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黑龍江經濟,收入全國倒數第二,但是交的稅卻是正數第五
岸邊的奇花異草,是拘留不住奔騰向前的江水的
② 黑龍江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過程中黑龍江省經濟盤點
1、農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通過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和中央惠農政策的支持,增長呈現可喜態勢。2005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9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4年增長11.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8.9萬公頃,增長0.6%;糧食產量3600萬噸,創歷史新高。與2004年的3135萬噸(313.5億公斤)比較,增產465萬噸(46.5億公斤),增幅14.8%。
2005年黑龍江省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365億元(與2004年現價比較,下同),增加228.4億元,增幅達到20%。其中,農業產值實現764.4億元,增加144.2億元,增幅23.3%;林業產值實現68.3億元,增加2.5億元,增幅3.8%;牧業產值實現505.1億元,增加104.4億元,增幅26.1%;漁業產值實現27.3億元,增加2.3億元,增幅9.2%。
黑龍江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戰略成效顯著。2005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900個,比上年增加113個,增長14.4%。綠色食品種植面積3490萬畝,增長46.6%,種植面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212萬戶,增長63%。
2、工業持續迅速增長,六大基地建設卓有成效
作為老工業基地調整的重頭戲——工業基地,黑龍江省工業發展一馬當先,形成龍江經濟的新亮點。2005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2696.3億元,比2004年增長12.9%,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166.3億元,增長15.3%,增幅與2004年持平。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250.4億元,增長16.1%;重工業增加值1915.9億元,增長15.2%。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858億元,增長15.2%;集體企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18.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851.9億元,增長15.2%。大中型企業增加值1942億元,增長15.2%;小型企業增加值224.3億元,增長16.3%。2005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467.7億元,比2004年增長35.9%,其中實現利潤1065.7億元,增長41.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33.2,提高38.4點。全年地方工業實現利稅170.2億元,增長31.5%,其中實現利潤63.2億元,增長75.3%。地方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14,提高12.1點。
在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宏圖偉業中,六大基地成為一道最靚的景緻。2005年黑龍江省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葯和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共實現工業總產值4383.8億元,比2004年增長29.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4.8%,拉動工業生產增長27.6個百分點。(見表二)
表二:2005年黑龍江省六大基地產值表
產值(億元)
比上年增長(%)
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
六大基地
裝備工業
石化工業
能源工業
食品工業
醫葯工業
林木加工業
4383.8
693.1
861.0
2076.8
537.1
118.3
97.5
29.4
27.4
26.8
34.0
26.8
13.6
11.4
94.8
15.0
18.6
44.9
11.6
2.6
2.1
資料來源:2005年統計月報
3、固定資產投資幅度加大,民間投資再創新高
2005年黑龍江省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794.2億元,同比增長25.4%,是1995年以來同期增速最快的。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638.2億元,比2004年增長24.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56.0億元,
累計增長37.1%。施工項目5743個,累計增長17.8%;新開工項目 4534個,累計增長13.5%。
