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

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30 01:55:03

A. 一帶一路峰會中國有哪些收獲

一帶一路峰會中國的收獲:取得了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

一、推進戰略對接,密切政策溝通

(一)中國政府與有關國家政府簽署政府間「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包括蒙古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克羅埃西亞、黑山、波黑、阿爾巴尼亞、東帝汶、新加坡、緬甸、馬來西亞。

(二)中國政府與有關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刑警組織。

(三)中國政府與匈牙利政府簽署關於共同編制中匈合作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與寮國、柬埔寨政府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雙邊合作規劃。

(四)中國政府部門與有關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包括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世界經濟論壇、國際道路運輸聯盟、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電信聯盟、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文明聯盟、國際發展法律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國際海事組織。

(五)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希臘經濟發展部簽署《中希重點領域2017-2019年合作計劃》。

(六)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捷克工業和貿易部簽署關於共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合作規劃及項目實施的諒解備忘錄。

(七)中國財政部與相關國家財政部共同核准《「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

(八)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發布《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願景與行動》、《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願景與行動》、《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等文件。

(九)「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定期舉辦,並成立論壇咨詢委員會、論壇聯絡辦公室等。

(十)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立「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正式開通「一帶一路」官方網站,發布海上絲路貿易指數。

二、深化項目合作,促進設施聯通

(一)中國政府與烏茲別克、土耳其、白俄羅斯政府簽署國際運輸及戰略對接協定。

(二)中國政府與泰國政府簽署政府間和平利用核能協定。

(三)中國政府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水資源領域諒解備忘錄。

(四)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巴基斯坦規劃發展和改革部簽署關於中巴經濟走廊項下開展巴基斯坦1號鐵路干線升級改造和新建哈維連陸港項目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國家鐵路局與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鐵道部簽署關於實施巴基斯坦1號鐵路干線升級改造和哈維連陸港項目建設的框架協議。

(五)中國商務部與柬埔寨公共工程與運輸部簽署關於加強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六)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阿富汗通信和信息技術部簽署《信息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

(七)中國交通運輸部與柬埔寨、巴基斯坦、緬甸等國有關部門簽署「一帶一路」交通運輸領域合作文件。

(八)中國水利部與波蘭環境部簽署水資源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九)中國國家能源局與瑞士環境、交通、能源和電信部瑞士聯邦能源辦公室簽署能源合作路線圖,與巴基斯坦水電部簽署關於巴沙項目及巴基斯坦北部水電規劃研究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和關於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清單調整的協議。

(十)中國國家海洋局與柬埔寨環境部簽署關於建立中柬聯合海洋觀測站的議定書。

(十一)中國鐵路總公司與有關國家鐵路公司簽署《中國、白俄羅斯、德國、哈薩克、蒙古國、波蘭、俄羅斯鐵路關於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

(十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印度尼西亞-中國高鐵有限公司簽署雅萬高鐵項目融資協議,與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寮國、埃及等國有關機構簽署港口、電力、工業園區等領域基礎設施融資合作協議。

(十三)中國進出口銀行與塞爾維亞財政部簽署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至舊帕佐瓦段貸款協議,與柬埔寨經濟財政部、衣索比亞財政部、哈薩克國家公路公司簽署公路項目貸款協議,與越南財政部簽署輕軌項目貸款協議,與塞爾維亞電信公司簽署電信項目貸款協議,與蒙古國財政部簽署橋梁項目貸款協議,與緬甸仰光機場公司簽署機場擴改建項目貸款協議,與肯亞財政部簽署內陸集裝箱港堆場項目貸款協議。

(十四)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與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互聯電網管理局簽署能源領域合作備忘錄。

三、擴大產業投資,實現貿易暢通

(一)中國政府與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寮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白俄羅斯、蒙古國、肯亞、衣索比亞、斐濟、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緬甸、馬爾地夫、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伊拉克、巴勒斯坦、黎巴嫩、波黑、黑山、敘利亞、塔吉克、尼泊爾、塞爾維亞等30個國家政府簽署經貿合作協議。

(二)中國政府與喬治亞政府簽署中國-喬治亞自貿協定文件。

(三)中國政府與斯里蘭卡政府簽署關於促進投資與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四)中國政府與阿富汗政府簽署關於海關事務的合作與互助協定。

(五)中國商務部與60多個國家相關部門及國際組織共同發布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

