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影響下,私家車的消費需求有何變化有哪些刺激消費的新政
2月20日,商務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表示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的重要決策部署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精神,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台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
同時,鼓勵各地根據形勢變化,因地制宜出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和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1、新購置車輛有補貼
在本月,廣東佛山市率先成為2020年首個推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城市。該市為加快推進汽車消費市場轉型升級,促進汽車消費,對每輛新購置的車輛給予2000-5000元的資金補助,有效期1年。
2、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放寬搖號和競拍
隨後,2月21日廣東省政府發布《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出台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
三、延遲實施「國六」排放標准
為穩定汽車行業發展,緩解車企壓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向相關主管部門遞交關於延遲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提議。
疫情的確加速了部分消費者的購車進程,穩定車市的政策也有利於消費。但疫情也給很多讓人帶來了經濟壓力,讓購買汽車更是有心無力。對於2020年的車市,你會看好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受疫情影響,預計肯亞將會面臨什麼問題
肯亞因為手疫情的影響,有關預測顯示肯亞將會出現食物價格上漲,人員失業收入減少的問題。將會有三百多萬人面臨食物短缺的情況。疫情使原有的國家問題更加的惡化
疫情的蔓延可能給該地的經濟、社會等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疫情會給一些國家帶來一些財政壓力,給國家帶來金融動盪。疫情原因很多的企業也紛紛破產引發了很多的財務危機。在很多非洲國家原本就有很嚴重的問題,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問題更加的惡化。
我國一向堅持與鄰為善,加強和周邊國家的密切友好合作關系。我國也在不斷的加強外交的軟實力,並且積極地維護我國公民和企業海外的合法權益,並積極的參與外交,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地位,聲望。並加強了我國的對外影響力。我國一項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國的外交政策的宗旨就是維護世界的和平,促進發展,獨立自主,維護我國的安全利益和主權,支持對外開放政策,並加強過激的交往。要做好周邊的外交工作,這對於我國同其他國家的團結合作發展了一個新的局面,也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將中國的特色推向更高的境界。
3. 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以下哪個國家己專門出台政策,支持本國企業將工廠
應該就是我國吧,因為我們國家的宏觀調控是比較厲害的,其他國家是調控的不是很好,我們的國企其實一旦發生什麼事情,他們就會首先承擔著一些作用。
4. 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影響下,中國走內循環的發展道路,個人和企業應該怎樣去理解和發展
國內走內循環的發展道路,那個人和企業就要挖掘自身的潛力,開發國內的市場。
5. 2020上半年,我國是如何協同使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使用貨幣政策與只相對應的影響,就是一定要增加進出口貨物。
6.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進展對於我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就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劉鋒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應科學客觀冷靜應對內外復雜局面,立足市場化思維激發經濟活力。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果斷降准降息。適度階段性給中小企業減免稅費。資本市場應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洩。
客觀評估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記者:您認為當前疫情對於經濟活動有多大影響?
劉鋒:疫情對於經濟活動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應該弄清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疫情影響經濟的作用機制;第二,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疫情及全國防疫工作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影響。
從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看,主要是從防疫角度,各地主動(政府作為)或被動(居民部門自發)地限制並大量縮減經濟社會活動,導致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的萎縮而帶來需求緊縮。旅遊、餐飲、娛樂、酒店、交通運輸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終端需求顯著減少;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經由供應鏈傳導,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投資與進出口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各類企業將面臨顯著增大的經營壓力;進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勢減少、失業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財政收支與信用擴張受阻;最終經濟運行將因此而進一步放緩。
從疫情影響持續時間看,依據現有的疫病傳播速度和廣度、治療效率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並參考2003年SARS病毒傳播及消亡的經驗,預計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並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換言之,有較大概率是整個事件會持續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經濟運行將受到疫情進展的顯著影響,全年角度預計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估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5.5%左右。考慮經濟政策對沖效果之後,估計實際經濟增長處於5.5%~6.0%的增速區間。
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
記者:那麼,經濟預期豈不是不容樂觀?
劉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預計2020年的就業與居民收入情況也會面臨顯著壓力,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估計高於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區間,對5.5%的控制線構成顯著壓力。但也應看到,上述經濟影響並未使得經濟增速和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周期復甦態勢,上遊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因此總體上不必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過度悲觀。
對於因防疫需要而推遲的春節後復工對經濟的影響不必過於擔憂。最遲2月10日前後,全國經濟部門生產經營秩序將得到基本恢復。目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與上海等東南各省市已經要求非必要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復工。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全國(除湖北之外)的生產經營秩序將基本恢復。根據國家專家組鍾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計,正月十五左右現有防疫措施會看到效果,那麼整體上看3月開始全國生產經營將進入相對較好的狀態。
7. 疫情影響之下引起的經濟問題採取了什麼樣的財政政策
開放了市場,恢復了擺攤設點的生活方式和壓縮了很多不必要的投資和消費;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開始准備過緊日子了!
8. 2020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有哪些
1、餐飲業
春節本是一年消費旺季,很多餐企年前就儲備了大量食材,准備大掙一筆。不想疫情襲來,14億中國人被迫在家禁足了一個多月,沒有了人情往來,沒有了親朋相聚,自然沒有了觥籌交錯。許多原定的年夜飯、宴席也被取消,大量餐廳飯店閉門停業。
2、旅遊業
因本次疫情爆發,很多原本確定的旅遊行程不得不取消,很多旅遊景點都在春節取消甚至關停了,比如故宮,國家圖書館,九寨溝,長城等等。
往年春節北京的廟會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今年卻也同樣取消了這類活動;海南島的旅遊經濟必然也是受到不小的沖擊。
3、航空業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公共突發衛生緊急事件。很多國家開始取消或暫停來自中國的航班和去往中國的航班。原本熱鬧的航空站,飛機場顯得越來越冷清,人流量下滑嚴重。
4、酒店業
酒店業或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後,會面臨重大洗牌和調整;很多資金鏈不足的賓館和低端酒店會面臨關停,合並的可能。
很多OTA平台這段時間面臨著酒店訂單退訂潮,攜程等OTA平台股價大幅度下挫;去哪兒網,飛豬等平台客服加班加點忙著對客戶辦理酒店訂單退款業務。
5、KTV行業
KTV和電影院是一樣的消費場景,也都是人流密集,環境封閉且通風不好的場所。年輕人面臨兩難的選擇,在快樂和生命之間,青年人最終還是毅然選擇了生命安全第一的准則。
9. 下半年物價已經在上漲,主要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嗎
下半年物價上漲主要受疫情的影響,另外今年自然災害頻發也是物價上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工廠停工,學生停課,很多企業面臨倒閉,經濟發展滯後,導致產品滯銷,購買價格卻節節攀升的現象。隨著工人復工,學校復學,對產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時因為災害造成了很多地方的經濟損失,還有引發一系列的隱患疾病,都是導致物價上漲的潛在因素。
不得不說今年受疫情疫情影響,很多行業已經面臨破產,但同時也滋生了一大批新的行業。一場災害,讓國家原本的計劃有所改變,也讓世界再次見證了中國實力,為中國形象再次發聲,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僅在於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更重要的是災害發生時能給人民帶來的安全感和信任。
民以食為天,除了食物,我們的穿衣,出行,住房方方面面都需要錢財的支撐,這是我們割捨不掉、無法避免的,因此物價上漲也是我們無力阻止的,唯有奮發努力好好賺錢,才能不被生活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