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成都的經濟發展狀況

成都的經濟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0-11-30 12:40:43

① 成都市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

http://ke..com/view/2585.htm#1
給你一個好地方自己去看吧。很祥細的哦!希望能幫上你吧。

② 成都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狀況

說實話 經濟優惠政策 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真沒多少 如果你是准備來做生意的話 還可以如果是來工作 還是算了 成都的工資水平就在1500-2000我指的還是中偏下的階層

③ 成都現在主要的經濟體制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成都人文歷史 成都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是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有確切記載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漢時期,成都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並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陽建制修築城垣。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四川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發達。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發達的城區,那裡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楊雄、王褒是為時全國最有名的學家,成都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和畫象石,繪畫精美,內容廣泛。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綉"為全國三大名綉之一,"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國重要的菜市、蠶市外,還有"草市",即分布在鄰近地區的鄉鎮集市。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宋元時期,成都鼎興,經濟文化更加發達。絲綢業規模擴大,品種增多,蜀錦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元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每年成都上交絲綢商品,佔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成都造紙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規定,國家圖書館的書必須用成都造的麻紙來抄寫。唐宋之時,成都城東西南北都設有專門的蠶市、葯市、花市燈會。由於商業發達,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仁宗時,在益州(即成都)設官辦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 宋元以後,成都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設立布政使司,設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順治將四川布政使司改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歷史上正式出現。辛亥革命後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廢除成都府設治所,改稱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1921年,成都、華陽兩縣合並為市,成立市政籌備處,處以下設總處、文牘、法治、會計、調查、庶務六科。1922年,市政籌備處改名為市政公所。1928年,設市政公所為市政府,國民政府置成都市為省轄市和四川省省會。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為四川省省會。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

④ 中國十大城市的發展經濟狀況

第一位:上海

一項關於「宜居城市」的調查顯示,在公眾看來,「交通的方便性」、「城市是否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適合生活的最重要指標。

酷愛旅遊的研究生李晉拍攝的各地圖片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購買刊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提到上海,他立刻滔滔不絕:「我心中有兩個上海。第一個上海從新天地開始,一直到外灘3號。第二個上海是巨鹿路上的阿毛,火車站旁的鍋貼,以及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當我第一次在午夜從便利店買到粽子時,我就承認,上海是個適合生活的城市。」

第二位:大連

在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合居住時,分別有47。9%、46。1%和43。9%的受訪者認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好」是成為「宜居城市」的必要條件,明顯高於「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安狀況」、「社會保障水平」等其他因素。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居民的文化層次越高,對於環境因素越為看重。

第三位:北京

調查顯示,「經濟發達,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實力強」是上海「宜居」的主要原因。而北京的入選,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在各方面都具有優勢」。

第四位:廣州

「機會較多,經濟水平高」也是廣州入選「宜居榜」最關鍵的因素。

廣州是一座最難說清的的城市,沒有北京城的豪情霸氣、沒有大上海的金堆玉砌、沒有老成都的悠閑從容、沒有昆明的花團錦簇……只有那麼一點實在、一點安穩、一點通透;還有那麼一點張揚、一點浮躁、一點曖昧,一切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矛盾,卻都能包容其間,這就是廣州。

第五位:成都

成都的悠閑,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六位:青島

青島的優雅,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綿長的海岸線、燦爛的陽光和蔚藍的天空、嬌媚的櫻花和茂盛的法國梧桐、青島啤酒和童話中的小房子、優雅的八大關和漫步的夜晚——這一切,構成了青島的浪漫。那些彎彎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腳步放輕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隨著性子任意閑逛都是很寫意美好的。」李晉在游記里這樣描述這個城市帶給他的感受。

第七位:杭州

杭州的纏綿,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八位:桂林

桂林的秀美,都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九位:珠海

珠海的浪漫,成為這個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第十位:廈門

廈門的溫馨、成為這些城市被公眾青睞的主要原因。

一個城市的繁榮是環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因素的協調和均衡發展,只有這樣的城市,才是最具有生活價值的城市。就目前看來,每個城市都有需要進一步改善的方面,大城市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小城市在經濟水平甚至城市規模上向大城市靠攏,是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⑤ 我打算考研,去成都川大,熟悉的朋友說一下成都這個城市怎麼樣啊,經濟發展狀況,等等,謝謝了

我是成都人 我只能謙虛的告訴你 來了成都 你就不想回去了 其他的不多說了 你網路下成都這個城市吧

⑥ 四川哪兩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有望成為下一個成都呢

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其歷史悠久,也是目前西部省份之中,地級市和區縣數量最多的省份。

早在1993年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就被國家確定為是西南地區科技、商貿、交通、文化的中心,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之中潛力無限。事實上,成都市也並沒有讓人們失望,在去年前三個季度中,成都市實現了地區總產值突破12000億元的好成績。

另外,達州還是我國三大氣田之一和國家“川氣東送”的起點站,有著“中國氣都”的美譽。

其實對於這兩座經濟本來就相差不大的城市,其最終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交通方面,達州具備著交通優勢,不過對於瀘州而言,也在大力發展交通線路,在未來,這兩座城市發展有望成為下一座成都市,你更看好誰呢?

⑦ 成都的未來發展情勢如何主要有哪些經濟優勢,我看了些成都發展 感覺還好

成都其實未來發展前景還是蠻不錯的,主要表現為外向型經濟行業的發展,如電子信息業和服務外包業務,主要得力於政策扶持,另外東部地區產業轉型也使得眾多外國企業在成都設立分支機構以服務於中西部地區市場和生產布局。成都的另一方面就是製造業將會得到更快程度的成長,尤其在電子裝配和新材料方面,主要優勢在於成本和環境方面,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建設在近兩年得到較大程度的重視 ,對工業集聚形成了良好基礎,是西部地區最有競爭力和前景的城市。

⑧ 成都的經濟發展機遇如何

成都將66個產業功能區,推動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生物醫葯、食品飲料、裝備製造五大支柱產業能級躍升,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優勢產業快速崛起,人工智慧、精準醫療、虛擬現實等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形成了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位列全球62位、中國最佳營商環境榜首城市、中國最佳表現城市……范銳平給大家分享了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單」,並詳細介紹了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

閱讀全文

與成都的經濟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