(六)中國商務部與摩爾多瓦經濟部簽署關於結束中國-摩爾多瓦自貿協定聯合可研的諒解備忘錄,與蒙古國對外關系部簽署關於啟動中國-蒙古國自由貿易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諒解備忘錄。

(七)中國商務部與尼泊爾工業部簽署關於建設中尼跨境經濟合作區的諒解備忘錄,與緬甸商務部簽署關於建設中緬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諒解備忘錄。

(八)中國商務部與斯里蘭卡發展戰略與國際貿易部簽署投資與經濟技術合作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與蒙古國對外關系部簽署關於加強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諒解備忘錄,與吉爾吉斯斯坦經濟部簽署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合作規劃,與捷克工貿部、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簽署關於中小企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越南工業貿易部簽署關於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九)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吉爾吉斯斯坦經濟部簽署關於共同推動產能與投資合作重點項目的諒解備忘錄,與阿聯酋經濟部簽署關於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的框架協議。

(十)中國農業部與塞爾維亞農業與環境保護部簽署關於制定農業經貿投資行動計劃的備忘錄,與阿根廷農業產業部簽署農業合作戰略行動計劃,與智利農業部簽署關於提升農業合作水平的五年規劃(2017年-2021年),與埃及農業和土地改良部簽署農業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十一)中國海關總署與哈薩克、荷蘭、波蘭等國海關部門簽署海關合作文件,深化沿線海關「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合作。

(十二)中國海關總署與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簽署促進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及實施《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的合作文件。

(十三)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蒙古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挪威、愛爾蘭、塞爾維亞、荷蘭、阿根廷、智利、坦尚尼亞等國相關部門簽署檢驗檢疫合作協議,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烏克蘭和亞塞拜然相關部門簽署標准、計量、認證認可等國家質量技術基礎領域合作協議,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塞爾維亞、蒙古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哈薩克、衣索比亞、希臘、瑞士、土耳其等國有關部門簽署《關於加強標准合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倡議》。

(十四)中國進出口銀行與白俄羅斯、柬埔寨、衣索比亞、寮國、肯亞、蒙古國、巴基斯坦財政部門簽署工業園、輸變電、風電、水壩、衛星、液壓器廠等項目貸款協議,與埃及、孟加拉國、烏茲別克、沙特有關企業簽署電網升級改造、燃煤電站、煤礦改造、輪胎廠等項目貸款協議,與菲律賓首都銀行及信託公司簽署融資授信額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十五)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哈薩克、亞塞拜然、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關機構簽署化工、冶金、石化等領域產能合作融資合作協議。

(十六)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四、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資金融通

(一)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

(二)中國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初步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為「一帶一路」提供資金支持。

(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設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首期100億元人民幣,推動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開發合作。

(四)中國財政部與亞洲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世界銀行集團6家多邊開發機構簽署關於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相關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五)中國財政部聯合多邊開發銀行將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

(六)中哈產能合作基金投入實際運作,簽署支持中國電信企業參與「數字哈薩克2020」規劃合作框架協議。

(七)絲路基金與上海合作組織銀聯體同意簽署關於夥伴關系基礎的備忘錄。絲路基金與烏茲別克國家對外經濟銀行簽署合作協議。

(八)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設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專項貸款(1000億元等值人民幣)、「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專項貸款(1000億元等值人民幣)、「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專項貸款(500億元等值人民幣)。

(九)中國進出口銀行設立「一帶一路」專項貸款額度(1000億元等值人民幣)、「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專項貸款額度(300億元等值人民幣)。

(十)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法國國家投資銀行共同投資中國-法國中小企業基金(二期),並簽署《股權認購協議》;與義大利存貸款公司簽署《設立中意聯合投資基金諒解備忘錄》;與伊朗商業銀行、埃及銀行、匈牙利開發銀行、菲律賓首都銀行、土耳其農業銀行、奧地利奧合國際銀行、柬埔寨加華銀行、馬來西亞馬來亞銀行開展融資、債券承銷等領域務實合作。

(十一)中國進出口銀行與馬來西亞進出口銀行、泰國進出口銀行等「亞洲進出口銀行論壇」成員機構簽署授信額度框架協議,開展轉貸款、貿易融資等領域務實合作。

(十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同白俄羅斯、塞爾維亞、波蘭、斯里蘭卡、埃及等國同業機構簽署合作協議,與埃及投資和國際合作部、寮國財政部、柬埔寨財政部、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波蘭投資貿易局、肯亞財政部、伊朗中央銀行、伊朗財政與經濟事務部等有關國家政府部門及沙烏地阿拉伯發展基金、土耳其實業銀行、土耳其擔保銀行、巴基斯坦聯合銀行等有關國家金融機構簽署框架合作協議。

