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朝鮮適合發展什麼提高經濟

朝鮮適合發展什麼提高經濟

發布時間:2020-11-30 13:44:05

① 朝鮮經濟有哪些特點,評價該經濟發展有哪些優缺點

計劃經濟手段對經濟發展的調節作用日漸衰弱的情況下,朝鮮力圖藉助市場經濟的手段來達到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目的。

② 朝鮮發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啊

1,1990年,朝鮮人均GDP是中國的17倍。
2,1991年,蘇聯解體了。朝鮮原來依靠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外貿獲得外匯和糧食,就像日本一樣。蘇聯解體,外貿中斷後,朝鮮便缺乏外匯獲得糧食,許多工廠停工,經濟危機來臨。就像美國滅了之後日本必然完蛋一樣。
3,金正日應對經濟危機採取優先發展軍工的方針,一方面恫嚇西方獲得糧食,一方面解決工業產能過剩問題。
事實上,朝鮮山地多,平地少,種糧食不容易。而礦產資源豐富。日據時期大部分工業都在北方,工業人口占優。朝鮮戰爭結束後,由於北朝鮮的社會制度易於集中資源恢復重建,朝鮮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直遠高於南朝鮮(韓國)。

③ 朝鮮經濟的發展狀況

朝鮮的商業幾乎全部由國家控制。商店分為便民店,國營店和外匯商店。外匯商店出售的是各種進口商品,有食物,傢具等。經濟改革後,外匯商店的美圓標價全部改為朝鮮圓。倘若要去那裡購物,可持外幣;但如外國人持朝鮮圓購物,必需出示兌換許可證,而且朝鮮人普遍不接受外國人使用朝鮮圓購物、相反地只接受遊客以美元、歐元或人民幣付款。朝鮮的外匯商店平壤有第一百貨等三家。朝鮮國營商店全部是本國產品。朝鮮便民店的東西則多數從中國大陸地區進口。在朝鮮,在除便民店以外的商店裡購物的人很少。朝鮮截止2014年已經開放了部分外匯的匯兌,朝鮮元以與歐元的聯系匯率制為基礎。
朝鮮已經開通移動通信服務,但是費用高達近800美圓的開通費以及使用地區的限制使擁有手機成為特權。朝鮮仍沒有對外網路通信。
朝鮮是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它實行「住房免費(改革後有些變動)」,「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這是朝鮮人驕傲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穩定的國際糧食援助對滿足人民的基本食品需求十分重要。葯物供應以及農業援助之類的其他人道救援被限制實施。人口中營養不良的比例為全球最高。由飢荒所導致的死亡不計其數,慈江道和兩江道都是飢荒的重災區。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朝鮮最大的援助國。每年向朝鮮提供大量的糧食和燃料等援助。 截至2014年初,朝鮮在取得40多年經濟建設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族經濟的發展,進行了發電廠(站)建設、企業改建和擴建工程,推進了沙里院鉀肥聯合企業等重要項目的建設;為在短期內解決住房問題,平壤市大力建設統一大街,在1990年一年內興建了3萬套現代化住房;興修了2000公里水渠把大同江和禮成江、鴨綠江和大寧江連成一個大灌溉網,解決了西部產糧區農田的灌溉問題。 1991年朝鮮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優先發展國民經濟的先行部門;在高水平上實行生產正常化,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具體是:在投資上優先保證採掘工業、電力工業、冶金工業和鐵路運輸業的發展;加快「10月9日」鋼鐵廠、發電站、沙里院鉀肥聯合企業等重點項目的建設,迅速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建設更多的現代化住宅。
由於2009年11月底朝鮮貨幣改革徹底失敗,朝鮮新幣不斷加速貶值,朝鮮市場各類商品均是有價無市,朝鮮經濟已經走向崩潰。2009年朝鮮貨幣改革失敗導致經濟癱瘓後,原朝鮮勞動黨計劃財政部部長朴南基因主導貨幣改革而被免職。
根據韓國中央銀行的報告顯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朝鮮經濟增長率分別為負0.9%、負0.5%與0.8%。

④ 朝鮮發展經濟對丹東有什麼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

影響多方面,主要是積極影響。
1、經濟上朝鮮70%貿易通過丹東完成的。丹東唯一的外國領事處就是朝鮮的。因此丹東對朝鮮十分重要。
2、如果有消極影響,就是引起丹東房價上漲了。
總體還是有利於丹東的經濟發展。

⑤ 為什麼朝鮮宣布發展經濟

朝鮮將從21日開始,不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廢棄朝鮮北部核試驗場。專只要朝鮮不屬受核威脅挑釁,朝鮮絕對不使用核武器,不泄露核武器和核技術。

朝鮮將集中全部力量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營造對發展經濟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朝鮮半島和世界和平,朝鮮將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積極展開緊密聯系和對話。

⑥ 朝鮮的經濟發展到底怎麼樣有具體的參考數據更好,謝謝。

一、朝鮮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脈絡

本文把朝鮮六十多年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歷程分為五個時期來考察,每個時期主要整理了朝鮮勞動黨和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計劃、各計劃期間確定的基本任務、採取的具體措施、取得的發展成果等內容,試圖較為明確地說明朝鮮經濟的發展脈絡。

(一)解放後及戰後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時期(1945~1956年)

這一時期,朝鮮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在於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及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奠定,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考察,即1945~1950年的解放後經濟恢復期和1954~1956年的戰後國民經濟恢復三年計劃。

