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明清時期有海禁和重農抑商政策,但商品經濟發展好
在封建社會前期,重農抑商思想對鞏固新興地主階級政權,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內曾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容生產的發展,封建社會以農業為主體的自然經濟逐步被商品經濟所取代,到了明清之際,重農抑商思想已經開始被黃宗羲的工商皆本論和鄭觀應的「以商立國」思想所揚棄。
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紀時明朝政府對海事進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統稱。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余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海禁。
⑵ 怎麼把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明政權在明末失去了對海上貿易的控制,但海上貿易仍持續發展,鄭氏集團的規模為此提供了版充分證明。當權時不僅日本、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穿上了中國絲綢,而且東南亞土著、墨西哥印第安人和黑人也都普遍穿著中國的絲綢與棉布服裝。自康熙開海後,海上貿易量仍然保持著持續增長,康熙開海後的清代對海上貿易的監管較前代有效得多,相對於未進入官方視野的「走私貿易」,「合法貿易」的比例有所提高,這一時期海上貿易數量亦有持續增長的趨勢,無論進出口商船和噸位數量,主要商品數量和種類,主要貿易對像國的貿易量,白銀流入量,進出口總值以及海關稅收,都體現了海上貿易的增長。「閉關鎖國」實際上是西方侵略者強加在清朝頭上的貶詞,這反映出西方國家不顧事實反誣清朝排外,當時的西方各國的口岸也只容許本國船隻進出,本國的進口貨物只容許本國船或原產國船裝運,並稱之為「保護政策」,但又強迫其他國家洞開國門,任由他們自由離去和壟斷,是雙重標準的做法。
⑶ 七年級下冊歷史基礎訓練第二十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內容(就是把裡面的內容打下來給我)
⑷ 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的原因 是指明朝和清朝的共同原因嗎
答這種題目,你可以採取分總實結構,先答共同原因,在分而論之,答案比較內豐滿全面。容
比如,二者都是海禁、閉關鎖國,都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統治階級日益腐朽,為維護其統治,都採取了高度集中的統治方式,再加上中國自古以來的重農抑商,最終壓抑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再分而論之,比如明朝就是以天朝上國自居,清朝還可以說後期社會動盪一類的
比如這一題可以這樣:
1、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仍佔主導地位
2、農民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極端貧困,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品
3、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大量買房置地,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
4、封建國家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徵收重稅並嚴格限制手工業的發展
5、明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⑸ 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急求!
乾隆皇帝。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朝組織力量勘察了東北邊境多條河流的河源,抑制了沙俄在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侵擾野心;而且在蒙古地區和西北新疆地區抑制了俄羅斯的侵略野心。
在貿易方面: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自此恰克圖就成為中俄邊境貿易的市場。後來因為俄羅斯窩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羅斯人在邊境搶劫,乾隆曾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清朝對俄羅斯進行了貿易制裁,外禁皮毛輸入,內禁茶葉輸出,使俄羅斯至少損失了五百萬盧布。
乾隆以後,清朝開始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一開始是四口通商,到後來只開放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壟斷其進出貿易,對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多有限制。
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在康熙、雍正兩朝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多民族國家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重視社會穩定,關心受災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農民負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巨大成績,維護國家統一並拓廣領土,完善對西藏的統治,統一新疆。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於第十五子顒琰。嘉慶四年2月7日,卒於紫禁城養心殿,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⑹ 明清對外思維相同,但為什麼是在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才被打開
四、結語
從世界潮流上看,明朝和清朝面對的世界潮流是完全不一樣的,明朝仍然處於封建社會的中心,而清朝已經被工業化的潮流包圍,明朝與世界發展趨勢差距非常小,外國攻打實力也非常弱。
從綜合國力上看,明朝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國力強盛的王朝,而清朝已經不是,明朝根基穩固,清朝根基動搖,再加上面對外來侵略程度不一,明朝也確實是命好。
從軍事科技成果上看,明朝是宋元之後的直接對接的王朝,享受著宋元軍事科技成果的紅利,即使不需要怎麼發展,科技實力仍然是世界上的前列,而清朝時這種紅利已經全然消失了,由上面看來,明朝確實命好。
⑺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舊人教版
隋朝:隋朝建立和南北重歸統一;
開皇之治;
隋朝大運河。
唐朝:治世局面:「貞回觀答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盛世」;
科舉制度;
唐朝的民族關系: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時加強對新疆的管理、唐和吐蕃的關系;
唐朝的對外交往:中日關系(遣唐使、鑒真東渡),中印關系(玄奘西行)。
宋朝:民族政權並立:北宋(遼、西夏)、南宋(金);
經濟重心的南移。
元朝:蒙古統一和元朝建立;
元朝大運河;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加強對西藏和台灣的管轄(宣政院、澎湖巡檢司);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回族的形成)。
明朝:明朝的建立及君主集權的加強(政治上和思想上);
明朝的中外交往與沖突(鄭和七下西洋、戚繼光搞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清朝:清朝的建立;
清朝加強君主集權的措施(政治上增設軍機處,思想上大興文字獄);
清朝的疆域及清朝前期加強邊疆管理的措施(東北、西北<新疆>、西<西藏>、東南<台灣> 四個方向);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
其它科技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只要把課本看過一遍找得到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