(十三)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建立基金組織-中國能力建設中心,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培訓。

(十四)中國進出口銀行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簽署關於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持續工業發展有關合作的聯合聲明。

(十五)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正式成立。

(十六)中國工商銀行與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奧地利等國家主要銀行共同發起「一帶一路」銀行合作行動計劃,建立「一帶一路」銀行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

五、增強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

(一)中國政府將加大對沿線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力度,未來3年總體援助規模不少於600億元人民幣。

(二)中國政府將向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用於發起中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合作倡議,支持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向有關國際組織提供10億美元,共同推動落實一批惠及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項目,包括向沿線國家提供100個食品、帳篷、活動板房等難民援助項目,設立難民獎學金,為500名青少年難民提供受教育機會,資助100名難民運動員參加國際和區域賽事活動。

(三)中國政府與黎巴嫩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黎巴嫩共和國政府文化協定2017-2020年執行計劃》,與突尼西亞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突尼西亞共和國政府關於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與土耳其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土耳其共和國政府關於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

(四)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諒解備忘錄(2017-2020年)》。

(五)中國政府與波蘭政府簽署政府間旅遊合作協議。

(六)中國政府倡議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實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四項行動。

(七)中國政府與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難民署、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國際貿易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簽署援助協議。

(八)中國教育部與俄羅斯、哈薩克、波黑、愛沙尼亞、寮國等國教育部門簽署教育領域合作文件,與塞普勒斯簽署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協議,與沿線國家建立音樂教育聯盟。

(九)中國科技部與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體育部簽署關於共同實施中蒙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的諒解備忘錄,與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體育部簽署關於在蒙古國建立科技園區和創新基礎設施發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匈牙利國家研發與創新署簽署關於聯合資助中匈科研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

(十)中國環境保護部發布《「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布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倡議。

(十一)中國財政部將設立「一帶一路」財經發展研究中心。

(十二)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捷克、挪威等國衛生部簽署衛生領域合作文件。

(十三)中國國家旅遊局與烏茲別克國家旅遊發展委員會簽署旅遊合作協議,與智利經濟、發展與旅遊部簽署旅遊合作備忘錄,與柬埔寨旅遊部簽署旅遊合作備忘錄實施方案。

(十四)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土耳其廣播電視最高委員會、沙烏地阿拉伯視聽管理總局簽署合作文件。中國中央電視台與有關國家主流媒體成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

(十五)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柬埔寨新聞部、汶萊首相府新聞局、阿聯酋國家媒體委員會、巴勒斯坦新聞部、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傳媒和公民關系局簽署媒體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

(十六)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柬埔寨外交與國際合作部、汶萊外交與貿易部政策與戰略研究所、以色列外交部、巴勒斯坦外交部、阿爾巴尼亞外交部簽署智庫合作促進計劃諒解備忘錄。

(十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舉辦「一帶一路」專項雙多邊交流培訓,設立「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

(十八)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聯合80多家中國民間組織啟動《中國社會組織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行動計劃(2017-2020)》,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和150多家中外民間組織共同成立「絲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路」。「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啟動「增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國際智庫合作項目」。

(十九)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簽署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絲路國際智庫網路50多家國際成員和夥伴與中方共同發布《絲路國際智庫網路北京共同行動宣言》。

(二十)中國國際城市發展聯盟與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亞太區簽署合作意向書[10]。

B. 一帶一路我可不可以理解為只要有中國貿易路過的地方都要發展經濟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的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英文縮寫是OBAOR或OBOR。「一帶一路」的漢語全拼「yidaiyilu」。根據這個意思,,不是有過貿易的國家都屬於一路一帶。