1945年朝鮮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下,獲得了解放。解放後,針對日本殖民統治留下的工業畸形發展、農業凋零落後、封建和殖民地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發展等現實情況,1945年10月成立的北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1]著手進行了各項民主改革,以圖復興和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其中,土地改革消除了封建土地佔有關系,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愛國熱情、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並為正在迅速恢復的工業提供原料和保障居民的口糧創造了條件;民主的勞動法令的實施,保障了工人勞動和生活的基本權利;產業國有化,即工廠、礦山、煤礦、鐵路、郵電、銀行等的國有化,奠定了建設自主獨立國家的經濟基礎,為保證國營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地位,有計劃地發展國家的經濟創造了條件;男女平等權法令解放了北朝鮮婦女,使她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和男子同等的權利,積極參加勞動。

從1947年開始,朝鮮有計劃地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提出自力更生建立自立的民族經濟的路線。勞動黨和政府領導人民恢復和改造現有的重工業工廠,生產和供給發展國民經濟所需的機器設備、原料和材料,新建還沒有任何基礎的輕工業,發展農業,以安定和改善人民生活,另外,著重加強國營部門在整個經濟中的領導作用。為此,朝鮮制訂了1947年和1948年的兩個一年計劃和1949年~1950年的兩年計劃。

在1947年的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所佔的比重達到80.2%,民辦工業的比重佔19.8%,其中礦業部門,國營佔百分之百。這說明在國民經濟的領導部門——工業中,國營經濟佔了壓倒性優勢。此外,鐵路運輸、郵電、對外貿易和銀行等也已經掌握在國家手中。這一切條件,成為朝著依靠國營經濟的領導作用,控制和調節個體經濟,有計劃地經營國民經濟和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福利的方向,發展國家經濟的可靠保證。[2]這一時期,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了計劃部門,要求企業在對設備、材料、資金、勞力等進行詳細了解的基礎上,制訂並嚴格執行計劃,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採取了整頓生產組織、加強勞動紀律、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學習技術、開展勞動競賽等多項措施。

1947~1949年的3年期間,朝鮮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9.9%,其中國營及合作社工業年平均增長率高達61.6%,到1950年6月朝鮮戰爭前夕,朝鮮北半部的工業生產規模(除煤炭和冶金部門外)和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了1944年的水平。在這一期間,農業也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1948年糧食產量達到266.8萬噸,比日本統治時期產糧最多的1939年還多0.4%。1949年同1946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51%。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50年3月,工人基本工資比1947年提高38%,同時幾次降低物價,從而使工人實際收入有了較大提高。農民生活也有了顯著改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生活水平達到中農水平。[3]

1950年6月~1953年7月的戰爭使朝鮮的國民經濟遭受到嚴重破壞,與1949年相比,1953年的工業生產總值下降了36%,農業生產總值下降了24%,國民收入減少了30%。

停戰後,1953年8月5日召開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會確定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同時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的戰後經濟建設基本路線。優先發展重工業是為了消除日本殖民統治造成的殖民地畸形狀態,打下建設自立的民族經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同時發展輕工業和農業是為了安定和提高遭到摧殘的人民生活。1954年4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第七次會議通過了「1954~1956年恢復發展國民經濟三年計劃」,其基本任務是:恢復和重建北戰爭破壞的國名經濟,使工農業生產達到並超過戰前水平,為經濟、科學、文化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力支援下,朝鮮提前完成了1954年~1956年的「戰後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三年計劃」,工農業生產全面恢復並超過戰前水平。

工業部門提前四個月達到目標,1956年末工業生產增加到1953年的2.8倍(其中生產資料生產增加到4倍,消費資料生產增加到2.1倍),增加到1949年的1.8倍。1954~1956年工業生產總值平均增長率為41.7%。

工業布局和工業結構有了改善。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品生產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1953年分別為37.7%和62.3%,1955年則分別為51.7%和48.3%,生產資料生產比重已經佔了優勢。機器製造工業和金屬加工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1944年為1.6%,1949年提高到8.1%,1955年則提高到17.9%,同一時期紡織工業比重從6%提高到11.4%和17.2%。這說明,朝鮮工業已經顯著地消除了日本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片面性和畸形狀態,並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在農業方面,1956年糧食產量達到287萬噸,比1953年增加24%,超過戰前1949年的產量。農業發展主要由於戰後三年計劃期間國家投資74億元,大力興修水利,增加農業機械和化肥生產,並在農村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1953年7月,朝鮮北半部各地開始試辦農業合作社,國家從法律上和財政上予以大力支持。到1956年底,入社農戶在總農戶中的比重達到80.9%,在總耕地面積中的比重達到77.9%。

戰後工農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為改善人民生活創造了條件。1956年國民收入為1953年2.1倍,為戰前1949年的1.5倍。1956年工人、技術人員、國家職員每人平均工資同1953年相比增加58%,同1949年相比增加65%。在提高職工工資收入的同時,朝鮮政府採取低房租、降低商品零售價格等政策,使國家職工的實際收入有較大提高。此外,國家為職工修建了610萬平方米的住宅,並大力發展社會保險、醫療、休養等人民福利事業。在農村,1954國家廢除肉類義務繳納制度。1956年全面降低農業稅,實行固定稅制,並將農民拖欠的9萬噸農業稅和貸糧及14億元貸款全部給予核銷。這期間,國家還降低了工產品零售價格及灌溉費和機耕費。[4]

⑦ 朝鮮經濟建設取得新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韓國的經濟建設主要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國民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自從他們的新戰略路線實施了一年之後,金正恩頻繁的到各地視察工廠建設工地以及發電站等地方。各行各業都積極的開展經濟建設,並且超額完成生產目標,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果。目前朝鮮在全國范圍內修了370多公里公路,新建了120多座橋梁。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朝鮮的基礎建設和國民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之中,在他們的首都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高樓大廈不斷拔地而起,新的商店以及零售網點都陸續開個張,確實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朝鮮適合發展什麼提高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