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開元盛世時期經濟繁榮,能舉處一些事例來說明嗎
衡量經濟水平在古代主要是人口和糧食
人口方面,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版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權余萬人。
糧食方面,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北至太原﹑范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唐玄宗時期全國耕地面積6.6億畝,經濟增長。史稱:「開元、天寶之際,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
❷ 開元時期農業發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開元時期農業發達的根本原因是:
①出現了曲轅犁。
②創制了新型的灌溉工版具筒車。
③創建了四權十多處水利工程開元之治。
唐玄宗開元(715-741)年間,任命姚崇、宋璟等人為相,針對時弊進行了一些改革:裁汰冗官、整頓吏治。抑制食封貴族;壓制佛教勢力;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限制土地兼並;重視文化教育和發展。這些措施是的開元年間的吏治清明;政局穩定,加速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繁榮,成為了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
❸ 唐朝時期,開源是指誰的統治時期為什麼歷史上稱為開元全盛日
開元盛世」是指中國唐玄宗在位期間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版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權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❹ 開元盛世時期的經濟繁榮,那麼古代是如何衡量經濟地位呢
只要是社會一片和諧安定的氣氛,加上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經濟提升的非常快速,比如說唐朝的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都是屬於經濟發達的朝代的年間,還有漢武帝的大一統,等等 ,經濟發達
❺ 唐朝唐玄宗開元時期的經濟
政治的安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於是生產發展,經濟繁榮。開元時期,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
長安城復原圖
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即涼州,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糧食布帛產量豐富,道路暢通,物價低廉,行旅安全,商業繁茂,。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時逾千萬),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農業
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聖」。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
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
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人口
唐朝自武德初至天寶末,其戶口與人口比隋朝低,有可能因為法令不行,戶口時常有隱漏不報,所以史書記載為虛數,其比實際數據尚少。根據《舊唐書》記載,唐武德元年(618年)有一百八十萬戶;唐武德七年(624年)有二百一十九萬戶,唐貞觀十三年(639年)三百零四萬戶,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三百六十萬戶,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有三百八十萬戶,據《通典》卷七《食貨》載,到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全國有9,069,154戶,52,880,488人。按照史料的記載唐代100年後才恢復並超過隋朝極盛時的水平[9] 。
當時全國有十五道,秦嶺淮河以北有人口3000萬。人口最多的是河南、河北兩道及淮北地區,這些地區合計人口接近2000萬。首都京兆府長安人口達到196萬,東都河南府洛陽則有118萬人口。隋唐大運河沿岸的交通樞紐城市魏州也有人口110萬。河東道人口達372萬;關內道有150萬;隴右道人口最少,僅53萬。南方各道中,江南東道人口最多,有661萬。其次為劍南道,有409萬,其中成都府人口就有92萬。江南西道人口亦有372萬,淮南道227萬,嶺南道116萬。人口位居全國之末的是黔中道,僅16萬[9] 。
❻ 簡要概述開元盛世時期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狀況
政治:賦役寬平,刑法清省
經濟:出現繁榮的景象,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
❼ 歸納唐太宗和唐玄宗時期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
因為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經濟上都採取了如下措施:
(1)輕徭薄賦,勸課農桑,興修水利;
(2)戒奢從簡,唐太宗力倡節儉,不準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進貢奇珍異寶。
貞觀之治: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的輔佐下,以隋亡為教訓,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民族關系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治國措施,使得國家政治清明、軍事發展、社會安定、思想文化繁榮、國力日益強大、民族關系緩和、中外友好往來增多。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產生的歷史原因:
1、隋唐更替的期間的戰爭破壞了生產,人民流離失所;戰爭結束後,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復生產和安定生活,這事貞觀之治產生的重要原因。
2、唐太宗引隋之苛政為戒,調整統治政策,糾正前朝之弊端,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唐太宗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善於用人,勇於納諫,不斷調整統治政策,他的個人作用也是「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開元之治:
唐玄宗開元(715-741)年間,任命姚崇、宋璟等人為相,針對時弊進行了一些改革:裁汰冗官、整頓吏治。抑制食封貴族;壓制佛教勢力;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限制土地兼並;重視文化教育和發展。這些措施是的開元年間的吏治清明;政局穩定,加速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繁榮,成為了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
❽ 開元時期的形式是什麼
開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唐玄宗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
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改革。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大力發展農業。
唐玄宗還對兵制進行改革,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收復故土,在西域設置安西四鎮節度經略使。
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1]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❾ 開元通寶分期有哪些 不同時期錢幣分別有什麼特點
1、早期(初期)開元通寶,字廓深峻、大型精美、元字左挑,素背(內稍後出現月容、星紋。銅質多見青白或淡黃色。
2、中期開元通寶,錢幣輪小一圈、鑄工、書文較早期開元通寶遜色、錢背多月紋或二月、三月者又見星紋、星月紋、雲紋、日紋。
3、後期開元通寶,錢幣邊緣較闊、鑄工草率、移范多、大小輕重不一。
4、早期開元通寶是范鑄,中期後翻沙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