C. 中國近幾年為了發展經濟有哪些政策!列入一帶一路和與澳洲簽約自由貿易!!還有哪些!

銀行降准降息,救股市,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人民幣貶值

D. 結合今天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全球經濟貿易形勢,談談你對我國實行"一帶一路"方略的看法!大約200字就好

促進中國區域經濟協調平衡發展
區域發展不平衡性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最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之一。 「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涵蓋了「兩個核心、兩個樞紐、7個高地、15個港口和18個省份」,東西部各個地區、省份都有不同的定位和任務。整個構想可以說真正體現了統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戰略思路,以開放戰略為先導,調動整合國內資源,優化開放整體布局,文章從國外做起,開篇從國內落筆。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有助於依託陸路交通干線和海路港口樞紐,推動路上和海上國際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為東部地區要素和產業轉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一帶一路」戰略鏈接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京津冀等中國東部的開放前沿和經濟重心,通過新的通道建設,將我國經濟中最具優勢的部分與世界經濟最具潛力和最具實力的部分聯系起來,為中國在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積累的產業能力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從而為構建我國梯度發展新格局,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

E. 西方列強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影響:

1、經濟上,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變為他人的原料產地和市場,被列強掠奪。但是同時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等等,中國被迫的工業化和現代化。

2、政治上,從中央集權淪為別人的代理政府,成了人家的看家狗。

3、文化上,傳統的中國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體系被沖擊的七零八碎。國學衰落,西學盛行。

4、思想上,大量先進的和具有開創性的人類思想的結晶被引進中國,開闊了中國人的思維和眼界。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意識形態的斗爭和極端思想的盛行。

(5)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侵華過程——戰爭前驟列強調兵

1900年5月,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0日,公使團會議,提出調兵來北京。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190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1900年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

英、美、法、俄、日、意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聯軍在北京使館區設立路障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1900年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F.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1、「一帶一路」有利於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歷經由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江沿邊開放、最後走向全面開放等幾個階段。受地理區位、資源條件、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發展不均衡,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格局。

受這種對外開放格局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也逐漸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城鄉市場互補問題、東西部區域市場發展不平衡問題、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沿海發達城市與內陸欠發達地區差距問題、市場中的就業問題等。

2、「一帶一路」有利於優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計劃有利於我國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由要素引入為主轉化為要素輸出與輸入平衡發展,即在加大資本、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相關產業「走出去」力度的同時,也加強資源、能源和高新技術引入。

3、「一帶一路」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高本國商品質量和完善服務體系,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為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化解過剩產能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推動低端製造業的區域轉移;拉動中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帶動沿海地區優化外貿結構;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增強電力、高鐵、工程、機械、汽車產業等相對成熟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最終在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與經濟交流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穩步促進我國經濟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4、「一帶一路」有利於創新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合作的方式

「一帶一路」通過漸進式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等合作方式,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投資機會。

通過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可以進一步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乃至世界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提高我國金融業務國際參與度和話語權。

這樣既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拓展空間、擴大迴旋餘地,也減少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更有利於沿線各國在互利共贏理念下的優勢互補,最終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穩步發展。

(6)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東部地區開放發展。

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為10%左右,投資對於經濟增長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漸降低。東盟一直是我國重點合作的對象,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關系自然也是一大飛躍。

而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談判也正在進行當中。中國積極推動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和政治互信。這毫無疑問為我國的東部地區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東部地區也應該藉此機會,進一步開放地區體制,積極進行相關的改革,為東部地區下一步的發展掃清障礙。

2、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崛起。

自從「十二五」以來,伴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推行,我國的中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明顯增長。中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因而第二產業佔比提高,投資金額也有顯著提高。

但是考慮到中部地區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目前的發展趨勢還不能說完全盡如人意,中部地區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發展提供重要推動力。

我國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圖帶動西部地區的崛起。經過多年的發展,西部地區的經濟總量有明顯的提高,增速較為平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行能夠對西部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日趨緊密,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重要資源往來,產品運輸等都必將經由西部地區進出,國家將會在西部構建起一張由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共同組成的運輸網路,以支撐多方的經濟合作,這也將成為西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4、「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東北地區提供發展的新機遇。

東北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中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開放以後,東北地區卻失去了曾經的發展勢頭。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東北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經濟增長依舊不容樂觀,固定資產投資不足,通過「新絲綢之路」的建設,東北將與歐亞大陸完成緊密的對接,東北對外的經濟合作將日趨繁榮,東北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G. 地理大發現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啟示

