結構復雜的部落聯盟,並最終形成了王國。
在這些部落聯盟中,位於鴨綠江中游的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國。高句麗富於侵略性的軍隊逐一征服了周圍的部落,並在公元313年甚至攻佔了中國的樂浪地區。
(1)韓國經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古代朝鮮半島歷史
從考古發現來看,朝鮮半島北部大量出土公元前4世紀以後的燕國明刀幣、戰國式青銅兵器,證實燕國的影響力確實已經及於朝鮮半島北部。
同時,朝鮮半島出土遺物從琵琶形銅劍逐漸發展為細形銅劍,粗紋鏡逐漸發展為多紐細紋銅鏡,無紋陶器逐漸發展為受中原影響的灰陶,鐵制農具為代表的鐵器亦開始從中原傳入朝鮮半島,因此一般認為從公元前4世紀以後的朝鮮半島就進入了「早期鐵器時代」。
中國西漢初年,燕王盧綰叛亂失敗,其部下燕人衛滿從漢朝境內逃亡朝鮮半島,並於公元前194年篡奪了被認為是箕子朝鮮的當地政權,自稱朝鮮王,史稱衛滿朝鮮,並征服了真番、臨屯等朝鮮半島北部的部落。
在現代,朝鮮半島對於三個古朝鮮政權的存在與否取捨不同。對於檀君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將檀君當做真實人物、將檀君朝鮮視為信史,將其年代上推至公元前30世紀,甚至宣布挖掘出了檀君陵中的檀君遺骨。
韓國雖然也崇拜檀君,但其主流學界則視之為傳說。對於箕子朝鮮,南北均否認其存在。對於衛滿朝鮮,南北均承認其存在。朝鮮強調「滿」(即衛滿)並非盧綰部下,而是古朝鮮的邊境將領。
韓國主流學界則認為衛滿雖為中原人並征服了朝鮮半島北部,但「魋結蠻夷服」,遵從了古朝鮮的習俗,故應將其政權視為自己歷史,同時認為衛滿朝鮮是文獻記載中朝鮮半島最早的國家。
B. 韓國經濟崛起的歷史是怎樣的
1、冷戰背景下美國的刻意扶持。
2、獨裁政府強大的控制和執行力。
3、成本優勢下製造業的轉移。
C. 歷史上韓國的經濟曾不足朝鮮一半,它是如何逆襲成為發達國家的
韓國是一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半島國家,由於韓國和北面的朝鮮處於一種完全隔絕的狀態。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韓國是一個很標準的島國,不能夠通過陸地的方式進行連接,與外界的溝通只能夠通過航空或者說水面。
不過創造了“漢江奇跡”,一度高歌猛進的韓國並沒有停滯下來,而是選擇繼續進步,它開始與時俱進的向新型產業(第三產業)轉型。當時的韓國看準了中國內地娛樂市場極度空缺,便開始推動娛樂業的發展——韓國通過娛樂這種低成本高回收的方式創造了一部分在中國內地極度火爆的明星,而以這些明星為核心形成連帶作用,誕生出了一條新的產業鏈。
從一窮二白到發達國家,巧妙的利用了國家有限的資源,還有國際關系,成功的將自己的一副爛牌打成一手好牌,韓國如今也成為了很多國家借鑒發展的楷模。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韓國如今仍舊受制於資源限制,生活條件並不豐富。我們拿它們的飲食來說,韓國人只在一些主食上面能實現自給,水果還有肉類很難達到自我需求,因此韓國的水蔬菜還有肉類主要靠進口。但由於不能夠通過陸地運輸,使用航空運輸太貴,海上運輸又太慢。所以對於韓國人來說,吃新鮮肉和新鮮蔬菜就是一種很奢侈的產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韓國人來中國旅遊的時候,會選擇報復性的拚命吃肉。
D. 韓國的經濟發展歷程
50年代朝鮮戰爭,滿抄目蒼夷。
60年代朴正熙襲獨裁,經濟起步,主要以低端製造業和勞動密集產業。財閥們初具規模。
70年代搞工業化,完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石油、化工、鋼鐵等,大企業開始大舉進軍半導體。
80年代,經濟騰飛年代。擺脫產業鏈最低端,開始搞品牌,電子、汽車等等。漢城奧運會進一步提高了韓國的影響力,成為經濟騰飛的催化劑。
90年代初,經濟持續騰飛,社會發展,擺脫發展中國家。90年代末期經歷經濟危機。全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擺脫經濟不景氣泥潭,表現出與東南亞不同的頑強生命力。
新千年,韓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經濟進入低增長期,經濟方面滯漲,但社會發展很快。環境、民主、教育、科技等沒有停止發展。
08年後,全球經濟不景氣,韓企表現奪目,有效避免國內經濟大衰退。
未來50年,韓國經濟增長空間不大,韓國的未來在中國,還有半島統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