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上海經濟發展史

上海經濟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0-11-30 23:04:29

A. 近代上海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

1、外省人口的遷入。從元、明、清到民國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上海開埠後至1920、30年代,逐步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在此期間移民的數量遠遠超過世代居住於此的原住民。

2、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的進入上海自開埠以來,向來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進入近代中國的窗口。各種新派人物在這里創辦、經營報紙、雜志和出版機構等文化事業。

3、租界的設立使上海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1912年以後,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

(1)上海經濟發展史擴展閱讀: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B. 上海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契機:

從全球范圍看,這輪新經濟發展呈現出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的架構。「互聯網+」和產業跨界是這輪新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智能經濟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創業是這輪新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出現高成長的瞪羚和爆發式成長的獨角獸,是這輪新經濟的最佳結果。上海只有探索新經濟、打造創業平台、科技服務平台和「互聯網+」平台,才能夠真正走向全球經濟的前沿。

C. 上海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及條件。

地域優勢有兩點:
1、有出海口岸,海運交通;
2、有長江航運的支持;
3、背靠江浙兩省,強大的支持;

新興城市對外來文化有較好的接受,開明、進取、創新;
較好的吏治與管理也是原因之一。

D. 分析上海具有如此重要的歷史地位的經濟因素

其一,便利的水陸交通。

,現在已經有了海港。這是上海的重要經 濟發展優勢。

導致的便捷出海口,是上海從小魚村,變 成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也是外國租借上海 部分地區,的重要原因。

上海在逐步發展中,積聚吸引了大量外來 人口,這促進了上海經濟發展,也加強了 上海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上海 陸路交通,迅速發展的時期,比如修建了 鐵路與公路,這也加強了上海的交通優勢 。

提高,上海出現了飛機場。

展,進一步加強了,上海綜合交通的優勢 。就是現在,具備海陸空交通條件的城市 ,在大陸也不多。

其二,密集而眾多的人口。這是一個難得 的優勢。在大陸,上海是占此優勢最多的 城市。



人口密度可以達到3000人每平方公里, 是中國整體人口密度的20多倍。

人口的高密度,可以導致許多優勢或經濟 效益。

,電信產業,以及工業運行的效率。效率 的提高意味著收入的增多。這是上海比較 富裕的一個重要因素。

機,要比蘇州人,便捷。這種便捷意味著 ,省錢、省時 間。這就是上海交通優勢 的部分體現。人口眾多而密集,有利於吸 引企業的到來。

那麼多世界500強企業。這確實得助於上 海的綜合優勢,既人口眾多而密集,導致 的綜合交通優勢、市場優勢、

勢。

其三,上海有雄厚的人才實力。

才密度比較大,上海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也比較高。

經濟比較發達,自己培養的人才比較多, 以及吸收了大量的外來人才,比如吸引了 大量來自農村的人才。人才優勢是上海的 重要優勢,也是上海比較富裕的重要原因 。

E. 上海的發展史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里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

F. 近代上海經濟的變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 問題:(1)上述照片折射出近代上海經濟的哪些歷史性變化


(1)上海開埠以後,上海城市的經濟功能和地位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從傳統的城市發展成為近代化的大都市,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起到了引領風氣的作用。上海是洋務運動的重要基地;上海成為近代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口岸;上海集中了眾多的洋行、銀行等商貿組織和機構,形成以外貿為主導的貿易導向型經濟;上海孕育出近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一大批麵粉、棉紡織等民族資本工廠建立。
(2)照片是歷史的凝固和主要載體,起到文字所無法取代的歷史作用;照片是復原已經消失了的人和事的最可靠的歷史依據;照片可以見證和感受歷史的變遷。

G. 誰能簡述一下上海社會經濟文化的歷史

原來的上海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營的小鎮,19世紀,由於它良好的回港口位置使得上海迅速發展。答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後,上海成為中國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上海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蓬勃發展。20世紀30年代,上海發展成為跨國公司開展貿易和商務的樞紐。但在1949年建國之後,外國人幾乎全部離開了上海,上海迅速沒落。改革開放後,1990年,上海又開始重現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由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如上海的地標——浦西的外灘和新天地。除此之外,在一江之隔的浦東,卻呈現出另一番繁華景象:上海的天際線是全球第四大天際線;東方明珠電視塔與金貿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在建的全國最高樓——上海中心成為陸家嘴最負盛名的建築。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全國重要的科技、貿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會成為未來的全球城市。國際主流媒體更將上海形容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典範」。

H. 上海的城市經濟起源於哪個朝代

宋朝。
宋代各鎮市均以工商業的發展為特徵,部分鎮市的繁榮特徵與收入狀況,已開始接版近或超過州縣城.雖然它們總權體上規模略小一些,但卻有著不同於傳統政治城市的突出的經濟功能.把這些鎮市稱為經濟都市或雛形的經濟都市,顯然並不過分.市鎮的廣泛興起,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有著不尋常的意義.它標志著中國城市的功能開始發生轉變.

I. 在上海開埠以前,全國經濟最繁榮的是哪一座城市

上海開埠前,全國經濟最繁榮的是揚州。在隋唐之後,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突然有了飛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城市慢慢開始崛起,而其中,發展速度最迅猛,發展效果最好的非揚州莫屬了。揚州經濟有多繁榮呢,這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那時候聞名全國,無論誰說到了揚州,都稱贊不已,心生嚮往之情,揚州物產豐盛、富饒美麗,經濟方面更是碾壓其他城市。他的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安以及洛陽,幾度輝煌。

有句話叫盛極而衰,繁榮昌盛到巔峰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沒落,古代文明的揚州遇到現代文明的撞擊,最後也無法倖免於難。但昌盛時期的揚州,留下了許多瑰麗的歷史文化和寶貴經驗,這些對後人都具有獨特的借鑒意義。

J. 上海的經濟歷史

先秦至元代,上海漸成為糧、鹽產地。
元朝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寧波)、澉浦(海鹽)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
明代起,上海發展為重要的棉紡織基地。
1843年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移民從各地湧入,上海憑借獨特的地理和政治環境迅速崛起,對中國近現代科技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為中外觀瞻之所系」。
自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到1906年,鴉片買賣合法化,上海成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鴉片輸入港。
中華民國時期,上海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有「東方巴黎」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上海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與製造業基地。
1990年起施行的浦東開發開放政策使得上海經濟快速發展,並於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
1994年11月,東方明珠電視塔完工。
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廈正式開張營業。
1999年8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業。
2001年10月21日,上海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舉行。此外,每年還有各種主題的大小展會在上海大量舉行。會展業已經成為上海的重要產業之一。
2008年,已平頂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高大廈。
2010年4月30日,世界博覽會在上海開幕,這是在中國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至10月31號結束。
知識所限,只知道這些。

與上海經濟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