「一帶一路」的理念和倡議是我國主動應對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變化,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程度的重大戰略決策,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前,這一戰略構想已從頂層設計轉到了具體推進和務實合作階段,但由於其涉及國家數量較多,類別較廣,沿線地緣政治關系和民族宗教矛盾復雜,使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進程面臨著一定困難和挑戰。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時期,近年來多數國家正不斷尋求並提出各自的開放發展戰略,以激發自身的經濟活力。這又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了一定機遇。雖然我國與這些國家在制度、文化等領域存在著諸多差距,但無論是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視角來看,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都是休戚與共、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各國開放戰略在彼此經濟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存在著較大影響。因此,通過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發展戰略和利益訴求進行深入研究,探尋其在貿易、投資、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和特點,可為我國實現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戰略有效對接和合作共贏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啟示。
一、 「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合作網路,為研究方便,這里將其范圍設定為沿線65個國家。該范圍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據統計,近35個國家人均gdp不足4 000美元,僅相當於全球的35.7%。在經濟結構上,農業和工業增加值比重顯著高於世界水平,而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則明顯低於世界水平。在貿易和投資上,據世界銀行數據計算,自1990年以來,這65個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約達到14%和17%,遠遠高於全球同期水平。從貿易來看,該范圍內進出口主要表現為貨物貿易,其服務貿易所佔比例較小;其中,中亞、西亞、中東歐地區多以出口初級原料,進口工業成品和日用生活消費品為主;而東亞、東南亞則多以出口工業成品,進口初級產品為主。從投資來看,近幾年來,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各國fdi的流入和流出量整體均呈現上升趨勢,對外資有著較強的吸引能力;中東歐地區fdi流入和流出發展態勢相對穩定,且主要以俄羅斯和德國兩個國家為主,其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總量占據整個中東歐區域的60%以上;而中亞五國地區則由於受到產業基礎差、政局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對外資的吸引能力較差,且除哈薩克以外,其餘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較弱。
二、 「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戰略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投資領域的競爭加劇和世界能源版圖重心的轉移,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不斷發生深刻變革,為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一帶一路」國家紛紛提出各自的開放戰略,以維持和提升其在這一地帶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或尋求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
1. 「一帶一路」重要外部力量(美、日、韓)的開放戰略。美國作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超級大國,其戰略利益的重點一直放在與自身政治和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的地區。2010年,美國開始啟動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首輪談判,試圖重塑全球貿易投資新規則,以實現「重返亞太」的戰略目標。2011年7月,美國又首次明確提出「新絲綢之路」的戰略計劃,進一步加快了其「重返亞太」的步伐。這一計劃以「阿富汗」為著眼點,將南亞、中亞和西亞的經濟一體化和跨地區貿易連接起來,成為美國試圖掌控亞太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主導權的一項重要手段。從政治視角來看,美國「新絲綢之路」的構建意在限制我國對亞太地區的地緣經濟影響。然而從經濟視角來看,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存在著很多交集。如在「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美國「新絲綢之路」的目標主要在於實現中亞-阿富汗-南亞的經濟連接,進而建成從中亞到南亞密切聯系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和電力網路系統,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道路聯通」和「貿易暢通」的思想是並行不悖的。
日本是一個能源及礦產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為了保障本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及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1999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絲綢之路外交戰略」,其能源企業紛紛進入中亞地區,與之開展了石油和核能領域的合作,並對這些國家提供一定程度的人才、技術和設備援助,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開發並獲取這一區域豐富的油氣資源。2009年以來,日本積極推行能源進口渠道及進口種類多樣化的開放戰略,逐步將其對外能源投資的中心從「中東」地區轉向俄羅斯、中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區。這一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將對我國當前的「一帶一路」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韓國為加強與歐亞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及開放程度,於2013年10月提出了「歐亞倡議」的發展戰略,致力於提升歐亞大陸的相通水平,並著力發展與中國、俄羅斯、中亞、蒙古、土耳其等國的經貿關系。這一倡議與我國的「一帶一路」不僅在提出時間和推進方向上相似,而且在基礎設施、信息通訊、產業園區等合作領域上也有著諸多交匯之處。
2. 「一帶一路」沿線大國(俄、印、歐盟等)的開放戰略。俄羅斯和印度是與我國相鄰的兩個金磚大國,既和我國存在著地緣政治博弈,又存在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開放戰略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將產生直接影響。近年來,俄羅斯提出構造「歐亞經濟聯盟」的設想,於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主要目標在於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推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俄羅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遺餘力地推動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等獨聯體國家經濟一體化,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等組織,不僅能夠獲取和控制中亞能源及礦產資源,而且也可以在實施統一關稅、非關稅措施以及技術標准等方面與獨聯體國家促成合作。這些合作將提高其成員國在能源、工業品等方面與我國的議價能力,對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向西推進增加了一定難度。 印度作為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國家,其地理位置在我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過程中非常重要,然而印度對此態度較為消極。2014年9月,印度推出類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季風計劃」,該計劃以印度為主力,推進環印度洋地區的各國加強合作,共同開發海洋資源,並促進經貿往來。此計劃實際是規劃了一個以印度為主導的海洋世界,在此之前,印度政府還曾推出過「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環孟加拉灣經合組織」等一系列開放戰略合作機制,這些戰略不僅與我國的海上絲路建設形成了競爭,也給我國的海上貿易帶來了較大挑戰。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集團和經濟體,與我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有著廣泛合作。2014年11月,歐盟推出總額為3 150億歐元的「容克投資計劃」,分別涵蓋科技創新、能源、交通、社會基礎設施、寬頻網建設等五個關鍵領域。該計劃與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有眾多契合之處,實現兩大戰略對接,不僅利於我國對歐投資,而且將為我國資本走出去創造更大機遇。
歐盟內部的荷蘭、德國、法國是「一帶一路」經過的重要國家,也是我國企業對歐盟投資的傳統目的地。其中,荷蘭作為歐洲的門戶,主張自由貿易,在科研、環保、服務貿易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和較大的發展潛力。德國在金融危機後為提高本國工業競爭力,提出了「工業4.0」高科技戰略,以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隨後,法國也推出了「新工業法國」戰略,目的在於解決其在能源、數字革命、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問題。此外,地處南歐的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以及地處東歐的波蘭和匈牙利等國,為擺脫歐債危機、恢復經濟增長而普遍推動國有資產私有化,同時為加快基礎設施改造,多個國家已放開港口、機場、