按隸屬關系分,中央投資增長快於地方投資,2005年中央項目完成投資11.7億元,累計增長36.3%;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226.5億元,累計增長20.0%。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資產完成投資1040.4億元,累計增長19.4%;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2.3億元,累計增長負17.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01.0億元,累計增長40.2%,其中工業投資680.3億元,累計增長42.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94.9億元,累計增長16.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67.6億元,累計增長25.0%。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葯、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完成投資602.6億元,增長45%,佔全部工業投資的88.6%。
2005年民間投資完成557.1億元,累計增長33.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40.7億元,累計增長38.0%。民間投資無論是在總量還是在增幅上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4、財政收入進度較快,財政支出進度均衡
2003年以來,國家持續推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政策,財政部門在其中肩負著重要責任。一是繼續落實了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各項稅收政策。各級財政部門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調研測算和對上匯報工作。對國家出台的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降低資源稅稅額標准和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認真進行了貫徹落實。2005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92.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8.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18.2億元,增長17.4%。主體稅種中,增值稅增長27.4%、營業稅增長13.9%、企業所得稅增長42.4%、個人所得稅增長17%。地方財政支出861.4億元,比2004年增長16.1%。二是推進了地方改制企業和中直企業的分離辦社會工作。三是支持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對企業改制投入一定量的資金。2005年共支出企業挖潛改造資金32.2億元,比2004年增長了15.4%,促進了我省大型企業集團的改制重組,並為企業減輕債務負擔、實現優化重組創造了有利條件。
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大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了對公共支出的保障力度。2005年社會保障支出109.8億元,同比增長17.6%;教育支出106.6億元,同比增長17.8%;醫療衛生支出28.0%,同比增長18.8%,均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增幅。(見圖一)
圖一:2003年——2005年醫療衛生支出與社會保障支出折線圖
資料來源:《2005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及2005年統計月報
5、金融運行保持平穩,進出口增長明顯
黑龍江省金融運行繼續保持平穩態勢,2005年各項存款穩步增長,增幅提高。貸款增幅雖低於上年,但信貸投放結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主要投向農業和支柱產業,現金收支保持回籠態勢。2005年末銀行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135.1億元,比年初增加725.6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387.8億元,增加53.5億元;儲蓄存款余額4078.6億元,增加493.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658.5億元,比年初增加98.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074.4億元,增加73.1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372.3億元,增加41.2億元。全年累計貨幣凈投放76.6億元。年末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5家、上市股票36隻,2005年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融資6.1億元。年末共有保險公司15家,保險中介公司及分支機構45家,2005年全省保費收入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9.4%。