公路、鐵路等項目建設的經營權。以上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開拓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3. 「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開放戰略。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主要有哈薩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埃及等等,這些國家多處於經濟增長的上升時期,面對國際經濟格局的日益變化,它們也紛紛制定並提出了相應的開放戰略。如哈薩克為振興國內經濟,制定了「光明之路」計劃,致力於推進其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涉及有交通、工業、能源、社會、文化等領域。巴基斯坦為促進本國出口,積極推進自貿區戰略,不僅與中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簽署了自貿協定,也與泰國、土耳其、韓國等國家展開雙邊互惠貿易談判。印度尼西亞為發展港口和海洋運輸以推動經濟增長,提出了打造海洋強國的理念和建設「海上高速公路」計劃,支持並鼓勵外國投資者參加本國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土耳其提出「2023高鐵戰略」,以安卡拉為中心聯系14個省的高鐵網路,形成貫通東西並包括遠東、中亞、東南亞、中東、北非五條戰略走向的國際鐵路走廊。同時,埃及政府也在著手醞釀一個「運河走廊」計劃,以重點推進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設。雖然這些國家的開放戰略皆從自身訴求出發,但均可找到其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契合之處,實現彼此之間的有效對接已成為當前推進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 對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
從「一帶一路」國家的開放戰略可以看出,發達國家正在積極鞏固和維持其主導世界或部分地區國際治理體系的壟斷地位,而部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也在積極加速推進改革、調整和轉型的步伐,以尋求新的發展動力,推動本國經濟增長。這些國家的開放戰略不僅對我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具有借鑒意義,更對我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尋求戰略對接的政策配合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 重視大國因素,協調戰略沖突和實現利益共享。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或沿線具有關鍵影響的大國,受地緣政治影響,這些國家的開放戰略與我國的區域合作倡議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甚至矛盾。「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舉措,因此,我國應積極管控和協調與這些大國之間的戰略沖突,充分彰顯良性競爭,避免或制止惡性競爭,擴大合作空間,借鑒其開放戰略的成功經驗,完善自身的發展路徑。
(1)如果「一帶一路」建設受到美國的阻礙或反對,那麼必將給這一倡議的推進帶來較大難度。因此,我國應牢牢把握與美國的利益契合點,盡可能地使雙方在戰略方向上保持一致,積極推動中美在基礎設施、能源供應、能源政策、運輸安全以及新興戰略性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創造共同盈利的空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國對我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擔憂和抵觸。
(2)日本和我國之間存在諸多摩擦,其能源開放戰略對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形成牽制。因而針對日本能源戰略中心的轉移,我國可通過建立多元體系的戰略石油儲備、參與國際能源貿易價格定價、加快中國-海合會自貿區談判進程、加強中澳能源資源合作等方式予以應對可能帶來的風險。 (3)俄羅斯推行的「歐亞聯盟」與我國「一帶一路」既存在地緣交叉,又存在本質區別。為確保「一帶一路」順利推進,我國應充分考慮「歐亞聯盟」已經推行的規劃與項目,以合理分享資源為目的參與其中,盡可能避免利益沖突和過度資源競爭。並加強與俄羅斯和中亞的能資項目合作等,實現多方互補互利、共同發展,以減少或消除俄羅斯對我國「經濟擴張」的疑慮。
(4)印度主導的「季風計劃」等開放戰略,構成了對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競爭,面對此種情況,我國應積極在供給安全保障、能源技術開發利用、勘探海洋資源等領