黑龍江省外貿進出口連年大幅增長,引進外資規模加大。2005年實現進出口總值9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9%。其中,出口60.7億美元,增長64.9%;進口35億美元,增長12.6%。從貿易方式看,邊境小額貿易出口22.5億美元,增長78.7%;一般貿易出口21.8億美元,增長45.9%;其他貿易出口12.1億美元,增長84.8%。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出口14.7億美元,增長44.1%;三資企業出口4.8億美元,增長24.7%;私營企業出口40.5億美元,增長89.5%。從商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出口8.5億美元,增長77.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5億美元,增長42.4%。從國別看,對俄羅斯出口38.4億美元,增長78.1%;對韓國出口3.5億美元,增長64.2%;對美國出口2.4億美元,增長51.1%;對歐盟出口3.3億美元,增長80.4%。
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1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4.5億美元,增長17%。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2261萬美元,增長24.3%。
6、哈大齊工業走廊前景明朗,龍頭帶動作用凸現
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哈大齊工業走廊應勢而生。其中哈爾濱市發揮了龍頭的帶動作用,聯結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等重點城市,有效利用了各城市間產業、人才、技術、市場等比較優勢,凸顯城市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形成由重點城市和經濟群落構成的都市圈。這條工業帶不僅帶動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而且在擴大對俄貿易,改善周邊關系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幹,包括沿線肇東、安達等市在內的經濟區域。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4.67%;2004年,人口802.9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分別佔全省的21.04%和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379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我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才優勢最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
哈大齊工業走廓哈爾濱段規劃5大新區總面積為250餘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機電工業、綠色食品工業、現代醫葯工業、環保產業、信息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等。2005年哈爾濱段五大新區和物流系統建設全部啟動,其中江北工業新區啟動區面積15.84平方公里,分布在對俄經濟貿科技合作園區、呼蘭河西南工業園區2個園區內,2005年計劃投資35.9億元,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2億元,重點項目投資3.4億元;平房工業新區啟動區面積8.83平方公里,今年計劃投資5.6億元,已完成投資2億元,目前19戶企業簽訂入區協議,10戶企業開工建設;群力新區、太平空港經濟區和香坊工業新區3大新區均取得相應進展。
大慶位於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中部地帶。在空間布局上,確立打造「一橫四縱」的經濟帶,一橫即沿濱洲鐵路,重點做大做強石化、機械製造等產業;四縱即沿通讓鐵路、薩大路、林肇路、綏滿和明沈公路,重點做大做強農牧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大慶市規劃建設東城、紅崗、龍鳳、讓胡路、物流等五個項目區。
齊齊哈爾位於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西北角,這里有著共和國深厚的工業底蘊。振興戰略使大型企業和地方工業的活力開始顯現。每年一屆的綠博會影響不斷擴大。齊齊哈爾重點做大做強裝備工業,壯大綠色食品產業和煤油化工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環保、能源、造紙、冶金、建材等產業。2005年——2006年將啟動規劃區面積20.25平方公里,建設南苑、北苑、富拉爾基3個區和物流產業項目區。
③ 黑龍江經濟落後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急求思想深刻的,謝謝)
黑龍江地處中國東北端,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四千萬。境內有全國排名第一的大面積平原,可以說是沃野千里,石油、煤炭、林業等自然資源的儲藏量和開采量以及糧食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有這樣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什麼經濟發展水平始終徘徊在全國中下游水平呢?現在,我舉兩個例子,或許能從中窺出一些端倪。 比如,一個工程項目,按照國家規定,政府要委託正規的招投標公司進行網上公示,然後,由招投標公司組織各投標單位進行競標,勝出者中標。這是常理,也是國家要求的做法。但是,事情絕不會這樣簡單,如果是這種做法,某些政府管理機關和有關職能部門將一無所獲。怎麼辦?請看我們的公僕們的表演:首先,對競標單位進行資質及資歷方面的審查,這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但問題是資質審查是人為的,可控制和可操作的,只要你誠心競標,捨得孩子去套狼,這一關是可以輕易邁過的。第二步,既然是有多家都來競爭,這無異形成了一個賣方市場,而賣家就是我們的官當家,買家當然就是那些競標單位,有買有賣,利益鏈就形成了。同是買家,表面上的一些東西都差不多,誰來中標呢?