域加強與印度政府的合作,並將其融入到「一帶一路」框架中去,以爭取印度對「一帶一路」推進的支持,進而保障我國海上外貿的運輸安全。
2. 加大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強化互聯互通建設。我國作為產能大國,有條件且有能力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並帶動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具體可展開為以下幾個方面:
(1)應積極參與歐洲的戰略投資基金,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推動中國與歐盟的國際產能合作,促進歐洲東部路網設施與我國絲綢之路西端設施相互聯通。 (2)抓住關鍵通道,暢通與中亞國家之間的瓶頸路段,推進與哈薩克「光明計劃」的戰略合作,改善其交通、能源、通信設施,與之建立統一的運輸協調機制,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
(3)加強與東南亞等海洋國家的口岸設施和港口合作建設,建立陸水聯運通道等;加快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帶動我國與巴基斯坦在走廊沿線開展基礎設施、信息通訊等領域的合作。
(4)進一步完善我國高鐵「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土耳其等國家的高鐵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我國高鐵行業的整體優勢,形成國際級產業力量;並加大與韓國的「歐亞倡議」的共贏合作,將亞歐大陸各個次區域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極。 3. 打造戰略聯盟支點,加強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區域內存在諸多經濟合作機制,我國可利用這些組織打造戰略聯盟支點,推動高水平自貿區戰略的實施。如啟動中國與歐盟的自貿區談判,加快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自貿區戰略,促進中國與歐盟的合作由貿易向投資和研發等領域轉移;推進中國-東盟、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中日韓以及中澳等區域性自貿區建設,並爭取盡快達成中國與斯里蘭卡的自貿區協定以打通中國與南亞聯盟的貿易通道等等,為實現整個亞太自貿區建設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加強國內自貿區建設,進一步完善上海、天津、福建、廣東自由貿易區,做好先行先試工作,並倡導建立它們彼此之間的合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國際商品中轉集散功能,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展示、銷售及采購中心,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我國「一帶一路」的推進。 參考文獻:
[1] 公丕萍,宋周鶯,劉衛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學進展,2015,(5):571-580.
[2] 李東陽,楊殿中.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與雙邊貿易關系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2,(12):90-95.
[3] 歐陽向英.歐亞聯盟――後蘇聯空間俄羅斯發展前景[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2,(4):76-80.
[4] 許培源,陳乘風.印尼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j].亞太經濟,2015,(5):20-24. [5] 俞培果.日本能源政策抉擇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日本經濟,2012,(6):34-41. [6] 呂承超,徐倩.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空間非均衡及互聯互通政策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5,(2):44-53. 基金項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項目號:20150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兩大開放戰略的協調機制與政策研究」(項目號:15azd008)。
作者簡介:孫乾坤(1987-),男,漢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區域經濟;李大夜(1981-),男,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寇?停?1982-),男,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經濟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收稿日期:2016-07-20。

H. 絲綢之路的意義是什麼

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是文明與友誼之路。它像一條絢麗的綵帶,從西漢時期的古都長安開始,穿過河西走廊,翻越帕米爾高原,直到地中海沿岸、印度、伊朗、伊拉克和歐洲腹地,綿綿7000千米。一路上,商旅使臣、僧人學者,絡繹不絕。沙漠之舟載著人們,把我國的絲帛綵綢,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和燦爛的文化傳到西方;同時,也把西方特有的農產品和文化藝術的瑰寶送到中原大地。從西漢時期到隋唐的1000多年時間里,這條絲綢之路成為溝通東西方的大動脈,成為我國人民同國外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絲綢之路已載入世界史冊。