這時候官本位和錢本位的交易出現了,一些人從這場交易中分得了豐厚的紅利,買家和賣家各自在這場交易中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協議圓滿達成。這時候,中標的往往是那些捨得投入,能夠一眼看準要害部門和人事的人,不管他們有沒有能力去承擔! 這場交易過程中,不僅僅有招標方和競標方,圍繞著工程這塊蛋糕的有方方面面的人,都想分一杯羹,就連投標公司也不肯閑著,除了投標單位要交納數額不菲的投標費和抵押金,中標的要再往投標公司的帳戶交納至少五千以上的費用,美其名曰入網費,不交這筆費用,你從投標公司拿不到相關的資料! 再舉一個例子。某工程隊到某縣去做工程,必須的都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你來到我的地盤,不管你做什麼工程,不管你是單位的還是政府指派的,我縣政府要收一些管理費吧,即使沒有明文規定,我的一些官員要為你做一些事情,辛苦費是少不了的;工程不管牽涉到土地還是資源,國土資源部門是一定要拜訪的,有明文規定,臨時佔地要繳納佔地費,有時候,國家的一些收費標準是可以不遵守的,收多收少,看你怎麼辦事,會辦事,可能要低於這個標准,不會辦事不但高出這個標准多多,你還不一定能辦成。什麼叫會辦事?不言自明,只要我們管事的滿足了,國家那一部分少一點沒關系;到了人家的地盤,公安部門是一定要溝通的,你在人家的地盤上給人家添麻煩,不出點血犒賞一下人家你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要不然你試試,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有一堆麻煩;來施工就要使用車輛,交通部門也是不能惹的,你的手續全不全?車況好不好?即使沒有問題,我也天天堵著你查,你忍受不了總會看開事了吧?我就見過到施工隊的荒蕪人煙的施工區去圍堵車輛的交通警察!按理說老百姓是處在最下層的,但是,事情也絕不簡單,現在有些百姓根本不講法,他們對法律條款明文規定的東西不屑一顧,只想自己想要多少錢就要多少錢,特別是有一些有點門子的釘子戶,基本上都長著一張血盆大口,視社會公共准則如無物,甚至動用暴力和無賴手段謀取私利,而我們的官員往往因為自身的利益,自覺不自覺地和這些人站在一起,以和諧穩定為借口,逼受害者讓步! 這是一個利益循環鏈條,各方均要受益,唯一遭受損壞的,是國家。法律威嚴不復存在,公共准則遭到踐踏,社會信用盪然無存,甚至黨的威信一落千丈! 在黑龍江,有些政府部門把公共權力視為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他們不是思想不解放,不是觀念不更新,而是解放到怎樣最有效的鑽政策的空子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公共權力,觀念更新到如何利用這種權力去向社會榨取最大的利益。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講了30年,如果說到現在還講這些東西,不覺得荒唐嗎?關鍵是政府和職能部門的行政行為是不是符合黨的政策方針,我們的公僕們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我們的政府職能是不是真正的和心甘情願的向服務型轉變,我們的公務人員以什麼樣的工作態度,什麼樣的行為准則、什麼樣的道德操守去履行黨賦予的權力。有人說我國的政治體制本身有不可克服的弊端,我以為不全對,黑龍江和南方發達省份同在中國的土地上,同在一種體制下,同時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為什麼差距這么大?難道僅僅是因為黑龍江相對偏遠嗎?歸根結底,是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想怎麼干以及想不想干好的問題,症結在人! 只要有那些素質不高,自私自利,一心想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公務員存在,黑龍江就不可能發展!
求採納
④ 為什麼黑龍江經濟落後大部分省份,各位鄉親
和地理位置天氣也有關系。一年有5個月得冬天,就算是種糧食,南方一年出兩次糧食,黑龍江也就出一次。這么算是不是就少收入了,還有一些政策沒有傾向於東北。只為國家輸出了。沒有什麼傾向性得回報.講話了南方可能一個大背心大褲衩就過了。東北不行。每年買衣服啥的就不少錢
⑤ 黑龍江的經濟發展區位條件
江沈陽現在在全國來說,他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地區,經濟不是很發達,但是東北三省曾經是我們國家的老工業基地,我們國家的口是振興老工業基地,所以不久將來黑龍江一定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⑥ 黑龍江資源這么豐富為什麼經濟卻漲不起來
以前黑龍江(東北)是全國的大後方,因為背靠蘇聯(現俄羅斯),後方有保障啊,甚至曾經想過把首都定在哈爾濱,但是全國解放太快了,首都就到了北平
現在俄羅斯不能靠,而且黑龍江這邊資源運輸相對不方便,能源方便,但是原料呢?產品的輸出?人力資源的引進?還有投資的大環境(黑龍江是農業省)
等等一些因素,特別是成品的運輸,現在東北想北京、大連的鐵路連客運都十分緊張,更不可能騰出更多的運力來運輸貨物了,這些制約了黑龍江的第三產業的大幅發展……
⑦ 黑龍江的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黑龍江地理位置並不好,一是緯度太高,氣溫太低;二是位置偏遠,且瀕臨的是俄羅斯欠發達地區;三是科技創新不夠;四是新技術發展導致的傳統工業的衰落。
⑧ 黑龍江省訥河市為什麼經濟增長緩慢
1.人文景觀不過關。狹窄的街道、骯臟的街區、昂貴的消費...讓我們望而卻步2.不知你發現沒有,衙門里的老大愛干凈的話,城市肯定干凈。我想訥河的老大肯定很窩囊不利索。做事絕不是雷厲風行。這樣誰敢來投資?3.10幾年前,那樁60多具的案子,後來不敢再挖了,對訥河影響很壞,齊齊哈爾一度傳言,不想活去訥河。還有後期一幫農民的鬧事,阻礙了鐵路交通,也大大影響了訥河的發展。4.這么好的地方,來了摟完就走,做幾個秀,然後去別的地方發展。其實大家想想,無非為百姓略盡綿薄之力,僅此而已,而他們呢?呵呵,我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