開辟這條道路,打通我國同西方聯系的人就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旅行家和外交家張騫。張騫約生於公元前175年,陝西漢中城固人。年輕時做過漢武帝近旁的侍從官。當時,北方的匈奴奴隸主屢屢派兵南侵,給人民帶來了戰亂。漢武帝決定派人出使西域去聯絡大月氏國,好共同抗擊匈奴,大月氏在匈奴的西邊,在當時的條件下,必須經過匈奴。張騫膽識過人,自願冒生命危險完成這一重大使命。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任命張騫為使臣,由一個名叫甘父的匈奴人作向導,率100多名隨員離開長安西行。過了隴西郡,渡過黃河上游,進入了祁連山匈奴人盤踞的地區。不幸,隊伍被匈奴人發現,在戰斗中,寡不敵眾,張騫和甘父被俘。在匈奴人的監視和奴役下,張騫度過了漫長的11年。公元前127年,張騫和甘父等人逃出了匈奴人之手。他們馬不停蹄,日夜兼程,連跑了幾十天,在戈壁大沙漠中忍受乾渴和炎熱的折磨,射鳥獸充飢。他們跨過一望無際的白龍堆石海,沿著天山南麓,經過樓蘭、焉耆、龜茲,到了疏勒國(今新疆喀什市一帶)。為了找到大月氏國,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大宛國境(今烏茲別克費爾干納盆地)。在那裡,他們受到熱情款待。大宛國王派向導護送他們經康居國(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到達了大月氏。

張騫在大月氏生活了一年多,雖然未同大月氏達成共擊匈奴的協議,但是卻與大宛、康居和月氏等國建立了聯系,播下了友誼的種子。公元前127年,張騫他們動身回中原。為了繞過匈奴人的轄地,他們沒走原路。可是,在翻越祁連山時,他們又被匈奴騎兵俘虜。單於非常憤怒,對他們嚴加看管。張騫他們白天背土築城,晚上被囚禁,又苦熬了一年多。正在他幾乎絕望的時候,匈奴單於病死,他的兄弟和兒子爭奪王位,起了內訌。張騫和甘父趁亂逃脫了囚禁,回到長安。13年前出發時的100多人,如今只剩他們兩人了。

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13年來的探險經歷和西域各國情況。漢武帝封他為太中大夫,並任甘父為奉使君。公元前123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進擊匈奴,張騫隨軍出征,由於他對匈奴的地理等情況熟悉,戰爭獲得勝利。回來後,他被封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精兵5萬,與匈奴決戰,取得了勝利。這一年,漢武帝任張騫為中郎將,帶著黃金、絲綢等貴重禮品第二次出使西域。他們來到烏孫,又派了副使分別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於闐等國,廣泛開展外交活動,並邀請他們派使者到長安觀光。公元前115年,張騫載譽而歸。由於他的努力,漢王朝的影響擴大了,西域的交通開辟了。從那以後,中國的漢人地區也種起了葡萄、胡桃、石榴、黃瓜、蠶豆、豌豆、大蔥、大蒜等農作物,西域的汗血馬、玻璃、寶石、瑪瑙、香料,以及樂器琵琶、中東的樂曲、印度的佛教、希臘的繪畫等也傳入中國。中國的蠶絲錦綢、煉鐵煉鋼技術、鑿井技術,以及造紙、印刷、火葯、指南針這「四大發明」都由這條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傳到西方。這條道路被稱為「絲綢之路」。它和張騫的名字,永遠為世界人民所傳誦。

I. 一帶一路戰略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建設,國際貿易發展有何作用和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投資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J. 中國經濟的快去復甦對世界來說意味著什麼

中國經濟的快去復甦對世界來說意味著:將為擴大中外經貿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為推動全球復甦注入更多動力。

汪文斌指出,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表明,國際社會高度肯定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中國經濟持續企穩復甦,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凸顯,這對提振全球市場信心具有積極意義。

(10)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今年前8個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投資達62.3億美元,同比增長53.1%;今年1至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達到4165億美元,逆勢增長3.8%,實現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今年前6個月,中歐班列運輸進出口貨物同比增長30%,成為穩定國際供應鏈的「鋼鐵駝隊」。

汪文斌強調,可以預見,中國經濟加快復甦將為擴大中外經貿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為推動全球復甦注入更多動力,也會給世界人民帶來更多信心。

閱讀全文

與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貿易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